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网通DVBC企业标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61338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网通DVBC企业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金网通DVBC企业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金网通DVBC企业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金网通DVBC企业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金网通DVBC企业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网通DVBC企业标准.docx

《金网通DVBC企业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网通DVBC企业标准.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网通DVBC企业标准.docx

金网通DVBC企业标准

四川金网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76539569-X·01-2005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

 

2005-10-20发布2005-10-20实施

四川金网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目次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命名与分类……………..………………………………………………………………………...1

4要求………..…………………………………..……………………..………………………2

5试验方法…..……………………..……………………..……………..…..…..…..…………5

6检验规则…………..……….……….………………..………………....………………………13

7标志、标签、使用说明书…….….….….………..………………………..…....………………14

8包装、运输、贮存………………..…….….….……………………..…....……………..……15

附录: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于所有金网通公司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下称产品)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金网通公司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191-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8898-2001有网电源供电的家用和类似一般用途的电子及有关设备的安全要求

GB9383-1999电磁兼容(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传导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

GB13836-1992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辐射干扰特性允许值和测量方法

GB13837-1997电磁兼容(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干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17975.1-2000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和有关声音信号的通用编码

ETSI300468DVB-C系统SI技术规范

3分类与标记

3.1分类

应用领域:

DC

产品代号根据方案分为:

3000、5000、8000

扩展标识: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3.2标记

DC××××-××

扩展标识

产品代号

应用领域

3.3示例

示例:

DC5000——表示为四川金网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阿里方案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

4要求

4.1使用条件

环境温度:

0℃~40℃;

相对湿度:

10%~90%;

大气压:

86KPa~106KPa;

电源:

电压:

220V;

频率:

50Hz。

4.2外观

设备外观应整洁,表面无毛刺、凹痕、划伤、裂纹、变形,表面涂层不起泡,龟裂、脱落。

金属件无锈蚀和损伤。

标记清晰、正确。

4.3结构

开关、按键、旋钮操作灵活可靠,零部件固定牢固无松动。

印制电路板不断裂,机内布线合理牢固和无金属异物。

4.4功能要求

接收DVB-C格式的数字电视、数字音频节目

左右声道、立体声伴音选择、可选择第二伴音输出接收数字广播节目

能遥控及面板按键主要功能控制

中文LED(或LCD)显示或中文屏幕叠加显示;

电平强度显示

具有PAL电视信号输出端子

断电记忆(原设置参数)功能

中文电子节目指南

中文隐匿文字

支持图文电视传输规范

RS-232接口

4.5性能参数要求:

见表4-1

表4-1性能参数

序号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1

解码方式

——

MPEG-2MP@ML

2

单路视频压缩码率

Mbps

2-15(连续可调)

3

图像分辨率

——

720*576(最大:

随发端信号可调)

4

音频解码方式

——

MUSICAM

5

音频工作方式

——

单声道、双声道、立体声

6

音频取样率

KHz

48

7

RS编码

——

RS(204,188)

8

卷积交织深度

——

I=12

9

升余弦平方根滤波滚降系数

——

0.15

10

接收机工作频率范围

MHz

110~855

11

输入阻抗

Ω

75

12

频道带宽

MHz

8

13

最小接收信号电平

dBμV

≤50(64QAM)

14

最大接收信号电平

dBμV

≥80

15

C/N门限

dB

≤28

(解调方式64QAM,符号率=6.952Mpbs)

16

频率捕捉范围

KHz

±150

17

输入反射损耗

dB

≥8

18

解调方式

——

16,32,64QAM(必选)128,256QAM(可选)

19

支持符号率范围

Mbaud

3.6~6.952

20

PAL-D

视频

输出

视频输出幅度

mVp-p

700±30

21

视频同步幅度

mVp-p

300±20

22

视频幅频特性

dB

±0.8(≤4.8MHz)

±1(4.8MHz-5MHz)

+0.5/-4(5.5MHz)

23

微分增益

%p-p

≤8

24

微分相位

0p-p

≤8

25

PAL-D

视频

输出

视频信杂比(加权)

dB

≥56

26

亮度非线性

%

±8

27

色度/亮度增益差

%

±5

28

色度/亮度时延差

Ns

≤50

29

K系数

%

≤4

30

音频

输出

音频输出电平

dBu

0±6

31

音频失真度

%

≤1.5(60HZ-18kHz)

32

音频

输出

音频幅频特性

dB

+1/-2(60Hz-18kHz)

+1/-3(20Hz-20kHz)

33

音频信噪比(不加权)

dB

≥70

34

音频左右声道串扰

dB

≤-70

35

音频左右声道相位差

0

≤5(60Hz-18kHz)

36

音频左右声道电平差

dB

≤0.5(60Hz-18kHz)

37

传输流误码率

——

≤1.0×10-11

(解调方式64QAM,符号率=6.952Mpbs接收机输入电平70dBμV)

38

射频信号输入

——

F型,或IEC169-2型连接器。

75Ω

39

视频信号输出

——

复合PAL-D信号:

BNC或RAC,75Ω模拟分量信号:

S端子

40

音频信号输出

——

RCA型:

600Ω不平衡,低阻

41

数据输出

——

RS-232型,DB9

42

射频电视信号输出(可选)

——

F型,或IEC169-2型连接器。

75Ω

4.6安全性

安全要求,应符合GB8898-2001中II类设备的有关规定。

4.6.1绝缘电阻:

≥4MΩ(直流电压500V);

4.6.2抗电强度:

3000VAc1min5mA应无飞弧、不击穿;

4.7电磁兼容性:

干扰特性应符合GB13837-2003中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干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的要求

4.8环境适应性

环境试验要求见表4-2环境试验要求

表4-2环境试验要求

试验项目

试验要求

备注

低温贮存

温度:

-40℃±3℃

时间:

8h

——

低温工作

温度:

0℃±3℃

时间:

4h

——

高温工作

温度:

40℃±3℃

时间:

4h

——

高温贮存

温度:

60℃±3℃

时间:

8h

——

湿热试验

温度:

40℃±3℃

相对湿度:

90%~95%

时间:

48h

——

振动试验

(三个方向)

频率:

10Hz~30Hz~10Hz,单振幅0.55mm

30Hz~50Hz~30Hz,单振幅0.10mm

每3min扫描一次,总计扫描30min

——

冲击试验

加速度:

147m/s2

次数:

三次

冲击方向:

正面方向

——

4.9可靠性要求

平均工作无故障时间(MTBF)的下限值θ1应≥8000h。

5试验方法

5.1测试条件

温度:

15℃~35℃;

湿度:

45%~75%;

大气压:

86KPa~106KPa;

电源:

220V50Hz。

5.2测试设备

测试设备见表5-1主要测试设备

表5-1主要测试设备

设备名称

电视测试发射机

码流分析仪

音视频分析仪

示波器

高低温湿热试验设备

冲击振动试验设备

5.3外观和结构

用目测和手感法检查。

5.4功能检查

设置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按实际使用条件接通有线电视信号后,用遥控器和视、听方法检查各项功能。

5.5性能参数测量方法

在性能参数测量前,对被测设备的输入、输出接口,用相应的连接头(座)与其配接,检查是否配接自如,接触良好。

5.5.1最大、最小接收信号电平

5.5.1.1测试框图如图5-1所示

图5-1最大、最小信号接收电平测试框图

5.5.1.2测试方法

a)MPEG2数字电视测试信号发生器发送活动图像和声音信号。

b)调整数字电视测试发射机RF输出电平,增大衰减量,减小输入信号,直到接收机将要出现马赛克,此时的接收机输入电平即为接收机最小接收信号电平。

c)调整数字电视测试发射机RF输出电平,减小衰减量,增大输入信号,直到接收机将要出现马赛克,此时的接收机输入电平即为接收机最大接收信号电平。

5.5.2C/N门限

5.5.2.1测试框图(如图5-1所示)。

5.5.2.2测试方法

a)MPEG2数字电视测试信号发生器发送活动图像和声音信号。

b)调整电视测试发射机的输出电平,使接收机输入信号电平为其标称输入电平。

c)调整电视测试发射机的C/N值,逐渐减小C/N值,直到接收机将要出现马赛克。

d)读电视测试发射机的C/N值。

即为C/N门限。

5.5.3频率捕捉范围

5.5.3.1测试框图(如图5-1所示)。

5.5.3.2测试方法

a)调整电视测试发射机的输出电平,使被测接收机输入电平为其标称输入电平。

b)调整被测接收机的接收频率,使其中心频率与电视测试发射机的中心频率一致。

c)调整电视测试发射机的Frequencyshift值。

d)以1KHz为步进值,逐渐增加或减小Frequencyshift值,直至被测接收机再次锁定频率,记录此时上下频率范围值,即为频率捕捉范围。

5.5.4输入反射损耗

5.5.4.1测试框图如图5-2所示。

入口

3

2

1

图5-2反射损耗测试框图

5.5.4.2测试方法

a)按图5-2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调整网络分析仪,使其工作在被测频率范围,输出电平调节在适当位置;

b)置S至1,调整网络分析仪,校准基准;

c)置S到2,调整网络分析仪,再次校准基准,并将校准后的扫描线定标为0dB基准线;

d)置S到3,在此状态下的扫描线与基准线之差的最小值,即被测接收机输入反射损耗L。

5.5.5支持符号率范围

5.5.5.1测试框图(如图5-1所示)。

5.5.5.2测试方法

a)按图5-1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发送活动图像和声音的测试信号,调整被测接收机使其工作正常;

c)改变电视测试发射机的符号率,相应调整被测接收机符号率,监测其能正确解出图象和声音的符号率范围。

5.5.6视频幅频特性

5.5.6.1测试框图(如图5-1所示)。

5.5.6.2测试方法

a)按图5-1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多波群测试信号,调节被测接收机使其工作正常;

c)用音视频分析仪选择多波群测量项目直接测出结果。

5.5.7K系数,视频输出幅度,视频同步幅度

5.5.7.1测试框图如图5-1所示。

5.5.7.2测试方法

a)按图5-1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CCIR17行测试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之正常工作,用视频分析仪选择K系数测量项目,直接测出K系数。

注意在测试时,应在行时间波形失真(kb)、2T波幅度失真(Kpb)和2T波相位失真(Kp)中,读取最大的失真作为K系数的测量结果。

d)用视频分析仪选择条幅度测量项目,直接测出视频输出幅度。

e)用视频分析仪选择同步测量项目,直接测出视频同步幅度。

5.5.8色度/亮度增益差(△K)

5.5.8.1测试框图如图5-1所示。

5.5.8.2测试方法

a)按图5-1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副载波调制的20T脉冲测试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之正常工作,用视频分析仪选色度/亮度增益差测量项目直接测出结果。

5.5.9色度/亮度时延差(△τ)

5.5.9.1测试框图如图5-1所示。

5.5.9.2测试方法

a)按图5-1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幅载波调制的20T脉冲测试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之正常工作,用视频分析仪选色度/亮度时延差测量项目直接测出结果。

5.5.10亮度非线性失真

5.5.10.1测试框图如图5-1所示。

5.5.10.2测试方法

a)按图5-1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五阶梯波测试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之正常工作,用视频分析仪选亮度非线性测量项目,在三种不同平均图象电平(12.5%、50%、87.5%)上进行测量,并取三种状态中的最大值为结果。

5.5.11微分增益失真

5.5.11.1测试框图如图5-1所示。

5.5.11.2测试方法

a)按图4-1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副载波调制的五阶梯波测试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之正常工作,用视频分析仪选微分增益测量项目,在三种不同平均图象电平(12.5%、50%、87.5%)上进行测量,并取三种状态中的最大值为结果。

5.5.12微分相位失真

5.5.12.1测试框图如图5-1所示。

5.5.12.2测试方法

a)按图5-1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副载波调制的五阶梯波测试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之正常工作,用视频分析仪选微分增益测量项目,在三种不同平均图象电平(12.5%、50%、87.5%)上进行测量,并取三种状态中的最大值为结果。

5.5.13视频信杂比(加权)

5.5.13.1测试框图如图5-1所示。

5.5.13.2测试方法

a)按图5-1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50%的平场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其工作正常,调节其输出亮度电平幅度,使其保证达到700mVp-p;

d)用视频分析仪在100KHz~5MHz带宽内选择加权杂波测量项目,测得结果即为加权视频信杂比。

5.5.14音频幅频特性

5.5.14.1测试框图如图5-1所示

5.5.14.2测试方法

a)按图5-1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两路同频、同相、同电平的20Hz~20KHz之间若干单频测试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其正常工作;

d)在被测接收机音频输出端,用音频分析仪测量对应各频点的输出信号电平;

e)以1KHz为参考点,计算出音频幅频特性;

5.5.15音频信噪比

5.5.15.1测试框图如图5-1所示

5.5.15.2测试方法

a)按图5-1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8dBm、1KHz电平的测试音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之正常工作;

d)在被测接收机音频输出端,用音频分析仪测量输出信号电平Ps(单位为dBm);

e)在被测接收机音频输出端,用音频分析仪测出额定带宽内的噪声电平PN(单位为dBm);

f)根据公式S/N=(Ps-PN)进行计算,即得音频信噪比。

5.5.16音频失真度

5.5.16.1测试框图如图5-1所示

5.5.16.2测试方法

a)按图5-1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9dBm电平的频率在60Hz~18KHz之间若干单频测试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其正常工作;

d)在被测接收机音频输出端,用音频分析仪测量各频点的输出信号失真值,取其最大值。

5.5.17音频左右声道串扰

5.5.17.1 测试框图如图5-1所示。

5.5.17.2测试方法

a)按图5-1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左(右)路单点音频额定电平的信号到被测接收机;

c)用音频分析仪测量对应左(右)路输出的电平LA和串扰信号电平LA´(LB和LB´);

d)左右声道串扰LA→B(LB→A)由下面的公式给出:

LA→B=LA´—LA(dB)

LB→A=LB´—LB(dB)

5.5.18音频左右声道电平差

5.5.18.1测试框图如图5-1所示。

5.5.18.2测试方法

a)按图5-1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两路同频、同相、同电平的60Hz~18KHz之间若干单频测试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其正常工作;

d)在被测接收机音频输出端,用音频分析仪测量对应各频点左、右两通道的输出信号电平;

e)读左、右声道电平差值,取最大值即为左右声道电平差。

5.5.19音频左右声道相位差

5.5.19.1测试框图如图5-1所示。

5.5.19.2测试方法

a)按图5-1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两路同频、同相、同电平的60Hz~18KHz之间若干单频测试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其正常工作;

d)在被测接收机音频输出端,用音频分析仪测量对应各频点,左、右两通道输出信号的相位;

e)读左、右声道相位差值,取最大值即为左右声道相位差。

5.6安全性

安全试验按4.6.1;4.6.2及GB8898—2001中的5、9、10、11和16章规定进行。

5.7电磁兼容性

干扰特性按GB13837—2003中进行。

5.8环境试验

试验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和性能参数测试,符合规定的产品,才能进行环境试验。

5.8.1试验顺序

在无特殊要求时,推荐下列顺序:

a)低温贮存试验;

b)低温工作试验;

c)高温工作试验;

d)高温贮存试验;

e)湿热试验;

f)振动试验;

g)冲击试验。

5.8.2环境试验设备

环境试验设备见表5-1。

5.8.3低温贮存试验

将无包装的受试产品放入试验箱内,以不超过1℃/min的速率降温到—40℃±3℃,保温8h,然后恢复到常温(20℃±5℃),搁置12h后进行外观检查和性能参数测试,应符合要求。

性能参数测量表3-1中微分增益失真,微分相位失真、亮/色增益不等、亮/色时延不等和视频频率响应。

5.8.4低温工作试验

将无包装并经低温贮存试验合格的受试产品放入试验箱内,以不超过1℃/min的速率降到试验要求的温度,将受试产品达到热平衡后,接通电源,工作4h,然后进行性能参数测试,应符合要求,性能参数测试项目同4.9.3。

5.8.5高温工作试验

将无包装并经低温工作试验合格的受试产品放入试验箱内,箱温以不超过1℃/min的速率升温到试验要求的温度,待受试产品达到热平衡后,接通电源,工作4h,然后进行性能参数测试,应符合要求,性能参数测试项目同4.9.3。

5.8.6高温贮存试验

将无包装并经高温工作试验合格的产品放入试验箱内,箱温以不超过1℃/min的速率升至60℃±3℃并保温8h,然后恢复到常温(20℃±5℃),搁置12h后进行外观检查和性能参数测试,应符合要求。

性能参数测试项目同4.9.3。

5.8.7湿热测试

将无包装并经高温贮存试验合格的产品放入湿热试验箱内,将箱内温度调到40℃±3℃,保持1h,达到热平衡后,开始注入水汽,并在1h内使温度保持40℃±3℃的同时,相对湿度达到90%~95%,在此温、湿度条件下搁置48h,然后用500V,精度1.0级的兆欧表接在受试产品的电源插头与机器地之间(此时电源开关置于开通位置,但不接电源,机内如有凝霜发生,应擦去),测其绝缘电阻应不低于2MΩ,然后测抗电强度。

a)电源线端对地(机器地),施加交流1500V(有效值)漏电流8mA保持1min,应无击穿、无飞弧现象(电源开关置“通”位);

b)电源开关置于“断”位,在两电源插头之间施加交流电压1500V(有效值),保持1min,应无击穿、无飞弧现象。

合格后在常温搁置24h,然后进行性能参数测试,应符合要求。

性能参数测试项目同4.9.3。

5.8.8振动试验

将湿热试验合格的无包装产品分别在三个正交轴方向,分三次安装在振动台上,受试产品的重心应置于振动平台的中心区域,按表2要求进行振动试验,试验后检查有无元器件脱落损坏现象,若有损坏,在修复后加电,受试产品应能正常工作(可不测试指标)。

5.8.9冲击试验

将无包装的振动试验合格产品按正常工作位置装在冲击试验台上,从正面方向以147m/s2的加速度连续冲击三次,试验后进行外观检查,应无明显损伤,加电后应能正常工作(可不测试指标)。

5.9可靠性试验

5.9.1试验方案

定时截尾方案,选用参数为:

生产方风险:

α=0.2;

接收方风险:

β=0.2;

鉴别比:

Dm=2.8;

总试验时间:

T=4.3θ1(θ1为MTBF的下限值):

判定标准(失效值):

r>2拒收,r≤2接收。

5.9.2试验要求

a)老化预处理

可靠性试验的样品,在试验前应进行常温连续加电老化24h以上。

b)试验样品

试验样品应从老化预处理合格的生产批中随机抽取,受试样品数不得少于10台。

c)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见表5-1。

d)试验条件

试验时应加温度应力和电应力,即被要求如下:

温度应力:

40℃±3℃

电应力:

按图1规定的循环时间施加。

其中:

242V----占25%的时间;

220V----占50%的时间;

198V----占25%的时间。

 

图4-3电应力循环

5.9.3试验方法

将无包装的受试样品,放入高温箱内,用有线数字电视信号逐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