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名师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语文 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名师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名师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3.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名师精讲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名师精讲新人教版必修3
【大成目标】
【使用说明 】
1、重视阅读指导,反复阅读,加深感性认识;
2、尽一切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性;
3、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读,交流讨论,合作探究。
4、注意文中不常见的词语;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5、寻找电视剧《红楼梦》中关于课文的部分,观看赏析,并注意与教材节选课文对比,体会人物形象。
6、建议用五课时。
基础案
(40分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
课前预习:
通读课文;依据实际,选读《红楼梦》全书或部分章节;
了解曹雪芹及我国古典小说巨著<<红楼梦>>
一、在自学预习的前提下,请2~4位学生简介作者曹雪芹及作品《红楼梦》。
(15分钟)
二、教师补充。
(10分钟)
请记下对你有用的知识(同学或老师所讲):
你感兴趣的知识或问题:
相关链接:
1、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
康熙皇帝时,曹雪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
雍正皇帝即位之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曹家从此败落了。
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包罗万象,它的故事内容涉及到了多种知识领域:
文学艺术、诗词歌赋、园林建筑、纺织刺绣、中医药善、烹饪美食、戏曲说唱、民情民俗、佛学道教等等,无所不有。
3、简介《红楼梦》开头四回的内容
(1)第一回,是全书的楔子,写了女娲补天、顽古转世、木石前盟的故事,既暗示了人物性格,又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木石前盟”的故事,主要介绍了顽石和绛珠仙草的关系。
顽石在降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用甘露浇灌了一棵绛珠仙草,使仙草能够久延岁月,脱离草木之态,变成了一个女子。
后来,顽石要下世投胎时,绛珠也要同去走一遭,为的酬报顽石的灌溉之恩,把一生所有的眼泪都还给他。
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
正因为有过这段关系,本篇课文在写到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初次见面时,都觉得对方眼熟、面善,好像曾经见过。
“还泪”之说,也和课文中“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
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的话相照应。
(2)第二回,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
(3)第三回,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耳闻目睹,第一次描写贾府环境,第一次描写贾府的一些主要人物,照应了前两回的内容。
《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就选自第三回。
(4)第四回,通过贾雨村断案,展现小说广阔的社会背景,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并由薛蟠的案件引出了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小说中古今义不同的词语、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大家一定要理解掌握哦。
(5分钟)
三、快速阅读全文,注意字词:
敕(chì)造阜(fù)盛绾(wǎn)着
内帏(wéi)盥(guàn)沐两靥(yè)
忖(cǔn)度宫绦(tāo)嗔(chēn)视
四、把握课文内容:
1、掌握课文情节内容,在各小组内用自己的语言复述;(10分钟)
2、试画出贾府房屋建筑结构草图。
(课外探讨)
提升案: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读,交流讨论,合作探究。
学习文中移步换景的典型环境描写;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40分钟);
鉴赏作品人物形象,并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80分钟)。
一、“与别处不同”的贾府
各组组员交流,上台展示交流。
10分钟
(一)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贾府房屋建筑结构草图。
(二)林黛玉进贾府时一路走来,她眼中的贾府是一处怎样的府第?
请你按照你画的贾府房屋建筑结构草图为我们做些介绍和分析。
探讨研究:
请大家先列出提纲,合作讨论之后,各小组推荐一人发言。
15分钟
“与别处不同”
教师点拨:
(1)写外观。
(2)写布局。
(3)写陈设。
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三)你的所得:
这是怎样的一座府邸?
进入贾府之后的林黛玉可能会生活在怎样的一种状态中?
一入侯门深似海!
庭院深深深几许?
小组成员自由发表观点,讨论交流之后记下心得与感悟。
15分钟。
二、林黛玉进贾府看到了谁谁谁……?
对于人物的描写,历来是我们写作中的一个难点,我们总是缺乏新意,很难把人物的神情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
作为“古今第一奇书”的《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方面,却一直备受称誉,可谓形神兼备,古今无双!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入其中,去感知人物的艺术魅力。
教师点拨:
注重体会文章运用多种方法描写人物的写法;分析人物不同的出场方式,揣摩人物性格特点。
共用80分钟
快速阅读课文,分类列出。
8分钟
(一)请先列出林黛玉进贾府后所见之人。
提示:
见到、未见到
男性、女性
其他……
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陈述观点。
20分钟。
提示:
出场、外貌、语言、动作……
(二)王熙风:
你对王熙凤的印象如何?
请结合她的出场及出场后活动
的情节表现,分析她的性格和她在贾府的地位。
明确:
王熙凤是个精明能干、惯用权术的人;贾母介绍她叫“凤辣子”,
这种戏谑的称谓,既表明贾母对她的宠爱,也概括了她的性格特征。
A、她的出场与众不同,课文有极其精彩的描写:
一开始是人未到笑声
光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使在场的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场,使
初来的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
谁,这样放荡无礼?
”
B、接着用浓墨重彩描绘了王熙凤的肖像:
猛一见“彩绣辉煌,恍若神
仙妃子’,头上、项上的饰物放着珠光宝气,全身上下衣裙华贵而绚丽。
这透出她占有财富的欲望。
再仔细一瞧,那“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
眉”,苗条的身量,“风骚”的体格,不露的威风,使人感觉这位贵族少
奶奶貌似可喜实则可畏。
C、察言观色,机巧善变的“活动”:
她知黛玉是老祖宗疼爱的外孙女,
便格外亲呢,着意恭维: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这通身的气
派,……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她想到老祖宗见到黛玉会因女儿亡故而
伤心,“便用帕拭泪”。
可是听到老祖宗笑着阻止,“忙转悲为喜道:
‘正
是呢!
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
记了老祖宗。
该打,该打!
”
D、巧迎妙答,精明能干:
回王夫人的话,虽是一带而过的情节,却也
是刻画人物的重要一笔,它不仅表现了王熙凤善于机变逢迎的性格,
也表现了她的精明能干的特点。
(三)贾宝玉形象:
贾宝玉为何最后出场?
出场前对他有何刻画?
赏析《西江月》词二首,归纳宝玉性格特点。
宝玉为何“摔玉”?
学生交流讨论,合作完成,教师点拨,学生上台产生。
25分钟
教师点拨:
⑴宝玉出场之前,作者是从两个方面对贾宝玉作侧面描写的;出场之后,作者从三个方面对他作了正面描写,一是外貌描写,二是用两首《西江月》词来揭示人物性格,三是通过摔玉的情节进一步刻画人物。
⑵作者两首《西江月》模拟封建正统派人物的口吻,运用了明贬暗褒的写法,表面上看好像是嘲讽、批判,实际上是在歌颂,既揭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也表达了作者曹雪芹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词着重在概括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不通世务”“怕读文章”是贾宝玉的最主要,也是最可贵的性格,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也集中体现在这里。
“不通世务”是说他在结交仕人、应酬官府、遵守礼教等方面一概不通,不符合封建正统派人物的要求;“怕读文章”是说他对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经典的儒家著作,对猎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八股文章毫无兴趣。
这样一个“愚顽”的“蠢物”,自然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大逆不道的人,说他“行为偏僻性乖张”,然而,这正是贾宝玉的可贵之处。
第二首词着重在从批评告诫的角度,正文反作,进一步歌颂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贾宝玉既不听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去“通世务”“读文章”,也不安于封建统治者规定的本分,既“偏僻”,又“乖张”,所以,在那些人眼中,贾宝玉既“无能”,又“不肖”,而且天下第一。
其实,这正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⑶摔玉的情节。
在别人看来是他的“命根子”的通灵宝玉,宝玉自己却全不放在心上,只要“发作起痴狂病来”,就“摘下那玉,狠命摔去”。
用王夫人的话说,就是“一时甜言密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用《西江月》中的词句,就是“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其实,这也是贾宝玉对封建思想叛逆和反抗的一种形式。
四、林黛玉:
众人眼中的她,宝玉眼中的她……作者如何一步步写出这朵阆苑仙葩?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她去。
25分钟。
思考感悟、交流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参考:
林黛玉,自始至终都只是大观园中的一个暂住客,是众人口中的“林姑娘”。
也许正因其始终孤独的身份,才能让她眼见到富贵场、温柔乡中的假温情;才能让她以冷静的心揣度大观园内的势力纷争;才能让她以与富贵荣华无关的一派真诚勇敢,破了世俗所谓的“金玉良缘”;才能让她以卓而不群之脾气个性绽放在阴霾的男权和钱权的天空下。
这样至情至性的人儿,自古就难有好归宿,但曹雪芹还是要创造她出来。
这就如同中国人“团圆”意识之外的那个不和谐的“阙”。
可是,正有了这个阙,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阙者,大美也。
提示:
1、众人眼中,美丽聪慧,体弱多病;
2、宝玉眼中,美丽多情,多愁善感,聪慧灵秀;
3、一言一行,自尊自重,有礼有节。
巩固案
第五课时
思考感悟、写作巩固
目标反馈:
动笔记下你的所知所悟
当堂完成上交。
二选一,40分钟
一、阅读小说《红楼梦》,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赏析文。
提示:
1、《林黛玉进贾府》中哭和笑
文中共25处直接写笑,哪些人物笑了?
他们为什么要笑?
本文中几次写到哭?
是哪些人在哭?
从哭中塑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2、贾府的三位当家主妇(贾母、王夫人、王熙凤)。
3、林黛玉未见到的两位舅父对黛玉的态度是……
1、本文中几次写到哭?
是哪些人在哭?
从哭中塑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二、我眼中的林黛玉。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1课沁园春长沙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据2012年9月23日的《新民晚报》报道:
22日中午,上海南京东路某商厦发生一起意外,一名女顾客不慎踏入正在维修的电梯井,“径直从6楼坠落至约20米高的电梯井底”,当场身亡。
句中的“约20米高”,当为“约20米深”。
理由非常简单,因为根据生活常识及语言习惯,人们一般都将从下到上的距离称之为“高”,而将从上到下的距离称之为“深”。
这名女顾客一脚踏空,径直从6楼的高处坠落到电梯井底,是从上到下,当然应该用“深”字。
——摘自《咬文嚼字》xx年合订本,作者:
房寿山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书法家和诗人。
平生于政务、军旅之暇,喜爱诗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写下了许多佳作,代表作有《沁园春·长沙》《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在世界文坛享有极高的声誉。
沁园春,词牌名。
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据《词谱》记载,《沁园春》双调,114字。
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1)沁园春 ____
(2)橘子洲 ____
(3)漫江____ (4)百舸争流____
(5)竞自由____ (6)怅寥廓____
(7)峥嵘____(8)岁月稠____
(9)挥斥方遒____ (10)浪遏飞舟____
(11)
(12)
(13)
答案:
(1)qìn
(2)jú (3)màn (4)ɡě (5)jìnɡ (6)chànɡ
liáokuò (7)zhēnɡrónɡ (8)chóu (9)qiú (10)è
(11)
(12)
(13)
(1)
(2)
(3)
(4)
答案:
(1)
(2)
(3)
(4)
“首”是个象形字,是面朝左,有眼睛,有嘴巴,头顶有三根毛发的形状。
“首”的本意是“头”,引申为“首领”“第一”,又引申为量词。
用“首”作意符多与头有关,如“馘”,音guó,割下左耳,耳长在头上,所以用“首”作意符;“或”是声符。
(1)峥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点江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峥嵘:
高峻;形容才气、品格等超越平常;不平凡。
(2)指点:
议论;评论。
江山:
指国家。
指纵论国家大事。
判断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
(打“√”或“×”)
A.xx年4月,海南三亚,世界最大的单体免税城——海棠湾国际购物中心,建筑的主体模样已经初露峥嵘。
( )
B.所以在很长时间里,看见了一个老头气势磅礴站在船上,指点江山。
( )
答案:
A.√ B.×
(1)寥廓·辽阔
[辨析]两词都有“开阔空旷”的意思,但也有使用对象上的区别。
“寥廓”侧重指高远,多用在空间范围上,形容天宇、江天、海天等。
“辽阔”侧重指辽远,多用在平面方向上,形容河海、原野、田原等。
①苍茫的群山,________的天空,越发衬出人的渺小。
只有思想,冲破躯壳,驰骋在这山峦间。
②高峻的山峰、________的草原、奔腾的河流,都能给人以壮美的感受。
答案:
①寥廓 ②辽阔
(2)苍茫·苍凉
[辨析]两词都有“远大空阔”之意。
但“苍茫”侧重指空阔辽远,没有边际;“苍凉”侧重指荒芜凄凉。
两词比较,“苍茫”是书面用语,一种视觉感受,指空间上的广阔;而“苍凉”是一种凄凉的情感体验。
①在这________的夜空下,我不禁想起了那一晚。
②过去,这一带满目________;现在,却盖起了无数的工厂。
答案:
①苍茫 ②苍凉
(3)意气·义气
[辨析]两词都指气概和情绪。
“意气”指意志和气概,也指志趣和性格,还可以指由于主观的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敢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突出指由于“私人关系”而产生的气概和情绪。
①以前我们只是以仰望的姿态尊崇毛主席是神,现在看看他的少年青年,越发感觉他和我们一样,有过________风发,也有过年少轻狂。
②我们强调友谊的重要,但我们也要明白:
友谊并不是哥们________。
答案:
①意气 ②义气
(4)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辨析]“风华正茂”指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才华横溢的时候。
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
“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志昂扬。
两词都是褒义词,都形容健康蓬勃的精神风貌,不过“风华正茂”特指年轻人。
①恰同学少年,________;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②从来也没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________。
答案:
①风华正茂 ②意气风发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雄关漫道真如铁,______________。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4)______________,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5)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
(毛泽东《七律·长征》)
(6)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雪》)
答案:
(1)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2)粪土当年万户侯
(3)而今迈步从头越 (4)天若有情天亦老
(5)万水千山只等闲 (6)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背景链接
《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秋,当时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即“韶山支部”。
同时,国共两党统一战线已经建立,国民革命政府在广州正式成立。
但当时的革命领导人陈独秀看不到革命的力量,想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
毛泽东则不同,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而这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追忆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豪放词作。
文脉梳理
一、阅读《沁园春·长沙》的上阕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词上阕的前三句交代了什么?
语序上有何特点?
“独立”一词写出了怎样的情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交代了词中表现的时间(寒秋,即深秋,深秋已有寒意)、地点(橘子洲头)和作者的处境(独立)。
②出于词律的需要,词序上存在倒装现象,要调一下语序译成:
在深秋时节,我独自一人来到橘子洲,面前的湘江向北流去。
③“独立”写出自己形单影只,“独”字又与下阕的“百侣”相对,形独而心不独。
2.词的上阕诗人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到的山、林、江、舸、鹰、鱼、万类,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表现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怅”原义是失意,此处应是失意吗?
这一句与前面写秋景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怅”字,原义是失意,但我们结合全词来思考,毛泽东对祖国江山的无限热爱和强烈的革命责任心与使命感,使我们自然会得出这里的“怅”字其实是一种由沉思而慷慨激昂的思绪。
②面对秋景和苍茫大地,一下子问出“谁”是大地的主宰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自然不同凡响,自然界中的万类尚且不畏“寒冷”而“竞自由”,显示自己的生命力,何况我们有思想、有灵魂的人类呢?
主宰大地,就是拼搏进取,就是改天换地,就是进行革命斗争。
4.作者用词精妙、传神,语言极富表现力,试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表格。
精妙用词
表达效果
万
写出了山之多,摹写出群山叠嶂之态
遍
层
表现了树林的重重叠叠
染
漫
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
争
击
准确地描写了雄鹰展翅的迅猛有力,拍打翅膀的矫健以及勇猛的雄姿
翔
染:
活画出树林在秋天特有的壮美景色
争:
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奋进的气氛
翔:
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
意 象
诗歌的意象就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
意象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
我们理解诗歌形象,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捕捉“意”“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
二、阅读《沁园春·长沙》的下阕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1.“恰”字总领到下面哪句话?
这几句话有什么作用?
其中这些“同学少年”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恰”字总领到“粪土当年万户侯”一句,这几句话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富有激情,革命斗志十分旺盛。
2.请仔细品味本词最后三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时代气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设问结尾,运用了大胆的夸张和神奇的想象,含蓄巧妙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在新时代的浪潮里,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浪潮中,乘风破浪,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表达了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表现了革命家的英雄气魄,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3.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青年毛泽东什么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