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68850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docx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docx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问题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问题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有序、有层次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如何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法

引导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

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 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谈话:

同学们,你们有去过商场购物吗?

 

出示商场购物情境图,提问:

如果你有100元,这些商品你想买什么?

还剩多少元?

 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启发引导。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

 

谈话:

小明和爸爸今天也到商场购物,它们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

他们可能买什么?

 

利用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运动服饰和运动鞋的场景中,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提问:

小明和爸爸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可能花多少元?

 学生计算,并说出多种可能,教师相应板书。

 

明确:

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因为选择不同,有多种选法。

购买不同价格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剩下的钱是不同的。

 

(2)出示问题:

小明和爸爸带300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

 

先让学生同桌互相讨论:

最多剩下多少元?

再指名汇报。

 师小结:

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剩下的钱就最多。

 

提问:

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

 

①剩下的钱等于带来的钱减去用去的钱,可以先算用去多少元。

 

②求最多剩下多少元,可以先算购买价格最低的运动服和运动鞋一共要用多少元。

 

引导:

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学生列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①一共用去多少元?

130+85=215(元) 

②剩下多少元?

300-215=85(元) 

(3)想一想:

如果买3顶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

 

提问:

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

 学生汇报交流。

 

引导:

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①最多用去多少元?

24×3=72(元) 

②最少找回多少元?

100-72=28(元) 

2、思考: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自由发言,师小结:

我们要在读题后要弄清题目里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可以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

要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8页“想想做做”第1题。

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并说说缺少什么条件。

 

(1)出示问题

(1),引导分析:

从“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想到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追问:

有了这样的数量关系,要求这个问题,还缺少什么条件?

 

(2)学生独立分析问题

(2),先根据问题写出数量关系,再说说缺少什么条件。

 

教师强调:

在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时,关键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完成教材第28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观察表格,并说明题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得到启发。

 

提示:

要求足球组的人数,可以先算篮球组和田径组的人数之和,再将总人数减去篮球组和田径组的人数之和,即可求得足球组的人数。

 

3、完成教材第29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并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

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数量关系。

 

师提示:

这两题都要先算四个茶杯的总价。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

 

课后反思 

 

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通过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探究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线段图辅助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法

引导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

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 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

同学们,咱们身上穿的上衣和裤子是谁买的?

你有自己去买过吗?

今天,我们就去商场看看。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例2的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题意。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画线段图。

 

提出问题:

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

 追问:

你能理解买一套衣服的意思吗?

 

引导:

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

今天我们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

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①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的价钱。

(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

②上衣价钱的线段该怎么表示?

画多长呢?

(学生讨论) 引导:

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要画这样的3份。

(指名板演) 

(3)列式解答。

 

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你是怎么列式的?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①方法一:

先算买一件上衣要用多少元,48×3=144(元);再算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144+48=192(元)。

 

②方法二:

先算一套衣服一共有几个48,1+3=4;再算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48×4=192(元)。

 

2.想一想:

如果求买一件上衣比买一条裤子多用多少元,应该怎样解答?

 

(1)提问:

你能说出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讨论,说出数量关系式。

 指名回答,

教师板书:

 

上衣的单价-裤子的单价=上衣比裤子多用多少元 

引导思考:

在这个数量关系里,哪一个量是直接告诉我们的?

(裤子48元)要先求的是哪一部分?

(上衣的价钱)和上面一题相比,什么不变?

(已知条件)什么变了?

(所求问题)问题改了,线段图要不要改?

怎样改?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

你能指出所求问题是哪一部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改线段图。

 

(2)追问:

现在你能解答这道题吗?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学生交流反馈回答,教师板书。

 

3.比较:

上面两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解答的过程呢?

(学生讨论) 

指名回答,教师适时引导。

 

相同点:

(1)已知条件相同,问题不同。

(2)都可以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

(3)题中的数量关系不同,解题的方法也不同。

(4)上衣的价格不知道,都要先算买一件上衣多少元。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读线段图,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并说说各可以先算什么。

 

2.完成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阅读小芸和小力的话,并说说从中获得的信息。

学生独立填表,完成后可以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教师巡视,适时进行引导。

 

3.完成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第3题。

 

先指名说说所求的问题是什么,数量关系是什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再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最后集体交流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

 

课后反思     

 

第 3 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合适的策略整理相关信息,感受画线段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2.通过观察、交流、迁移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感受运用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提高运用策略的能力。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法

引导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

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 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借助从问题想起和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我们将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

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四”第1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

 

分析:

①还剩的米数等于总长度减去已修的米数;

②求还剩的米数,等于总长度减去8天修的米数。

 

指名列式解答,师板书:

已修的米数:

45×8=360(米) 

还剩的米数:

520-360=160(米)

(2)出示线段图,让学生先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然后说出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最后指名列式解答。

 

面粉的袋数:

60-22=38(袋) 一共的袋数:

60+38=98(袋)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四”第2题。

 

(1)让学生阅读题目的已知条件,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列式解答。

师板书。

 

(3)提问:

要求楼下比楼上多多少个座位,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你能将上题的线段图改一改吗?

师板书。

 

追问:

什么变了?

什么不变?

数量关系变了吗?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四”第7题。

 

提问:

从问题想起,要求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缺少什么条件?

 出示两幅情境图,让学生讨论:

 

①你能看懂两幅图吗?

小宁走到的地方一样吗?

 

②小宁走了多少米?

 600-300=300(米) 

③怎样求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300÷5=60(米) 

4.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四”第8题。

 

出示问题

(1),并提问:

从问题开始,要求一共缴纳的水费,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出示问题

(2),让学生仔细读题,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四”第4题。

解决问题

(1):

让学生先读题,从问题想起,说说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再列式解答。

 

解决问题

(2):

在问题

(1)的基础上,说出数量关系,更改线段图,再列式解答。

 

2.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四”第5题。

 

提问:

这两题的问题是什么?

数量关系是什么?

解题过程相同吗?

为什么?

学生列式解答,并反馈交流:

 

(1)32×3=96(页) 150-96=54(页) 

(2)40+32=72(页) 150-72=78(页) 

3.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四”第10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读一读,并提问:

怎么比?

(求出每袋多少元)让学生先计算,再汇报交流。

 

4.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四”思考题。

 

让学生读题,并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师讲解:

从线段图中分析,妈妈比小芳多出的27岁,正好是小芳岁数的3倍,小芳的年龄是27÷3=9(岁),妈妈是9×4=36(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能用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板书

 

课后反思

小学二

(2)班班规

一、安全方面

1、每天课间不能追逐打闹。

2、中午和下午放学要结伴回家。

3、  公路上走路要沿右边走,过马路要注意交通安全。

4、   不能在上学路上玩耍、逗留。

二、学习方面

1、每天到校后,不允许在走廊玩耍打闹,要进教室读书。

2、每节课铃声一响,要快速坐好,安静地等老师来上课。

3、课堂上不做小动作,不与同桌说悄悄话,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4、养成学前预习、学后复习的好习惯。

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保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5、考试时做到认真审题,不交头接耳,不抄袭,独立完成答卷。

三、升旗排队和两操方面

1、升旗时,要快速出教室排好队,做到快、静、齐,安静整齐地排队走出课室门,班长负责监督。

2、上午第二节后,快速坐好,按要求做好眼保健操。

3、下午预备铃声一响,在座位上做眼保健操。

四、卫生方面

1、每组值日生早晨7:

35到校做值日。

2、要求各负其责,打扫要迅速彻底,打扫完毕劳动工具要摆放整齐。

3、卫生监督员(剑锋,锶妍,炜薪)要按时到岗,除负责自己的值日工作外,还要做好记录。

 五、一日常规

1、每天学生到齐后,班长要检查红领巾。

2、劳动委员组织检查卫生。

3、每天负责领读的学生要督促学生学习。

4、上课前需唱一首歌,由文娱委员负责。

5、  做好两操。

6、  放学后,先做作业,然后帮助家长至少做一件家务事。

7、  如果有人违反班规,要到老师处说明原因。

班训:

坐如钟 站如松 快如风 静无声

 班规:

课堂听讲坐如钟,精神集中认真听;

排队升旗站如松,做操到位展雄风;

做事迅速快如风,样样事情记得清;

自习课上静无声,踏实学习不放松;

个人努力进步快,团结向上集体荣;

我为领巾添光彩,标兵集体记我功。

 

加分标准

序号

考核项目

加分值

备注

1

单元考试满分

+2

2

单元考试85分以上

+1

3

课堂小测满分

+1

4

期中、期末考试满分

+3

5

在红领巾广播站投稿一次

+2

6

在校级活动中获奖

+5

7

作业十次全对得一颗星

+3

8

课堂上得到表扬

+1

9

班干部工作认真负责

+1

10

做好事、有利于班集体和学校的事

+2

11

进步比较明显

+2

12

连续一周该组值日卫生达标

本组值日生每人加2分

 

扣分标准

序号

考核项目

扣分值

备注

1

没交作业、不做晚作业

-1

2

忘带书本、学具

-1

3

迟到

-1

4

在课堂上被老师点名

-2

5

不穿校服,不戴红领巾

-1

6

吃零食、带钱、带玩具

-2

7

说脏话、打架

-3

请家长,写保证书

8

座位周围有垃圾

-2

9

课间操、眼保健操不认真做

-1

10

升旗时违反纪律

-2

11

来学校不进教室,在走廊聊天打闹

-1

12

体育课打闹说话、排队不整齐

-2

 注:

每人基本分60分起,学期末核算总分,作为学期评先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