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模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75880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8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模拟.docx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模拟.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模拟.docx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模拟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苏轼是宋代豪放派词人,他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表达了自己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

B.“臣本布衣”与“往来无白丁”中的“布衣”与“白丁”都是指平民,只不过“布衣”指的是没有官职的人,“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我们学过的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就选自该书。

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D.《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朝鲜发射卫星的举动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美国、日本、韩国纷纷表示朝鲜是在向国际社会发起新的挑衅。

B.近日,中国与菲律宾舰船在南沙黄岩岛海域对峙事件一波三折,远未结束,两国都坚持对方舰船先离开。

C.受利益驱动,地沟油上餐桌、旧皮鞋熬制老酸奶、毒豆芽等食品安全事件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D.2月23日,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竟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存在,对此,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死灰复燃。

3.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这两首诗所称赞的人物是关羽。

B.《简·爱》中简·爱在孤儿院里仅有的快乐和温暖来自教师谭波儿小姐。

C.《草房子》中桑桑生了“鼠疮”,在生病期间,是温幼菊一直鼓励他“别怕”。

D.《老人与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

文中“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话道出了小说的主题。

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高傲(ào)                    号叫(hào)                    呻吟(yín)

B.蠢笨(chǔn)                 深渊(yuān)                 蜿蜒(wān)

C.飞沫(mò)           困乏(fá)                     翡翠(fěi)

D.胆怯(qiè)                    企鹅(qǐ)                    精灵(jīng)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面相与品相

①人啊,露得最多的是这张脸,最爱遮掩的,也是这张脸。

击剑运动员训练比赛,先得把脸罩起来。

江洋大盗与窃贼,都爱扮成蒙面人,只露两眼。

人害臊,不好意思,失态掩饰的也都是脸。

②可见,人在面孔这张脸之外还有一张脸,一张显露道德和觉悟、自尊和自律的脸。

如此说来,人就有了两张脸,一张面孔的脸,一张德行的脸。

面孔脸是爹妈给的,不可改变,他人不能说三道四,我叫它面相;德行脸是后天自修来的,可以改变,可予以道德褒贬和舆论监督,我称其为品相。

③若再谛视,发现人们对两张脸的重视程度大不一样。

具体分三种情况:

一曰“面相与品相并重”;二曰“面相第一,品相第二”;三曰“为了面相,不惜品相”。

以当今某些成年人的基本倾向而言,若说“重面相,轻品相”,至少不离大谱。

④个人愚见,第一、第二种情况都属可以理解,第三种若不危害社会不违法也管不着。

但若就“重面相,轻品相”说道说道,该不算“狗拿耗子”。

⑤有种说法叫“读书是女性的深度美容”,是从提高修养、改变气质意义上讲美的塑造的,说的主要就是品相。

其实,不只女性,男性也如此。

可无论人数还是程度上,人们往往更注重表层,不大关注“深度”。

不信睁眼看看,没病也动刀,无恙也花钱,还有种种膜、霜、膏、素、水儿……投入的就是这张脸。

可你若问问她(他)们在“深度美容”上投入了多少,恐怕自己都脸红。

或许,这是个别,可一谈表层美容就津津乐道就来神,一说“深度美容”就打不起精神就犯困,一本书捧一年读不完,却断不是个别的现象。

⑥现实中,“重面相,轻品相”以至“有面相,无品相”的活剧不时上演。

莫看西装革履,珠光宝气,人五人六,照样脸拾掇得很光鲜,事做得很难看。

他们不讲公义、不讲公德、不讲规则,损人利己、贪占便宜,不尽义务、只享权利。

像某些人,洋溢着满满的优越感,啥事都一“抢”字。

抢倒是抢到了,可脸却没有了。

⑦《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后来,曹丕在《与王朗书》中进一步阐发:

“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

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

”无疑,这里说的是人的品相,且是事关身后的品相。

现今有句时语叫“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说脸决定了会否第一眼就喜欢这个人,才华决定了能否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人品内涵。

古言时语,何其一致!

(作者:

于文岗,选自《广州日报》)

5.揣摩第④段划线句子,品析这句话的语言表达效果。

6.研读第⑤段,指出文段最主要的一种论证方法并简析其作用。

7.如果将下面的材料放到文中作为论据,你认为放到哪一段合适?

说明理由。

某女明星长相漂亮,拥有众多“粉丝”,拿着巨额片酬,却很少承担社会责任,偶尔参加公益活动,也只是蹭蹭热点,还弄出诈捐、逃税的丑闻。

8.第⑦段引用“古言”“时语”,想要表达的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从文中发现了商机,准备开一家“深度美容院”,请你为这家美容院写一句广告词。

文学作品阅读

心中有间小书屋

①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晚饭后,我和老公在附近一条不常走的街上散步。

路灯早早亮了,路两旁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闪烁的霓虹灯则为小城的夜色增添了几分妩媚。

灯光下的人们或奔走于下班回家的路上,或继续经营着赖以生存的生意,整个街道并没有因夜色而沉寂,一如白天的喧嚣。

②我们缓缓前行,漫无目的地打量着街道两边的店铺,饭店、超市、五金店……那个小书屋就这样跳进了我的眼帘。

最初吸引我的是玻璃橱窗上的那一层白纱,让店里的陈设变得隐约可见,多了一层朦胧,多了一分温馨,还多了几许妙曼。

透过橱窗旁边的玻璃门,小店一览无余。

这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小书屋,二三十平米,西边和北边沿墙各放一排高高的书架,上面满是书。

东边放一长沙发,玻璃茶几,有一位女士正坐在沙发上看书。

中间一片空旷处放一玻璃桌,几把椅子,两位男士坐在桌旁交谈。

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的光笼罩着,柔和而温暖。

③我指着书屋对老公说:

“快看,这个书店不错!

”老公看了看,也赞同道:

“是不错!

刚开张的吧,前几天我从这儿经过还没看到。

”“走,进去看看。

”我提议。

谁知老公兴致不高:

“改天吧,有点冷,我想回去了。

”我有点不舍,再把目光投向书屋,我好像听到了有音乐在流淌,好像闻到了有香气在弥漫……

④后来,北风凛冽,不再散步。

再后来,忙忙碌碌,这个书屋也被淡忘了。

直到半年后的一天,晚饭后我独自散步,临出门时突然有要买一本书的冲动,便想起了那个温馨的小书屋。

来到书店时,我却愣住了。

明晃晃的灯把屋子照得如同白昼,书店原本不大的空间里又新增了不少半人高的书柜和方形的桌子,上面堆满了书,书柜书桌之间的走道仅供两人侧身通过。

我转了转,满眼都是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肤浅庸俗的言情故事、粗制滥造的搞怪漫画……哪里还是半年前的那个弥散着书香的书屋啊!

几许惆怅油然而生。

⑤一本本寻,一本本觅,终于找到了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两本散文,两本书灰头土脸的躲在角落里,感觉是从前没卖掉剩下的。

我抽出了其中一本——《心是莲花开》,走向门边的付款台。

店主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正沉迷于网络游戏,我把书伸过去,好一会儿,他勉强抬起头看一下价格,又把目光转向电脑屏幕。

我一边付款一边说:

“你这个店变化好大呀!

我喜欢原来的样子。

”“哦?

”他狐疑地看了我一眼,没有吱声,这还是那位店主吗?

不是,应该不是,怎么能是呢?

能把书屋布置成那样的人必定是个读书之人,必定是个爱书之人,他的眼里必定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的周身必定弥漫着书卷的清香。

当他决定把这个店转给别人时,心中一定有着万般的不舍,又有着万般的无奈吧!

⑥走出店门,沉重的脚步声告诉我:

这儿,我再不会来。

⑦抬头望向夜空,星星已经困倦得睡眼朦胧,但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那曾经温馨的书屋在喧嚣的都市里或许不会长久,即使残存在角落里的或许也抵挡不了利益洪流的冲击。

我们无法改变什么,却可以为自己宁静的生活、高雅的情趣坚守一方栖息地,沉默守望。

⑧好想拥有一间书屋,拥有一间静逸、温馨的书屋。

我也会在窗上缀有白纱,清风徐来,纱随风舞;我也会在书屋里安放沙发桌椅,播放轻柔的钢琴曲;我还会在书屋一角放置几盆鲜花,让花香和墨香一起萦绕,心如莲花般绽放……

⑨温馨的小书屋没有了,却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

10.通读全文思考:

文章②③两段写出小书屋_______的特点,第⑥段却说“这儿,我再不会来”,原因是____________。

11.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结合加点短语,赏析下列句子。

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的光笼罩着,柔和而温暖。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两本书灰头土脸的躲在角落里,感觉是从前没卖掉剩下的。

12.作者为何在第②段详细描写那间未曾走进的书屋,请分析其作用。

13.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结尾句“温馨的小书屋没有了,却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的理解。

拓展阅读

马氏“兄弟”跨越二十年的诚信

2016年2月11日,农历小年,下午6点,河南开封。

马保东与马奋勇挤坐在一张沙发上,兴奋地规划着今后的合作。

二人都姓马,兄弟相称,但不是亲兄弟。

哥哥马奋勇是汉族,新疆哈密人;弟弟马保东是回族,河南开封人。

这“兄弟”二人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又经历了些什么?

故事还得从20年前说起。

1995年,马保东21岁,因做肠衣生意与长他一岁的同行马奋勇在河北省有一面之交。

两人相互欣赏对方的实诚,一见如故。

河北分手不久,马保东只身赴新疆,去找当时在哈密地区牧工商联合总公司肠衣厂工作的马奋勇。

马奋勇在生意和生活上给了马保东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

马保东到新疆进货,货款足时就在当地付;不够时,货到河南出手后再付,有时连个欠条都不用打。

1997年,马保东在新疆进了50多万元的货,资金缺口不小。

马奋勇便拿出积蓄,又东拼西凑,借给马保东16万元。

没料想,货到河南,行情大变,肠衣价格狂跌不止,马保东顿时倾家荡产。

此后的一年,马保东东挪西借,还了马奋勇近11万元,剩下的5.3万元再也无力偿还了。

在新疆,马奋勇的肠衣生意也陷入了瘫痪,父亲又重病卧床,家中债台高筑。

1998年,马奋勇曾到马保东在开封县杜良乡扫东村的家,“想看看保东弟能不能再还一点儿”。

当看到马保东的窘境,他一个“钱”字未提,便转身踏上西行的列车,随后便到蒙古国寻求生意,一去就是13年。

两“兄弟”自此失联。

2003年,马保东东山再起。

“生意是越做越大,但找不到马哥,还不了欠款,这事儿真成了我的心病!

”马保东说。

“马奋勇”“5万元”,成了马保东父子、兄弟那些年时常念叨的词儿。

2008年,马保东的哥哥刚学会上网,便试着在网上寻人。

弟兄俩没事就在网上“敲”“马奋勇”,一“敲”就是近4年。

2011年底,已是蒙古国中国农牧畜产商会会长的马奋勇,受家乡邀请返乡创业。

半年后,他注册成立了喀尔里克畜牧开发有限公司。

没多久,作为公司总经理的马奋勇便被保东的哥哥在网上给“敲”了出来。

“哥,你还记得我吗?

我是保东,欠你5万多元的保东啊……你让我找得好苦啊!

”电话里的马保东激动得语无伦次。

“哥,我终于能还你钱了。

我要还本钱!

还利息!

还要加感情!

我要还你100万!

”马保东一口气说了好几个“还”。

电话那头的马奋勇也十分激动,连说:

“使不得,兄弟,使不得。

说真的,失而复得的朋友比失而复得的金钱更珍贵。

“兄弟”通话的当天,马保东就往哈密汇了10万元。

他告诉马奋勇,剩余的90万元一分不动放在那里,等马哥来河南做事时用。

14.本文使用倒叙手法有什么效果?

15.马氏兄弟的诚信主要表现在哪里?

16.说说新闻标题的作用。

17.本文是“行进中国精彩故事”专栏的重点稿件,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请你具体分析一下。

三、文言文阅读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

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

“汝能饮酒否?

”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②.卖酒者问曰:

“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聚饮者曰:

“吾侪③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

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

”卖酒者曰:

“几何数?

”曰:

“子母④四百金。

”卖酒者曰:

“何忧为?

”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⑤。

客有橐⑥重资于途者,甚雪,不能行。

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

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

客多负,私怏怏曰:

“卖酒者乃不长者耶?

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⑦吾金也。

”雪霁,客偿博所负,行。

卖酒者笑曰:

“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

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尽取所偿负还之。

魏子曰:

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

或问之,曰:

“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

”嗟乎!

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①平事:

商量事情。

②咨嗟:

叹息。

③侪:

chái,同辈,同类的人。

③子母:

利息和本金。

⑤责券:

求取证据。

⑥橐:

tuó,口袋,名词作动词,“用口袋装”的意思。

⑦酬:

这里是“花费”的意思。

1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以善酿致富。

             以:

(______)

②由是远近称长者           由是:

(_______)

③甲逾期不肯偿             逾:

(_____)

④或问之                   或:

(_____)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20.选文表现了卖酒者的哪些品行?

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条说明。

四、句子默写

21.按教材原文填空。

(1)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3)水陆草木之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著风和雨。

   (陆游《卜算子·咏梅》)

(7)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2.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作者字______。

23.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B.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

C.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24.诗人奉命出使边塞慰军,为什么却以“蓬”、“雁”自比?

六、作文

25.走近自然,阳光、泥土、野花……哇,好香!

推开家门,爸爸的饭菜,妈妈的唠叨……哇,好香!

一杯奶茶,一本新书,一个自由的午后……生活中,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芬芳。

请你以“哇,好香”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二、现代文阅读

1、

2、

3、

三、文言文阅读

1、

四、句子默写

1、

五、诗歌鉴赏

1、

六、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