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3 力.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71054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1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复习3 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三一轮复习3 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三一轮复习3 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三一轮复习3 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三一轮复习3 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复习3 力.docx

《高三一轮复习3 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3 力.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一轮复习3 力.docx

高三一轮复习3力

力的概念三种性质力

一、力

1.概念

力是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实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存在。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就一定有“施力”和“受力”两个物体。

二者缺一不可。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变

②改变运动状态

(4)力的图示(课件演示)

2.分类

(1)按性质分

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

注:

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四类:

长程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

(2)按效果分

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3)按产生条件分

场力(非接触力)、接触力。

二、重力:

1.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

3.大小:

G=mg

注意:

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4.重心:

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及质量的分布有关。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三、弹力

1.产生条件

(1)两个物体直接接触

(2)并发生弹性形变

2.方向

(1)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2)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

(3)杆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如果轻直杆只有两个端点受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轻杆两端对物体的弹力的方向一定沿杆的方向。

【例1】如图所示,光滑但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小球的球心在O点,重心在P点,静止在竖直墙和桌边之间。

试画出小球所受弹力。

解析:

由于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在A点,弹力F1应该垂直于球面,所以沿半径方向指向球心O;在B点弹力F2垂直于墙面,因此也沿半径指向球心O。

点评:

注意弹力必须指向球心,而不一定指向重心。

又由于F1、F2、G为共点力,重力的作用线必须经过O点,因此P和O必在同一竖直线上,P点可能在O的正上方(不稳定平衡),也可能在O的正下方(稳定平衡)。

【例2】如图所示,重力不可忽略的均匀杆被细绳拉住而静止,试画出杆所受的弹力。

解析:

A端所受绳的拉力F1沿绳收缩的方向,因此沿绳向斜上方;B端所受的弹力F2垂直于水平面竖直向上。

点评:

由于此直杆的重力不可忽略,其两端受的力可能不沿杆的方向。

杆受的水平方向合力应该为零。

由于杆的重力G竖直向下,因此杆的下端一定还受到向右的摩擦力f作用。

【例3】图中AC为竖直墙面,AB为均匀横梁,其重为G,处于水平位置。

BC为支持横梁的轻杆,A、B、C三处均用铰链连接。

试画出横梁B端所受弹力的方向。

解析:

轻杆BC只有两端受力,所以B端所受压力沿杆向斜下方,其反作用力轻杆对横梁的弹力F沿轻杆延长线方向斜向上方。

【例4】画出图中物体A所受的力(P为重心,接触面均光滑)

解析:

判断弹力的有无,可以采用拆除法:

“拆除”与研究对象(受力物体)相接触的物体(如题中的绳或接触面),如果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则不受弹力,否则将受到弹力的作用。

各图受力如下图所示。

3.弹力的大小

对有明显形变的弹簧,弹力的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计算。

对没有明显形变的物体,如桌面、绳子等物体,弹力大小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决定。

(1)胡克定律可表示为(在弹性限度内):

F=kx,还可以表示成ΔF=kΔx,即弹簧弹力的改变量和弹簧形变量的改变量成正比。

(2)“硬”弹簧,是指弹簧的k值较大。

(同样的力F作用下形变量Δx较小)

(3)几种典型物体模型的弹力特点如下表。

项目

轻绳

轻杆

弹簧

形变情况

伸长忽略不计

认为长度不变

可伸长可缩短

施力与受力情况

只能受拉力或施出拉力

能受拉或受压可施出拉力或压力

同杆

力的方向

始终沿绳

不一定沿杆

沿弹簧轴向

力的变化

可发生突变

同绳

只能发生渐变

【例5】如图所示,两物体重力分别为G1、G2,两弹簧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弹簧两端与物体和地面相连。

用竖直向上的力缓慢向上拉G2,最后平衡时拉力F=G1+2G2,求该过程系统重力势能的增量。

解析:

关键是搞清两个物体高度的增量Δh1和Δh2跟初、末状态两根弹簧的形变量Δx1、Δx2、Δx1/、Δx2/间的关系。

无拉力F时Δx1=(G1+G2)/k1,Δx2=G2/k2,(Δx1、Δx2为压缩量)

加拉力F时Δx1/=G2/k1,Δx2/=(G1+G2)/k2,(Δx1/、Δx2/为伸长量)

而Δh1=Δx1+Δx1/,Δh2=(Δx1/+Δx2/)+(Δx1+Δx2)

系统重力势能的增量ΔEp=G1Δh1+G2Δh2

整理后可得:

四、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条件

(1)两物体直接接触且相互挤压

(2)接触面粗糙

(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两物体间有弹力是这两物体间有摩擦力的必要条件。

(没有弹力不可能有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大小

(1)在接触力中,必须先分析弹力,再分析摩擦力。

(2)只有滑动摩擦力才能用公式F=μFN,其中的FN表示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G。

【例6】如图所示,用跟水平方向成α角的推力F推重量为G的木块沿天花板向右运动,木块和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解析:

由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可得FN=Fsinα-G,因此有:

f=μ(Fsinα-G)

3.静摩擦力大小

(1)必须明确,静摩擦力大小不能用滑动摩擦定律F=μFN计算,只有当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其最大值一般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既Fm=μFN

(2)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确定,其可能的取值范围是:

0<Ff≤Fm

【例7】如图所示,A、B为两个相同木块,A、B间最大静摩擦力Fm=5N,水平面光滑。

拉力F至少多大,A、B才会相对滑动?

解析:

A、B间刚好发生相对滑动时,A、B间的相对运动状态处于一个临界状态,既可以认为发生了相对滑动,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其大小等于最大静摩擦力5N,也可以认为还没有发生相对滑动,因此A、B的加速度仍然相等。

分别以A和整体为对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拉力大小至少为F=10N

点评:

研究物理问题经常会遇到临界状态。

物体处于临界状态时,可以认为同时具有两个状态下的所有性质。

4.摩擦力方向

(1)摩擦力方向和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成任意角度。

通常情况下摩擦力方向可能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作为动力),可能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作为阻力),可能和物体速度方向垂直(作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在特殊情况下,可能成任意角度。

【例8】小车向右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物体恰好沿车后壁匀速下滑。

试分析下滑过程中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速度方向的关系。

解析:

物体受的滑动摩擦力始终和小车的后壁平行,方向竖直向上,而物体相对于地面的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水平分速度逐渐增大),所以摩擦力方向和运动方向间的夹角可能取90°和180°间的任意值。

点评: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

无明显形变的弹力和静摩擦力都是被动力。

就是说:

弹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无法由公式直接计算得出,而是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决定的。

五、物体的受力分析

1.明确研究对象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

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洁地得到解决。

研究对象确定以后,只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予研究对象的力(即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而不分析研究对象施予外界的力。

2.按顺序找力

先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后接触力;接触力中必须先弹力,后摩擦力(只有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之间才可能有摩擦力)。

3.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

画受力图时,只能按力的性质分类画力,不能按作用效果(拉力、压力、向心力等)画力,否则将出现重复。

4.需要合成或分解时,必须画出相应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

在解同一个问题时,分析了合力就不能再分析分力;分析了分力就不能再分析合力,千万不可重复。

【例9】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A固定在水平面上。

木块B、C的质量分别为M、m,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下滑。

B的上表面保持水平,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⑴当B、C共同匀速下滑;⑵当B、C共同加速下滑时,分别求B、C所受的各力。

θ

解析:

⑴先分析C受的力。

这时以C为研究对象,重力G1=mg,B对C的弹力竖直向上,大小N1=mg,由于C在水平方向没有加速度,所以B、C间无摩擦力,即f1=0。

再分析B受的力,在分析B与A间的弹力N2和摩擦力f2时,以BC整体为对象较好,A对该整体的弹力和摩擦力就是A对B的弹力N2和摩擦力f2,得到B受4个力作用:

重力G2=Mg,C对B的压力竖直向下,大小N1=mg,A对B的弹力N2=(M+m)gcosθ,A对B的摩擦力f2=(M+m)gsinθ

由于B、C共同加速下滑,加速度相同,所以先以B、C整体为对象求A对B的弹力N2、摩擦力f2,并求出a;再以C为对象求B、C间的弹力、摩擦力。

这里,f2是滑动摩擦力N2=(M+m)gcosθ,f2=μN2=μ(M+m)gcosθ

沿斜面方向用牛顿第二定律:

(M+m)gsinθ-μ(M+m)gcosθ=(M+m)a

可得a=g(sinθ-μcosθ)。

B、C间的弹力N1、摩擦力f1则应以C为对象求得。

由于C所受合力沿斜面向下,而所受的3个力的方向都在水平或竖直方向。

这种情况下,比较简便的方法是以水平、竖直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分解加速度a。

分别沿水平、竖直方向用牛顿第二定律:

f1=macosθ,mg-N1=masinθ,

可得:

f1=mg(sinθ-μcosθ)cosθN1=mg(cosθ+μsinθ)cosθ

点评:

由本题可以知道:

①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化;②灵活选定坐标系的方向也可以使计算简化;③在物体的受力图的旁边标出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的方向,有助于确定摩擦力方向,也有助于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方程时保证使合力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同。

【例10】小球质量为m,电荷为+q,以初速度v向右沿水平绝缘杆滑动,匀强磁场方向如图所示,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试描述小球在杆上的运动情况。

解析:

先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再由受力情况确定其运动情况。

小球刚沿杆滑动时,所受场力为:

重力mg方向向下,洛伦兹力Ff=qvB方向向上;再分析接触力:

由于弹力FN的大小、方向取决于v和

的大小关系,所以须分三种情况讨论:

⑴v>

,在摩擦力作用下,v、Ff、FN、f都逐渐减小,当v减小到等于

时达到平衡而做匀速运动;⑵v<

,在摩擦力作用下,v、Ff逐渐减小,而FN、f逐渐增大,故v将一直减小到零;⑶v=

,Ff=G,FN、f均为零,小球保持匀速运动。

【例11】一航天探测器完成对月球的探测任务后,在离开月球的过程中,由静止开始沿着与月球表面成一倾斜角的直线飞行,先加速运动,再匀速运动。

探测器通过喷气而获得推动力。

以下关于喷气方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力。

以下关于喷气方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探测器加速运动时,沿直线向后喷气

B.探测器加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

C.探测器匀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

D.探测器匀速运动时,不需要喷气

解析:

探测器沿直线加速运动时,所受合力F合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而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由平行四边形定则知推力方向必须斜向上方,因此喷气方向斜向下方。

匀速运动时,所受合力为零,因此推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上,喷气方向竖直向下。

选C

力的合成和分解

一、标量和矢量

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

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

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简化成三角形定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实质上是一种等效替换的方法。

一个矢量(合矢量)的作用效果和另外几个矢量(分矢量)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就可以用这一个矢量代替那几个矢量,也可以用那几个矢量代替这一个矢量,而不改变原来的作用效果。

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

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入.相反的用负号代入,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

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体现了用等效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合成与分解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人的一种方法.用合力来代替几个力时必须把合力与各分力脱钩,即考虑合力则不能考虑分力,同理在力的分解时只考虑分力而不能同时考虑合力。

1.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的本质就在于保证作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用一个力的作用代替几个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等效力”(合力)。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运用“等效”观点,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共点力的合成法则,它给出了寻求这种“等效代换”所遵循的规律。

(2)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简化成三角形定则。

由三角形定则还可以得到一个有用的推论:

如果n个力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多边形,则这n个力的合力为零。

(3)共点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范围是

|F1-F2|≤F合≤F1+F2

(4)共点的三个力合力的最大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

【例1】物体受到互相垂直的两个力F1、F2的作用,若两力大小分别为5

N、5N,求这两个力的合力.

解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由于F1、F2相互垂直,所以作出的平行四边形为矩形,对角线分成的两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

N=10N

合力的方向与F1的夹角θ为:

θ=30°

点评:

今后我们遇到的求合力的问题,多数都用计算法,即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平行四边形后,通过解其中的三角形求合力.在这种情况下作的是示意图,不需要很严格,但要规范,明确哪些该画实线,哪些该画虚线,箭头应标在什么位置等.

【例2】如图甲所示,物体受到大小相等的两个拉力的作用,每个拉力均为200N,两力之间的夹角为60°,求这两个拉力的合力.

解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示意图乙,它是一个菱形,我们可以利用其对角线垂直平分,通过解其中的直角三角形求合力.

N=346N

合力与F1、F2的夹角均为30°.

点评:

(1)求矢量时要注意不仅要求出其大小,还要求出其方向,其方向通常用它与已知矢量的夹角表示.

(2)要学好物理,除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外,还要注意提高自己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分解相当于已知对角线求邻边。

(2)两个力的合力惟一确定,一个力的两个分力在无附加条件时,从理论上讲可分解为无数组分力,但在具体问题中,应根据力实际产生的效果来分解。

【例3】将放在斜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的重力mg分解为下滑力F1和对斜面的压力F2,这种说法正确吗?

解析:

将mg分解为下滑力F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是mg的另一个分力F2不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而是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力,从力的性质上看,F2是属于重力的分力,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属于弹力,所以这种说法不正确。

【例4】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力,有几种分法?

解析:

有无数种分法,只要在表示这个力的有向线段的一段任意画一条直线,在有向线段的另一端向这条直线做垂线,就是一种方法。

如图所示。

(3)几种有条件的力的分解

①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时,有唯一解。

②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时,有唯一解。

③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求两个分力的方向时,其分解不惟一。

④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求这个分力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的大小时,其分解方法可能惟一,也可能不惟一。

(4)用力的矢量三角形定则分析力最小值的规律:

①当已知合力F的大小、方向及一个分力F1的方向时,另一个分力F2取最小值的条件是两分力垂直。

如图所示,F2的最小值为:

F2min=Fsinα

②当已知合力F的方向及一个分力F1的大小、方向时,另一个分力F2取最小值的条件是:

所求分力F2与合力F垂直,如图所示,F2的最小值为:

F2min=F1sinα

③当已知合力F的大小及一个分力F1的大小时,另一个分力F2取最小值的条件是:

已知大小的分力F1与合力F同方向,F2的最小值为|F-F1|

(5)正交分解法:

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这种分解方法称为正交分解法。

用正交分解法求合力的步骤:

①首先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确定正方向

②把各个力向x轴、y轴上投影,但应注意的是:

与确定的正方向相同的力为正,与确定的正方向相反的为负,这样,就用正、负号表示了被正交分解的力的分力的方向

③求在x轴上的各分力的代数和Fx合和在y轴上的各分力的代数和Fy合

④求合力的大小

合力的方向:

tanα=

(α为合力F与x轴的夹角)

点评:

力的正交分解法是把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分解最终往往是为了求合力(某一方向的合力或总的合力)。

【例5】质量为m的木块在推力F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µ,那么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下列各值的哪个?

A.µmgB.µ(mg+Fsinθ)

C.µ(mg+Fsinθ)D.Fcosθ

解析:

木块匀速运动时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重力mg、推力F、支持力FN、摩擦力Fµ.沿水平方向建立x轴,将F进行正交分解如图(这样建立坐标系只需分解F),由于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x轴上,向左的力等于向右的力(水平方向二力平衡);在y轴上向上的力等于向下的力(竖直方向二力平衡).即

Fcosθ=Fµ①

FN=mg+Fsinθ②

又由于Fµ=µFN③

∴Fµ=µ(mg+Fsinθ)故B、D答案是正确的.

小结:

(1)在分析同一个问题时,合矢量和分矢量不能同时使用。

也就是说,在分析问题时,考虑了合矢量就不能再考虑分矢量;考虑了分矢量就不能再考虑合矢量。

(2)矢量的合成分解,一定要认真作图。

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时,分矢量和合矢量要画成带箭头的实线,平行四边形的另外两个边必须画成虚线。

(3)各个矢量的大小和方向一定要画得合理。

(4)在应用正交分解时,两个分矢量和合矢量的夹角一定要分清哪个是大锐角,哪个是小锐角,不可随意画成45°。

(当题目规定为45°时除外)

三、综合应用举例

【例6】水平横粱的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小滑轮B,一轻绳的一端C固定于墙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m=10kg的重物,∠CBA=30°,如图甲所示,则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为(g=10m/s2)

A.50NB.50

NC.100ND.100

N

解析:

取小滑轮作为研究对象,悬挂重物的绳中的弹力是T=mg=10×10N=100N,故小滑轮受绳的作用力沿BC、BD方向的大小都是100N,分析受力如图(乙)所示.∠CBD=120°,∠CBF=∠DBF,∴∠CBF=60°,⊿CBF是等边三角形.故F=100N。

故选C。

【例7】已知质量为m、电荷为q的小球,在匀强电场中由静止释放后沿直线OP向斜下方运动(OP和竖直方向成θ角),那么所加匀强电场的场强E的最小值是多少?

解析:

根据题意,释放后小球所受合力的方向必为OP方向。

用三角形定则从右图中不难看出:

重力矢量OG的大小方向确定后,合力F的方向确定(为OP方向),而电场力Eq的矢量起点必须在G点,终点必须在OP射线上。

在图中画出一组可能的电场力,不难看出,只有当电场力方向与OP方向垂直时Eq才会最小,所以E也最小,有E=

点评:

这是一道很典型的考察力的合成的题,不少同学只死记住“垂直”,而不分析哪两个矢量垂直,经常误认为电场力和重力垂直,而得出错误答案。

越是简单的题越要认真作图。

【例8】轻绳AB总长l,用轻滑轮悬挂重G的物体。

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G,将A端固定,将B端缓慢向右移动d而使绳不断,求d的最大可能值。

解:

以与滑轮接触的那一小段绳子为研究对象,在任何一个平衡位置都在滑轮对它的压力(大小为G)和绳的拉力F1、F2共同作用下静止。

而同一根绳子上的拉力大小F1、F2总是相等的,它们的合力N是压力G的平衡力,方向竖直向上。

因此以F1、F2为分力做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一定是菱形。

利用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性质,结合相似形知识可得

d∶l=

∶4,所以d最大为

【例9】A的质量是m,A、B始终相对静止,共同沿水平面向右运动。

当a1=0时和a2=0.75g时,B对A的作用力FB各多大?

解析:

一定要审清题:

B对A的作用力FB是B对A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

而A所受重力G=mg和FB的合力是F=ma。

当a1=0时,G与FB二力平衡,所以FB大小为mg,方向竖直向上。

当a2=0.75g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

先画出重力(包括大小和方向),再画出A所受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FB。

由已知可得FB的大小FB=1.25mg,方向与竖直方向成37o角斜向右上方。

【例10】一根长2m,重为G的不均匀直棒AB,用两根细绳水平悬挂在天花板上,如图所示,求直棒重心C的位置。

解析:

当一个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则第三个力的作用线必通过前两个力作用线的相交点,把O1A和O2B延长相交于O点,则重心C一定在过O点的竖直线上,如图所示由几何知识可知:

BO=AB/2=1mBC=BO/2=0.5m

故重心应在距B端0.5m处。

【例11】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的球放在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上,试分析挡板AO与斜面间的倾角β为多大时,AO所受压力最小?

解析:

虽然题目问的是挡板AO的受力情况,但若直接以挡板为研究对象,因挡板所受力均为未知力,将无法得出结论.以球为研究对象,球所受重力产生的效果有两个:

对斜面产生的压力N1、对挡板产生的压力N2,根据重力产生的效果将重力分解,如图(乙)所示,

当挡板与斜面的夹角β由图示位置变化时,N1大小改变但方向不变,始终与斜面垂直,N2的大小和方向均改变,如图(乙)中虚线由图可看出挡板AO与斜面垂直时β=90°时,挡板AO所受压力最小,最小压力N2min=mgsinα。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知识点复习

一、物体的平衡

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

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为零;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此时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

点评:

对于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不要认为只有静止才是平衡状态,匀速直线运动也是物体的平衡状态.因此,静止的物体一定平衡,但平衡的物体不一定静止.还需注意,不要把速度为零和静止状态相混淆,静止状态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速度为零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而物体速度为零可能是物体静止,也可能是物体做变速运动中的一个状态,加速度不为零。

由此可见,静止的物体速度一定为零,但速度为零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因此,静止的物体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