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参观活动的价值与特点知识讲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7649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7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参观活动的价值与特点知识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幼儿园参观活动的价值与特点知识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幼儿园参观活动的价值与特点知识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幼儿园参观活动的价值与特点知识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幼儿园参观活动的价值与特点知识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参观活动的价值与特点知识讲解.docx

《幼儿园参观活动的价值与特点知识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参观活动的价值与特点知识讲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参观活动的价值与特点知识讲解.docx

幼儿园参观活动的价值与特点知识讲解

 

幼儿园参观活动的价值与特点

简述幼儿园参观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幼儿园参观活动的价值

参观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带领幼儿到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社会领域教育的一种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

“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紧密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社会资源是幼儿园教育非常重要的资源之一,为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学习空间,开拓幼儿的视野,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只有带孩子到真是的社会环境中去观察真正的社会生活,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真实的体验与实践、才能够是孩子在大社会中进行学习,自然地习得社会行为的规范与要求。

因此,我们需要带孩子走向真实的自然和社会,通过参观社会环境中的日常生活场所、科普类场所、艺术文化场所、名胜场所以及一些特殊场所为孩子提供学习途径,以此满足幼儿好奇、好想、好问、好动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沟通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

(一)参观活动对幼儿园的价值

1.参观活动的开展丰富完善了幼儿园课程体系

我们不应该把教室看作唯一的教育场所,我们应把社会参观活动纳入到当前幼儿园课程,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幼儿教育的目标价值观认为,教育是为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作准备的。

在幼儿期,对幼儿的教育应更加关注:

引导幼儿学习做人、做事,激发其对事物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为他今后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观活动就是引导幼儿在社会生活环境中主动地进行观察、学习、发现、感受,获得体验,主动建构自身经验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但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而且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因此,幼儿园参观活动这种学习形式完善了当前幼儿园以教室中的活动为主的课程体系,帮助教师有效利用社会、社区、周边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丰富的利于发现、感知、体验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有价值的学习经验。

2.参观活动的开展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实践水平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明确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使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实践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他特别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活”,那就要带孩子到活的大自然、大社会中去。

由此可知,大自然、大社会应当成为幼儿学习的第二课堂,社会参观实践活动无疑是实现幼儿到大自然、大社会中进行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

由于教师对自然、社会教育资源的专业性了解程度不同,在幼儿园参观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让幼儿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在真实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并获得有价值的经验,这一目标对教师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学习方式等重要的教育观念和随机教育实践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参观活动过程中,不单是幼儿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亲身体验,自主的学习,更是教师们将优秀的教育理念转换为教育实践,真实自然而富有生机的教学形式。

(二)参观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1.参观活动对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有重要价值。

由于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社会、对自然、对周围的一切都没有全面、系统的了解,但同时幼儿又对自己生活的各种社会环境具有着浓厚兴趣,喜欢亲自去观察社会、感受社会,在不断的观察、了解、体验、互动的过程中达到帮助幼儿了解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习得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乐于进行社会交往,最终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的教育目标。

因此,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参观活动对幼儿社会领域学习具有重要价值。

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在幼儿期社会性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幼儿是在自身与周围世界的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

《指南》中强调:

“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的发扎起来的。

”社会参观活动,就是充分的利用了日常社会中的各种社会环境资源,让幼儿在参观、游戏中去观察、模仿各种社会角色,从而为幼儿提供了更加开阔、丰富的学习环境。

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

幼儿通过参观各种社会场所,观察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并亲自进入社会环境中参与社会活动,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了解社会生活,感受社会情感。

例如:

幼儿在参观鸟巢的活动中不仅了解到鸟巢作为我国重要的奥运场馆的重要性,而且通过活动感受到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

在参观韩国驻华文化院活动中与文化院的工作人员交流中韩文化的差异,使孩子们感受到韩国工作人员的热情与亲切,自然产生了对韩国文化接纳与包容情感。

在参观图书馆活动中,孩子们对于阅读图书更加感兴趣了,回家后还主动向家长介绍了少儿图书馆,并要求爸爸妈妈带领他们去图书馆看书、借书。

通过参观活动,使幼儿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激发起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幼儿在参观活动中亲身感受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往的活动中,逐渐形成对社会的积极情感和认识。

为幼儿今后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和社会规则意识的发展。

《纲要》提出“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我们在开展社会参观活动时需要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出幼儿园,进入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而人是社会环境必不可少要素之一。

因此,孩子们在参观活动中就能够自然而然的接触到从事不同职业,在不同工作环境中,具有不同性格特点的各种各样的人,观察他们相互之间的交往行为。

这种观察能够使幼儿获得更加丰富的交往经验,为幼儿今后的社会交往提供模仿的对象,同时,帮助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中习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技巧和行为规范。

例如:

在参观超市的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参观了解到超市工作人员的辛苦,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不乱拿乱放商品把自己不要的商品放回原处。

不同于日常在家庭和幼儿园等熟悉的环境中,在参观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会获得更多的与不同环境中的人进行互动、交往的机会。

这种与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特点的人进行交往的经验是孩子们在幼儿园教室里在班级固定的伙伴中交往的过程难以获得的体验,是幼儿社会学习的宝贵资源。

2.参观活动对幼儿其它领域的学习有重要价值。

社会实践活动有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在参观过程中幼儿能够带着自己的疑问主动探索答案、获取相关知识。

我们在带领孩子们参观不同类型的场所,获得了多种领域的认知、体验,幼儿获得了多领域融合的、有价值的经验。

健康领域

例如:

在参观安全馆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幼儿倾听讲解、自由参观主动探究提升了孩子们的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

参观过程中,孩子们纷纷表达着自己的感受。

果果说:

“地震真是太可怕了。

”暖暖说:

“我学会了地震时要捂住耳朵躲在桌子底下,地震来了我也不害怕。

”跃跃说:

“我要回家把这个告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耕耕说:

“原来着火时不能坐电梯了,会被困在电梯里的……。

”参观归来后,孩子们不停地与同伴、老师交流着参观中的发现和感受,引导幼儿将自己收获到的安全知识制作安全宣传海报,开展安全宣传日活动。

请幼儿向小班弟弟妹妹和家长进行安全宣传。

使幼儿获得了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和提高。

艺术领域

例如:

通过参观“中国美术馆”、“京剧艺术博物馆”、“韩美林艺术馆”等活动,提升了幼儿对艺术感知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进一步激发创作的兴趣,用自己的作品表现美。

语言领域

例如:

在参观木偶剧院的活动中,幼儿亲身感受了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对剧目中角色的对话、表演有了非常直观的感受,孩子们深深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极大地激发了幼儿表演的兴趣,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内容,增强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们回到幼儿园中,在表演区、语言区的活动中,主动进行故事表演的编创活动。

科学领域

例如:

在幼儿参观花卉大观园、野生动物园、海洋馆的活动中,孩子们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强烈的感受到动植物的多样性。

并对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进行了带着问题探究的活动。

这样生动的“课堂”,为幼儿提供了园内无法代替的资源,促进幼儿对具体事物进行观察、探究,帮助孩子们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并在活动过程中尝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总之,参观活动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了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符合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

而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也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

3.参观活动有益于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使孩子们的兴趣与爱好、机智与才能得到了充分地体现与展示。

在活动中,孩子们发现了自己的特长,并且变得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和创造,合作交际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等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提出要使孩子得到六大解放:

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够接触大自然:

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幼儿在参观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究、亲身体验,不但认识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而且锻炼了自己的胆识,培养了多种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升。

二、幼儿园参观活动的特点

社会参观活动是现代幼儿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参观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孩子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通过所看、所听、所感、所想来完成活动目标,而不是被动接受教育和指导。

教师在参观活动中,只是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和观察者。

(一)综合性:

幼儿参观活动的探究不但体现了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联系,也融入各领域的整合。

它强调多种主题,多种模式,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这种综合不是来自教师的人为复杂化,而是来自于幼儿个体对参观活动主题的更深入认识和探究的过程。

参观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幼儿在社会情感体验、知识经验、观察、思考、探究能力等方面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在活动中,教师要借助参观场所的资源,帮助幼儿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幼儿对已有认知经验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亲历性:

幼儿参观活动要让幼儿在“活动”中发展、在“体验”中学习。

但这里所讲的“活动”或“体验”,不能仅仅从字面上理解,仅仅把它理解为让幼儿“动”起来,或者让幼儿去“操作”,而是“认知、行为、情感”的结合与统一。

参观活动提倡幼儿亲身体验、亲自实践、自主活动。

教师应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与物质条件开展各种参观活动,拓宽幼儿学习空间,让孩子们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去接触和感知各种人和事,使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实践感知来获得探究问题、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真正具有“育人”价值的参观活动,应当让幼儿在活动结束时“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

(三)开放性:

参观活动面向幼儿的生活世界,其内容与幼儿个人的生活或现实社会紧密相联系。

它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参观活动的实施范围不限于幼儿园教室而呈现出开放性,将“课堂”延伸到幼儿园之外的家庭、社区机构、社会生活场所……,密切了教育与生活、幼儿园与社会、教学与实践的联系,极大地拓展了幼儿的学习活动范围,为幼儿的发展开辟无限广阔的空间。

同时,在参观活动中,孩子们往往会对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开放性问题显示出浓厚兴趣,要解决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孩子们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去发现,才能找到答案。

(四)生成性:

参观活动的展开不光从预定的活动目标入手,它常常围绕某个开放性的主题或问题来展开。

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展开,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孩子们的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便是参观活动具有“生成性”的集中体现。

(五)自主性:

参观活动的自主性包括教师“教”的自主性和幼儿“学”的自主性。

参观活动十分注重从幼儿现有的兴趣与经验出发,强调幼儿的自主选择与探究。

幼儿在活动中不仅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还可以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究。

参观活动要求教师不仅要落实既定的活动计划,还应根据参观活动的特点和目标自主选择主题内容和参观活动场所,自己设计参观活动流程和组织形式,认识到自己既是活动的实施者,也是活动的开发者和设计者。

教师要关注和激发幼儿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权利,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设计、开发、行动、体验乃至创造,使其享受参观探究的乐趣、活动的愉悦、劳动的充实、服务的快乐、创造的幸福,获得并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积极的生存体验。

(6)协同性。

由于参观活动的开放性、整合性、主题性等特点,因此既要求其实施应与其他各领域教学处于协调整合状态,又要求幼儿园教师共同协作和师幼的合作互动,还要求教师与家长、社会有关机构人员等相互配合,让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协同完成参观活动的实施任务。

幼儿园和教师要协调各方面人员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组织参观活动的基本过程(参观活动实例)

参观鸟巢

实施班级:

中班

背景介绍

国家体育场(NationalStadium)又称“鸟巢”,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

场内观众坐席分三层,约为91000个。

(2-2-3-1-1)

场馆内举行过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

体育场的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和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作为北京市5岁小市民,孩子们愿意,也有必要了解“鸟巢”----这座宏伟的、具有独特意义的、地标性建筑物。

参观“鸟巢”,就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近距离观察“鸟巢”的机会。

孩子们不仅能观察到“鸟巢”的外形和内部环境,还能通过解说员的解说了解许多关于“鸟巢”的知识。

在参观过程中,孩子们边听边看边感受,留下了不同以往的深刻的记忆,自然而然的激发了他们对这座伟大的建筑物的崇敬心情。

同时,场馆中处处留有2008奥运会的印记,祖国运动健儿勇于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为孩子们提供了难得的榜样,激发了他们乐于运动的兴趣和对祖国妈妈的爱国情感。

活动总目标

1.了解鸟巢的外观形态、内部环境和鸟巢的用途。

2.近距离接触鸟巢,感受人类建筑的伟大。

3.体验奥运精神,激发爱国情感。

组织实施

一、前期准备

1.教师提前对从幼儿园到鸟巢的路线进行实地走访,并与鸟巢工作人员进行沟通,确定参观时间、人数。

2.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本次活动的教育目的,以及家园共育需要做的内容(收集资料)。

邀请3-5名家长参加活动,配合班级教师,保障幼儿安全。

二、参观系列活动

(一)参观前活动

1.与家长共同收集2008奥运会资料,幼儿分享自己对“鸟巢”的认识和感受。

2.观看2008奥运会中“鸟巢”内田径比赛的精彩视频。

提问:

(1)视频中的运动场馆就是“鸟巢”,你觉得这座场馆给你

留下了什么感觉?

孩子们说:

“觉得场馆很大,很宽”,“场馆很漂亮”,“场馆里的人都变得很小”,“场馆里的大电视特别清楚等等”。

(2)刚才的比赛中,运动员的表现是什么样?

孩子们说:

“他们跑得特别快,像飞一样!

”“他们流了好多汗,也没停下来擦。

”“跑完后运动员都很累,坐到地上了。

”“运动员都在拼命地跑。

(3)看到中国运动员时,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孩子们说:

“特别希望他赢!

”“想给他喊加油。

”“我长大也想当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比赛!

3.收集孩子们的问题。

提问:

孩子们,咱们要一起去参观“鸟巢”了,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关于“鸟巢”问题?

我们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去参观,看看参观活动能不能为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孩子们提了许多问题,例如:

“鸟巢”到底有多大?

它用什么做的?

“鸟巢”里面都有些什么?

都能干什么?

“鸟巢”能坐多少人?

(二)实地参观活动

1.出发啦

(1)提醒幼儿带好自己的书包和足量的水。

(2)检查孩子们的着装:

舒适的运动衣和运动鞋。

(3)提醒孩子们去鸟巢的路上要跟好队伍和老师,过马路时看红绿灯,走斑马线。

2.鸟巢大发现

(1)欣赏“鸟巢”外观。

提问:

“鸟巢”看起来像什么?

(像鸟用树枝编织的鸟窝,它的外观像“摇篮”和“鸟巢”)。

“鸟巢”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建筑物一样吗?

它有柱子吗?

整个鸟巢是钢材搭建的,有许多镂空的地方都填充了透光的膜,这有什么作用?

(为了防止屋顶水,还能保证室内的采光)

摸一摸,猜猜这是什么材质?

(为幼儿介绍鸟巢主体材质:

钢,这种钢防雷、防震、防电,是很结实的钢)

(2)入场馆前准备

买票。

引导幼儿知道参观前要先买票,知道在售票处买票。

提问:

进鸟巢我们必须先做什么?

我们在哪儿买票?

安检。

引导幼儿知道进入场馆需要安检和安检的重要性。

提问:

为什么需要安检吗?

(3)认识鸟巢吉祥物

提问:

猜猜这两个娃娃是谁?

(这两个娃娃全身红色,方脸,衣服纹路为钢结构,男、女娃头上分别有一、两条小辫。

这两个吉祥物娃娃分别名叫“LINO”、“OLIN”,取自奥林匹克的谐音)

 

讲解员阿姨为大家讲解吉祥物的来历(2-2-3-1-2)

(4)参观看台(座位)

带领幼儿在座位上休息,观察场馆内的座位。

提问:

鸟巢里面有多少个座位?

(固定座位8000+11000临时座位)

座位是什么颜色?

(红白相间)有几层?

(三层)

每个人的座位一样吗?

这么多座位,人们进来怎么才知道自己是哪个座位?

(根据排,列,)

 

观察地上的数字标识(2-2-3-1-3)

我们坐的是几排?

你坐的是几号?

仔细观察你们的座位,还发现了什么?

(此处插入2-2-3-1-4)

 

看,这是我的座位25排11号(2-2-3-1-4)

(5)认识LED屏

提问:

LED屏是用来做什么的?

(led屏幕,显示比赛细节,让观众看得更清楚,显示比赛结果以及出场顺序)

(6)观看比赛场地

提问:

场地中绿色的草坪叫什么?

是用来做什么的?

可以比赛什么项目?

(足球,投掷,跳高等)

周围一圈一圈的场地是什么?

是用来做什么的?

 

俯瞰比赛场地(2-2-3-1-5)

(7)参观历任奥委会主席蜡像馆

由讲解员为幼儿介绍历届奥委会主席的情况,知道他们都为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做出过杰出贡献。

提问:

猜猜用什么做的?

(蜡)

 

参观蜡像馆,“哇,太像真人啦!

”(2-2-3-1-6)

(8)场馆内安全标识

提问:

这些安全标识是什么意思?

与幼儿讨论这些安全标识的重要作用。

(2-2-3-1-7)(2-2-3-1-8)(2-2-3-1-9)

(三)参观后活动

1.讨论与分享

孩子们经过实地参观,对鸟巢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和了解。

回到幼儿园后,老师及时带着孩子们进行了关键经验的梳理。

(1)请大家说说看到的鸟巢是什么样子的?

(重点回顾“鸟巢”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环境)

(2)对哪里印象最深刻?

为什么?

(3)参观过程中大家有没有新发现?

和大家分享一下。

(4)参观完后还有哪些疑问?

小朋友和老师可以互相解答。

(5)参观完“鸟巢”后,心里有什么想法?

看到咱们国家有这么了不起的建筑,还举办过了不起的奥运会,心里想到了什么?

(重点引导孩子们表达对“鸟巢”建筑的喜爱与崇敬,对祖国妈妈的热爱)

(6)讨论:

参观过程中哪些小朋友做的好?

哪儿做的好?

引导孩子们说说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做到的文明语言或行为。

2.奥运火炬接力赛

(1)情境导入

我园也要举行运动会,今天我们一起完成“火炬接力赛”,为幼儿园运动会做准备。

(2)学习游戏规则

学习在赛跑的过程中,两人配合下完成“火炬”递和接的动作。

知道必须接住“火炬”后才能开始跑。

(3)体验游戏

将幼儿分为四组进行火炬接力比赛。

提醒幼儿游戏中注意递、接火炬的姿势。

鼓励大家为自己小组运动员加油。

(4)教师小结

每一位小运动员表现都很出色,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在幼儿园运动会上敢于拼搏,为咱们班级争光!

活动建议

1.参观结束后与家长沟通,请家长可以带孩子观看在鸟巢举行的内容适宜的演出或比赛。

2.在建筑区鼓励孩子们合作搭建鸟巢。

孩子们参观后,对搭建鸟巢有了更多地想法和搭建方法。

如:

知道利用积木的交叉来体现鸟巢纹路交错的纹路。

能丰富鸟巢内部的建设,座椅,LED屏幕,还能将鸟巢周围的建筑水立方、花草、道路等搭建出来。

孩子们商量搭建鸟巢(2-2-3-1-10)

感悟分享

1.情感的汇集-----水到渠成。

孩子们在活动前观看奥运比赛视频,参观活动中又亲身走进宏伟、现代的奥运主场馆,看到了历任奥委会主席的蜡像,听到了我国为了申办奥运会的曲折故事,真正体验了奥运精神的魅力。

孩子们都说:

“中国真棒!

”“北京举办的奥运会是世界一流的!

”通过这样切身的体验,孩子们萌发了热烈的爱国情怀。

这种情感激发,来源于参观现场,来源于孩子们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因此,孩子们爱国情感的聚集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

这样宝贵的收获都来自于孩子们的参观实践,非常难得。

2.规则意识的提高----聚沙成塔。

参观活动中,孩子们兴趣浓厚、主体意识很强。

他们在进行安检、购票、检票的过程中感受到工作人员一丝不苟、热情周到的服务,体验到社会活动中规则的重要作用。

看到孩子们对安检设备的好奇和关注,工作人员对孩子们进行了热情的讲解,告诉他们安检是保证人们进入场馆的安全检查,主要是防止坏人带武器,或者普通参观者不小心带了易燃易爆的物品和锐利的工具,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真实的体验到如何遵守这些社会规则,并了解了规则背后的重要性。

同样,进入场馆后,孩子们对场馆中座位的编号、厕所的标志、安全标识也很感兴趣,当了解到这些设施和标志的含义后,纷纷表达自己要遵守这些要求,“因为这样做能为大家好!

”。

这样看似普通的认识,对于孩子们来讲是非常珍贵的,它点点滴滴渗透于孩子们的生活,最终为孩子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成长故事

没有立柱的鸟巢

参观鸟巢是孩子们期盼已久的事。

当孩子们看见鸟巢,都开心的欢呼起来:

“鸟巢!

”“鸟巢!

”,“鸟巢像是由许多“树枝”搭成的一个小鸟窝!

”有的孩子说:

“像用绳子编织的筐!

”“像竹子编的竹篮!

”“在远处看,那些“树枝”很细,和我的手指一样粗!

”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纷纷表达着自己的感受。

走到场馆前,我发现原本叽叽喳喳的孩子们都安静下来,小脸上都写满了惊讶和肃穆,有的孩子仰着头喃喃自语:

“啊,这么大啊!

”“这么高啊!

”博文忽然惊叹道:

“啊?

这些树枝是用钢做成的!

”孩子们都涌到鸟巢的支柱旁,他们自发的手牵手围着支柱,数了数原来需要十几个小朋友才能围过来!

这些巨大的“树枝”把我们都震撼了,晶晶最后发表见解说:

“鸟巢这么大,这些树枝肯定得特别结实!

”露露问:

“那这些树枝是斜的,和我们在积木区搭的不一样!

”这些真实的场景触动了孩子们积极观察、主动思考的愿望。

走进鸟巢后,我们还参观了比赛场地、观众席、Led屏等场馆设施。

看到环绕在体育场四周一排又一排层层加高的观众席座椅,孩子们说:

“密密麻麻的,象蜂巢中挤在一起的小格子。

”“这么多的座椅!

”“到底能够坐多少人?

”雯雯说:

“我知道,我在网上查了能坐91000个观众呢!

”雯雯的答案得到大家的佩服,孩子们都踊跃的发表着自己对鸟巢的了解。

孩子们有的说到鸟巢的设计师,有的说到鸟巢的比赛项目,有的说到鸟巢那个会移动的屋顶……看来,为了这次参观活动孩子们是主动做足了功课。

参观结束时,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来“原来鸟巢是这样的?

”,于是我们决定要回幼儿园重新搭建鸟巢。

回到幼儿园,孩子们就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搭建鸟巢活动中,他们由于有了之前的参观体验,对鸟巢有了非常生动感性的认识,他们讨论发现鸟巢与其他传统建筑有显著的不同。

最重要的是鸟巢没有直的立柱,于是孩子们积极的探索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来搭建。

经过反复实践,最后孩子们想出了用短积木反复交错的形式来表现鸟巢的网络状结构。

而且,孩子们对鸟巢的移动屋顶有了更浓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