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总结.docx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总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总结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总结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总结1
初中地理选择题,在整套试卷中的分数比例比较高,这就要求我们有比较清晰的解题思路和步骤,以及正确的解题方法,这样才能保证答题速度和答题质量,下面是初中地理选择题解题步骤及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在选择题上拿到更高的分数。
选择题解题步骤
1.最重要的是扎实的地理知识(系统梳理知识、强化地理概念并把知识点落实到相关地图上)
2.要明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条件
明确题干要求:
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由提供条件的疑问句或陈述句构成。
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
如“……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
分析解题条件:
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明示条件:
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2)暗示条件:
多潜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
(3)多重条件:
题干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正确选项必须同时符合所有条件
掌握恰当的选择题做题方法就能帮助我们更加准确的找出正确选项,这不仅能让地理考试有一个好的开始,更能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心里优势。
选择题解题方法
1、直选法
把记住的知识再现出来,主要考查记忆的准确性。
做题时要审清题干、题支,判断与所记内容是否完全一致,切忌似是而非、只看大概,或只看前一两个选项。
例1下列有关我国在地球上位置的正确叙述()
A.位于东半球、南半球
B.西靠欧亚大陆、东临太平洋
C.西半球、北半球
D.东靠欧亚大陆、西临太平洋
例2就半球位置或海陆位置而言,我国位于()
A.北半球、西半球
B.亚洲西部、太平洋东岸
C.南半球、东半球
D.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排除法
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较多时,可将选项与题干条件对照,将错误选项排除(1-3项),缩小范围,重点分析剩余选项。
切忌将正确选项排除,即排除该项一定要有充分理由,自己有100%的把握,并且运用此法最后要复查。
例1在下列行政区中,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是()
A.河北、江苏
B.北京、天津
C.辽宁、山东
D.吉林、辽宁
例2下列各省级行政区,既与俄罗斯相邻又与蒙古为邻的是()
A.新疆、内蒙古
B.甘肃、内蒙古
C.新疆、甘肃
D.内蒙古、黑龙江
3、优选法
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如果都符合题干要求,但题干中又有“最”、“主导”、“主要”、等字样,就应该采取选优法进行取舍。
例1影响我国“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主要因素()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势因素
D.气候因素
例2我国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A.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B.西部半干旱和干旱的高原、河谷
C.北方半干旱和干旱的高原、山地
D.南方湿润和半湿润的沿江、沿海湿地
例3有六位同学想利用暑假结伴从银川乘火车去北京登长城,他们选择的最短路线应是()
A.包兰线-陇海线-京广线
B.包兰线-京包线
C.包兰线-中宝线-陇海线-京广线
D.包兰线-陇海线京沪线
例4我国家用电器、服装、儿童玩具等生活用品的主要产地是()
A.沪宁杭地区
B.京津塘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辽中南地区
4、图解法
利用图册、及课本示意图辅助解答选择题。
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象等方面,可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迅速查找图册及课本中的有关示意图,直观地表现解题条件或将条件具体化。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总结2
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认识地图也是学习地理的第一步,地图不但展示了各个区域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而且还能概括地反映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因此,不会阅读地图是无法学好地理的。
那么如何运用地图学地理呢?
一般说来,阅读一幅地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第一步,认识地图。
这是阅读地图最基本的一步。
地理课上老师一定按这样的步骤教同学们认识地图:
1,在各种地图上判断方向,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位置。
2.通过对比例尺的运用量算地理事物间的大致直线距离。
3.了解各种表示地形的图,从而推断地势的大致起伏状况和主要地形的特征及分布。
4.通过对各种图例的了解,在地图上认识和查找各种地理事物。
通过以上四点,我们知道“认识地图”的意思就是要能够在各种地图上判方向、量距离、明高低、识事物。
这项读图基本功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好。
第二步,熟悉地图。
在认识地图的基础上,同学们就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或自行根据课文有关文字内容对地图进行有目的的阅读了。
阅读地图时,要尽量将有关的地理事物一一落实在图上,以便了解和熟悉它们的空间分布情况。
必要时可以用红蓝铅笔进行描绘。
如海岸线描绘成蓝色,地区之间的分界线描绘成红色,山脉走向按文字注记描成红色等。
例如学习我国北方地理时,就可在“我国北方”的地图上了解以下几项内容。
1.从多种角度如全国、纬度、海陆、山河、邻国等,来判断我国北方所处的位置。
2.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组成。
3.耕地和草原的分布。
4.主要河流湖泊和水电站。
5.主要矿产分布。
6.主要工业部门和工业城市。
7.主要铁路线及港口等。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一一落实和查找,对我国北方就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而不应离开地图去死记硬背课文中的有关内容。
这样学到的地理知识就容易巩固。
如果同学们能够和语文课、政治课、历史课上所学的内容相联系,那么读地图的兴趣就更浓。
第三步,分析地图。
这是阅读地图的较高要求了。
认识地图,熟悉地图,只不过是从外部表面现象上认识地理事物。
而分析地图是要对这些表面现象进行具体分析,以便加深对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
例如,结合课文内容阅读“西亚和北非”图,可以分析出从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的最近水道,从而加深了解土耳其海峡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交通要冲,了解了苏伊士运河连结的海洋——一得出本区是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对“五海、三洲、二洋”之地的战略地位有了突出的印象。
通过对波斯湾沿岸的石油资源分布的观察,会对该地区石油在世界上所处的重要地位有明确的认识。
循着“石油的海上运输路线”,可以了解四个海峡和一条运河在海洋运输中的重要性。
又如,我们通过文字介绍,知道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工业、金融、商业、对外贸易、科技信息等方面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读图分析,我们还可以对上海有更深人的了解:
1.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东部,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2.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周围农业基础优越。
3.上海濒海临江,地处我国“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的交汇处,又有腹地广阔的地理位置优势,发展了远洋、沿海、内河、铁路、公路、航空运输方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向世界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上海市黄浦江以东),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飞腾。
同学们,这样“图文结合”学习地理,是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呢?
如果你查阅历史书籍,还可以了解到古代上海渔民在江中用竹编的“息”捕鱼捉蟹,吴淞江下游一带有“雇读”之称,后来“息”演变成“字息”(繁体字),这就是上海简称沪的由来。
相传战国时春申君黄歇疏凿黄浦江,故又称“春申江”,上海又有一个别称“春申”,这就是“申”这个上海别称的由来。
当然,以上只是介绍了阅读地图的一般方法。
各种各样的地图包罗万象,每一种都有一定的阅读技巧。
在有些地图的下方,还附有读图提示和要求,这些往往是读图的重点所在,带有导向性质,千万不可忽视。
阅读地图学习地理知识,在于通过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总结3
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的利用。
1、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地理课的基本工具,也是常用工具——地图册。
2、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
如:
学到地中海沿岸是冬季多雨,那么,地中海在什么地方?
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落实下来。
3、动手绘制示意图。
如西亚石油输出的路线,同学们可以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
这类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准,只要能说明问题就行。
4、学会分类
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5、学会变图
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
6、学会用图
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
②用图记忆
复习中国地理:
可看10个方面地图,即:
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
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学习世界地理:
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
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
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7、复习时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
二、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
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
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
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
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
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4、巧妙记忆地理知识
①谐音记忆法。
例:
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自然元素: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
②口诀记忆法。
例: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川西二宁青甘陕,内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三、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
”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
例如:
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
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四、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
例如:
“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
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
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
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
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
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
这样就可以了。
学习地理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十分重要,但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对学好地理同样也十分重要。
提高解题能力
1、书图并重,狠抓“双基”,掌握要点
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条件。
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离不开空间地域分布,能不能掌握地理分布知识,是能不能学好地理的关键所在。
地理分布知识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地图来反映的,地图和地理教科书一样,包含有极其丰富的地理“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许多地理试题和练习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同地图知识有联系。
因此,在学习和复习地理时,必须书图并重,既要熟悉、理解教科书对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是怎样描述、分析、概括的,又要了解它们的分布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的,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脑海里形成各种地理事物区域分布的轮廓图,从而牢固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形成原因等要点,并力求做到十分熟悉。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逐步提高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正确地解答填图、读图及其他各类地理问题。
2、联系地图,理解记忆,融会贯通
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基础。
学习与复习过程中,要认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切不可将它 们割裂开来,孤立地死记硬背。
应当结合地图,把有关的地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比 较、推理,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记忆,进而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3、学会审题,理清思路,切题解答
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要对各类地理问题作出准确无误、完整清楚的解答,逐步学会审题,进而做到善于审题是关键的一步。
审题实际上是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决不要认为是多此一举,浪费时间。
善于审题既能避免重复、遗漏,又能提高答题质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审题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清晰的思路。
4、灵活运用,综合分析,讲究方法
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主要途径。
学习与复习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必要的练习,逐步培养自己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要通过对一些分析性、比较性、概括性、综合性较强的选择题和读图题、问答题的解答来进行综合分析训练,做到分类熟悉范例,理清分析思路,掌握解题规律,逐步提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5、独立思考,加强练习,严格要求
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基本训练。
适当加强解题练习,是检查学习与复习效果,巩固复习成果,提高复习质量和解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智力,培养地理思维能力的有力措施。
练习不在于多,而在于巧。
最好在教师指导下,精选一些带启发性、灵活性、代表性或典型性的习题来进行练习,以便从中受到启发,逐步掌握解答各类习题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有的人在作解题练习时,不肯动脑筋,不下深功夫,常常离不开教科书、地图或复习资料,边翻书,边答题 或边看图,边答题,甚至照书抄,照别人编写好的“题解”抄,这样作是不会收到良好的复习和练习效果的。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总结4
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
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就学得轻松愉快,动力无穷。
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喜欢地理。
地理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
人生活在环境里,人类离不开环境。
地理学科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教我们怎样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因而也是我们学习生存的科学,是我们生活的工具,是每一个公民必须的素质。
地理学科的内涵非常广泛。
它不仅包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科学知识,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各门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它那特有的全面分析和思考问题的地理思维方法还对我们学习其它学科大有帮助,使我们在这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受益匪浅。
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
它引导我们把身边的世界看得更清楚。
宇宙的奥妙,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异常,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合理布局,农业的因地制宜,人口的合理增长,环境的有效保护等等,都是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航空航天、南极探险、边贸洽谈、中东战乱、三峡工程、经济发展、“五一”旅游、拉闸限电……无一不与地理有关。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我们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心发展,就能培养起对地理的兴趣,喜欢地理,学习地理就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就一定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
学习地理的注意事项
(1)要明确学习的内容。
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内容?
还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情况?
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
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2)要知道所学习的那个区域在什么地方。
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知道所学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
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
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
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3)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产生的原因。
比如,为什么一个地区同另一个地区有差别,为什么有些地区又很相似?
重视地理观察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
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
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带来的影响。
是有利,还是不利。
要认识学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觉地对待学习。
我们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不具备中国地理知识是不行的。
试想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一点不懂,何以动手去搞建设?
要知天下大事,不知世界地理,同样不行。
要学好地理,最重要的是读图和学习绘图,用图来帮助自己理解和记忆,做到“心中有图”。
其次,要用联系的观点学习,例如,气候和农业有密切的关系,矿产和工业有密切的关系,人口的分布和自然环境有关系。
各种自然条件彼此又有关系,如:
气候和水文,水文和植被等等,不能孤立地学习,不能死记硬背。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此外。
学习地理,既要了解课本中的内容,学会阅读、使用、绘制地理图表等技能,还要留心观察自然和社会,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
观察时,要动脑筋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
除了这些之外,还要多阅读地理书籍、报刊、观看电视节目和收听广播中有关地理的内容,从电脑网络上获取有关地理的信息,这些都能丰富我们的地理知识、锻炼我们的才智,使我们更好地学习地理!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总结5
一、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部分初中生学地理还没养成看地图的良好习惯,只是死记硬背文字部分,结果课本背得很熟,考试成绩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忽视了看图。
初中地理考试有60%的内容来自地图,因此,在学习时应多看地图,将河流、城市、矿产都落实到地图上去,并从地图中找到它们的位置。
事实证明,看各省地图效果好于看分区及全国地图,如学习中国地理“华北地区五省二市”时,可逐个省学习,以山西省为例,其形状似平形四边形,主要河流有黄河、汾河、省会太原,煤矿有北部的大同,中东部的阳泉,临近省份分别为:
北临内蒙古、西临陕西、东临河北、南临河南。
可用相同方法去学习其他省份,只要各省地理知识掌握了,中国地理也就学会了,学习世界地理也是如此。
二、学会抓重点
有的章节内容虽多,但重点内容少,学习时,只要抓住重点,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东南亚地形复杂,可用8个字概括,即“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东北三省的气候可用4个字概括,即“长冬短夏”。
三、注意看地图的“形状特征”
如湖南、江西二省的形状像一对兄妹,越南的形状像一根扁担挑两筐等。
考试中,看图填空部分有些学生竟看不出地图画的是哪个国家,哪些省份,以致于失分,原因就是平时不注意看地图的形状特征。
学会以上识记方法,会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用更少的时间学会更多的内容,变薄弱学科为优势学科,腾出更多时间学习其它各门课程。
四、抓重点,概括记忆。
学会归纳总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南亚的地形复杂,可用八个字概括“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五、自编顺口溜记忆
地理知识内容繁多,又缺少连惯性,学习时往往是记得慢、忘得快,如编个顺口溜识记,则会记得快,忘得慢。
如南亚地理中,讲到印度的物产有:
棉花、黄麻、甘蔗、花生、茶叶,可编为“棉麻折花茶”、(“折”指甘蔗),黄河流经的省份可编为“青川甘宁内蒙古,山西陕西和豫鲁”,也可编为“青川甘为宁蒙山,西和东。
(“为”是添加字,“山”指山西,“西”指陕西,“和”指河南)。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有些地名编顺口溜应按顺序,如多瑙河、湄公河流经的国家,黄河、长江流经的省份。
六、与生活相结合。
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生活相结合就不会感到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