最新学案复习中外近代史比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80368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学案复习中外近代史比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学案复习中外近代史比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学案复习中外近代史比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学案复习中外近代史比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学案复习中外近代史比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学案复习中外近代史比较.docx

《最新学案复习中外近代史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学案复习中外近代史比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学案复习中外近代史比较.docx

最新学案复习中外近代史比较

近代中外历史比较

一、近代中外历史比较的价值

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史有了实质性意义,拉开了近代世界历史的序幕。

拉开这一大幕的欧洲国家,率先登上历史舞台。

14-18世纪的世界近代史主要是欧洲的近代史,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产生和发展,欧洲率先走向近代。

对财富的渴望与追求,对基督教文明的执着信念,驱使欧洲人走向整个世界,伴随着血腥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亚、非、拉被迫卷入这一市场,成为世界市场的被动承受者。

按唯物史观的观点,这一现象和进程的根本驱动力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开放性与扩张性。

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于原料和市场的无限的追求,促发了工业革命;而工业革命又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整个世界联系日益密切,最终形成为一体。

近代世界历史的主宰者是欧洲强国,中国等亚洲国家是被动的承受者。

然而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等国家如何在被动中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通过中外对比可以发现一些脉络,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近代世界部分考点一览

时期

阶段

思想

经济

政治

工人运动

科技

文艺

14-18世纪

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人文主义的发展

世界市场

开始形成

英美率先确立民主政治制度

经典力学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18-19世纪

上半期

工业革命

时期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马克思主义诞生

蒸汽机的发明

浪漫主义文学、美术

19世纪下半期-20世纪初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期

世界市场

最终形成

德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

进化论、电气

技术的应用

现实主义文学、美术;

印象画派

三、近代中外历史比较(角度的选择与点的确定)

1.政治:

鸦片战争以前中英政治制度;

2.经济:

工业化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与交通通讯工具的革新

3.思想: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与近代西学东渐的潮流

4.科技:

中西科技发展及影响

5.其他: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中对同一时期中国的影响。

四、近代中外历史比较例说

1.清对外政策与世界趋势

1787年(清乾隆五十二年),乾隆帝写过这样一首诗:

“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这首诗表明了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

据此回答:

(1)此诗反映了当时清朝的什么对外政策?

分析这一政策得以实施的经济基础。

(2)结合当时世界形势的发展趋势扼要评价这一外交政策。

2.中英政治制度比较

材料一商业的发展使得种植葡萄和橄榄比种粮食更有利可图,结果产生了新的富户,但又使那些不能投资葡萄因或橄榄因的农民陷入贫困。

贫困的农民由于竹不清债务而沦为半奴隶状态,显然几乎就要反叛。

贵族统治者为制止这场阶级间的战事,便宣布紧急将权力交给一个名叫梭伦的商人。

——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政治制度……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

“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某学者也感慨: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摘选自《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当时的社会状况。

上述状况导致古希腊产生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3分)

(2)材料二描述的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与古希腊有何不同?

指出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产生的

经济根源。

(2分)

(3)材料三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史上的1例加以

说明。

(3分)

(4)材料四中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有何具体表现?

与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本质区

别是什么?

(4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人类政治体制的发展有何认识?

(2分)

 

3.中西思想文明史比较

材料一孔子曰:

“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

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

认为:

“美德由教育而来”。

——XX·百科

材料二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

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XX·百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之处?

(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和宋明理学家对“人性”的认识有何不同?

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6分)

 

(3)通过以上对东西方思想文明的对比,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2分)

 

4.工业文明时代大国崛起

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陆地在这里结束,海洋从这里开始。

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五百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

(1)西葡率先开启大国崛起这一历史大幕的条件是什么?

材料二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

(2)近代英、美、德三国是如何建立了近代国家制度,促进国家崛起的?

 

图表一1820—185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年份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20

50

15

8

10

1840

45

20

12

11

1850

39

18

15

15

(3)据图表一,概括说明英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地位,对英国的大国地位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有我们的牧羊场;秘鲁送来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我们的棉花长期以来栽培在美国南部,现已扩展到地球每个温暖地区。

(4)概括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

 

图表二:

187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的分布(%)

年份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70

32

10

13

23

1900

20

7

17

30

1913

14

6

16

36

(5)图表二和图表一相比,各国工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政治、经济、科技角度分析美德迅速崛起原因。

(6)大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

5.文明史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感慨地写道:

“1897年是维多利亚女王执政60周年。

庆典活动使人不禁回想起60年来的种种往事。

抚今追昔,一部历历在目、简洁明了的人类文明史展现在人们面前。

400年前……哥伦布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在这4个世纪中,几乎所有的非西方世界,不是沦为西方的统治,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

……”

结合历史,回答问题:

(1)维多利亚女王即位时,英国有着怎样的世界地位?

 

(2)汤因比写作这段文字时,英国的世界经济地位和殖民霸主地位分别受到了哪两个国家的挑战?

说明理由。

 

(3)用具体事例说明“非西方世界,不是沦为西方的统治,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

 

(4)如何评价汤因比“一部历历在目、简洁明了的人类文明史展现在人们面前。

 

五、真题演练

1.马克思曾说:

“…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出现马克思所提的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和专制统治B.清朝皇帝不需要任何国外的手工业物品

C.中国根本没有进行工业革命的必要D.郑和下西洋这种做法没有持续下去

2.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

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

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第二次工业革命

3.下面这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

 

①欧风美雨的影响②社会变革的推动③服饰质地的不同④服装款式的差异

A.③④B.②③C.①②D.②④

4.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到1949年的民族资本家,你可能的经历是

①甲午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有所改善,你开始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发展情况比较好②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③20世纪20年代,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度发展比较顺利⑤抗日战争胜利后很长时间,经营条件明显好转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

5.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

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

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6.“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

”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西交流的加强D.世界市场的形成

7.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

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

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B.商品输出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D.资本输出的要求

8.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

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9.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

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

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A.和平崛起B.武力掠夺C.制度创新D.民主强国

10.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

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世界B.晚清政府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D.东西方隔绝与冲突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文主义者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攻击禁欲主义,背弃来世观念,放眼现实世界。

——刘明翰《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材料二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维的优势。

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

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它众多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材料三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

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

……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

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

……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

……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

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材料四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

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

……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

……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

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

……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以上两段材料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

(2分)

 

(2)比较材料三、四,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

(8分)

 

近代中外历史比较之答案

1、

(1)政策:

闭关锁国。

经济基础: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为一体;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分)闭关锁国政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西方殖民者的侵扰,维护国家主权。

(2分)但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且中西文化交往断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3分)

2、

(1)社会状况:

商业发展导致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激化引发政局动荡。

(2分)

政治体制:

民主政治。

(1分)

(2)政治体制:

君主专制政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分);

原因:

小农经济。

(1分)

(3)主要观点:

引进外国政治制度必须与本国国情(传统)相结合。

(1分);

说明:

资产阶级维新派照搬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没有成功。

(或资产阶级革命派照搬

西方的民主共和制,没有成功。

)(2分)

(4)表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分)

区别:

人民当家作主(或社会主义民主)。

(1分)

(5)政治体制受经济形态的制约;政治体制具有多样性、继承性、变革性和交融性;政治体制必须与其国情相适应;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任答2点2分)(如有其它表述,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3、

(1)相同点:

都重视道德、知识并看到美德与智慧之间的关系;都重视教育的作用。

(4分)

(2)不同:

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2分)文艺复兴思想家弘扬人文主义,倡导个性解放。

(2分)

主要原因:

传统儒学受到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1分)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1分)

(3)结论: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人类的思想文化发展具有多元性,要客观、辩证看待。

(2分)

4、

(1)统一民族国家形成和海洋优势

(2)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美国:

独立战争、《1787年宪法》、民主共和制;法国:

法国大革命、《1875年宪法》、民主共和制;德国:

王朝战争、《德意志帝国宪法》、君主立宪制

(3)地位:

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世界工厂”的地位;影响:

世界霸主

(4)原因:

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具体说来:

政:

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经:

工业革命;外: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5)变化:

英法两国经济发展缓慢,美德经济发展迅速。

原因:

政治: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

市场、原料、资本;科技:

重视科技

(6)A、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资本、市场、原料;B、近代资本主义代议制确立;C、工业革命(重视科技、教育);D、国家力量的推动;E、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把握机遇。

5、

(1)英国经过工业革命,财富巨增,成为“世界工厂”;通过殖民战争,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2)美国、德国;1894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首位;德国推行争霸世界的新政策(世界政策),英德矛盾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3)中国实行闭关锁国,英国打开中国门户,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面临民族危机,实施明治维新,摆脱危机,走上现代化道路;

(4)近代西方在政治制度、科技发展、文化思想等方面确实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是人类文明史的全部,而且其发展很大程度上也是建立在侵略、掠夺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基础上,具有血腥的一面。

五、真题演练

1—5AACDD6—10BBCCA

11.(10分)

(1)条件:

人文主义者批判封建神学(或强调人性);牛顿的物理学证实理性的重要性。

(2分)

(2)论证:

神学关注来世;儒学关注现实。

(2分)西方有与君权平列的教权;中国是君神合一。

(2分)西方君主对封臣没有绝对的极力;中国君主具有一切权力。

(2分)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