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传播学全1.传播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以达到相互了解和影响的过程;(传播处处存在,时刻存在)世界处处充满了传播现象,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再进行传播活动,生命不息,传播不止。2.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3.媒介即传递信息的工具,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通道,包括传统教育媒体与现代教育媒体(指在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源到受传者之间承载信息和载体或工具)。4.传播者 即这个系统的控制者,各种学习条件的安排者,也是教育信息的发送者(发起传播的
2、人或组织,利用某种传播技术和工具,以发出信息主动作用与他人)。5.传播内容即信息(即教育信息,以知识构成的各种课程,而这些内容不能凭空传出来,必须将其转换成某种符号通过某种媒体才能传播出去)6.受传者即教育信息的接受者,包括学生、其他学习人员(受众即传播内容的接受者,通常指“观众、听众、读者”)。7.传播效果传播在受教育者身上引起的变化,称为传播效果。8.反馈将传播效果传递给传播者的过程称为反馈。9.信息是指具有某种意义的消息情报知识材料数据等,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预先不知道或对某种事情的预报,信息以物质载体,以符号来展现,以媒介来传递的省资源省空间省能量产物。信息是指消息、知识和情况,是减少
3、或消除某种情况不确定性的东西,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10.教学系统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由各种教学要素有机结合而成并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功能整体。11.受众传播活动的对象,信息传播的接受者。12.教育传播即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13.信息资源是人通过一系列的认识和创造过程,采用符号形式或存储在一定载体(包括人的大脑)之上可利用的全部信息。14.意义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对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15.语言符号语言指的不是
4、单个的符号,也不是很多互不干扰的符号,而是由很多单个的符号按一定规则组织起来的一种符号系统。一种语言的语法就是一种规则,根据语法把单个词汇按照规则排列起来就组成了句子,这个心构成的句子,就是一种语言符号系统(是一种有组织的结构,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用以表达一定地域社群和文化群的经验)。16.人际传播是指在两者之间或者两者以上的人之间面对面或凭借简单的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媒体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其形式,可以是面对面的直接传播也可以是以媒体为中介的间接传播。17.模式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者使人们可以照着做的样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需要三点:第一,模
5、式是现实的再现,第二,模式是理论性的形式,第三,模式是简化的形式。18.媒介即传递信息的工具,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通道,包括传统教育媒体与现代教育媒体(指信息传递过程中,从信源到受传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工具)。19.”把关人”是指那些在新闻媒介系统中处于决断性的关键的位置,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或组织,而这种对信息进行加工与过滤过程就是把关。信息传递线路上有权决定哪些信息通过的人。20.群体传播指群体内部或外部的信息传播活动。21.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化传播目的的一种传播模式22.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
6、的信息交流活动。23.解码是编码的反过程,即把接收到的符号或者代码转化为受传者可以理解的信息过程。24.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传播者用专门编制的内容,通过媒体,对广大受众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25.教学媒体在教育传播过程中采用的媒体,被称为教学媒体。26.符号符号代表事物,它能脱离参加传播活动的双方而独立存在。符号是负载或传递信息的基本元素,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及代码系统。27.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是指除语言符号之外的其他所有传播信息的符号,如表情、图像、手势、标志、鼓声、气味等。28.系统指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组合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的整体结构和适应环境的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9.文化是人
7、的人格及生态的状况的反应,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人类为了传达关于生活的知识和态度,使之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使用的、以象征符形式来表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30.群体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但不是任何几个人就能构成群体,群体是指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生活的人群。指的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编码指传播者将信息转化成便于媒介再送或受众的符号或代码的过程。二、填空题1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经历了 口语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_网络传播 四个阶段。2传播学研究目的的三个层次_ 描述_、_解释_、_预测和控
8、制。3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的五个传播要素是_ 传播者_ 、_信息_ 、_媒介_、_受传者_ 、_效果_ 。4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_ 教育传播现象及其规律性_ _。5传播模式具有_ 显示信息_、_传递信息_、_反馈信息_、_诊断评价_功能。6传播效果的类型有_ _短期的预期效果_ _、_短期的非预期效果_ 、_长期的预期效果_ _、_长期的非预期效果 _四种类型。 7“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是_ 麦克卢汉_ 的著名观点。8 教师 是教育传播中的主要把关人。9教育信息具有_ 目的性_、_ _科学性_、_ 多样性_、_ 系统性_、_共享性_等特性。 10卢因对传播学的贡献是提出了_ “把关人”_
9、概念。11教育传播活动的发展经历了_ 口语传播阶段_、_文字传播阶段_、_电子传播阶段、网络传播阶段 四个阶段。12传播学传播中的四要素模式中的四个要素:_ 教育者_、_教育信息_、_教育媒体_、_受教育者_。13信息包括 _形式_、_内容_、_用途_三个层次。14教育传播媒体具有_ 呈现力_、_重现力_、_传送能力_、_可控性_、_参与性等特性。15教育传播中教育传播心理主要包括_ _教师的传播心理_,学生的传播心理等方面。16拉斯韦尔传播三功能说是指_ 监视环境 、_ 应付环境_、 _传递遗产_功能。 17传播调查问卷由_ 封面,主体,结语_等内容组成。18“把关人”概念是由_ 库尔特.卢
10、因_ 提出的。 19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_ 教育传播现象及其规律性 。20赖特的传播四功能是:_ 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_。21传播学研究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是_ 科学性、合理性、艺术性_。22设计和布置教室环境的基本原则是_ 目标性原则_、_整体性原则_、_时效性原则_、_自主性原则_。23教育传播环境具有_ 扩展功能_、_激励功能_、_陶冶功能_、_益智功能 、 增强功能_ 等基本功能。 24师生互动制具有: _依存性_、_差异性_、_互补性_等特点。25根据教师的性格特征分,教师有_ _理智型教师_、_意志型教师_、_情感型教师_、_组织型教师_ 教师四种类型。26施拉姆
11、对大众传播的功能概括为_ 政治功能_、_经济功能_、_一般社会功能_。 27拉斯韦尔的5w模式忽略了传播过程中 _反馈_要素。29传播学学科具有_ 整体性、互动性、开放性、综合性、发展性 等5大特点。30优化传播效果的五个环节是_ _明确目标_、_ _系统分析_、_科学运用_、_量体裁衣_、_最大优化_。31媒介既讯息是_ _麦克卢汉_ 的论点。 32信息是关于事物的_ _运动状态和规律_的表征。33师生互动制具有_ 假相倚型_、_非对称性相倚型_、_反应性相倚型_、_彼此相倚型_四种类型。34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环境具有_ 便利性_、_主动性_、_交互性_、_协作性_、_多样性_、_开放性_
12、_等特点。35.教育传播效果的常用优化原理为_ 共同经验原理_、_抽象层次原理_、_重复作用原理_、_信息来源原理_、_最小代价率与媒体选择原理_。 36拉斯韦尔的代表作是_ _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_。37传播一般可分为_ 自然的传播_、_动物的传播_、_人的传播_、_机器的传播_四大类38传播过程构成的五个要素是_ 传播者_、_受传者_、_媒介_、_信息_、_反馈效果_。39学生传播行为具有_ _目标性_、_主动性_、_选择性_三大特征。40非语言符号具有 _普遍性_、_形象性_、_多维性_、_整体性_四大特性。41教育传播媒体四大作用是_ _给教学提供具体的经验_、_使学生思维活动正确
13、_、_改善学生的行为态度_、_优化教学,教育过程_。42非语言符号具有_ _传播态度与情绪_、_补充与强化词语_ 、_代替词语_三大功能。 44印刷教材的四大特色是_ _可大量复制_、_可反复阅读_、_使用方便_、_科学运用_。45教育传播效果的五种优化途径为_ _明确目标_、_ _系统分析_、_科学运用_、_量体裁衣_、_最大优化_。46教育传播效果具有_ 特定的教学目标_、_特定的教学对象_、_采用多种教育传播媒体_、_特殊的效果评价方法_四大特征。 48传播包括_ _理论,模式,研究方法_三个层次。51教育传播研究的主要特点是_ 科学性_、_操作性_、_综合化_。53传播模式具有_ _构
14、造,揭示,启发,简化,预测_五种功能。54构建教育传播模式应遵循的五项原则是_ _科学性_、_现实性_、_简明性_、_操作性_、_创建性_。55教育传播中运用语言应注意的五项原则是_ _要有明确的教育教学目的_、_要有针对性_、_要有适当的强化_、_要进行不断地调整_、_要有整体性_。56教育传播媒体具有_ 传递信息_、_储存信息_、_控制学习_三大功能。57教育媒体制作与选择的五项原则是_ 教学上使用,内容上正确,形式上美观,制作上经济,手法上创新_。三、选择题D 1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A拉斯韦尔 B.卢因 C.拉扎斯菲尔德 D.施拉姆B 2.各地举办的报告会、演讲会、研讨会属于哪种传播
15、?()A人际传播 B.组织传播 C.群体传播 D.大众传播D 3.教育传播理论研究进入重过程阶段是()。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A 4.大众传播是()。 A.间接传播 B.群体集中的传播 C.双向传播 D.受众特定的传播D 5.申农韦弗模式较之于“5w”模式多了一个()。 A信源 B.信道 C.大众传播 D.人内传播C 6.网络传播属于哪种传播?() A.组织传播 B.群体传播 C.大众传播 D.人内传播B 7.从整体上看教育传播的主要功能是()。 A.教育者的传授 B.受教育者的学习 C.发展教育事业 D.促进社会进步C 8.人
16、际传播属于()。 A.面对面的传播 B.间接传播 C.人对人的传播 D.大众传播B 9.传播过程中信息传播的中介物是()。 A.通道 B.媒介 C.信道 D.渠道D 10.广播中的教学节目所发挥的主要功能是?() A.社会文化功能 B.社会协调功能 C.娱乐功能 D.环境监视功能C 11.众优化阶段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是()。 A.系统论 B.信息论 C.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A 12.下列属于传播要素的是()。 A.媒介 B.编码 C.译码 D.教师D 13.提出传播具有一般社会功能的传播学奠基人是?() A.卢因 B.霍夫兰 C.拉斯韦尔 D.施拉姆D 14.我国教育
17、传播学的教学大纲制定于()。 A1985年 B.1987年 C.1990年 D.1992年A 15.提出传播学具有娱乐功能的是美国社会科学家()。 A.赖特 B.施拉姆 C.霍夫兰 D.斯蒂芬森C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拉斯韦尔模式五W要素的是()。 A.传播者 B.受传者 C.传播技巧 D.媒介C 17.小组讨论,同事、亲友三五成群的聚会等属于哪种传播()。A.人际传播 B.大众传播 C.群体传播 D.组织传播B 18.目前电话通道是()。 A.单向通道 B.双向通道 C.单一通道 D.无限通道D 19.教育传播进入电子传播阶段是在()。 A.20世纪初 B.20世纪末 C.21世纪初 D.
18、19世纪末C 20.首先确定教育传播学为电化教育必修课是在()。 A1982年 B.1985年 C.1987年 D.1922年C 21.网络传播诞生于()。 A.20世纪90年代初期 B.90年代中期 C.90年代后期 D.本世纪初期A 22.传播学集大成者是()。 A.施拉姆 B.卢因 C.霍夫兰 D.麦克卢汉D 23.提出”地球村”概念的传播学家是()。 A. 施拉姆 B. 卢因 C. 霍夫兰 D. 麦克卢汉C 2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拉斯韦尔模式5W要素的是()。 A. 传播者 B. 受传者 C. 传播技巧 D. 媒介B 25.提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理论的传播学家是()。 A.英尼斯
19、B.麦克卢汉 C.施拉姆 D.拉斯韦尔C 26.传播学诞生于()。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中国C 27.光学投影片不能传递的符号是()。 A.图象符号 B.图形符号 C.音响符号 D.视频符号A 28.提出大众传播环境监视、社会协调与遗产传承功能的传播学家是()。 A.拉斯韦尔 B.卢因 C.霍夫兰 D.麦克卢汉C 29.申农是下列哪种理论的创始人()。 A.控制论 B.系统论 C.信息论 D.教学论B 30.同事、同学、亲友三五成群的聚会属于哪种传播()。 A.组织传播 B.群体传播 C.大众传播 D.人内传播C 31.下列属于拉斯韦尔传播模式5W要素的是()。 A.噪声 B.反
20、馈 C.媒介 D.通道C 32.卢因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 A.大众传播功能 B.反馈 C.把关人 D.噪声B 33.提出大众传播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的四功能的传播学家是()。 A拉斯韦尔 B.赖特 C.霍夫兰 D.麦克卢汉C 34.提出传播具有一般社会功能的传播学家是()。 A.拉斯韦尔 B.赖特 C.施拉姆 D.麦克卢汉D 35.提出”媒介即讯息”理论观点的传播学家是()。 A.拉斯韦尔 B.赖特 C.霍夫兰 D.麦克卢汉B 36.传播学诞生的时间是()。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B 37.提出大
21、众传播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的传播学家是()。 A.拉斯韦尔 B.施拉姆 C.霍夫兰 D.麦克卢汉C 38.首先提出”把关人”概念的是()。 A.拉斯韦尔 B.赖特 C.卢因 D.麦克卢汉D 39.香农韦弗传播模式较之于拉斯韦尔的5W模式多了一个()。 A.编码 B.译码 C.信息 D.反馈B 40.我国教育传播学建立于()。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A 41.提出”媒介是人体延伸”观点的传播学家是()。 A.麦克卢汉 B.赖特 卢因 施拉姆四、简答题1、教育传播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答: (1)确定教育传播信息阶段,教育传播过
22、程的第一步是确定传送的教育信息。(2)选择教育传播媒体阶段,选择教育传播媒体去呈现要传送的信息,实质上就是编码的过程。(3)通道传送阶段,在这一阶段,利用教育传播通道将信号传送出去,也称施教阶段。(4)接受与解释阶段,受教育者接收信号并将它解释为信息意义,也就是信息译码阶段。(5)评价与反馈阶段,受教育者接收信号、解释信息意义之后,所形成的信息意义与教育者发送的信息意义是否一致,即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要进行评价。(6)调整再传送阶段,通过掌握的反馈信息与预定的教学目标的比较,发现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不足,再次调整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和教育传送通道,进行再次传播,以保证传授双方信息含义的一致性。
23、2、教育传播具有哪些特点?答:(1)明确的目的性,教育传播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一种传播活动。(2)内容的严格规定性,教育传播的内容是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选定的。(3)受者的特定性,教育传播有特定的对象,大学的教材,不能用作中学的课本。(4)媒体和通道的多样性,在教育传播中,教育者既可以用口语和姿态作媒体,又可以用板书、模型、幻灯、电视、计算机等作为媒体,既可以是面对面的传播,又可以是远距离的传播。3、教育传播过程设计有哪些要素构成?答:设计教育传播过程就是设计好教育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和它们构成的活动,主要包括:选择组织好教育信息,全面分析受教育者的特征,选用恰当的教育媒体,设计好教
24、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活动。(1)教育信息的设计,教育信息即教育内容,在我国通常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所确定的,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形成相应的能力和情感。(2)受教育者特征的分析,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情况,为后续的教育传播设计提供依据。(3)教育媒体的设计,在教育传播中,教育媒体的作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创设学习情境,二是,作为辅助教学(包括学习)的工具。(4)教师与学生活动的设计,设计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过程,关键是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4、教育传播过程中非语言符号有哪些运用原则?答:
25、辅助性、准确性、适宜性、稳定性、情感性。(1)辅助性,非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只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虽然他也能在特定的情境下独立地向学生传递信息。(2)准确性,在教育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价值就体现在能准确地表达出确定的意义。(3)适宜性,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情境等选择不同的非语言符号。(4)稳定性,教育传播中的一些基本非语言行为应当是相对稳定的。(5)情感性,“身教重于言教”,非语言符号在沟通师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面确实有明显的独特之处,因此在教育传播中应充分发挥它的长处。5、构建教育传播模式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答:科学性、现实性、简明性、操作性、创见性。
26、(1)科学性,这里的科学性是指构建教育传播模式所依据的理论是正确的,必须科学地反应教育传播的规律,解释教育传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现实性,模式来源于现实,对现实的归纳,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出来的,要有一定得现实基础,反应现实情况。(3)简明性,模式是对现实的一种简化形式,要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而不是面面俱到。(4)操作性,构建教育传播模式除了帮助认识教育传播现象外,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的样式,让人参照实施。(5)创见性,这里的创见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新建的模式,应比原有的模式更能反应现实,发现事物的新联系;另一方面,一个好的模式,不仅要反应现实,而且要高于现实
27、,体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6、何为教育传播环境?它包括哪些因素?答:1.教育传播环境是指围绕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2.因素有(校园环境)、(教室环境)、(社会信息)、(人际关系)、(校风班风)、(电、光、声、色、空气、温度)。(1)校园环境,包括校园物质环境,校园社会心理环境。(2)教师环境,教师环境是对教育传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环境因素,也是教师最能控制的一种环境因素。(3)社会信息,包括社会思想意识信息、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信息等,是构成教育传播环境的重要因素。(4)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也是构成教育传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各种各样
28、的人际关系。(5)校风班风,校风班风是学校或班级所有人员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和行为风尚。(6)电、光、声、色、空气、温度,这些是构成教育传播环境的物理因素,这些因素可以直接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身心活动。7、非语言符号具有哪些特性?答:普遍性、形象性、多维性、整体性。(1)普遍性,非语言符号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的传播活动中。(2)形象性,语言符号比较抽象,而非语言符号则形象、生动、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与语言符号配合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也能通过形象与情境去诱发人们的感情。(3)多维性,语言符号是线性的,或者是一维的,讲话是一个字一个字说的,看书也是一字一句看的。(4)
29、整体性,非语言符号一般不是单一而孤立地发挥作用的,它是一个综合的、整体性的符号系统。8、怎样优化教育传播效果?答:(1)明确目标,明确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目标,就是确定预期的教育传播效果。(2)系统分析,增长率传播效果是软件、硬件和人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3)科学运用,信息传播技术在教育传播过程的应用,为教育传播者提供了更大的施展才能的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量体裁衣(4) 量体裁衣,着眼的是教育传播效果优化过程的战术问题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将前面三个步骤所指定的计划付诸实施的问题。(5)最大优化,这是贯穿在整个教育传播过程的环节。9、教育传播中师生互动制具有哪些特点? 答:依存性、差异性、互补
30、性。(1)依存性,教育传播系统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互为条件的关系。(2)差异性,互动的差异性是维持师生互动的纽带。(3)互补性,主要指学生向教师传播信息的反馈,有时会激发教师产生新的看法、新的观点,或者修正教师的错误信息。10、非语言符号有哪些功能?答:(1)传播态度与情绪,语言符号擅长于表现抽象的意义,而非语言符号则擅长于传播态度和情绪。(2)补充与强化语词,谈话时比比划划,眉飞色舞,演讲者在激昂之时用力挥舞着拳头,教师表扬学生时伸出大拇指,非语言符号在这里都起到了补充和强化语词表达的辅助作用。(3)代替语词,在一些特殊的传播环境中,非语言符号可以代替语言符号传播信息。11、教育传播经历了几个重要发展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