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学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76295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传播学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教育传播学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教育传播学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教育传播学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教育传播学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传播学全.docx

《教育传播学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传播学全.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传播学全.docx

教育传播学全

1.传播

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以达到相互了解和影响的过程;(传播处处存在,时刻存在)世界处处充满了传播现象,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再进行传播活动,生命不息,传播不止。

2.传播学

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媒介

即传递信息的工具,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通道,包括传统教育媒体与现代教育媒体(指在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源到受传者之间承载信息和载体或工具)。

4.传播者

即这个系统的控制者,各种学习条件的安排者,也是教育信息的发送者(发起传播的人或组织,利用某种传播技术和工具,以发出信息主动作用与他人)。

5.传播内容

即信息(即教育信息,以知识构成的各种课程,而这些内容不能凭空传出来,必须将其转换成某种符号通过某种媒体才能传播出去)

6.受传者

即教育信息的接受者,包括学生、其他学习人员(受众即传播内容的接受者,通常指“观众、听众、读者”)。

7.传播效果

传播在受教育者身上引起的变化,称为传播效果。

8.反馈

将传播效果传递给传播者的过程称为反馈。

9.信息

是指具有某种意义的消息情报知识材料数据等,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预先不知道或对某种事情的预报,信息以物质载体,以符号来展现,以媒介来传递的省资源省空间省能量产物。

信息是指消息、知识和情况,是减少或消除某种情况不确定性的东西,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

10.教学系统

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

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由各种教学要素有机结合而成并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功能整体。

11.受众

传播活动的对象,信息传播的接受者。

12.教育传播

即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13.信息资源

是人通过一系列的认识和创造过程,采用符号形式或存储在一定载体(包括人的大脑)之上可利用的全部信息。

14.意义

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对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15.语言符号

语言指的不是单个的符号,也不是很多互不干扰的符号,而是由很多单个的符号按一定规则组织起来的一种符号系统。

一种语言的语法就是一种规则,根据语法把单个词汇按照规则排列起来就组成了句子,这个心构成的句子,就是一种语言符号系统(是一种有组织的结构,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用以表达一定地域社群和文化群的经验)。

16.人际传播

是指在两者之间或者两者以上的人之间面对面或凭借简单的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媒体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其形式,可以是面对面的直接传播也可以是以媒体为中介的间接传播。

17.模式

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者使人们可以照着做的样式。

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

需要三点:

第一,模式是现实的再现,第二,模式是理论性的形式,第三,模式是简化的形式。

18.媒介

即传递信息的工具,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通道,包括传统教育媒体与现代教育媒体(指信息传递过程中,从信源到受传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工具)。

19.”把关人”

是指那些在新闻媒介系统中处于决断性的关键的位置,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或组织,而这种对信息进行加工与过滤过程就是把关。

信息传递线路上有权决定哪些信息通过的人。

20.群体传播

指群体内部或外部的信息传播活动。

21.网络传播

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化传播目的的一种传播模式

22.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23.解码

是编码的反过程,即把接收到的符号或者代码转化为受传者可以理解的信息过程。

24.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传播者用专门编制的内容,通过媒体,对广大受众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

25.教学媒体

在教育传播过程中采用的媒体,被称为教学媒体。

26.符号

符号代表事物,它能脱离参加传播活动的双方而独立存在。

符号是负载或传递信息的基本元素,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及代码系统。

27.非语言符号

非语言符号是指除语言符号之外的其他所有传播信息的符号,如表情、图像、手势、标志、鼓声、气味等。

28.系统

指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组合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的整体结构和适应环境的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9.文化

是人的人格及生态的状况的反应,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即”人类为了传达关于生活的知识和态度,使之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使用的、以象征符形式来表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

30.群体

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但不是任何几个人就能构成群体,群体是指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生活的人群。

指的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编码

指传播者将信息转化成便于媒介再送或受众的符号或代码的过程。

二、填空题

1.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经历了口语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_网络传播四个阶段。

2.传播学研究目的的三个层次_描述_、_解释_、_预测和控制。

3.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的五个传播要素是_传播者__、_信息__、_媒介___、_受传者__、_效果__。

4.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__教育传播现象及其规律性___。

5.传播模式具有_显示信息_、_传递信息_、_反馈信息__、_诊断评价_功能。

6.传播效果的类型有__短期的预期效果__、__短期的非预期效果_、___长期的预期效果__、__长期的非预期效果_四种类型。

7.“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是_麦克卢汉_的著名观点。

8.教师是教育传播中的主要把关人。

9.教育信息具有_目的性_、__科学性_、_多样性_、_系统性_、_共享性_等特性。

10.卢因对传播学的贡献是提出了_“把关人”_概念。

11.教育传播活动的发展经历了__口语传播阶段_、_文字传播阶段__、__电子传播阶段、网络传播阶段四个阶段。

12.传播学传播中的四要素模式中的四个要素:

_教育者_、__教育信息_、_教育媒体__、__受教育者_。

13.信息包括_形式_、_内容__、_用途__三个层次。

14.教育传播媒体具有_呈现力_、_重现力_、_传送能力_、_可控性_、_参与性等特性。

15.教育传播中教育传播心理主要包括___教师的传播心理_,学生的传播心理等方面。

16.拉斯韦尔传播三功能说是指_监视环境、_应付环境_、_传递遗产_功能。

17.传播调查问卷由_封面,主体,结语_等内容组成。

18.“把关人”概念是由_库尔特.卢因_提出的。

19.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_教育传播现象及其规律性。

20.赖特的传播四功能是:

_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_。

21.传播学研究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是__科学性、合理性、艺术性__。

22.设计和布置教室环境的基本原则是_目标性原则__、_整体性原则__、_时效性原则__、_自主性原则__。

23.教育传播环境具有_扩展功能__、__激励功能__、_陶冶功能__、__益智功能、增强功能___等基本功能。

24.师生互动制具有:

_依存性__、_差异性__、__互补性__等特点。

25.根据教师的性格特征分,教师有__理智型教师__、_意志型教师___、_情感型教师_、_组织型教师_教师四种类型。

26.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的功能概括为_政治功能__、__经济功能__、_一般社会功能__。

27.拉斯韦尔的5w模式忽略了传播过程中_反馈___要素。

29.传播学学科具有__整体性、互动性、开放性、综合性、发展性等5大特点。

30.优化传播效果的五个环节是____明确目标____、__系统分析____、___科学运用_____、__量体裁衣______、___最大优化_____。

31.媒介既讯息是___麦克卢汉_____的论点。

32.信息是关于事物的____运动状态和规律_________的表征。

33.师生互动制具有___假相倚型_____、___非对称性相倚型_____、___反应性相倚型_____、___彼此相倚型_____四种类型。

34.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环境具有__便利性____、___主动性_____、___交互性_____、___协作性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开放性_____等特点。

35.教育传播效果的常用优化原理为___共同经验原理_____、____抽象层次原理______、___重复作用原理_____、____信息来源原理____、____最小代价率与媒体选择原理______。

36.拉斯韦尔的代表作是______《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________。

37.传播一般可分为__自然的传播________、___动物的传播_______、___人的传播_______、_____机器的传播_____四大类

38.传播过程构成的五个要素是__传播者___、__受传者___、__媒介___、__信息___、__反馈效果___。

39.学生传播行为具有___目标性____、___主动性____、___选择性_____三大特征。

40.非语言符号具有_普遍性____、_形象性____、_多维性____、_整体性____四大特性。

41.教育传播媒体四大作用是___给教学提供具体的经验_______、____使学生思维活动正确____、_____改善学生的行为态度_____、____优化教学,教育过程___。

42.非语言符号具有____传播态度与情绪____、____补充与强化词语__、____代替词语___三大功能。

44.印刷教材的四大特色是__可大量复制_____、_可反复阅读______、__使用方便_____、_科学运用_______。

45.教育传播效果的五种优化途径为__明确目标____、__系统分析____、____科学运用____、____量体裁衣_____、___最大优化____。

46.教育传播效果具有__特定的教学目标___、_特定的教学对象__、__采用多种教育传播媒体____、___特殊的效果评价方法____四大特征。

48.传播包括__理论,模式,研究方法_____三个层次。

51.教育传播研究的主要特点是__科学性____、___操作性___、___综合化___。

53.传播模式具有______构造,揭示,启发,简化,预测___五种功能。

54.构建教育传播模式应遵循的五项原则是___科学性_、__现实性___、___简明性____、__操作性___、__创建性___。

55.教育传播中运用语言应注意的五项原则是___要有明确的教育教学目的___、___要有针对性_____、___要有适当的强化____、____要进行不断地调整___、__要有整体性_____。

56.教育传播媒体具有____传递信息____、___储存信息_____、___控制学习_____三大功能。

57.教育媒体制作与选择的五项原则是__教学上使用,内容上正确,形式上美观,制作上经济,手法上创新__。

三、选择题

D1.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

A.拉斯韦尔B.卢因C.拉扎斯菲尔德D.施拉姆

B2.各地举办的报告会、演讲会、研讨会属于哪种传播?

()

A.人际传播B.组织传播C.群体传播D.大众传播

D3.教育传播理论研究进入重过程阶段是()。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

A4.大众传播是()。

A.间接传播B.群体集中的传播C.双向传播D.受众特定的传播

D5.申农——韦弗模式较之于“5w”模式多了一个()。

A.信源B.信道C.大众传播D.人内传播

C6.网络传播属于哪种传播?

()

A.组织传播B.群体传播C.大众传播D.人内传播

B7.从整体上看教育传播的主要功能是()。

A.教育者的传授B.受教育者的学习C.发展教育事业D.促进社会进步

C8.人际传播属于()。

A.面对面的传播B.间接传播C.人对人的传播D.大众传播

B9.传播过程中信息传播的中介物是()。

A.通道B.媒介C.信道D.渠道

D10.广播中的教学节目所发挥的主要功能是?

()

A.社会文化功能B.社会协调功能C.娱乐功能D.环境监视功能

C11.众优化阶段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是()。

A.系统论B.信息论C.认知主义学习理论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A12.下列属于传播要素的是()。

A.媒介B.编码C.译码D.教师

D13.提出传播具有一般社会功能的传播学奠基人是?

()

A.卢因B.霍夫兰C.拉斯韦尔D.施拉姆

D14.我国《教育传播学》的教学大纲制定于()。

A.1985年B.1987年C.1990年D.1992年

A15.提出传播学具有娱乐功能的是美国社会科学家()。

A.赖特B.施拉姆C.霍夫兰D.斯蒂芬森

C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拉斯韦尔模式五W要素的是()。

A.传播者B.受传者C.传播技巧D.媒介

C17.小组讨论,同事、亲友三五成群的聚会等属于哪种传播()。

A.人际传播B.大众传播C.群体传播D.组织传播

B18.目前电话通道是()。

A.单向通道B.双向通道C.单一通道D.无限通道

D19.教育传播进入电子传播阶段是在()。

A.20世纪初B.20世纪末C.21世纪初D.19世纪末

C20.首先确定《教育传播学》为电化教育必修课是在()。

A.1982年B.1985年C.1987年D.1922年

C21.网络传播诞生于()。

A.20世纪90年代初期B.90年代中期C.90年代后期D.本世纪初期

A22.传播学集大成者是()。

A.施拉姆B.卢因C.霍夫兰D.麦克卢汉

D23.提出”地球村”概念的传播学家是()。

A.施拉姆B.卢因C.霍夫兰D.麦克卢汉

C2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拉斯韦尔模式5W要素的是()。

A.传播者B.受传者C.传播技巧D.媒介

B25.提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理论的传播学家是()。

A.英尼斯B.麦克卢汉C.施拉姆D.拉斯韦尔

C26.传播学诞生于()。

A.日本B.英国C.美国D.中国

C27.光学投影片不能传递的符号是()。

A.图象符号B.图形符号C.音响符号D.视频符号

A28.提出大众传播环境监视、社会协调与遗产传承功能的传播学家是()。

A.拉斯韦尔B.卢因C.霍夫兰D.麦克卢汉

C29.申农是下列哪种理论的创始人()。

A.控制论B.系统论C.信息论D.教学论

B30.同事、同学、亲友三五成群的聚会属于哪种传播()。

A.组织传播B.群体传播C.大众传播D.人内传播

C31.下列属于拉斯韦尔传播模式5W要素的是()。

A.噪声B.反馈C.媒介D.通道

C32.卢因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

A.大众传播功能B.反馈C.把关人D.噪声

B33.提出大众传播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的四功能的传播学家是()。

A.拉斯韦尔B.赖特C.霍夫兰D.麦克卢汉

C34.提出传播具有一般社会功能的传播学家是()。

A.拉斯韦尔B.赖特C.施拉姆D.麦克卢汉

D35.提出”媒介即讯息”理论观点的传播学家是()。

A.拉斯韦尔B.赖特C.霍夫兰D.麦克卢汉

B36.传播学诞生的时间是()。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

B37.提出大众传播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的传播学家是()。

A.拉斯韦尔B.施拉姆C.霍夫兰D.麦克卢汉

C38.首先提出”把关人”概念的是()。

A.拉斯韦尔B.赖特C.卢因D.麦克卢汉

D39.香农——韦弗传播模式较之于拉斯韦尔的5W模式多了一个()。

A.编码B.译码C.信息D.反馈

B40.我国教育传播学建立于()。

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

A41.提出”媒介是人体延伸”观点的传播学家是()。

A.麦克卢汉B.赖特 C.卢因 D.施拉姆

四、简答题

1、教育传播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答:

(1)确定教育传播信息阶段,教育传播过程的第一步是确定传送的教育信息。

(2)选择教育传播媒体阶段,选择教育传播媒体去呈现要传送的信息,实质上就是编码的过程。

(3)通道传送阶段,在这一阶段,利用教育传播通道将信号传送出去,也称施教阶段。

(4)接受与解释阶段,受教育者接收信号并将它解释为信息意义,也就是信息译码阶段。

(5)评价与反馈阶段,受教育者接收信号、解释信息意义之后,所形成的信息意义与教育者发送的信息意义是否一致,即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要进行评价。

(6)调整再传送阶段,通过掌握的反馈信息与预定的教学目标的比较,发现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不足,再次调整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和教育传送通道,进行再次传播,以保证传授双方信息含义的一致性。

2、教育传播具有哪些特点?

答:

(1)明确的目的性,教育传播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一种传播活动。

(2)内容的严格规定性,教育传播的内容是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选定的。

(3)受者的特定性,教育传播有特定的对象,大学的教材,不能用作中学的课本。

(4)媒体和通道的多样性,在教育传播中,教育者既可以用口语和姿态作媒体,又可以用板书、模型、幻灯、电视、计算机等作为媒体,既可以是面对面的传播,又可以是远距离的传播。

3、教育传播过程设计有哪些要素构成?

答:

设计教育传播过程就是设计好教育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和它们构成的活动,主要包括:

选择组织好教育信息,全面分析受教育者的特征,选用恰当的教育媒体,设计好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活动。

(1)教育信息的设计,教育信息即教育内容,在我国通常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所确定的,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形成相应的能力和情感。

(2)受教育者特征的分析,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情况,为后续的教育传播设计提供依据。

(3)教育媒体的设计,在教育传播中,教育媒体的作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创设学习情境,二是,作为辅助教学(包括学习)的工具。

(4)教师与学生活动的设计,设计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过程,关键是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

4、教育传播过程中非语言符号有哪些运用原则?

答:

辅助性、准确性、适宜性、稳定性、情感性。

(1)辅助性,非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只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虽然他也能在特定的情境下独立地向学生传递信息。

(2)准确性,在教育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价值就体现在能准确地表达出确定的意义。

(3)适宜性,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情境等选择不同的非语言符号。

(4)稳定性,教育传播中的一些基本非语言行为应当是相对稳定的。

(5)情感性,“身教重于言教”,非语言符号在沟通师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面确实有明显的独特之处,因此在教育传播中应充分发挥它的长处。

5、构建教育传播模式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

科学性、现实性、简明性、操作性、创见性。

(1)科学性,这里的科学性是指构建教育传播模式所依据的理论是正确的,必须科学地反应教育传播的规律,解释教育传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现实性,模式来源于现实,对现实的归纳,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出来的,要有一定得现实基础,反应现实情况。

(3)简明性,模式是对现实的一种简化形式,要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而不是面面俱到。

(4)操作性,构建教育传播模式除了帮助认识教育传播现象外,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的样式,让人参照实施。

(5)创见性,这里的创见性包括两层含义:

一方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新建的模式,应比原有的模式更能反应现实,发现事物的新联系;另一方面,一个好的模式,不仅要反应现实,而且要高于现实,体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6、何为教育传播环境?

它包括哪些因素?

答:

1.教育传播环境是指围绕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

2.因素有(校园环境)、(教室环境)、(社会信息)、(人际关系)、(校风班风)、(电、光、声、色、空气、温度)。

(1)校园环境,包括校园物质环境,校园社会心理环境。

(2)教师环境,教师环境是对教育传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环境因素,也是教师最能控制的一种环境因素。

(3)社会信息,包括社会思想意识信息、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信息等,是构成教育传播环境的重要因素。

(4)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也是构成教育传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

(5)校风班风,校风班风是学校或班级所有人员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和行为风尚。

(6)电、光、声、色、空气、温度,这些是构成教育传播环境的物理因素,这些因素可以直接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身心活动。

7、非语言符号具有哪些特性?

答:

普遍性、形象性、多维性、整体性。

(1)普遍性,非语言符号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的传播活动中。

(2)形象性,语言符号比较抽象,而非语言符号则形象、生动、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与语言符号配合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也能通过形象与情境去诱发人们的感情。

(3)多维性,语言符号是线性的,或者是一维的,讲话是一个字一个字说的,看书也是一字一句看的。

(4)整体性,非语言符号一般不是单一而孤立地发挥作用的,它是一个综合的、整体性的符号系统。

8、怎样优化教育传播效果?

答:

(1)明确目标,明确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目标,就是确定预期的教育传播效果。

(2)系统分析,增长率传播效果是软件、硬件和人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科学运用,信息传播技术在教育传播过程的应用,为教育传播者提供了更大的施展才能的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量体裁衣(4)量体裁衣,着眼的是教育传播效果优化过程的战术问题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将前面三个步骤所指定的计划付诸实施的问题。

(5)最大优化,这是贯穿在整个教育传播过程的环节。

9、教育传播中师生互动制具有哪些特点?

答:

依存性、差异性、互补性。

(1)依存性,教育传播系统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互为条件的关系。

(2)差异性,互动的差异性是维持师生互动的纽带。

(3)互补性,主要指学生向教师传播信息的反馈,有时会激发教师产生新的看法、新的观点,或者修正教师的错误信息。

10、非语言符号有哪些功能?

答:

(1)传播态度与情绪,语言符号擅长于表现抽象的意义,而非语言符号则擅长于传播态度和情绪。

(2)补充与强化语词,谈话时比比划划,眉飞色舞,演讲者在激昂之时用力挥舞着拳头,教师表扬学生时伸出大拇指,非语言符号在这里都起到了补充和强化语词表达的辅助作用。

(3)代替语词,在一些特殊的传播环境中,非语言符号可以代替语言符号传播信息。

11、教育传播经历了几个重要发展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