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季度支出法GDP编制经验OECD.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66576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季度支出法GDP编制经验OEC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季度支出法GDP编制经验OEC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季度支出法GDP编制经验OEC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季度支出法GDP编制经验OECD.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季度支出法GDP编制经验OECD.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季度支出法GDP编制经验OECD.docx

《中国季度支出法GDP编制经验OEC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季度支出法GDP编制经验OECD.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季度支出法GDP编制经验OECD.docx

中国季度支出法GDP编制经验OECD

中国季度支出法GDP核算方法

张冬佑

一、概述

中国按季核算支出法GDP始于2000年,首先在国家一级进行,同时按现价和不变价进行核算。

2006年,国家统计局核算司总结数年试算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了季度核算方法,使季度支出法GDP核算在核算范围、核算原则、项目分类、指标概念上都与1993年SNA的标准基本取得一致。

由于分季度基础资料不足,中国季度支出法GDP核算目前进行的是季度累计核算。

即核算期按照自年初到本季末止来确定,分别为:

一季度、一至二季度累计、一至三季度累计、一至四季度累计。

累计数的增加不完全是本季的发生数,还包括对上一季度数据的调整。

中国季度支出法GDP核算项目采用了三级分类。

第一级分类是:

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第二级分类是:

居民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出口,进口。

第三级分类是将最终消费支出分为:

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

中国季度支出法GDP不变价核算以2000年为基期,每5年改变一次基期。

中国季度支出法GDP核算所需基础数据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收集的,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统计调查资料,包括全面调查资料和抽样调查资料;二是会计核算资料和业务核算资料。

中国季度支出法GDP核算过程分为三步:

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

初步核算于每季度后15日进行,所依据的基础资料是:

国家统计局有关专业的月度和季度统计资料,海关进出口统计资料,财政预算支出执行情况资料,中国对外贸易价格指数资料等。

初步核实于每季度后45日进行,在搜集更多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初步核算数进行修订。

最终核实,根据统计年报、财政支出决算明细资料计算,并利用年度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核实数对全年各季度GDP初步核实数进行基准化调整,形成中国季度支出法GDP核算最终核实数。

二、现价季度支出法GDP核算方法

现价季度支出法GDP核算,由于基础资料缺乏,基本上是根据相关指标进行推算的。

(一)居民消费支出

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常住住户在一定时期内对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

包括以货币形式购买的货物和服务,以实物报酬和实物转移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自产自用的货物和服务,自有住房服务,金融服务和保险服务。

初步核算居民消费支出是根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推算的,因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居民消费支出的关系比较紧密和稳定,所以我们利用二者的比例关系推算。

首先,计算上年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

然后,利用上述比重计算季度居民消费支出。

初步核实居民消费支出,利用城乡住户调查资料分别计算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和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其中,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由于农村居民季度消费支出调查只有现金消费支出资料,所以根据上年度农村居民消费现金支出占上年度核算口径的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推算本季度核算口径的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根据季度住户调查口径的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以及上年度住户调查口径的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占上年年度核算口径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推算本年季度核算口径的城镇居民消费支出。

(二)政府消费支出

政府消费支出是指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消费支出,政府部门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居民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所承担的净支出。

包括经常性业务支出,以及行政单位和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两部分。

季度政府消费支出根据季度财政预算内支出数据计算。

首先计算出季度财政预算内支出中经常性业务支出部分,即财政预算内有关行政事业费支出项目扣除转移性支出和用于基本建设等非经常性支出部分后的余额。

具体的扣除比例根据财政预算支出决算明细表资料计算。

然后根据上年同期预算内经常性业务支出占政府消费支出的比重,推算出本年季度政府消费支出。

初步核实政府消费支出,由于没有新的资料,所以不对初步核算数据进行修订,等到最终核实时再做修订。

(三)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购置、转入和自产自用的固定资产,扣除固定资产的销售和转出后的价值。

包括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减处置)价值,商品房销售增值,土地改良形成的固定资产,新增役、种、奶、毛及娱乐用牲畜和新增经济林木价值。

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矿藏的勘探、计算机软件、娱乐和文学艺术品原件等获得减处置的价值。

初步核算和初步核实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先根据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计算经常统计口径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这部分投资扣除其中不能形成固定资产部分约占固定资本形成的95%左右;对经常统计未包含的部分,分别按以下办法推算:

1.50万元以下零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利用相关季度资料进行推算。

2.新产品试制所增加的固定资产,根据财政预算支出资料中的新产品试制费计算。

3.商品房建成后在销售环节增值的部分,根据上年同期商品房销售增值乘以本期商品房屋销售面积比上年同期发展速度推算。

4.无形固定资产增加由于资料收集困难,现行核算中只包括当期矿藏勘探形成的固定资产和从市场上购买的计算机软件。

其中,矿藏勘探形成的固定资产根据财政预算支出执行情况资料中的地质勘探费计算;从市场上购买的计算机软件价值根据上年同期计算机软件价值和计算机软件销售额发展速度,利用趋势外推法计算得出。

5.购置旧建筑物、旧设备的价值和土地征用、购置及迁移补偿费用都已计入经常统计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但它们不增加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故在计算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时,应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扣除。

在季度核算中,由于缺乏基础资料,则利用上年同期这些费用的价值,以及本年各季度这些费用的发展速度,通过趋势外推法计算出本年各季度这些费用的价值。

初步核算和初步核实季度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等于经常统计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加上上述1至4项相加之和,再扣除第5项后的余额。

(四)存货增加

存货增加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再扣除当期由于价格变动而产生的持有收益。

存货包括常住单位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等存货,以及常住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和半成品等存货。

由于受基础资料的限制,季度存货增加初步核算和初步核实只计算工业产成品库存和批发零售业商品库存变动。

工业存货增加,首先,根据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月报资料,估算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①存货增加;然后利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推算出全部工业企业存货增加。

批发零售业存货增加,首先根据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资料中期末库存总额数计算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②存货增加;然后,按限额以上商品销售总额占全部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的比重推算全部批发零售业存货增加。

(五)净出口

净出口指货物和服务出口减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差额。

出口包括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或无偿转让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进口包括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或无偿得到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货物出口和进口价值都按离岸价格计算,服务出口和进口价值按交易发生时的市场价格计算。

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虽然可以直接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取得,但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公布时间滞后,不能满足支出法GDP季度初步核算和初步核实的需要,因此,季度净出口初步核算和初步核实数据利用海关统计数据,结合上年同季《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有关数据推算求得。

具体推算方法是:

第一步,根据上年同期数据,计算海关统计的商品出口、进口数据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货物出口、进口数据的换算系数。

货物进口换算系数主要反映进口货物按离岸价计算的价值和按到岸价计算的价值之间的差别,货物出口换算系数主要反映技术处理上产生的误差。

第二步,利用第一步计算的换算系数,把当期按人民币计算的海关统计的货物出口和进口数据换算成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口径一致的数据,得到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和净出口额。

第三步,确定核算期货物出口或进口占货物和服务出口或进口的比重。

根据上年各季度货物出口或进口占货物和服务出口或进口比重的变化趋势,以及当年各季度该比重的变化情况,调整上年同期该比重,调整数作为核算期的比重。

第四步,利用货物出口或进口占货物和服务出口或进口的比重,计算货物和服务出口额、货物和服务进口额,得到货物和服务净出口额。

季度净出口最终核实数据直接利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进出口数据。

中国季度支出法GDP最终核实数据是利用年度最终核实数对季度数据做基准化调整获得的。

基准化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修正季度数据的初始值,以便其与新的年度数据相衔接。

调整方法借鉴了国际上推荐的比例分摊法。

但由于我们没有分季度核算,所以没有完全按国际标准方法作,也没有考虑比例分摊法带来的台阶问题。

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以2005年为例,根据2005年支出法GDP各构成项的年度数据对2005年季度数据进行基准化调整,即将2005年年度核实数据按季度(累计)指标值占2005年核实前年度数据的比例分摊到各个季度。

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为调整后的2005年第q季度估计值的绝对量

为调整前的2005年第q季度指标的绝对量

为2005年年度核实数据的绝对量

q=1季度,1-2季度,1-3季度

三、不变价季度支出法GDP核算

不变价季度支出法GDP,均采用缩减法,对现价季度支出法GDP组成项目分别按相应的价格指数缩减而得。

(一)不变价居民消费支出

居民消费支出的初步核算数和初步核实数,包括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和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分别根据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缩减,计算不变价城乡居民消费支出。

(二)不变价政府消费支出

首先,利用上年年度政府消费支出中的经常性业务支出和固定资产折旧所占的比重作权数,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政府消费价格指数。

然后,用现价的政府消费支出除以政府消费价格指数得到不变价政府消费支出。

(三)不变价固定资本形成

不变价固定资本形成的初步核算数利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对现价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进行缩减。

不变价固定资本形成初步核实数采用不同的价格指数对各个项目分别缩减计算。

具体为: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下固定资产投资、新产品试制增加的固定资产和矿藏勘探形成的固定资产,根据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缩减;商品房销售增值根据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缩减;计算机软件价值根据居民服务项目价格指数缩减;购置旧设备的价值根据设备工器具购置价格指数缩减;购置旧建筑物的价值、土地购置价值和其他费用价值,根据其他费用价格指数缩减。

(四)不变价存货增加

工业存货增加根据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缩减,批发零售业存货增加根据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缩减。

(五)不变价净出口

货物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分别通过货物进出口价格指数缩减计算,即货物出口总额除以相应的出口价格指数,货物进口总额除以相应的进口价格指数,求得不变价货物出口总额和货物进口总额,然后相减即为不变价货物净出口。

进出口货物价格指数主要根据海关总署编制的每个季度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计算简单算术平均数来确定。

不变价服务出口和服务进口,由于目前没有相应的价格指数,则参考出口和进口货物价格指数以及服务项目价格指数来推算。

四、国季度支出法GDP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中国季度支出法GDP核算的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

其中根本问题是,基础资料缺口大,没有与支出法GDP核算相配套的统计调查制度。

季度核算只能在现有资料的条件下进行。

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础资料的缺口造成季度支出法GDP核算的范围不全,口径不齐,影响了核算质量。

季度支出法GDP核算需要大量的基础资料。

但在现实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缺口。

如:

测算居民自有住房虚拟消费支出的资料,金融服务消费、保险服务消费资料都不全,只能用相关指标推算。

计算季度政府消费支出的财政支出资料,只反映财政预算内支出情况,未包括政府其他项目的支出,资料覆盖范围小,计算政府消费的依据不足。

同时,现行财政支出科目分类混杂,同一种功能的支出分散在不同类科目中,难于将财政行政事业费支出数据调整为国民经济核算所需资料,不利于政府消费支出的计算。

固定资本形成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是,计算50万元以下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商品房销售增值、购置旧建筑物的价值、旧设备的价值和与土地有关的费用资料依据不充分。

计算存货增加的基础资料也很缺乏。

季度支出法GDP核算现有的基础资料报告期口径不一,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和国际收支统计都是自年初累计方式,没有分季度口径的数据,受其影响,目前还不能进行分季度支出法GDP核算。

二是支出项目分类过粗。

季度支出法GDP核算在分类上与国际标准存在明显差距。

季度居民消费支出的分类只区分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

政府消费支出也只有一种分类,没有按联合国1993年SNA的标准做更细的分类。

固定资本形成分类受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方式的影响,没有按国际标准的资产类型进行分类。

净出口只区分了货物和服务,没有进行更为详细的分类。

三是缺少与季度支出法GDP核算相配套的价格指数。

在中国不变价季度支出法GDP核算中,与支出项目分类相配套的价格指数非常缺乏。

在测算不变价居民消费支出时,缺少居民消费支出中某些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如:

在居民消费支出缩减指数中,缺少反映居民对金融服务、保险服务消费,自产自用和自有住房价格水平变化的指数。

影响了居民消费支出缩减指数的准确性,以致影响支出法GDP缩减指数。

政府消费支出缩减指数,也只是通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加权平均获得,没有全面反映政府消费支出价格水平变化的全貌。

如:

政府消费支出中的工资性支出价格水平变化就没能反映,而这部分的变化是比较大的。

目前中国还没有编制进出口服务价格指数。

针对以上问题,要改进中国季度支出法GDP核算,提高核算质量,如实反映经济增长情况,就必须要补充基础资料缺口,改进现行的统计调查体系,完善统计方法制度,建立与中国季度支出法GDP核算相配套的价格指数体系的基本框架,建立一套与季度支出法GDP核算相配套的统计资料收集系统。

参考文献:

《季度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试行方案)张冬佑郑学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