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版初一地理上册复习要点剖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63399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星球版初一地理上册复习要点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星球版初一地理上册复习要点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星球版初一地理上册复习要点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星球版初一地理上册复习要点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星球版初一地理上册复习要点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星球版初一地理上册复习要点剖析.docx

《星球版初一地理上册复习要点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星球版初一地理上册复习要点剖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星球版初一地理上册复习要点剖析.docx

星球版初一地理上册复习要点剖析

星球版初一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地球

第一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纬线的最大周长是赤道,长约4万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天圆地方——圆球体——椭球体。

第一次证实地球是球体的是麦哲伦,

3.证明地球是圆球形的事例:

(1)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走不到天涯海角;(3)站的高,看的远;(4)月食时被蚀部分总是成弧形;(5)麦哲伦环球航行。

(6)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第二课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

1.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制作的地球模型,地球的自转轴称为地轴,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南极。

2.经线又称子午线,是连接地球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它们都有无数条。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3.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了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东经180°与西经180°是一条经线即叫做180°经线。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如:

西经60°与东经120°

4.0°纬线是赤道,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

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北纬90°是北极点,南纬90°是南极点,它们是两个地点。

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5.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的经线圈。

我国、我省、我家在北半球、东半球。

南半球是南纬度,北半球是北纬度,南纬度都在南半球,北纬度都在北半球。

东半球不全是东纬度,西半球不全是西纬度。

6.经线呈半圆(弧形)状,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呈圆形(极点除外),长度不等(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相等),指示东西方向,最长的纬线是赤道,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到南北俩个极点归零。

距离赤道越远,纬线越短。

沿任何一条纬线向东或向西行都可以回到原点,沿任何一条经线向南或向北行都不能回到原点。

7.在地球仪上除南北两个极点之外,任何一个点只能画一条经线,一条纬线。

第三课地球的自传

1.地球绕地轴旋转是自转,周期:

一天;方向: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

2.地球上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和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

3.地球每小时转过的角度是15°,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1个小时。

同一条经线上的时间相同,不同经线上的时间不同,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

第四课地球的公转

1.地球绕日运转是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一年,方向:

自西向东。

2.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总是保持66.5°夹角),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不同,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即北半球:

春分日即3月21日前后,秋分日即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3.公转的地理意义:

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极昼极夜现象,温度带的划分北半球的季节:

3月、4月、5月为春季,6月、7月、8月为夏季,9月、10月、11月为秋季.,12月、1月、2月为冬季。

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4.北纬23.5度称为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地球的最北界线;南纬23.5度称为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地球的最南界线。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5.北纬66.5度是北半球极昼极夜现象分布的最南界线。

南纬66.5度是南半球极昼极夜现象分布的最北界线。

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6.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的地区是北温带,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的地区是南温带,这里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北极圈到北极的地区叫北寒带,南极圈到南极的地区是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

第二单元地图

第一课地图的基本要素

1.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比例尺: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在同样的图幅上: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粗略。

学校适宜用大比例尺地图。

4.方向:

(1)经纬网定向法: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指向标定向法:

指北的指向标;指向标一般指向正北方向。

(3)一般定向法:

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其中经纬网定向法最精确。

在北极点所有方向都指向南方,在南极点所有方向都指向北方。

5.比例尺的种类,数字式:

例1:

1000000;文字式:

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千米;(五千分之一),线段式:

6..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注记是地图上的文字说明、数字等。

记住课本30页的常用图例。

第二课地形图的判读

1.在地图上用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表示地面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是相对高度。

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高线。

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等高线上标示的高度都是海拔高度。

2.在等高线地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就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就稀疏。

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

等高线闭合处为山峰或盆地。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进去是山谷,两山顶之间等高线不相连的地方是鞍部。

3.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的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一般用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丘陵,褐色表示高原或山地,白色表示冰川。

4.五种地形的地形特点: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边缘比较陡峭。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海拔高度一般不超过200—500米。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

第一课海陆的分布

1.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赤道穿越的大洲有:

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七大洲面积大小依次为: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四大洋分别是: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是最热的洋,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也是最冷的洋

3.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地球表层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南半球,无论在哪两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陆地地形之最:

非洲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

第二课海陆的变迁

1.促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一种来自地球内部,如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地震等;一种来自地球的外部,如流水、风力、海浪等。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地壳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此外人类的活动也能引起海陆的变迁。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发展成了板块构造学说。

即将全球分为6大板块,它们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

海陆分布的变化至今还在缓慢的进行,大西洋在不断扩张,太平洋在不断收缩。

全球90%以上的地震和火山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3.板块运动导致地球表层有的地方张裂,有的地方受到挤压。

张裂的地方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挤压的地方往往出现高山、岛链或海沟。

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后隆起而形成的。

中国和日本都是地震多发生的国家,它们都处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

第一课天气与生活

1.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多变的。

我们经常用阴晴、气温、、风雨大小等语言来描述天气状况。

2.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天气平均状况。

气候具有相对稳定性。

3.卫星云图上,白色为云区。

白色的程度越浓,表示云层越厚。

云层越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记住课本59页4.1.2图中的常用天气符号

4.空气污染指数越低,空气质量级别也越低,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见教材61页。

第二课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日变化。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大气温日变化就大。

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年变化。

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即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小,温带和寒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大。

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2.气温的水平分布,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4.受纬度位置的影响世界气温分布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使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受地形的影响:

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5.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等温线由低到高排列,那该地所在的半球是北半球,如果由高到底的排列则是南半球。

6.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这里的达洛尔被称为地球上的“热极”,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这里的俄罗斯的东方站是公认的地球的“冷极”。

.

7.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一等温线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说明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二是在同纬度地带等温线在陆地和海洋弯曲程度不同,表明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样。

三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

第三课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1..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2..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中水汽冷却凝结成云,云滴不断增大,形成降雨。

3.暖湿空气在前进途中受到高山阻挡,被迫沿山坡爬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如北京为夏季多雨型,雅典为冬季多雨型,比尔马为全年少雨型,新加坡为全年多雨型,伦敦为全年湿润型等

5..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降水量线。

通过等降水量线图可以了解一个地区降水量的分布状况。

6.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的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影响降水的因素是:

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7.降水量是用雨量器等测量得来的。

单位用毫米。

8..世界“雨极”印度的乞拉朋齐;世界“干极”智利阿塔卡马沙漠。

第四课世界气候类型

1.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重要组成因素。

2.热带地区全年高温,降水量的差异很大。

热带地区有四种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热带沙漠。

3.热带沙漠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少雨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旱)季,湿(雨)季;(第77页4-4-4)

4.热带雨林分布于赤道附近(非洲、亚洲、大洋洲、美洲);热带草原气候分布于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非洲、大洋洲、美洲);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东南亚、南亚;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侧(非洲、大洋洲、美洲)。

5.温带主要气候类型有: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亚寒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6.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亚欧大陆最为广泛);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于维度较低的大陆东岸(典型地区为地中海沿岸)

7.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

全年温暖湿润;地中海气候特点: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温带季风气候特点: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较少。

8..寒带气候又称为极地气候,包括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

主要特点:

严寒

9.在中低纬度的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等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

第五课影响气候的因素

1.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

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

2.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不同纬度地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导致高低纬度之间气温和降水存在明显的不同。

3.离海洋较近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一般降水多;远离海洋的内陆,一般降水少。

4.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则相反。

5.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加100米,气温下降0.60C

第六课人类活动与气候

1.傣家的竹楼村落位于潮湿多雨的热带地区,为便于通风防潮,形成了“高脚”建筑风格。

在传统运输方式上,沙漠地区,骆驼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被称为“沙漠之舟”;而河湖水乡,人们一般“以舟代步”。

2.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如:

水稻适宜生长在湿热条件下,小麦适宜生长在温凉干爽的环境中。

3.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如:

建设农田防护林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人类使用冰箱、空调等破坏凉大气中的臭氧层,使极地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第五单元世界的居民

第一课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19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9世纪以后,尤其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速度大大加快。

目前,世界人口年均增长约8000万。

2.人口增长的快慢,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即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死亡率)来衡量。

目前,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人口增长缓慢;非洲、南美洲和亚洲人口增长较快。

3.人口分布的疏密通常用人口密度(即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来说明。

4.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南北美洲东部等地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区。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

5.人类必须控制生育,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6.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02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第二课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1.世界居民主要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人种之间没有优劣之分。

2.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以及西亚、北非、中亚、南亚;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中南部、大洋洲、美洲;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是黄种人。

.三大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零星分布的区域。

3.目前世界上的语言约有几千种,其中,使用人数较多、范围广的有汉语、英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4..汉语:

中国及东南亚等地区。

英语:

欧洲西部、亚洲的南部和北美洲。

俄语:

欧洲东部、亚洲西北部及北部等地区,主要包括俄罗斯(国家)。

法语:

欧洲法国(国家)及非洲的一些国家。

西班牙语:

欧洲西班牙(国家)及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的许多国家

5.世界三大宗教为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6..基督教起源于西亚,是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

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

在中国,伊斯兰教旧称为回教、回回教、清真教。

佛教创始于古印度,后传入亚洲其他地区。

在中国藏传佛教又被称为喇嘛教。

7.基督教主要分布地区欧洲、北南美洲及大洋洲;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东南部和非洲北部、东部(麦加是宗教首都);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佛教为泰国的国教)

8.宗教建筑:

英国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基督教);大马士革清真寺(伊斯兰教);缅甸大金塔(佛教)

第三课人类的聚居地

1.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称为聚落。

聚落一般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型。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

2.平原地区聚落多呈团状;山区聚落多呈条带状;沙漠地区聚落多呈点状或带状;有的城市坐落在河流的交汇处(重庆),有的城市沿铁路线延伸(石家庄)

3.聚落文化如水城威尼斯、古城丽江(1997.12.3)、古都开封等。

它一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另一方面作为特殊的旅游资源,吸引力众多的游客,促进者地区经济的发展。

4.保护聚落文化,保护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