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服务业十二五1128征求意见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63164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4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昌服务业十二五1128征求意见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新昌服务业十二五1128征求意见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新昌服务业十二五1128征求意见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新昌服务业十二五1128征求意见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新昌服务业十二五1128征求意见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昌服务业十二五1128征求意见稿.docx

《新昌服务业十二五1128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昌服务业十二五1128征求意见稿.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昌服务业十二五1128征求意见稿.docx

新昌服务业十二五1128征求意见稿

新昌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前言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扩大社会就业的主要途径,更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

“十二五”时期,我县进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要围绕山水品质之城建设,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推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科技新昌、生态新昌、休闲新昌、人本新昌”建设目标。

为此,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服务业作为加快经济转型、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部署编制《新昌县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为指导“十二五”内全县服务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依据:

1、《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2、《浙江省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

3、《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4、《新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5、《新昌县域总体规划(2007—2020年)》;

6、《新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并与各专项规划相衔接。

一、发展环境与现实基础

(一)发展环境

1、宏观政策引导有力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把经济增长模式转到内需主导、消费驱动的轨道上来,服务业的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浙江省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完善政策措施,引导服务业加快发展。

我县先后制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新昌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奖励办法》、《中共新昌县委新昌县人民政府关于扶持重大工业和商业项目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从市场准入、指标体系、项目奖励、税费减免、土地使用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为推进我县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政策支持。

2、服务需求日益旺盛

“十二五”期间,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深入实施,长三角地区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加速流动,区域之间的互补合作与联动发展进一步加快;同时,随着长三角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度假等品质消费需求不断升温,为我县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休闲旅游、文化体验等服务行业提供了极佳契机。

此外,“十二五”时期我县将进入人均GDP7000美元—12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制造业加快升级带来的生产性需求和消费水平提高带来的生活性需求,将有力支撑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商务会展、商贸流通、社区服务等服务行业的提速发展。

3、城市建设显著加快

随着杭、宁两大都市经济圈建设提速,区域内基础设施对接、要素市场一体化深入推进,我县位处两大都市经济圈节点,服务业发展一方面受益于杭州、宁波两大城市的辐射带动,另一方面也面临周边嵊州、上虞、奉化等城市的激烈竞争。

随着我县中心城市西部七星新区、北部三联台地、东部新林片等推进开发和澄潭、儒岙、大市聚等中心镇加快建设,“十二五”时期,我县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对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突出培育符合城市发展趋势的商务、科技、物流、创意等新兴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建设品位;也要注重发展房地产、公共服务、社区服务等保障型服务行业,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二)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较大,特色资源丰富

“十一五”时期,我县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10%左右,服务业总量进一步扩大,就业空间逐步拓展,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09年,全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9.13亿元,占GDP比重37%,实现服务业税收5.13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3%。

资源禀赋优势日益显现,毗邻杭州和宁波大都市的独特区位、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蓬勃发展的制造业基础、相对低廉的商务发展环境,为我县加快发展服务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2、结构逐步优化,业态趋向多元

“十一五”以来,我县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快,基本形成以旅游、房地产、商贸流通为主的产业结构。

旅游业发展保持强势,国内游客、入境游客数量年均增长分别达20%和40%以上,2009年天姥山景区被国务院评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新昌大佛寺、沃洲湖、中国茶市、达利发丝绸工业园和外婆坑村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长三角世博体验之旅”示范点。

房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房地产开发投资逐年攀升,水平和档次不断提高,建成锦绣华庭、南岩美墅、绿城玫瑰园、农村合作银行大楼、佳艺广场等一批中高档住宅区和写字楼,已成为城市建设的新亮点。

商贸业不断提升,先后引进世纪联华、耀达百华等一批大型商贸企业,建成泰坦国际大酒店、绿城雷迪森等四、五星级酒店和江南名茶市场、七星综合市场等专业市场。

商务会展、科技信息、动漫游戏等新兴行业开始涌现,连锁经营、代理、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较快发展。

美盛饰品创意有限公司2009年实现销售额2.6亿元,开工建设美盛动漫文化创意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申报成功,为推动我县科技产业与贸易发展的有机结合奠定了基础。

3、服务功能增强,集聚态势显现

随着城市化进程明显提速,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区“退二进三”步伐加快,服务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有力促进人口和生产要素集聚,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服务业集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新昌国际物流中心被列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同时,大佛寺景区、江南名茶市场、佛城特色商贸街、绿城雷迪森酒店等服务业重点项目的辐射带动能力显现。

(三)主要问题

1、产业层次有待提高

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科技服务、商务会展、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行业发展不快,尚未形成特色竞争优势,与城市建设、产业升级、生活品质等密切相关的服务功能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强化。

2、要素瓶颈有待突破

服务业发展受土地、资金、设施等硬要素和人力资本、人文精神等软要素的双重制约,上规模、高品位的服务业重点项目相对缺少,品牌效应尚不明显,产业发展能级亟需提升。

3、体制创新有待深化

服务业改革与开放步伐相对较慢,服务业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较落后,对服务业发展规律、路径和手段的认识有待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和信用环境营造亟待加强,需要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推进转型跨越、建设山水品质之城”的总体目标,把握“扩量、提质、加速”发展要求,发挥政府引导力、市场配置力和企业主体力,提升服务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和推进中心城市建设三大功能,加快培育支柱型、潜力型、保障型三类服务行业,着力优化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加强实施重点建设工程,突出构建长三角品质休闲度假区、华东绿色农产品集散区、浙江省科技创新示范区,全力打造浙东服务经济强县。

(二)基本原则

1、壮大新兴、提升传统。

围绕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商务会展、金融保险、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加强政策引导,促进新兴服务业规模化;提升发展休闲旅游、商贸流通、房地产、公共服务、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传统服务业,优化行业内涵,提高发展品质。

2、产业联动、形成合力。

着力推进县域三次产业融合互动发展。

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现代物流、创意设计、中介服务、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结合居民生活品质提升,优化发展现代商贸、房地产、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引导生态农业、丝绸织造等一二次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服务行业形成互动,推进服务业内部旅游、文化、房产、物流等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

3、创新体制、激发活力。

坚持以信息化为引领,加快现代技术、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的推广应用,促使其在服务领域的渗透、转化。

深入挖掘特色服务资源,推进产业化开发、市场化运作和多样化经营,延伸产业链,丰富服务产品,为服务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4、扩大开放、加强合作。

“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主动承接周边杭州、宁波等大城市服务业转移,加快资金、人才、管理、品牌等优质要素的引进,着力提升服务水平。

依托我县优势企业和服务品牌,努力参与区域服务业分工与合作,优化资源组合,拓展市场空间,增强竞争实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县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休闲旅游、商贸流通等行业发展攀升新台阶,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行业明显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2%左右,实现两个快于(服务业增长速度快于全省服务业平均增长速度、服务业增长速度快于全县GDP增长速度),打造浙东服务经济强县。

——总体实力增强。

“十二五”期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15年突破元135亿元大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左右,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5%以上。

——行业结构优化。

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更加深入,生活性服务业与居民生活品质互动更加紧密,休闲旅游、现代物流、商贸流通、科技服务成为支柱型服务行业。

到2015年,旅游收入达到6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5亿元。

——服务功能完善。

服务业态和服务产品种类多样,形成一批功能突出的服务经济综合体和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品牌服务企业。

到2015年,服务业实现税收占地方税收比重达到50%左右。

新昌县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表

分类

序号

单位

2009年

2015年

年均增长率

总体实力

1

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69.13

138.6

12%以上

2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37.2

42

0.8个百分点

3

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

%

——

35

——

行业结构

4

支柱型服务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

——

70

——

5

年旅游人次

万人

411.5

951.8

15%以上

6

现代物流增加值

亿元

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64.26

115

10%以上

8

R&D经费占GDP比重

%

2.99

3.6

0.1个百分点

9

商品房销售面积

平方米

10

年纳税2000万元以上商务楼宇幢数

服务功能

11

服务业实现税收占地方税收比重

%

40.5

50

1.6个百分点

12

服务业纳税1000万元以上企业个数

三、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

对接杭州、宁波两大都市经济圈节点城市建设要求,加快优质服务资源向中心城镇集聚,努力构筑“一心三核三环多点”的县域服务业空间发展格局。

(一)集聚一心

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作为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金融保险、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商务会展、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加快建设横街中心商圈、南岩科创商务区等重点区块,构筑全县服务业发展的主中心。

(二)培育三核

结合澄潭、儒岙、大市聚三个中心镇培育工程,不断完善商贸、居住、教育、医疗等综合服务功能,打造三大县域服务业集聚发展副核,统筹带动县域西、南、东部发展。

澄潭。

对接中心城市西拓发展,依托人文积淀深厚、产业支撑较强等优势,联动梅渚镇,加快沿澄潭江两岸开发建设,完善科技研发、品质居住、商贸流通、文化教育、医疗服务等功能配套。

借力穿岩十九峰风景名胜区、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等提升发展,保护开发镇区历史人文资源,积极培育休闲旅游、养生养老、文化体验等特色服务业态。

儒岙。

充分发挥山区生态农业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农业、运动养生等服务业态,扶持发展农产品配送,着力完善商贸、居住、社区服务等功能配套,吸引集聚周边乡镇农村人口。

大市聚。

强化与中心城市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配合新昌工业园区扩容提升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科技研发、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服务业,加快发展休闲旅游、商贸流通、品质居住等服务业,带动农村人口集聚。

(三)构建三环

突出城乡联动发展,依托主要交通干线,形成联结县域、特色突出、功能协调的东、中、西“三线联动”休闲旅游网络。

东部休闲旅游环线,串联沙溪、小将、巧英等乡镇;中部休闲旅游环线,串联大市聚、儒岙等乡镇;西部休闲旅游环线,串联镜岭、回山、双彩等乡镇。

(四)建设多点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依托城市、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突出培育一批能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与生产生活相配套的服务经济综合体。

“十二五”时期,重点建设江南名茶市场综合体、新昌科创中心综合体、新昌国际物流中心综合体、新昌城市客厅综合体、七星金汇广场商贸综合体、世贸广场综合体、天姥山文化休闲综合体、潜溪休闲度假综合体、罗坑山户外运动综合体、新昌江滨风情长廊综合体、佛城商贸特色街、鼓山西路农产品购物街、石城路小吃休闲街、青山工业园物流节点等服务经济综合体。

四、扶持做强四类支柱型服务行业

依托优势资源,进一步提升发展休闲旅游、商贸流通、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基础较好、带动力强的支柱型服务行业,增强面向杭州都市经济圈乃至长三角的特色服务能力,打响新昌服务品牌。

(一)休闲旅游

发展思路:

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推行“旅游、文化、休闲三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做优观光旅游,做强乡村旅游,拓展文化休闲、康体养生、商务度假等休闲旅游新业态,成为省内开发领先、设施完善、产品丰富、服务优良的县级旅游标杆。

到2015年,全县接待游客达到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6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0%左右。

发展布局:

以天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佛寺、穿岩十九峰、沃洲湖)和国家级硅化木地质公园为核心,分工合作、联动发展,形成县域东、中、西“三线联动”休闲旅游网络。

发挥山地森林资源丰富优势,迎合都市人回归自然的需求,以三井龙潭、罗坑山等景点开发为龙头,打造东部绿色森林生态探险游基地;围绕沃洲湖和天姥山景区建设,深度挖掘唐诗文化、名人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构筑中部历史人文生态度假游高地;依托区域休闲农业资源,以鞍顶山、绩溪大桥、示范乡村等为节点,着力建设西部乡村度假运动休闲游走廊。

发展任务:

——创新旅游开发模式。

继续深化我县与浙旅集团合作成立大佛寺风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大佛寺、沃洲湖、穿岩十九峰等景区的新模式,强力引进大型旅游开发集团,加大投入,推进十里潜溪、罗坑山等潜力景点整体精致开发。

——完善旅游集散和接待能力。

依托中心城市和澄潭、儒岙、大市聚中心镇建设,强化县域旅游交通联系,着力构筑“一心三点一镇”的旅游接待网络。

“一心”即在中心城市西部汽车西站周围选址建设旅游集散中心;“三点”即根据县域休闲旅游环线开发格局,有序构建澄潭、儒岙、大市聚三个旅游服务节点;“一镇”即加强镜岭旅游资源开发和接待设施建设,推进旅游开发与城镇经营相结合,形成以休闲度假和旅游接待为主要功能的旅游小镇。

——强化与周边县市合作。

积极参与“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建设,推进区域旅游联线,做到客源互送、线路互联、市场共享。

重点推介以区域合作为前提的四条旅游线,即新昌、天台、仙居、临海合作的“新天仙配”旅游线,杭州、绍兴、新昌、天台的唐诗之路旅游线,新昌、横店、义乌影视购物旅游线,以及新昌、溪口、普陀山佛教旅游线。

(二)商贸流通

发展思路:

以满足县域消费结构升级和外来游客旅游购物需求为导向,以打造我县财富集聚新高地、休闲购物新天地为目标,提升发展商贸流通业态,加快推进专业市场建设,完善农村商贸网络,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经营方式,逐步形成总量适度、业态先进、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网络畅通、管理规范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到201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5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发展布局:

完善县域商贸网点布局,重点建设“一圈六点一群一网”。

一圈即横街中心商圈,六点即世贸广场综合体、新昌城市客厅综合体、金汇广场综合体、佛城商贸特色街、鼓山西路农产品购物街、石城路小吃休闲街,一群即泰坦专业市场群,一网即农村连锁超市网。

——横街中心商圈。

重点推进工农路、文体路、横街、阳光路、南明路等商贸主题街区提升,加快建设商品礼品城、世贸广场等商贸综合体,努力建成服务本地居民需求,辐射嵊州、上虞等地的县域标杆商贸区。

——六大商贸流通节点。

以世贸广场综合体、新昌城市客厅综合体、金汇广场综合体、佛城商贸特色街、鼓山西路农产品购物街、石城路小吃休闲街等各具特色、功能突出的服务项目为节点,提升中心城市整体商贸服务水平。

——泰坦大道专业市场群。

以江南名茶市场为核心,沿泰坦大道谋划建设特色旅游产品市场、再生资源市场等,形成泰坦大道沿线专业市场群。

——农村连锁超市网。

继续深入开展“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

发展任务:

——引大资。

按照“增总量、提质量、显特色、求突破”的总体要求,科学规划商业网点,通过招商引资、银行贷款、社会融资等渠道大力筹措资金,引进和实施一批投资大、规模高、效益好的商贸项目,以品牌专卖店、专业店、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店等高成长型业态扩张商贸市场。

——强龙头。

突出扶持老字号、国字号品牌商贸企业发展,重点选择国贸实业、诚茂实业、华翔大厦等现有发展势头好、管理机制健全的企业为龙头,在完善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以资产为纽带,品牌为载体,促进资产重组和同业整合,形成一批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集团。

——活体制。

从打造创业环境、建立诚信环境、改善资金环境、优化管理机制等方面,大力推进商贸发展体制创新,促进商贸业高起点、高标准和超常规发展。

(三)现代物流

发展思路:

依托高速公路、国省道等重大交通设施,做强做大市场流通型物流,积极发展都市配送型和产业基地型物流,加快发展外贸口岸性物流,推进物流信息化,打造功能较强、流通便捷、配套完善的浙东现代物流基地。

发挥我县生态农产品发展优势,依托江南名茶市场等大型专业市场和新昌国际物流中心等物流基地,构筑区域性农产品物流集散网络,着力建设华东绿色农产品集散区。

发展布局:

形成“一心多点”物流网络,集聚物流企业,重点发展面向华东地区的绿色农产品配送、县域城乡日用商品配送和为周边产业园区提供的原材料及产品物流服务。

一心即新昌国际物流中心,作为覆盖新昌、嵊州的具有现代化仓库、先进分拨管理系统和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外向型物流集散地;“多点”指江南名茶市场、青山工业园区、甬金高速沙溪出口等多个物流节点。

发展任务:

——加强物流龙头企业培育。

支持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企业做大做强,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进入新昌,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合作,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进的物流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要大力扶持县内管理基础好、规模实力强的陆海国际物流、青山物流等物流企业加快发展,在人才、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

——提升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

积极推广条形码、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订货系统(EOS)、客户关系管理(CRM)物流信息系统(LMS)等先进技术,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加快实现物流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积极发展口岸经济。

充分发挥新昌国际物流中心纳入海关监管的优势,引进和培育具有国际货运资质的国际货代、船代等口岸服务企业,建立口岸作业区,以多式联运为基础建立口岸通道,形成立体口岸货运网络。

(四)科技服务

发展思路:

以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快行业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扶持发展孵化器经济,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有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突出发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先发优势,依托上市公司建设省级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专用设备高强度材料研发中心等高等级研发机构。

到2015年,全社会R&D经费占GDP比例达到3.6%以上。

发展布局:

重点打造“一核心五平台”。

一核心即新昌科创中心,布局于南岩科创商务区,重点引进与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配套的技术研发、科技孵化、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检验检测等机构。

五平台即行业技术研究平台、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企业研发中心平台、中小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平台,形成完善的本地化配套协作体系,增强技术转化转移能力。

发展任务: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完善补贴、贴息、奖励等扶持政策,帮助拥有专有技术、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支持骨干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整合科技专项资金,加大对行业共性技术研发攻关、科技孵化器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扶持力度,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发展科技中介服务。

鼓励发展技术咨询、技术评估、专利申报、知识产权保护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

结合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扶持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着力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五、积极培育五类潜力型服务行业

结合城市新区开发和老城改造建设,积极培育与城市发展趋势相匹配的商务会展、金融保险、文化创意、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潜力服务行业,着力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建设品位。

(一)商务会展

发展思路:

围绕南岩科创商务区、新昌城市客厅等重点区块开发建设,加快建成一批高标准商务办公楼宇,重点发展与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配套的总部经济,与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配套的商务经济,以及与金融、科研、信息、商贸、休闲等服务经济配套的楼宇经济,支持发展商务会展经济,积极策划茶叶博览会、旅游节、森林休闲节等一批丰富多彩、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节会活动,着力打造浙东山区生态休闲商务中心。

发展任务:

——建设总部经济基地。

扎实推进南岩科创商务区、新昌大道原新和成地块等区块的总部经济基地建设,其中南岩总部区块侧重吸引新和成、万丰奥特等本地龙头企业的研发、制造、管理等总部机构入驻,原新和成地块总部区块侧重集聚贸易、营销、行业协会、知名商会等总部机构。

——加快商务楼宇建设。

抓住七星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现有空间,加快实施一批商务楼宇建设项目,并与本地特色产业结合,开发文化创意楼、中介服务楼、工业设计楼等一批特色专业楼宇,使全县商务楼宇建设得新突破。

集聚区域性行业协会、组织

——举办常设性商务论坛。

依托山水旅游资源,举办常设性商务论坛,吸引国内外高端商务人士,打响新昌商务会展品牌。

(二)金融保险

发展思路:

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继续深化农村金融试点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合作银行转制,着力扶持小额贷款公司等本土金融机构发展,积极引进商业、股份制银行和证券、创投等金融机构,稳步发展融资担保、信托、典当、租赁等新兴业务,大力拓宽保险业务渠道,努力创建金融生态城市。

发展任务:

——健全金融组织体系。

不断完善政、银、企长效合作机制,形成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适度竞争、共同发展的金融组织体系。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

进一步适应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需要,强化机制创新,拓展融资渠道,扩大对粮食生产大户、种植养殖大户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更好地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

(三)文化创意

发展思路:

以丰厚的人文底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依托,以美盛动漫文化创意基地、江南丝绸文化创意园、天功坊砖雕文化产业园等项目为带动,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积极培育动漫游戏产业,创新发展文化展示、文化体验、创意农业等业态,打造杭州都市经济圈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到2015年,力争建成1-2个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明显上升。

发展任务: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财政、土地、人才、研发、投融资等方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做大做强。

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采取融资担保、贷款贴息、风险补偿、引导投资、购买服务等方式,发挥政府资金杠杆放大效应,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

制定具体奖励政策,表彰和奖励对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优秀经营者。

——加强创意项目招商。

强化文化创意项目策划与推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一批企业到我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