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生存第五课野外给养食物.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63215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野外生存第五课野外给养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野外生存第五课野外给养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野外生存第五课野外给养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野外生存第五课野外给养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野外生存第五课野外给养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野外生存第五课野外给养食物.docx

《野外生存第五课野外给养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外生存第五课野外给养食物.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野外生存第五课野外给养食物.docx

野外生存第五课野外给养食物

第五课

名称:

野外给养〔食物〕

野外给养最重要的是食物和水。

自然界可以给人类提供大量的食物和饮用水资源,关键是你要学会怎样去利用它们。

一般情况下,只有当你的生命确实受到饥饿的威胁时,才可以利用野外的植物来食用。

不能单一依赖最易获取的食物为生,必须是饮食的种类多样化,以保证合理均衡的营养比例,同时还能确保日常生理活动所需能量的消耗。

能量物质:

即使不做任何事,要保证基础代谢平均每人每小时需要70卡路里的热量。

卡路里是热量单位——1卡路里是指1升水温度升高1度所需要的热量。

基本物质的热量值:

碳水化合物1克4卡路里

脂肪1克9卡路里

蛋白质1克4卡路里

碳水化合物

食物中所包含的大部分成分都是碳水化合物,它也是主要的能量来源。

自然界存在两大类碳水化合物:

糖:

存在于糖类、糖浆、蜂蜜和各种水果中

淀粉:

存在于植物的块根块茎和谷物类种子之中。

脂肪

脂肪是能量的主要来源,通常存储于皮下脂肪组织及器官周围。

它不溶于水,在被身体吸收之前需要很长的消化过程,而且需要充足的水分。

蛋白质

蛋白质主要来源包括肉、鱼、蛋和乳制品,以及植物中的谷类、豆类和坚果等。

矿物质

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包括大量的钙、磷、钠、钾、等

微量元素、维生素

第一节如何利用植物性食物

判断植物是否有毒,首先是闻一下植物的气味,有水果气味的植物最好不要吃。

其次是将植物捣烂,用其汁液涂抹手腕内侧,十分钟内没有红肿和瘙痒感觉的一般没有剧毒。

然后是用嘴来品尝,先舔一下植物的汁液,看看是否有发木发麻的感觉〔发苦不一定有毒〕;如果一切正常,你可以少吃一点,并在咀嚼时感觉是否有不良反应,同时体会植物的纤维可以吞下。

一、野菜类食物

二、蕨菜

野菜中口味、营养、保健具佳的佼佼者,是著名的山珍。

(蕨菜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种具有致癌能力的食用植物,虽然说“蕨菜致癌”有明确的科学证据,但“致癌”的意思是“增加致癌风险”,而不是“吃了就会得癌症”。

所谓“增加风险”,是指得病的可能性增加。

三、可食用的根、茎、叶、花

 

∙竹笋

∙茭白

∙莴苣笋

∙芹菜

∙空心菜

 

四、果实类食物

五、可食用的种子

 

第二节真菌类〔蘑菇〕食物

蘑菇营养丰富,美味可口。

但是蘑菇中有许多是有毒的,有的甚至是剧毒。

因此,采食蘑菇要十分小心,宁可挨饿,不可冒险,不了解的坚决不吃。

一、鉴定蘑菇的基本方法

蘑菇的基本形态和各部位的名称

二、可以安全食用的野生蘑菇

〔一〕侧耳科:

菌体多近扇形,大部分生长在树木上,除鳞皮扇菇外,尚无有毒记载,是野外可放心食用的菌类。

常见品种:

刺芹侧耳〔杏鲍菇〕

〔二〕白菇科:

种类较多,80%没有有毒记载,60%记载可以食用。

金针菇

口蘑

等是常见品种。

〔三〕牛肝菌科

85%没有有毒记载。

但是部分种类能引起腹泻,不易大量食用。

〔四〕猴头菌:

我国著名山珍,现已多有栽培。

〔五〕羊肚菌科:

菌盖钟形,尖顶,外表有凹坑。

本科几乎全部可以食用,目前无有毒记录。

〔十〕鸡油菌科:

菌盖边缘常卷起,本科菌类全部可以食用,且味道鲜美。

地生菌。

三、我国剧毒蘑菇概述

有毒蘑菇〔有毒概率比较大的特征〕:

1。

颜色鲜艳、美丽;2。

不生蛆虫;3。

有腥、臭味道;4。

擦伤面容易变色;5。

使米饭、银器变黑等。

但是,有一部分毒蘑菇没有以上特征,却有剧毒,仅按以上的标准去判断一个陌生的蘑菇是否有毒是非常危险的。

,对于有生命危险的事情,决不能相信概率;一旦小概率出现,后果不堪设想。

相对无毒蘑菇来说,有毒蘑菇的数量并不是很大。

一般情况下,在野外采食蘑菇还是比较安全的。

有剧毒的蘑菇在我国大约有9种左右,为了防止大家误食,特在此详细介绍。

〔一〕肉褐鳞小伞:

多生于草地、林地、路边;菌体有香味,常被误食。

发病初期为胃肠炎症状,然后是肝、肾受损,患者出现烦躁、抽搐、昏迷等症状,致死率高。

〔二〕白毒伞:

异名:

白毒鹅高均。

子实体白色,较细高;菌柄长,白而光滑,基部膨大。

该种分布极广,毒性极大,以肝损害为主,死亡率高。

〔三〕鳞柄白毒伞:

异名:

鳞柄白毒鹅膏。

子实体白色,菌盖中央略黄,凸起,老时反而凹陷,菌柄上具鳞片,基部膨大成球型。

毒性很强,致死率很高。

〔四〕条纹毒鹅膏菌:

子实体幼时为卵型;菌盖厚,外表灰绿色,边缘灰白色,有丝光,有条纹;菌柄白色,脆,空心,基部膨大。

夏季生于林下、草地;毒性很强。

〔五〕残托斑鹅膏菌:

〔六〕毒粉褶菌:

子实体中到大型;菌盖污白色,盖缘波浪型,常开裂,外表有丝光;菌褶粉红色;菌根白色。

中毒后约半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炎症状,以后出现呼吸困难、心率不齐,严重者可死亡。

〔七〕秋生盔孢伞:

极毒。

分布于四川、山西、陕西、新疆、甘肃、贵州、西藏等地。

〔八〕包脚黑褶伞:

中毒后,潜伏期长,为10——40小时,严重者可死亡

〔九〕花褶伞:

中毒后,发病较快,常无故大笑、狂舞。

第三节 海藻类食物

海藻是生长在海洋中的低等植物。

海藻中的许多种类都可以食用。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食用海藻而中毒身亡的报道。

因此,海藻应该是相对安全的野外给养食物。

(“海藻”是海带、紫菜、裙带菜、石花菜等海洋藻类的总称)

第四节 动物性食物的利用方法与原则

动物性食物可以为生存者提供更多的能量,因为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比淀粉和维生素更有救命的价值。

从环境学的角度出发,所有的野生动物都应当受到保护;从法律的意义上讲,国家各等级的保护动物是不能成为我们的给养的。

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人类为了维护生命而去采食一些生物量大、繁殖力强的非保护类动物还是应该允许的。

一、可食用的环节动物

〔一〕蚯蚓:

纵向划开体壁,洗净泥土,水煮、烧烤均可,但不要生食,因为有些蚯蚓体内有寄生虫。

〔二〕沙蚕:

一般生活在海边的潮间带或潮下带,筑有巢穴。

吃法与蚯蚓相同。

二、可食用的贝类

具有低脂肪、高蛋白、味道好、适口性强等特点。

〔一〕陆生贝类

〔二〕淡水贝类

1、河蚌

2、圆田螺

〔三〕海洋贝类

在海岛生存时,,贝类和海藻完全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能量。

海红文蛤蛤蜊香螺

三、可食用的甲壳食物

1、虾类2、海洋甲壳动物

四、可食用的昆虫及食用方法

〔一〕蝗虫类

最好将其在盐水中浸泡10分钟使其排泄掉消化道中的食物和粪便;然后掰掉大腿,穿成串进行烧烤食用,也可生食。

金龟子天牛龙虱

〔二〕甲虫类

鞘翅类昆虫。

食用方法同蝗虫,但要去掉鞘翅。

〔三〕白蚁

蛋白质含量极高,营养丰富,是补充体力的优质食品,可以直接食用。

〔四〕其他可食昆虫

1螳螂2蝼蛄3蜻蜓4蚕蛾5、蝉6、大竹节虫7、独角仙

不要直接烧烤,可在石板或铁板上烧。

五、鱼类食物

鱼类的营养十分丰富。

有毒的鱼类很少,如豚;淡水鱼类几乎都可食用。

野外食用以烧烤、水煮为主,关键时刻也可生食。

六、可食用的两栖类

〔一〕蛙类及幼体

〔二〕鲵类

七、可食用的爬行类

〔一〕蜥蜴

〔二〕蛇类

八、哺乳类动物的食用原则与方法

哺乳类中有许多是国家级保护动物,在没有一定动物知识的情况下,一定不要贸然捕猎哺乳动物。

〔一〕鼹鼠:

运动缓慢,可徒手捕捉。

剥皮、去内脏后,可水煮或烧烤。

营养丰富,适口性好。

〔二〕刺猬:

生于田野、山林中可徒手捕捉,但要防止刺伤。

剥皮、去内脏后,可水煮或烧烤。

营养丰富,味道中有腥臊味。

〔三〕达乌尔黄鼠:

生于草原、丘陵地带,数量大,分布广。

对农作物有害。

剥皮、去内脏后,可水煮或烧烤。

携带细菌,食用必须高温处理。

营养丰富,适口性好。

〔四〕田鼠:

喜欢居住在低湿多水的环境里,河边林地、稻田地里往往有大量分布,是我国的重要农林害鼠。

,可用套、夹捕捉,也可射杀。

剥皮、去内脏后,可水煮或烧烤。

携带细菌,食用必须高温处理。

肉白嫩,营养丰富,适口性好。

〔八〕野兔:

〔九〕狍子:

生活在山林、灌木丛、河谷,偶尔见于平原。

徒手不易捕捉,可用计捕捉。

狍子体大肉多,味道与马、鹿相似,是野外生存最正确的蛋白质来源。

食用方法以水煮或烧烤为主,可解决多人的给养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