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国庆60周年说读书征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78179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迎国庆60周年说读书征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迎国庆60周年说读书征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迎国庆60周年说读书征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迎国庆60周年说读书征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迎国庆60周年说读书征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迎国庆60周年说读书征文.docx

《迎国庆60周年说读书征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迎国庆60周年说读书征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迎国庆60周年说读书征文.docx

迎国庆60周年说读书征文

迎国庆60周年说读书征文

  国庆长假,出去转转害怕人多拥挤;自驾旅游,又担心那么多刚刚取得“马路杀手”资格者乱冲乱撞;好吃多睡,又很不科学也颇不健康;吹拉弹唱,是不可能一连疯上一周的;打牌下棋,未必有合适的对手,还容易使身体骨骼变型。

  古人云:

“静坐读书各得半日,清风明月不用一钱”。

我的国庆长假的建议是:

运动、静坐、读书三结合。

  运动,不用我谈,几乎人人都理解;静坐,会有很多人听不懂,也很难掌握要领。

那就谈谈读书罢。

  在美国有句话很流行,“youarewhatyouread”。

其实,也可以跟一句话,“国家多少人读书,就决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

  我们从美国大片里,往往更多看到的是美国人会玩乐,其实美国人的业余时间最喜欢3项活动:

除了与家人和孩子玩、看电视,高居榜首的是读书,占35%。

奠定了美国这个国家及其文化的突出人物华盛顿,他那个年代的书房就排列着884卷藏书。

今日的美国,洛杉矶每年都举办图书节,每次都吸引约15万人参加。

今年的图书节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举行,嘉宾有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女士,还有数位参议员、十几位前普利策奖得主,有380名作家参与了图书节期间举行的96场演讲会和讨论会,还有400家出版社的图书在此期间展销。

作为头号工业大国的美国,仅工商业管理期刊就有上百种,管理图书3万多种,每年还会新增3500种左右。

  俄罗斯民族爱读书是出了名的。

前苏联在1991年8月19日发生了一件后来全球共知的影响世界的大事件,就在数十辆坦克驶进红场的那一天,国际图联第62届大会在莫斯科开幕,主持会议的女馆长介绍苏联文化部部长出场时说:

作为东道主,今天的开幕式国家高层领导人应该出席,因为发生了意外,只好向大家表示歉意,但书籍是永恒的。

LocAlhOst莫斯科现有图书馆400多个,亿俄罗斯人私人藏书就有200亿册,每个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

  犹太人爱读书更是全球共知。

这个“宁可变卖所有的东西,也要把女儿嫁给学者”的民族,当小孩稍微懂事的时候,母亲便会翻开一本《圣经》,在上面滴上一滴蜂蜜,然后叫孩子去吻、去舔。

这是一个普及了的关于犹太人读书的传说,但我相信它是真实的,甚至相信它已经成为一种指导孩子热爱书籍的仪式。

难怪“假如父亲与教师两人同时坐牢而又只能保释一个出来的话,做孩子的应先保释教师”的格言只能出自于犹太人,难怪美国屈指可数的亿万富翁占一半席位的是犹太人,难怪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一大批令世人瞩目的天才都是犹太人。

如今,不到600万人口的以色列,持有借书证的国民就有100多万。

以色列是人均拥有的图书馆、出版社数量最多的国家。

在这个的国家,尽管报纸每份售价最高可达6美元,但全国的报刊却多达890种;虽然订一份报纸可能每月需要100多美元,但发行量最大的英文版《耶路撒冷邮报》却惊人地突破了100万份。

以色列似乎到处都是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完全是常态。

阅览室里,总是座无虚席,去晚了就就很难找到位子。

  冰岛,很多中国人根本就不知道,它是一个只有24万人口的小国家,比我们大多数地级市都小得多。

但就是这样不起眼的小国家,平均每个人一个月都要买1-2本书,为世界之最。

尤其每年的12月,在这个岛国都会出现买书的高潮,圣诞节前夕书店的生意最好,这已经成为冰岛的一种惯例。

  在日本,一个月读书10本以上的人占3%,3本占11%,2本占16%;每天读书不少于1个小时的占14%,读书半个小时的占19%,读20分钟的占10%:

这是日本《读卖新闻》社对全国的读书情况作的一次调查。

  当然,并非说中国人从来就不爱读书,中国古人对读书的重视可以说仅次于吃饭。

“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名言,虽然曾经被批判为“读书做官论”,但批了30多年也使在这30多年里成长起来的优秀份子更多走上了仕途;虽然很多父母跟子女说起读书重要,既不能以身作则,也没有切实的主意和计划,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几乎每个孩子在读书前都听大人说过;朱熹的一首《观书有感》更是道出了读书的美妙感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君哪得渠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我的老家在朱熹办白鹿书院的江西九江,从小就背下农村一些老房子保留的旧对联:

“耕云播雨忙中乐,把卷临池晦日迟”、“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

  这里,我要提出的是,从全民的读书量和读书时长以及全社会的读书风气而言,较之与古人实在不得不说差远了,与我们的大国风范很难说相称。

有人在网上批评说,“外国人花在读书的时间最多,中国人花推牌九的时间最多”,这也许不是事实;但据有关机构的统计,1998年我国国民的杂志阅读率为57%,2003年下降为%;1998年我国图书的总体阅读率为%,2003年下降为%。

每个中国人年平均阅读量为5本书,这是2003年的数据,现在也许得以改变。

  我们认真看看同中国非常友好的法国的一些数据,就一定觉得颇为难堪。

法国拥有人口6500万,大致相当于2个北京市的人口。

他们2006年售出图书亿册,借阅图书2亿册,意味着每个法国人每年购买或借阅10本书。

法国人购买新书,也并本文来自文秘网站的领头羊[文*秘*家*园*网]不像我们主要集中在与财富有关的经管、励志、创业类图书,他们买的书小说约占40%,儿童书籍、漫画约占21%,历史类约占15%,词典工具书约占6%,其余为科学和专业图书等。

2004年的数据,24%的法国人一年读了12本书,全部被调查女性的平均阅读量也是12本,中高级职员人均读书17本,普通工人平均每人也读了7本书。

有一个近期的调查显示,法国人去年人均读书20本。

我算做点学问的人,每年读30几本书觉得很不得了,如果全家平均,就不一定高于法国人的平均水平。

据说,法国史书上曾写道:

构成整个法兰西上升的动力是——30个诗人和作家

,25个经济学家,15个科学家,3个政治家,2个将军、1个商人。

  颇为庆幸的是,中国今日仍然是图书出版大国,虽然垃圾书不少,我调研过的湖北省新华书店总店经营的图书品种高达21万个。

在江西农村偶收集到的对联“让读书人有钱,让有钱人读书”很让人高兴。

  今日的上海、南京、东莞很多城市都举办读书节,中国的深圳每年还举办“读书月”。

年仅29岁时就凭着小说《金凤花》夺得龚古尔奖、已经出版了27本小说的法国当代文学大师帕特里克·格兰威尔先生,很感惊讶地说,法国也是一个文化大国,许多城市都举办读书

活动,但法国只有仅此一天的“读书日”。

“从来没有一个城市像深圳这样重视读书,能举办为期一个月的读书活动”。

  友人向我介绍,今日台湾在倡导“新读书主义”:

“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谈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忙着应酬本文来自文秘网站的领头羊[文*秘*家*园*网]的官员也开始提倡读书。

广东诸侯王汪洋在重庆市委书记任上就曾呼吁,“少一些浮躁喧器、多一些笔墨书香,少一些吃喝玩乐、多一些知识文化,使重庆这座新兴直辖市不断增加清新的书卷气息”。

  法国思想家罗曼?

罗兰说过:

“成年人慢慢被时代淘汰的最大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忱的减退。

”我们能不能用同样的句式说,成熟的民族被淘汰的最可能的原因,不是历史多长,而是全民读书热忱的减退?

  当然,除了倡导全民读书,还有一个问题是怎么读书。

据说,当今之时,“印好的书一半没售出****出的书一半没人看,看了的书一半没理解,理解的书一半理解错了。

”怎么读书,题目实在太大。

况且,我也不算会读书的,不过有一些心得,在此作出4条总结:

  第一,在高人指点下读该读的书。

不知道该读哪些书实在是最可怜的假读书,而且也容易出现培根说的“书籍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癫癫”。

我记得上大学的那阵子,正是“科学的春天”的拨乱反正时期,当时的一代文豪郭沫若给我们本文来自文秘网站的领头羊[文*秘*家*园*网]这些青年学生开列了一个有300部书的清单,全是古今中外的名著。

著名杂文家陈四益若干年前出席中央电视台的《东方书城》节目,与主持人的一段问答很有点意思。

问:

您最大的读书心得是什么?

答:

许多事情,过去有过;许多问题,前人想过;许多办法,曾经用过;许多错误,屡屡犯过。

懂得先前的事情,起码不至于轻信,不至于盲从。

问:

您建议哪些书可不读?

答:

完全读不懂的书;炒得火爆的书;味同嚼蜡的书;据说一读就可以成为天才或发大财的书。

依据负责任的学者开列的书单或讲究个人品牌的名家的推荐来读书,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最有效率的。

  第二,明确读每一本书的作用和目的。

我把读书分成3类:

用眼睛读书,获取愉悦,消磨时光;用大脑读书,获取知识,谋求生存;用心灵读书,获取智慧,丰富人生。

人到中年,读第一类书越来越少了;读管理类、经济类、时政类书籍,在我属于第二类;读一些历史、哲学、宗教类书,我才认为是第三类,读来不知疲倦,其乐融融。

  第三,遵循古训“不动笔墨不读书”。

除非本文来自文秘网站的领头羊[文*秘*家*园*网]你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读书是一定要动笔的。

动笔有3种:

一是在书上划要点;二是在书眉处作点评,分析、评价、批评、补充都可以;三是专门为这本书写一篇文章,无论正面唱和还是反面评判。

  第四,对笔记做多次间隔性的整理。

我一直认为:

知识是存在使用效率的,不能用到的知识,对生命是一种过高的成本;思想需要在对撞中升华,不在读书中把关联的理念一并研判,对于人的智慧存在很大程度的浪费。

我一般会一个月整理一次近期笔记,分类、合并、补充、删节。

年度休假,会把一年的读书笔记进行全面梳理,而且一定很有收获。

  今天的这段文字也是在整理笔记时产生的冲动,虽然算不得正经的文章,权且本文来自文秘网站的领头羊[文*秘*家*园*网]当作假日与友人在一起的闲聊,在我自己算作“亦护亲情亦读书,半作休假半耕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