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7632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docx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docx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一)

何为健康?

什么是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个定义:

“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即健康包括三方面:

一、身体健康;二、心理健康;三、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解释“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一般适应能力、自我满足能力、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指挥能力、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创造性、自主性、成熟性、对自己有利的态度、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制方面达到正常水平。

身体健康标准大家比较了解,它可以用数据加以量化,心理健康无法用数来表示,那么如何来衡量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它素质(如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新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有诸多标准,马斯洛在《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10条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我们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

1,有正常的心理活动,智力正常,与同龄人有大致相同的喜怒哀乐和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和思想活动符合社会规范。

2,人际关系和谐,尊敬师长,信任同学,能宽容和谅解有缺点和反对过自己的人。

喜欢和老师、同学在一起。

3,能正视现实,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根据环境和形势要求改变自己,也能创造环境。

4,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

对现状感到满意,对情景也觉得光明美好。

5,能冷静、理智地去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的打击。

学会用正确方法和态度去对待错误,对强弱不同的刺激能做到适度的反应,有忍受挫折、从失败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的缺点,不患得患失。

能扬长避短,有切合实际的志向水平;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不把获得的成绩看作高于一切或毫无意义,不自卑,不过分自责,有安全感。

7,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有效地完成各种任务。

8,在有利于社会或集体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个性的独立性,保持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协调和统一。

能独立地作出决定,并对决定负责任,而不受别人的任意控制和支配。

三、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目前,我们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如何呢?

根据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我认为我们学校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适应问题。

适应的本意是指人们对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刺激在持续不断的影响个体时,所产生的感受能力。

如果适应不良,它将会降低人们对刺激的承受心理,使人与周围环境不能相对平衡。

适应不良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初一和高一年级,尤其是初一。

因为,进入中学后,他们会发现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小学是完全不同的:

其一,由一个学校到另一个新学校,环境发生了变化,许多地方都相对陌生。

其二,中学的学习内容明显大增,课业负担重,难度也加大了,而且学习方式肯定与前一阶段的不同,所以,刚上初中或高中的学生在这方面也可能不适应。

其三,人际关系的变化,新的人际圈需要自己去建立,对于不善交际的人来说,又会感到困难。

因此,适应不仅是指要适应新学校的新环境,它还包括适应完全不同于小学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更包括人际关系的适应。

新生往往会被这一问题困扰,而感到烦恼,要么是学习跟不上,要么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

但是,这样的问题大多在第一学期后会得以解决。

而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有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情绪失调,重则会诱发为心理疾病。

(二)情感问题。

情感是和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高级而稳定的体验。

对于中学生而言,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亲子沟通和异性交往。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这个年龄段正是主观需求欲望比较多、比较强烈的时期,而家庭、学校和社会又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欲望和要求,于是必然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抑郁、暴躁等。

他们的这种不满往往直接指向父母。

进入中学后,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得以发展,自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了,不想让父母过多地管教,最易产生逆反心理,往往采取与积极向上相对立的行为方式,带着偏激、盲目的色彩,或以极端方式发泄。

久而久之与父母在感情上出现裂痕,不愿与父母沟通等,这必然会给他们带来苦恼,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在情感上,中学生难以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异性交往。

13、14到17、18岁的少年正是情窦初开的时期,他们对情爱都充满美好的向往。

因此,这个时期,容易出现令老师和家长害怕的“早恋”问题。

其实异性吸引以致于异性间的单独交往也属正常,只是交往双方,无论他们是不是真的在恋爱,都会遭到教师、家长以及周围人的压力和反对。

而他们自己也面临着以学业为重,还是以感情为重的选择,于是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困惑、矛盾和痛苦,出现问题在所难免。

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同学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你不让我谈,我偏要谈给你们看看,从而把自己逼上了绝路,荒废了学业,耽误了一生。

有的同学为此很烦恼,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心理十分压抑。

其实在中学阶段,你们无力承担组建婚姻与家庭的重任,你们也不可能在中学阶段选择好真正适合与你的伴侣,因为恋爱、婚姻与家庭都是社会的产物,是建立在社会基础之上的。

学习问题。

这是作为一个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中都存在的问题。

有的学生学习刻苦,态度端正,智力发展正常,可学习效率低下,他们要么是学习技能障碍,要么是方法欠缺,长期失败使学习自信心丧失。

初三的学生,承受着很大的升学压力,心理问题尤为严重。

据调查,初三学生中,相当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考试焦虑,甚者会失眠、患神经衰弱症。

这对他们考试时正常水平的发挥,乃至今后的成长都是不良的影响。

(四)行为和人格偏离

1.行为障碍,或称不良行为。

中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行为有:

多动症,攻击行为,破坏行为,懒散,对抗行为等。

这些多见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群体。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下,追求虚荣,追星族心态和迷恋电脑游戏的不良行为快速上扬,有人将网络称为精神毒品,这足以看出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危害。

我们都知道网络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对我们有利,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许多有用的东西,但另一方面网络上面鱼龙混杂,由于青少年的辨别能力不强,容易被网上的一些游戏及不良内容所诱惑,一旦染上网瘾,那和毒瘾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国家为了保护青少年,专门在网吧门口强制性地悬挂着“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的标志,由此足以看出网络对青少年的精神毒害之严重性,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进网吧,你就在网吧门口默默地念几遍这几个字,然后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悬挂这个标志,也许你从此就改变了你自己。

2.人格偏离。

人格也叫个性,是一个人具有的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人格偏离主要是个体人格发展不健全,性格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

中学生中常见的人格偏离有:

(1)自我意识偏差,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但自我认识和评价不全面、不准确,因而抑郁、闭锁。

(2)自我中心倾向,他们只考虑自己,较少考虑他人的感受。

(3)自卑心理。

(4)嫉妒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是心胸狭窄、好表现。

这些不良心理品质不仅会让自己生活无乐趣,还会阻碍自己健康成长。

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呢?

有一为智者说过这样四句话:

一是把自己当成别人。

比如,有些同学善于欺侮别人,话一定要在别人的话上面,你试着想一下,如果别人这样对待你,你是什么感觉。

还有一些同学喜欢抽烟,总认为自己抽烟的样子一定很酷,到底是不是很酷呢,这里我不做评价,你只要看一看哪一个小学生或者幼儿园的小朋友抽烟的摸样是不是很酷你就知道了。

也就是说,只要你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自己就会明智许多,许多问题也就想开了。

智者的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

也就是说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一下,要同情别人的不幸,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富有善心的人才是心灵的富裕者

智者的第三句话是,把别人当成别人。

就是说要充分尊重他人的独立性,不要侵犯他人的权利,不要侵吞他人的财物。

智者的最后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创造的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

最后,祝愿全体同学都能够成为心理健康,心灵充实,生活幸福的人。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稿

(二)

1.接受自己

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一模一样的,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人长得一模一样,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身体都各具特色:

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黑或白,或健或弱,不会有任何人和他一模一样的,也不要指望能和别人一样,当他的父母结合在一起,生他的机会只有亿万分之一,这就是说,假如他有亿万个兄弟姐妹的话,他们仍然会有许多地方会不同,试着接受和珍爱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这是一个人走向成功所必不可少的自尊。

欣然接受自己的身体,接受既定的事实,不掩饰自己的本真,一个人要下定决心接受自己,不要和别人进行无谓的比较,任凭别人怎样评论也无关紧要,任何人都取代不了生理上的自己,关键是能表现出自己特有的长处,不因为外界的影响而掩饰真我。

2.开放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只以自己为中心,只爱自己而不爱别人,如果你脱离集体或人群之外,只是欣赏自己,那你就是另外一个纳西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健康的人格有一个正常的发展过程,其规律是由自恋到他恋,也就是说应该从欣赏自己开始到关注他人,弗洛伊德认为,这一人格发展在12~14岁应该完成,否则就会造成心里的自闭状态,我们正处于这个发展时期,我们应该关注周围的一切,无论是自然界的花草,山水,大自然恩赐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全身心地感受吧,身边的老师同学、熟悉或不熟悉的面容、身影,一切都是真诚热情的,让我们发现他们的美,让我们全身心地去融合吧。

只有充实的心里世界才有丰富的情感,只有开放的感观,才会获得美好的事物.紧紧关注自我的人,心中是一片荒芜干裂的沙地,他们会失去友情,失去梦想,失去热情和真诚.

简单易行的自恋转移训练法:

全神贯注的注意一些自己熟悉的事物如一张桌子,一朵花,夜深人静,闭眼细听数一数五分钟之内你听到多少种不同的声音。

品尝判断调味品。

3.装饰自己

在咱们学校教学楼的大厅有几面镜子,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

女孩子有时三无成群地一块照镜子,相互比划,男生一般很少这样,是不是男生不喜欢照镜子呢?

其实不是,当没有人的时候,他们也会前三步后三步的照镜子欣赏自己。

爱美是人的天性,所有的人都关心自己可能给别人留下美或丑的印象,我们正处于生理和心里急剧变化时期,关心自己的形象是无可厚非的,同时希望通过衣着打扮来掩饰那些令自己感到泄气的缺陷,或者增加一点外在的吸引力,正是欣然接受自己的积极措施,但是,怎样的穿着打扮才能体现现代中学生的最佳风采呢?

这里面就有很大的学问了,据有关调查大多数的中学生均穿着打扮不当,你们在心理上有三种错误倾向,

(1)盲目模仿心理,表现为受到社会上和自己崇拜者的影响,盲目的模仿对方的衣着和打扮,例如前几年日韩偶像流行,很多学生模仿他们,将头发留的遮住眼睛,男孩子打耳洞等等。

中学生应展现的是健康向上的风采,但那样给人的感觉却是颓废委靡。

(2)从众心理:

表现为看别人怎么穿戴,自己也如何穿戴,完全不考虑是否适合自己。

(3)错觉心理:

表现为由于自己感知觉的错误造成衣服的搭配不当,例如上身穿红色衬衫,下身穿咖啡色裙子,这种色彩的搭配就会给人以混沌的感觉。

为了纠正这些弊病我们有必要学一些衣着打扮的常识。

大方和体的穿着会使我们容光焕发,看起来富有朝气。

任何一个人如果以为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热门服饰或自己崇拜者的扮相都适合自己的话,那就错了。

这里我们将介绍一些掩饰身材不完美处的方法,但你必须掌握以下最基本的原则:

中学生的服饰以整洁、大方、宽松为主,以朴素为佳

2.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段,衣服的选择必须留有余地

3.注意颜色的效能,深色具有收缩感,浅颜色有膨胀感

4.表达自己

1974年,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在日本展出,“蒙娜丽莎”微笑的魅力在东京引起轰动,日本各地都掀起了一股“蒙娜丽莎热”。

于是,有10位女中学生,请美容大师左藤做了整容手术,使他们的容貌与“蒙娜丽莎”非常相象然后这十个人应邀来到电台与全国电视观众见面。

那是什么样的场景?

十张来年都与“蒙娜丽莎”相似,但是那一张也不具有“蒙娜丽莎”的神韵,完全没有深度,只是“徒有其表”!

现代科技的发展,确实能使人通过整容手术改变自己的容貌,但是,人的魅力不可能依附在手术刀上,美与丑不仅仅与人的容貌有关,更与全身所表现出来的情操与教养的综合气质有关。

有人被称作有魅力的人,有人被称作乏味者,这不单单是由一个人的自然相貌所决定的,而是个人长期努力的结果,他的奥妙在于人的面部表情,以及形体动作上。

人类的有些无声语言,也就是面部表情和体态语言,要比声音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也更具有可靠性。

一个人所说的话可能是真心的也可能是谎言,而人体语言却更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

一方面因为一个人的动作是性格思想和人格品质的反映,另一方面由于人体的动作是内在心理的外部显示,。

著名潜意识心理学的开拓者弗洛伊德认为:

没有人可以隐藏秘密,即使他不说话。

由此看来,人体语言大都发自内心深处,很难压抑和掩盖。

例如,做了亏心事或偷了别人东西的人总显得心神不宁,说谎时总怕看对方的眼睛,激动总要手舞足蹈,等等。

掌握了体态语言,等于掌握了社交领域的交通规则,不懂此规则的人,常常很难准确快速地判断他人的反应和心理活动。

社交生活中不善于察言观色,往往使自己处于尴尬窘迫的境地。

作为中学生来说,我们应当养成良好的举止行动,下面给大家介绍几项应掌握的规范:

一、迎宾送客

1.见面时面带微笑,握手时亲切热情,不要毫无生气

2.客人来家里做客,起立欢迎,避免用手示意客人入坐

3.客人告别时,要送出门外。

4.客人走出门时,不要用力关门。

应为这是对客人无言的侮辱。

二、交谈体态

1.避免翘二郎腿,并将翘起的脚对冲着他人

2.避免打哈欠,伸懒腰

3.在友好的气氛中,不要模仿他人的消极手势和姿态]

4.不要将双手抱在头后,将双臂交叉,或来回抖动大腿

5.避免在谈话中将大拇指朝自己的方向摆动,这是嘲弄他人或自夸的语态。

6.注意对方的语态,调整自己的交际方法。

总之,要想轻松表现自己,就应多关注自己和他人的体态语言。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三)

主要跟同学们谈与女生有关的五个方面的话题。

一、怎样做个美丽的女孩

 女孩子,谁都希望自己拥有美丽的容貌。

究竟什么样是美的呢?

通常大家公认的、直观和外表上的美,如:

身材苗条,面容俊秀,皮肤白皙,双眼皮,大眼睛……对美,大家有公认的标准,各人也有各人不同的看法。

时髦的不一定是美的。

比如,前几年流行的,那种跟大船似的厚底松糕鞋,很多女孩子爱穿。

我就纳闷,本来这么苗条、这么小巧、这么可爱的女孩子,干吗非穿上那么笨重的巨无霸一般的大鞋?

走路拖拖拉拉,跟机器人似的那么沉重,一点轻盈的美感都没有。

还有现在街上流行的染发,对我们中国人来说,黑发是美,黄发是病态,是女孩子的遗憾,现在怎么倒成了美了?

甚至有的大男孩、大女孩染成红头发、绿头发、五颜六色的头发。

我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反正我看了没有感觉到美,只是想到“另类”这个词,还想到小时候,听老人讲的故事里的红毛妖怪。

爱美之心,人之常情。

如今的社会环境宽松了,妆扮得有个性一点也可以理解,但作为中学生,应该有一个积极的审美观。

讲个性是美的,但病态不是美,另类也不是美。

对中学生的仪表,国家教育部有规定:

不烫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不穿高跟鞋。

(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还特别增添了不染发。

)烫发、化妆、佩戴首饰,不是不美,而是分什么年龄、什么场合、什么身份。

从身体发育的角度说,烫发、染发、化妆、穿高跟鞋,对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女孩并不适合。

这个道理我不多说了,我想单从审美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

有一次,我在路上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烫着发、染着红指甲,戴着叮呤当啷的首饰。

让人看了觉得别扭极了,失去了儿童天真无邪的特征,这就是打扮不符合年龄特点的结果。

你们是女孩子,拥有“女孩子”这一称呼,就是拥有年轻,这已经很美了,是再多的装饰也换不来的美。

不必为个子矮了,身材胖了,皮肤黑了而烦恼。

实际上,年轻,不管容貌如何,都有一种朝气蓬勃的美。

这种美,就象春天的花草树木,花儿是美的,你能说绿叶就不美吗?

平凡的小草就不美吗?

青春就是这样一种美,有生机、活力的美。

在我眼里,你们都是美丽的。

同学们不过才十三四岁,有的还要小些。

我觉得你们的本色应该是清纯、活泼,有朝气,有礼有节。

学生的身份,也要求对自己容貌的美丑不要看得过重,保持平和的心态。

爱美没有错,追求美更没有错,关键是心中要明白怎样是美的。

在已定的外表条件下,如何让自己看起来更美呢?

在这里,我向同学们传授几个秘诀:

1、干净、利落、得体的衣着打扮,会让你看起来青春亮丽。

女学生的外在形象,以简洁大方为美。

切勿佩戴过多或过于招摇的饰物,戴上只会有一种怪怪的感觉,而不是美感。

2、挺拔端庄的仪态是最美的。

很多长得漂亮的女孩,让人看了却觉不出美来,就是因为常习惯性地缩脖、耸肩、哈腰,向前探着头,走路摇摇摆摆。

很不美!

正确的姿势:

挺胸、收腹,下颌微收,双肩打开,脊背挺直;走路步伐坚实而轻盈,不东倒西晃、左顾右盼。

记住这几点,并注意平时常提醒自己保持这样的姿态,那种优雅的气质就出来了。

3、注意举止言谈的细节。

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女孩,长得原本不错,穿着也很漂亮。

可是,却因为脱口而出的一句脏话,或者随地吐了一口痰,让她的形象一下子大打折扣;还有的女生,课间活动时大喊大叫,跟男生追逐打闹,自己玩得忘形,却没注意到别人都在侧着眼睛看她。

在做早操、课间操时,我注意到,有的女同学表现得很懒散,或者很拘谨。

该伸展时伸展得不到位,该蹲下时不蹲,该跳起时不跳,可能她觉得做这样大幅度的动作不好看。

其实,在整整齐齐的队伍里,大家都在认真到位地做操,只有个别同学做得不好,是非常显眼的,让人感觉很不美、很不协调。

落落大方,做自己该做的事,才让人看上去舒服。

另外,边走路边吃东西、吃饭时爱用筷子挑挑拣拣爱吃的菜、遇到长辈不打招呼……这些都是很不雅的行为。

有些女孩子不在意这些小事,其实,这些举止言谈的细节,比容貌更能影响大家对你的印象。

  以上我讲了有关外形美的几个问题。

外貌的美和你们现在正拥有的青春的美都不是永恒的,谁也阻挡不了美貌的衰老和青春的流逝,而有一种美不会衰老,这就是魅力!

女性的魅力表现在哪里呢?

一是高尚的人格。

二是知识与修养。

高尚的人格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高贵气质的自然流露。

这种气质与你的出身阶层无关,与生活贫富无关,与身材高矮、容貌美丑无关。

它表现为心地善良、有道德,富有同情心;不向权势低头,不为利益出卖良心;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言行一致。

具有这些品格,就具有了超脱平庸的魅力。

也许我们不能全做到,不能做得很好,但起码要有向高尚的人格努力靠拢、努力去做的愿望。

我觉得,有的同学分辨是非的能力就不够强,看到别人吃得好,穿得时髦,花钱大方,就跟人家学,攀比;还有的同学,不能坚持正义,明知有些事不对,就为别人做了,便也跟着做。

或者,面对错误,面对违反校规校纪的事,不关我的事,就不制止、不批评,不向老师反映;要么因为她是我的好朋友,我就明知她违反了纪律,也包庇她、纵容她。

这都是不辨是非的表现。

你们正处在感情丰富、精力旺盛的时期,社会阅历浅,有时头脑简单、天真,如果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就容易被诱惑、被蒙骗。

可以说,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

金钱的诱惑、权力的诱惑、安逸生活的诱惑、寻求刺激的诱惑,乃至一些书刊中色情的诱惑,无处不在。

只有明确地分辨是非,坚定自己的意志,才能抵御诱惑,人生的道路不至于走偏走斜。

女性魅力的第二个表现是知识与修养。

你可能没有爹妈给的美丽容貌,但可以拥有后天学得的知识与修养。

这是一笔可以终生享有的偷不去、丢不了的财富。

现在学的知识,将来不一定全用得上,但知识的积累对我们自身却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它能使你思想敏锐,聪明睿智,胸怀博大,深沉豁达,使你的“内容”丰富。

修养和知识是共同促进的。

缺乏修养的人心地狭隘,私心重,受不得半点委屈,一不如意,就有发不完的牢骚怨气,和别人处不好,自己心情也不舒畅。

所以,今天有这样好的条件读书、学习,应该珍惜。

学得多,是你自己的财富;学得少,是你自己的损失,是你在放弃使自己变得美、变得有魅力的机会。

  读书,是充实自己的最佳途径。

爱读书的女孩子有一种特殊的魅力。

现在好多同学喜欢看电视、玩电脑,书看得少了。

电视、电脑能让我们开拓眼界,增长很多知识,但这种直接作用于视觉的影像,对大脑的开发作用微乎其微。

养成看电视习惯的孩子,往往大脑习惯性地接受影视中的直观表现,进而使大脑养成懒惰习气,不积极思考,结果脑子会越来越迟钝,而且对眼睛也不好。

好多同学爱吃方便面,好吃、拿过来就吃,吃完了把包装袋一扔,的确很方便,却没有我们成长需要的营养。

整天吃方便面,肯定会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

电视就象方便面,好吃而没有多少营养。

长期看电视,会让人变得浮躁、浅薄。

因此,我建议同学们,除了有选择地看一些新闻、自然或社会专题、知识性节目外,还是少看电视,多读点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受文字的美、意境的美,读的同时,会让你思索、想象,让你有思想,有深度。

当然,读书要有选择,要读好书。

内容低级,宣扬色情和暴力的书不要看。

现在街面上有很多小书店,租书、买书很便宜方便。

但这些小书店里很多书的内容是不太好的,同学们选择书一定要有辨别力,抵制住不良书刊的诱惑,为自己选择真正有营养的书。

有这么一个比喻,说人就象一个袋子,空袋子是立不起来的,只会瘫在地上;装满东西,才会站得稳当;但如果里面装的是脏东西,它就会腐烂掉。

我希望大家都用好的东西来充实自己,自觉地拒绝丑陋的东西。

有时,我们说一个人,长得不算漂亮,但气质很好。

我认为这种评价比长得漂亮,气质粗俗好得多。

是丰富的知识、良好的修养,才使人具有了这种高雅的气质。

这才是到老不变的美。

二、正确认识纪律与个性的关系 

讲究个性和自我价值,是现代社会的特征。

但个性并不意味着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我们是生活在一个集体中的,谁也不能脱离社会大环境而独立存在。

大环境给我们建立了一个生活规则,就是纪律。

纪律约束的不是个性,而是我们身上那种惰性、那种散漫习气。

纪律不是束缚了自由,而是更好地保证了大多数人的自由。

不允许乱扔果皮纸屑、攀折花木,是为了更多的人能拥有美的环境;不允许晚休时间打闹、点蜡、听收音机,是为了保证别的同学的休息自由。

你不能只顾张扬自己的个性,而忽视了周围人的权力。

遵守纪律也是一种修养。

有的同学,一个人独来独往,对集体活动不热心、不参加,或应付、对抗,不服管教。

自以为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这不是有个性,不是超脱,是浅薄低俗。

如果我们是一棵正在生长的树,那么纪律就是一把大剪刀,它剪去的是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斜枝歪杈,使我们向着更高处更壮处成长。

关键是,很多时候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