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与政府调控政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65304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货膨胀与政府调控政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通货膨胀与政府调控政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通货膨胀与政府调控政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通货膨胀与政府调控政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通货膨胀与政府调控政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货膨胀与政府调控政策.docx

《通货膨胀与政府调控政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货膨胀与政府调控政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货膨胀与政府调控政策.docx

通货膨胀与政府调控政策

通货膨胀与政府调控政策

LT

  尽管服务项目价格所占权重远低于消费品,但其价格持续攀升的势头值得关注。

2011年1季度,消费品、服务项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4%和4.2%,与去年同期相比,后者的涨幅速度明显加快。

且1月份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4.6%,创下2005年统计以来的单月峰值(见图2)。

具体来看,1季度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租房价格同比涨幅达到11.1%和7.6%,比去年同期分别扩大6.2和4.7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四)CPI上涨中翘尾因素占比较大,新涨价因素渐趋增强

  由于去年CPI涨幅呈前低后高态势,翘尾因素偏高导致2011年1季度CPI上涨压力较大。

据测算,1季度翘尾因素对CPI的影响约为3.2%,占总涨幅的64%。

与此同时,包括节假日、异常气候在内等多重因素影响带动新涨价因素的增强。

其中,3月份新涨价因素的影响为2.2%,占总涨幅的40.7%,虽比2月份略有回调,但明显高于1月份的水平。

当前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当今物价上涨“来的早,涨得块”,粮食、蔬菜价格异常轮番上涨,驱动食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

2011年10月我国CPI指数上涨5.5%。

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1.9%,涨幅居于首位,是什么原因让物价居高不下呢。

(一)需求增长与部分消费品、服务供给相对不足拉动CPI上行

一是去冬今春我国北方冬麦区持续少雨,部分农田受旱较严重,南方则遭遇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蔬果生产和运输受到影响,对市场供给造成冲击,导致供求矛盾增大,农产品价格上涨。

同时,由于国家继续提高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以及各类收购主体抬价争抢粮源也对食品价格上涨起到助推作用。

二是房地产投资较快增长带动建材需求的增长,拉动建材及装潢价格的上涨;新增就业增加、春节后租房高峰到来等因素进一步放大了租房市场需求,使得居住价格及服务项目价格上涨压力倍增。

三是在元旦、春节假日消费的带动下,居民对家政、旅游、文化娱乐等服务性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抬升服务项目价格。

(二)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资料价格的提高对CPI上涨形成推力

随着大量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导致农业人工成本增加;更重要的是,农业比较效益长期偏低,务农的机会成本持续上升,对食品价格上行构成长期压力。

除此之外,近两年各地普遍上调最低工资和社保标准,劳动力成本也出现明显提高。

 

2011年1季度,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加快上涨,其中,产品畜、化肥价格同比去年扩大都有大幅度的上涨,造成农业种养殖成本增加,最终导致食品价格的上涨。

(三)流动性的持续释放及通胀预期的强化助推CPI上涨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1季度货币供应量、信贷投放量及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明显回落,流动性过剩问题初步缓解。

然而,由于新增贷款出现超预期增长,造成1季度物价上行压力仍然较大。

  在限购、限贷、试点开征房产税等严厉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实施后,部分投资资金开始转向金银等贵金属和其他投资品领域。

虽然这些商品价格暴涨对CPI直接影响有限,但心理传导效应放大,通胀预期较强。

另外,部分地区出现的日用品抢购现象也反映出普通居民的恐涨心态。

据央行的调查显示,2011年1季度全国城镇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为17.3%,虽比上季度有所回调,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见图5)。

(四)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上扬对CPI形成输入性压力

  2011年以来,世界经济总体继续温和复苏,主要发达经济体发展态势趋好,新兴经济体增长较快,拉动了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需求,加之中东北非政局动荡、国际投机资本炒作,1季度国际油价在去年震荡走高的基础上持续攀升。

3月份国际市场原油现货价格平均为108.7美元/桶,同比增长37.0%。

国际油价升高直接带动国内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上调,由此推高水电燃料价格进而影响到居住价格。

  与此同时,在全球生物燃料需求增长以及欧美一些主要农产品出口国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推动下,1季度国际粮食市场供求面偏紧,价格持续加速上涨,食品价格指数自去年7月份以来持续八个月上升,尽管3月份略有回落,但仍超过2007年至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时的峰值水平。

受此影响,国际粮食期货价格也出现大幅上涨。

尽管国内外粮食价格关联度不高,但国际大宗农产品期货价格的上涨在国内市场产生明显的从动效应,1季度国内粮油现货价格始终保持上涨态势。

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

(1)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效应,即对收入和财富起着再分配作用。

表现在会使货币收入和财富从固定收入者向非固定收入者转移,从消费者向生产者转移。

在通货膨胀时期,工资和薪金的增长慢于并小于物价水平的上升,实际工资下降,利润增加,工资收入者受损失,利润收入者的益处。

(2)经济资源配置的负效应

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价格上升,是资源配置越来越不合理,从而导致社会经济生活不稳定,在通货膨胀过程中,往往会使许多资源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更有利可图的非生产领域,(比如房地产)是社会生产下降,社会经济遭受损失。

(3)影响社会储蓄

人们在膨胀心理支配下,要减少储蓄或提取存款,抢购商品。

通货膨胀带来价格变动频繁,有的会囤积各种紧缺物资,待价而沽,谋取差价,这会加剧经济生活的不稳定和物价水平的上涨,严重影响经济效率。

(比如农产品)

(4)对外贸易和够级收支效应

随着国内一般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货币在不断贬值,会使得原来的汇率不能维持,因此,不得不降低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比值。

这样,通货膨胀引起的汇率变化,必然影响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效应。

(二)通货膨胀的社会影响

通货膨胀会严重危害于和污染社会心里。

生活在通货膨胀里的公众在心理上滋生了不安全的恐惧感,贪心受到损失,总感到物价上涨太快,而自己收入增加太慢,相当一部分人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不安心工作,对社会和政府蕴藏着不满情绪。

通货膨胀的出现对各个部门的影响程度不同,有一些部门生产下降,失业增加。

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浪费。

据美国学者研究,失业的增加,人员流动增加,是犯罪增加,最终导致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加。

政府应对物价上涨的措施

(一)确保市场供应,促进价格稳定。

进一步落实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措施,保持农业稳定发展。

把握好储备粮油糖投放力度,落实好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制度。

抓好冬季蔬菜生产,增加越冬蔬菜供应。

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

加大新疆棉外运力度。

继续实行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价格优惠政策,保障化肥生产供应。

组织好煤炭生产供应,优先保证发电用煤运输,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企业正常生产电力供应。

增加成品油特别是柴油产量,确保敞开供应。

(二)完善补贴制度,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的补贴。

各地区要尽快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

(三)增强调控针对性,改善价格环境。

继续落实治理和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取消一批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

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

保持天然气价格稳定。

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四)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整顿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格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监管,取缔无照收购、无证加工棉花的行为。

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抑制过度投机行为,取缔非法交易。

健全价格监管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强化执法,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恶性炒作行为。

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稳定社会预期。

其中实行的具体措施有

(五)努力保障市场供应

稳定市场的关键是抓好市场供应,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不可挡,不脱销。

充分利用国际市场,适时投放储备猪肉,食用油。

组织好成品油供应。

加强重要物资运输组织畅通,开设绿色通道,实行农超对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2012年物价形势分析:

通胀破晓

2012年有推动物价上升的新增因素存在——各类商品价格的惯性上涨、人工服务等价格的上涨,以及欧美货币政策走向对通胀预期的影响。

    对于2012年的物价趋势预测,专家在上游生产资料、食品、服务类三个主要领域给出了关键假设。

最终的结论主要有:

(1)2012年全球物价将进入缓慢上升通道,但上升空间有限;欧债危机等不确定因素使物价波动幅度加大;全年来看,物价将呈前低后高的走势。

(2)初步预计2012年CPI 同比涨幅为3.9%,其中,翘尾因素2.2%,新涨价因素1.7%。

  (3)初步预计2012年PPI 同比涨幅为3.5%,其中,翘尾因素1.1%,新涨价因素2.4%。

 

形势与政策论文(2011-2012)第一学期

 

通货膨胀与政府调控政策

——物价上涨的成因与对策

 

姓名:

李博

学号:

1005134126

班级:

市场营销(物流)1班

授课教师:

王淑娟

时间:

2011年1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