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城区刘仲莹中学届九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7695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2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莱城区刘仲莹中学届九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山东省莱城区刘仲莹中学届九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山东省莱城区刘仲莹中学届九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山东省莱城区刘仲莹中学届九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山东省莱城区刘仲莹中学届九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莱城区刘仲莹中学届九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山东省莱城区刘仲莹中学届九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莱城区刘仲莹中学届九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莱城区刘仲莹中学届九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山东省莱城区刘仲莹中学届九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山东省莱城区刘仲莹中学【最新】九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下列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原则的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2.分类是化学学科的袪本思想方法之一。

在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中,没有涉及的物质类别是

A.有机物B.单质C.碱D.氧化物

3.生活中的下列做法违背科学原理的是(  )

A.用纯碱除去面团发酵后产生的酸

B.用铁桶盛装农药波尔多液

C.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检验毛料制品

D.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病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开盛浓盐酸的瓶盖会看到白烟

B.稀释浓硫酸时,只能将水缓缓倒入浓硫酸中

C.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

D.纯净的浓盐酸是黄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5.下列对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营养物质

C.硬铝、生铁、金刚石都是合金

D.钙、铁、锌都是微量元素

6.根据铁钉锈蚀的图像,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甲乙丙三处中生锈的是乙处

B.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氧气

C.③中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

D.①②③对比实验可充分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接触。

7.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A.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

B.久置在潮湿空气中的铁钉质量增加

C.久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D.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8.一定温度下,向图Ⅰ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溶质的质量增加

D.氯化钾的溶解度变大

9.下列两种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化学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A.氯化铁溶液和烧碱溶液

B.碳酸钠溶液和稀硫酸

C.食盐溶液和稀盐酸

D.氢氧化钾溶液和硫酸溶液

10.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H4NO3,HNO3,NH4HCO3中都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

B.煤、石油、天然气都有可燃性,可大量作燃料

C.洗洁精可以加速油污溶解,可以除去油污

D.小苏打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可作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11.下列设计方案可行,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滴加硝酸银试剂产生白色沉淀的方法证明溶液一定是盐酸:

HCl+AgNO3=AgCl↓+HNO3

B.实验室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CO2:

H2SO4+CaCO3=CaSO4+CO2↑+H2O

C.用适量的稀盐酸除去铁表面的锈迹:

Fe2O3+6HCl=2FeCl3+3H2O

D.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

NaOH+HCl=NaCl+H2O

12.不用其它任何试剂鉴别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

①NaOH②MgSO4③Ba(NO3)2④Cu(NO3)2⑤KCl,被鉴别出来的正确顺序是

A.⑤④③②①B.④③①②⑤C.④①②③⑤D.②③①④⑤

13.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硫酸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加入适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B

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C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点燃,看能否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D

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A.AB.BC.CD.D

14.根据如图的微型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

B.b处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尾气处理可用点燃法或收集

D.为节约药品实验结束应先停止通气再熄火

1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面推理中正确的是()

A.酸中都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酸与碱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16.把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加入到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的稀盐酸中,图为所产生的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完全反应后甲生成的气体比乙多

B.乙的金属活动性比甲强

C.甲的化合价一定比乙高

D.甲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比乙小

17.某稀溶液溶质可能是NaNO3、HCl、H2SO4,Cu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向该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y)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x)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溶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HCl和H2SO4一定有

B.H2SO4和CuCl2一定有,HCl一定无

C.HCl、CuCl2、NaNO3一定有

D.HCl、CuCl2一定有,H2SO4一定无,可能有NaNO3

18.用如图操作可完成甲、乙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一步是蒸发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的玻璃棒都是用来搅拌的

C.乙实验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烧杯刚刚用清水洗过,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

19.对于化学反应a+b

c+d,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如c、d为盐和水,则反应物一定为酸和碱

B.如c、d为单质和化合物,则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C.如a、c均为金属,则消耗的a的质量一定大于c的质量

D.如a、b为金属和盐酸,则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20.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17g,其中含氧元素2.4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A.60.7%B.46.9%C.41.8%D.无法计算

二、填空题

2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在H、O、C、Ca、N、K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①食醋中含有的酸性物质_____;

②可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

③农业上可用作复合肥料的盐是_____。

(2)制作粽子的原料有:

糯米、大枣、瘦肉、加碘食盐等,原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原料中使用的加碘食盐可以补充碘元素,其目的是预防_____。

(3)新材料的研制和使用促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用下列对应序号填空。

a.金属材料b.无机非金属材料c.合成材料d.复合材料

①特种陶瓷用于制作月球车中的超声电动机,它属于_____。

②C919国产大飞机的轮胎是用合金钢和橡胶等物质制成的,它属于_____。

而飞机舷窗是用聚碳酸酯塑料制成的,它属于_____。

三、简答题

22.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制备纯碱的过程中涉及NaCl、NH4Cl、NaHCO3等物质。

请结合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NaHCO3

6.9

8.2

9.6

11.1

12.7

14.5

16.4

(1)表中物质中,溶解性属于可溶的物质是_____。

(2)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NH4Cl,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g:

保持烧杯中各物质质量不变,升温至50℃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3)要使20℃时接近饱和的NaHCO3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

(4)有一杯60℃的NH4Cl的不饱和溶液(如图A,水为100g),经过如图的变化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水分的蒸发忽略不计),请判断:

①有关三个烧杯中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在变化过程中,溶解度一定发生改变

b.B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由40℃降温至30℃时溶液质量有可能减少

d.A到B的变化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改变

②A烧杯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m的范围是_____。

23.青少年看书、写字一定要爱护眼睛,台灯是在光线不足时常用的照明用具。

(1)图中序号标示的材料一共分为___________类;

(2)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箔。

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__________性;

(3)铝比铁活泼,但铝箔比铁螺丝钉耐腐蚀。

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用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

(4)为验证铁、铜、铝的活动性顺序,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不同实验方案,都达到了实验目的。

所用的试剂有铝片、铁片、硫酸铝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

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操作

一种金属放入两种溶液中

两种金属同时放入一种溶液中

①方案一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方案二中选择的溶液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溶液;

③军军同学又设计了一个新的方案,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将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一种溶液中,该溶液中的溶质在物质分类上和前两位同学所用的试剂不同,他选择的溶液是___________。

四、流程题

24.现代工业常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备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1)工业生产中,制备NH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反应①的另一种产物是配制石灰乳的主要原料之一,其俗名为_____,常用作_____,配制石灰乳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整个生产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

五、实验题

25.某兴趣小组同学去盐城参观,带回了部分粗盐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

(1)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操作④过程中,待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3)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7.5%的氯化钠溶液。

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 (选填一种原因)

(4)粗盐中除含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小组同学将所得的“精盐”又作了如下处理(假定可溶性杂质只有MgCl2一种):

①向溶液Ⅰ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溶液Ⅱ中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③若不考虑损耗,最终得到的NaCl固体的质量将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精盐中NaCl的质量。

六、科学探究题

26.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

(1)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①图甲到图乙的反应现象是_____。

②图中操作存在的问题是_____;若用正确操作测得丙中溶液的pH=5,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

(2)探究上述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稀硫酸过量

方案二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稀硫酸过量

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_,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_____;请你另选不同种类物质,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过量的实验方案_____。

(3)探究氢氧化钠溶液的成分:

某小组同学在进行乙实验时,发现有气泡冒出,他们猜测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已经_____(用方程式表示)。

于是他们又取了部分反应前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少量的_____(碱溶液),通过_____现象,确定了自己的猜测。

小组同学对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

他们准备对这瓶溶液继续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对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成分做出了猜想:

猜想1.溶液部分变质猜想2:

_____。

(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1正确

取上层清液放入另一只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该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

同学们把方案中的某溶液换成了_____溶液,通过实验现象确定了实验结论。

七、计算题

27.现有HCl与BaCl2的混合溶液,为了分析混合溶液中HCl和BaCl2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假设反应都是充分完全):

(实验数据)实验共记录了两组数据:

第①组,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4.4g;第②组,沉淀完全后,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9.7g。

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结果均保留0.1%)

(1)混合溶液中Ba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若实验中混合溶液与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后所得滤液的质量为多少?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解:

B、C、D三个选项中反应产物有多个,并没有达到原料物质中的所有原子完全利用,全部转入期望产物。

A中只有一种产物,原料物质完全被利用。

故选A。

【点睛】

绿色化学实质是反应物全部反应生成所需的产物,不造成浪费、污染,从源头上做起。

2.C

【详解】

解:

甲烷(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其中甲烷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二氧化碳和水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不包含碱类物质。

故选C。

3.B

【详解】

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能与面粉发酵产生的有机酸反应,所以可用纯碱除去面团发酵后产生的酸,故正确;

B、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能用铁桶盛装农药波尔多液,故错误;

C、羊毛制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故正确;

D、氢氧化铝能和胃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所以可以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病,故正确。

故选B。

4.C

【解析】

【详解】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浓盐酸的瓶盖会看到白雾,而不是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5.B

【解析】

【详解】

A、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盐中不一定都含有金属,如硝酸铵中不含金属元素,属于盐,故说法错误;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故说法正确;

C、金刚石是一种碳的单质,不属于合金,故说法错误;

D、钙元素属于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故说法错误。

故选B。

6.A

【详解】

A、甲、乙处的铁均能与氧气、水接触,乙处最易与氧气、水接触,甲乙丙三处中生锈的是甲、乙处,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氯化钙具有吸水性,③中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①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②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③试管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①试管中的铁钉生锈;②③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①②③对比实验可充分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水直接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睛】

铁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水和氧气同时存在是铁生锈的必须条件。

7.D

【详解】

A、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铁钉生锈质量增加的过程中铁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生石灰和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长期敞口放置质量增加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ABC属于化学变化,D属于物理变化,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D。

故选D。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8.C

【详解】

A、向图1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氯化钾晶体溶解,所以所得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因为溶质质量分数=

,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只与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有关,向图1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氯化钾晶体溶解,溶质的量增加,但溶剂的量也增加,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变大还是变小,故B错误;

C、向图1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氯化钾晶体溶解,所以溶质的质量增加,故C正确;

D、固体物质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所以溶解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9.D

【解析】

【详解】

A、氯化铁溶液和烧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有沉淀生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

C、食盐溶液和稀盐酸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钾溶液和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没有沉淀或气体生成,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0.D

【详解】

A、硝酸虽然含有氮元素,但是它是一种酸,酸性较强,不能用作氮肥,故错误;

B、煤、石油、天然气都有可燃性,但是若大量使用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煤、石油燃烧还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导致酸雨,故错误;

C、洗洁精中的乳化剂对油污起到了乳化作用,所以可以清除油污,不是溶解原理,故错误;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可作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故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

A、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溶液不一定是盐酸,还可能是含有氯离子的可溶性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稀硫酸与块状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不能用于制取CO2,故不符合题意;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符合题意;

D、不能用烧碱溶液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少量氯化氢气体,因为烧碱溶液也能吸收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C

【详解】

解:

首先观察颜色,第一个被鉴别出来的是蓝色的Cu(NO3)2溶液,其余为无色溶液;向少许剩余的溶液中分别滴加Cu(NO3)2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是NaOH溶液,所以第二个被鉴别出来的物质是NaOH溶液;再将NaOH溶液分别加入少许剩余的三种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MgSO4溶液,所以第三个被鉴别出来的物质是MgSO4溶液;再将MgSO4溶液分别加入少许剩余的两种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的为KCl溶液;故被鉴别出来的正确顺序是④①②③⑤。

故选C。

【点睛】

先利用物理性质,一般先看颜色、闻气味;再利用化学性质,用已鉴定出的药品依次去鉴别其他物质,有不同现象时方可鉴别。

13.A

【解析】

【详解】

A、碳酸钠能与适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再蒸发,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碳酸钠能与过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后得到的是碳酸钙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混合物,不能分离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显中性、碱性、酸性,使酚酞溶液分别显示无色、红色、无色,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点睛】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4.D

【详解】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能污染环境,为防止污染空气,尾气不经处理不能直接排放,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或进行收集,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喷灯后停止通入CO,以防止生成的铁再次被氧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5.B

【解析】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但是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比如水、氢氧化钠等化合物中都有含有氢元素,但不是酸,故A错误;

B、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正确;

C、酸与碱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比如酸与金属氧化物、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都有盐和水生成,但是他们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C错误;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但是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比如金属与酸反应也可以生成气体,故D错误。

故选B。

16.C

【详解】

A、完全反应后甲生成的气体比乙多,该选项说法正确;

B、乙完全反应需要时间短,说明乙的金属活动性比甲强,该选项说法正确;

C、无法确定甲、乙的化合价,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如果甲、乙反应后在化合物中最大化合价相同时,甲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乙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

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7.D

【详解】

A、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水,硫酸钡不溶于盐酸,如果含有硫酸,则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会立即产生白色沉淀,与图像表现的特征不符,A的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由A分析知一定不含有硫酸,该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一定量后才产生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钡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后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钡,因此溶液中一定含有盐酸、氯化铜,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硝酸钠,该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溶液中一定含有盐酸、氯化铜,一定不含有硫酸,可能含有硝酸钠,该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由图像知,开始反应时无沉淀,后来才有沉淀,说明没有硫酸,因为硫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