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主题班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7160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主题班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心理主题班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心理主题班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心理主题班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心理主题班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主题班会.docx

《心理主题班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主题班会.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主题班会.docx

心理主题班会

心理主题班会

心理主题班会

心理主题班会总结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让同学们懂得了人类对健康的界定基于人类对人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以前,健康的标准是身体状态是否正常。

这一标准的界定基于两点:

健康是一个纯粹的生物学概念;人的生物属性与其他属性没有联系。

随着各种学科的深入研究,人类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

刚来到人间的婴儿,是一个只有生物属性的“人”;经过人与人,人与文化的相互影响,只有生物属性的婴儿逐渐成长为具有社会属性、心理属性的人;真正的人应该具有生物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生物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人的健康,包括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互为条件,互为因果。

健康就像一张三条腿的凳子:

一条腿是身体健康,另一条腿是心理健康,还有一条腿是生活质量;其中的一条腿损坏了,这张凳子的功能会受到影响;其中的一条腿损坏了,其他的两条腿也会受到影响。

希望大家明白健康的标准:

身体健康有身体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有心理健康的标准;生活质量有生活质量的标准。

我们懂得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就知道怎样才能使人身心愉快。

最后祝大家身心健康,生活快乐!

心理主题班会活动总结

为提高同学们的心理素质,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我们在各系心理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此次全院性的心理主题班会。

其中大一班级以“如何处理寝室人际关系”和“如何面对恋爱挫折”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

而大二班级更关注于就业,以“就业心理调试”的主题开展了班会。

从4月25日开始,各系的心理主题班会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班会开展形式多样,有的用PPT展示寝室人际关系的和谐,有些班级积极讨论大学生的恋爱问题,更多的班级是将心理小活动和发言讨论相结合,从各个方面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貌和对自身心理健康的积极关注。

大二的心理主题班会也积极的开展起来,但是形式比较单一,以讲述为主,重在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提高大家应付就业的能力。

此次的班会,让同学们面对恋爱挫折时应面对现实,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试,学会辨证地看待问题。

同时也让广大同学认识到寝室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文化群体。

通过心里主题班会的开展,大二的同学在面对就业压力、就业难、就业危机等问题时能保持正确的心态找准自己的位置从而脱颖而出,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职位。

(在线等待)关于心理主题班会策划书主持人开场白

大一新生可能产生的不适应问题

大一新生在入学后往往会存在着一些不适应大学生活的现象,并由此带来心理上的困惑和问题。

主要表现为:

学习上,大学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学习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在大学中的学习方式是自主、自觉的,不再像高中时有老师督促,老师的授课方式也和高中时完全不同;上课时,也不是所有课程都是同班同学一起上,这时候就会有很多学生感到不适应。

此外,大学新生容易对生活感到茫然,在高中时学习的目标是考大学,而进入大学后忽然发现没有了这个“灯塔”,就容易失去方向感。

生活上,离开了父母,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

由于自理能力比较欠缺,在心理上形成了恋家、孤独等状态,又不愿意与外界打交道;或者发现大学校园跟心理期待的样子有差距,产生厌恶或抵触情绪;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方面,独生子女的娇气使他们缺乏理解和包容别人的能力。

很多新生一直因为成绩优异处处受人尊重和宠爱,而到了大学也许就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同学,因而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甚至会有一种挫败感。

如何避免适应障碍并让大学生活过得充实

在刚刚升入大学时产生各种各样的不适应是正常的,大多数学生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那么作为新生个人,应该如何避免这种适应障碍,尽快转换“角色”,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充实呢?

首先,要从心里接纳新环境。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用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用肚量去接受不可改变的,用智慧去区分它们的不同”。

我们都知道,很多问题来源于个人的认知,要有“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合理自己定位,不攀比嫉妒,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接纳你的大学。

记住,你笑对生活,生活也会笑对你。

其次,要学会倾诉。

心里有什么想法或困扰,可以找老师、同学、家长甚至心理老师倾诉,尽量卸下自己的心理包袱,才能走出心理困境,把健康积极的心态带到学习生活中。

再次,要积极参与社团活动。

社团就像一个小舞台,往往能给新生比较大的表现空间,不仅能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结识更多的朋友,保持心情愉快,还能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要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

离开了父母的关心爱护,很多事情要靠自己来独立完成、来处理。

比如衣服要自己洗了,应该学会打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改变依赖和懒惰的习惯。

最后,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

人生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目标,新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给自己设立一个“灯塔”,让自己为之努力。

生活有了奔头,才能在拼搏中不断进取,才不虚度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的策划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基础。

同时,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刚进校的大学生,面临适应大学生活的巨大挑战,特别是心理方面出现诸多的不适应,有针对性的做好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结合我校的要求和我系特点,我系开展了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现将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总结如下:

一、主题明确,针对性强结合我校上学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特点,进一步巩固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联系大学生实际问题处理好学习成才、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特别是在心理案例介绍时,主要是针对大学生活适应问题,做专题介绍。

我们主要介绍以下案例:

1、新生,你适应大学生活吗?

2、网络成瘾,虚度光阴,浪费生命3、我是谁?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二、师生互动,形式多样在本次主题班会教育中,我们为了提高教育的效果,采用师生互动的模式,体现了一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了在学生学习发展成才过程中的内在动力因素。

在我们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中,如果多从这个角度去考虑教学策略、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就会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潜力,这将大大提高我们班会的效果。

教师一方面担当了设计引导学生们进入学习状态的导师任务,一方面又是一个被启发、被促进的角色。

学生的知识层次、学习思路各不一样,有高有低,有俗有奇。

教师会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到,教学内容是否和学生原有知识实际相符,教学方式是否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中哪些新疑点、新想法恰好是对自己原来教学思路的补充、启发。

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将会逐步提高,从而为下一步教学步骤做出更有效率的设计和引导。

在互动中,学生提出目前面临的问题,老师结合个人经历,帮助学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给学生提出建议。

在这种互动环节中,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教育更直接。

三、准备充分,效果明显班会前,老师首先必须掌握有关知识,预测班会开展的基本情况,为班会成功的召开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主要针对本次班会的新生的特点,学习了关于大学生适应问题、青年生存手册和班会开展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通过老师的讲授,同学们对于“如何调节良好的心态,如何和周围的同学们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和交流,如何及时了解在心理上出现偏差同学的情况,怎样为有心理阴影和心情失落的同学做简单的心理调理”等方面都有了更好的认识。

同学们反映,通过这样的心理主题教育班会使他们更好的认识到了自身所处环境和成长道路上必然存在的竞争和挫折,并且使他们能够在周围同学出现因此类问题所造成的心理失衡时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和开导。

本次班会取得圆满成功。

扩展阅读:

心理主题班会总结

心理主题班会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基础。

同时,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在校的大学生,面临适应大学生活的巨大挑战,特别是心理方面出现诸多的不适应,有针对性的做好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我班开了一个阳光五月健康心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现将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总结如下:

一、主题明确,针对性强

结合我校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心态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特点,进一步巩固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联系大学生实际问题处理好学习成才、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特别是在心理案例介绍时,主要是针对大学生活适应问题,做专题介绍。

我们主要介绍以下案例:

1、如何正确的以一个高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困难2、介绍一些自我调节心态的方法

二、学生互动,形式多样

1、适当的做了一些小游戏2、做了一些简单的心理小测验三、准备充分,效果明显

班会前,心理卫生员和各班级干部首先掌握有关知识,预测班会开展的基本情况,为班会成功的召开做好充分的准备。

通过一些了解有关知识的同学的讲说,同学们对于“如何调节良好的心态,如何和周围的同学们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和交流,如何及时了解在心理上出现偏差同学的情况,怎样为有心理阴影和心情失落的同学做简单的心理调理”等方面都有了更好的认识。

同学们反映,通过这样的心理主题教育班会使他们更好的认识到了自身所处环境和成长道路上必然存在的竞争和挫折,并且使他们能够在周围同学出现因此类问题所造成的心理失衡时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和开导。

本次班会取得圆满成功。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

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1、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

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

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

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

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

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

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惊叹“皇帝女儿亦愁嫁”。

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4、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

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

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

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

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

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

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

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

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

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

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

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

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

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

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

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

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

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

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

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

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

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

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

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

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

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

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土木水利学院20xx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

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

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

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

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

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

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

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

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

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

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

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

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

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

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

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

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

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

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

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

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

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

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

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

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

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

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

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