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复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7948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马克思主义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马克思主义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马克思主义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马克思主义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复习题.docx

《马克思主义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复习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复习题.docx

马克思主义复习题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1840——1919)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多少年:

( B )

A.、1000多年B、2000多年 C、3000多年  D、4000多年

2、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 A )

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五四运动 

3、使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D)

A、《辛丑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  

4、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主要的根据是:

(B)

A、中国革命对象发生了变化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变化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5、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C)

A、封建社会 B、前资本主义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6、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之所以具有两重性,其根源在(C)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资金少、规模小、力量弱

B.受到官府的控制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成长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环境

D.民族资产阶级大多数来自过去的地主、商人和官僚 

三、辨析题

1、鸦片战争是虎门销烟引起的。

答:

错误。

英国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是它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保护罪恶的鸦片贸易只是导火索。

资本主义的本性就是向外扩张,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和清政府的“闭关”政策,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中,英国有巨额贸易逆差。

为了弥补逆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

鸦片战争前夕,英国发生第一次经济危机和政治动乱,为摆脱困境,英国政府就更加急切地向外侵略,于是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

2、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正式形成。

答:

错误。

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是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正式形成,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五、论述题

1、鸦片战争是在怎样的形势下爆发的?

答: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是与当时国内外形势紧密相关的,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在清王朝统治下的封建国家。

这个古老的国家,曾经创造了居于世界前列的灿烂的东方文化和科学技术.但自明清以后,由于传统的封建主义生产方式,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以及封建经学为统治思想的意识形态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严重桎梏,资本主义始终没有冲破封建势力的顽固束缚而建立起新的生产方式.中国开始落伍了。

特别是清王朝统治者对内残酷掠夺和剥削,对外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表现出极端的顽固,腐朽和愚昧,使中国社会政治腐败,经济停滞,军备松弛,社会紊乱,广大农民四处起义,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大量积聚,清王朝已陷入了严重的统治危机之中,中国的封建社会也走到了它的尽头。

正当清王朝危机四伏之时,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大肆进行殖民扩张。

一些国家如英、法、美等已相继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并通过不断扩大资本原始积累和对外殖民掠夺,陆续地完成了产业革命,急欲寻求更为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特别是英国,在17世纪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在18世纪后半期进行了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飞跃发展,工业产值急剧增长,有“世界工厂”之称.与此同时,它也不断地进行殖民扩张,在18世纪末,已先后建立起对印度、非洲等地的殖民统治。

它们为了摆脱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便把武装入侵的目标指向了人口众多、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的中国。

而英国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与中国反走私的斗争则成了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中英鸦片战争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爆发的.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

1、外国侵略者劫洗并烧毁圆明园的罪行发生在:

(B)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中日甲午战争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

(B)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 

3、鸦片战争后,首先被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的是:

(C)

A.中国外交     B.中国内政   C.中国海关       D.中国军事   

4、海关管理权的丧失对中国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D)               

      A、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       B、便利列强通过海关控制中国外交

C、有利于西方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D、民族工业失去了关税保护  

5、帝国主义列强获得了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特权是通过:

(D)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近代中国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D)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一再谋求扩大在华的传教权,其根本原因是:

(B)

A、与佛教争夺势力范围     B、从精神上侵略中国

C、传播西方科技文化      D、为清政府提供精神武器    

8、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是:

(B)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C、定海保卫战      D、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9、《马关条约》使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的主要含义是:

(C)

 A、由沿海地区进入内地、内河      

B、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C、列强自此掀起了资本输出和瓜分中国的狂潮  

D、列强自此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         

10、德法俄三国一起干涉“还辽”,充分表明:

(D)

A、俄法德三国是同盟国  B、列强有维护中国主权独立的一面

C、日本已暂时独霸中国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既矛盾又勾结 

11、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

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C)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B、清政府的奋起还击  

C、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D、帝国主义列强自动放弃   

12、义和团对后人最具激励作用的是:

(B)                                    

A.改良主义思潮     B.爱国主义精神     

C.排斥外国思想     D.民主主义精神   

13、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潮萌发,其核心是:

(A)                                             

A、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B、学习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   D、效法西方,实行君主立宪政治    

14、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

A、林则徐   B、魏源     C、严复 D、李鸿章    

15、《海国图志》一书在当时的直接作用是:

(A)

A、引导人们了解外部世界   B、探索出了救国救民之路

C、批评了封建的统治政策    D、介绍了西方的政治思想        

16、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潮的主要不同是:

(C)

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   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

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  

17、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出现于:

(B)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70年代

C、19世纪8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三、辨析题

1、外国资本主义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答:

错误。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客观上使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

但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不是让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而是把中国变成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外国资本主义凭借种种特权,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大量掠夺中国的财富,扼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生机。

外国资本主义勾结封建主义,买办资本主义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帝国主义勾结封建主义绞杀了中国的任何进步和革命。

因此说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是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2、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半殖民地的政治关系——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二者互相勾结,以共同反对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新格局,从此最后确定下来。

   答:

错误。

半殖民地的政治关系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最后确定下来的。

经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彻底走上了以对外投降卖国来维持其对内独裁统治的道路,成了“洋人的朝庭"。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上述“新格局”开始形成。

五、论述题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它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立完全由外国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19世纪末,还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侵略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他们还取得了在中国的驻军权和派驻军舰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国防主权,包括领海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它们还扶植和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通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长期不能有效发展的根源。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它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帝国主义侵略有理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地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机器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地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单项选择题

1、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是在:

(A)

A、金田村    B、桂林  C、武昌  D、天京      

2、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是:

(C)

A、北伐的失败   B、天京事变   C、天京陷落   D、洪秀全逝世   

3、《天朝田亩制度》的中心内容是:

 (C)

A、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B、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关于土地制度的规定      D、平均地权      

4、李大钊说: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段话说明太平天国:

(B)

      A、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B、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没有彻底革命精神            D、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5、在向西方学习问题上,《资政新篇》与《海国图志》的主要区别在于:

(C)     

      A、是否抵御外来侵略             B、是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是否发展资本主义            D、是否学习西方文明     

6、《资政新篇》较之《天朝田亩制度》更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主要是指它:

(C)

      A、更加鲜明地提出不许外邦人干涉中国内政

      B、明确提出要以法治国,由公众选举官吏

      C、主张学习西方,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促使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发生      

7、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主要体现在:

 (D)           

A、领导阶级  B、指导思想   C、斗争形式  D、革命任务    

8、洋务派不主张进行政治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D)     

      A、看不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           B、认为富国强兵就可以改变一切

C、其大多数靠镇压太平天国起家      D、他们本身是封建大官僚大地主    

9、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根本原因是:

(A)                                     

      A、没有触动封建生产关系               B、单纯学习西方科技以求自强

C、没有采用资本主义生产管理制度       D、西方列强极力阻碍破坏   

10、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影响是:

(A)               

      A、开始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进程           B、初次实现了“师夷长技”的思想

      C、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       D、促成了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化 

11、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直接目的是:

(B)

A、发展民族工商业       B、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等方面的困难

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充实国库,弥补财政亏空    

12、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是:

(D)

A、西方列强的破坏             

 B、顽固派的阻挠   

C、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D、引进西方技术设备,而没有变革封建制度

13、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

(D)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

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D、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14、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

(B)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15、变法维新运动产生的社会条件是:

(C)

A、地主、官僚办洋务,中国近代军用、民用工业的产生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D、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解体           

16、变法维新运动的性质是:

(D)

A、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  B、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运动

C、洋务运动的继续        D、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运动    

          

三、辨析题

1、洋务运动使中国国富兵强起来了。

   答:

错误。

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是一部分封建官僚(洋务派)企图采用西方工业技术和军事装备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

洋务派举办军事、民用企业,引进西方科学技术装备,在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也有一定的抵御侵略的作用。

但是洋务派企业有浓厚的封建性、买办性和垄断性,又耗费大量资财,阻碍着民族资本的发展,便利了外国的掠夺。

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洋务运动的最大项目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

2、变法维新运动中,维新派通过与顽固派的论战,开阔了眼界,认清了清王朝的反动本质,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从而为变法维新运动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答:

错误。

维新派通过与顽固派的论战,开阔了眼界,为变法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主要表现在:

大力宣传变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要求实行君主立宪,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思想和文化,广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在思想领域起了民主主义的启蒙作用。

但在论战中,维新派并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他们把自己的政治主张挂上“孔圣人"的招牌,表现了对封建主义的妥协性,不敢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

 

四、论述题

1、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

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维新派鼓吹民权,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虽然未能生效,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也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通过组织学会、创办报刊、翻译西书、开办学堂,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在维新派的推动下,文化界还形成了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而且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

失败原因:

(1)客观上,维新派的势力非常弱小,将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反对变法的守旧势力却相当强大,新旧力量对比的差距预示着这场运动如履薄冰,难以取胜。

(2)主观上,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也是这场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他们虽然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却是处处碰壁。

第三,惧怕人民群众。

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

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但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就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而“戊戌六君子”的鲜血也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单项选择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由变法走向革命救国的道路,主要是因为:

(D)

A、西方列强加紧侵略,瓜分危机日益严重  B、资产阶级自身力量的进一步壮大

C、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                  D、清政府的投降实质被认清

2、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B)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华兴会   D、同盟会        

3、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D)

   A、保国会   B、华兴会

   C、兴中会   D、同盟会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

(A)

   A、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成文法

   B、一部不彻底的资产阶级宪法

   C、一部仍然带有封建色彩的宪法

   D、一部反映小资产阶级利益的宪法          

5、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C)

A、《新民丛报》 B、《苏报》  C、《民报》 D、《国民报》   

6、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D)                      

      A、没有提出反封建的土地纲领         B、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

C、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要求    D、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7、1911年底,辛亥革命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潜伏着失败的危机,这主要是因为:

(D)   

      A、缺乏威望较高的革命领袖             B、帝国主义列强干涉和破坏革命

      C、清政府起用狡诈的袁世凯        D、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控制了地方政权   

8、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成果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最大愿望是:

 (B)  

      A、恢复孙中山总统职位            B、实行议会政治

C、使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D、进行二次革命   

9、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B)

A、湖北军政府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10、黄花岗起义的指挥者是:

( D )

A、林觉民 B、胡汉民 C、徐锡麟 D、黄兴 E、喻培伦    

11、护国运动开始时,回云南发动反袁战争的是:

(C)

A、孙中山  B、唐继尧  C、蔡锷 D、黄兴          

12、、1912年8月,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

 (B)

A、中华革命党 B、国民党 C、共和党 D、民主党      

13、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巨变的是:

(C)

A、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B、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

C、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D、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13、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但没有得到资本主义各国的支持,其主要原因是:

(C)

A、外国人不了解孙中山及其革命的性质

B、资本主义各国不赞成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

C、西方各国不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D、列强已经选中了袁世凯为其代理人     

14、辛亥革命的性质是:

(D)

A、全民革命        B、民族主义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三、辨析题

1、清政府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

答:

错误。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所谓“新政”,主要内容是改革军制、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生。

目的是讨好碲国主义,应付日益严重的国内危机,维护其反动统治。

虽然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出国留学的热潮,但却加重了人民负担,使清政府更带有买办性。

1906年清政府又宣布“预备立宪”,这完全是抵制革命的骗局。

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规定皇权不可侵犯。

1910年5月又正式成立“内阁”,13个阁员中,满族9人,其中皇族5人,被称为“皇族内阁”。

 2、1905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其直接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

   答:

错误。

1905年孙中山提出的民族主义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其直接目标是推翻满族封建王朝的统治。

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政府势必是对帝国主义的打击,但毕竟没有直接地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人帮助下,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对外主张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对内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这才具有了鲜明的反帝内容。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答:

辛亥革命前,统治中国的是腐朽的清王朝,是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

尽管这种政体后来名存实亡,但这毕竟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1)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