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面对面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6054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面对面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面对面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面对面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面对面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面对面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面对面答案.docx

《语文面对面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面对面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面对面答案.docx

语文面对面答案

语文面对面答案2016

【篇一: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第三部分专题一实用文阅读课堂练习(含解析)】

15福州改编)阅读下文,完成1~3题。

(9分)

植物的“五官”①植物像其他动物一样,有功能各异的“五官”。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生物学博士瓦因勃格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每天对莴苣做10分钟超声波处理,结果其长势远比没受处理的莴苣要好。

之后,美国的一个学者对大豆播放《蓝色狂想曲》音乐,20天后,听音乐的大豆苗重量竟然高出未听音乐的四分之一。

这些实验说明,植物虽然没有具体形态的耳朵,但它们的听觉能力却非同寻常。

不相信?

那么请你面对含羞草轻轻击掌,看看含羞草闻声后是否会迅速将小叶合拢。

②许多植物具有“慧眼”识光的能力,它们自知日出东山,夕阳西下,从而把握了自己开花和落叶的时间,如牵牛花天刚亮就开花,向日葵始终朝阳。

植物不仅能“看见”光,还能感觉出光照的“数量”和质量,某些北方良种引种到南方,颗粒不收,就是因为植物的“眼睛”对异地的光线不习惯。

植物的“眼睛”对光色也非常敏感,不同植物可识别不同光线,以促进自身的生长与发育。

植物的“眼睛”原来是存在于细胞中的一种专门色素——视觉色素,植物凭借这种“眼睛”,从根到叶尖形成完整而灵敏的感光系统,对光产生既定反应,如花开、花合、叶子向左向右、变换根的生长方向等。

③植物界中不仅有靠根吃“素”的植物,而且还有靠“口”吃“荤”的植物,食虫植物(也称食肉植物)便是这类植物。

这些植物的叶子变得非常奇特,它们形成各种形状的“口”,有的像瓶子,有的像小口袋或蚌壳,能分泌消化昆虫的黏液,还能分泌香味,许多昆虫因为闻到香味,而跌入了陷阱之中!

植物靠“口”捕食蚊蝇类的小虫子,有时也能“吃”掉像蜻蜓一样的大昆虫。

它们分布于世界各地,种类有500多种,最著名的有瓶子草、猪笼草、狸藻等。

④真是奇怪,植物还有嗅觉灵敏的特殊“鼻子”。

例如,当柳树受到毛虫咬食时,会产生抵抗物质,3米以外没有挨咬的柳树居然也产生出抵抗物质。

这是为什么?

原来,植物有特殊的“鼻子”——感觉神经,当被咬的树产生挥发性抗虫化学物质后,邻树的“鼻子”能及时“嗅”到“防虫警报”,知道害虫的侵袭将要来临,于是就调整自身体内的化学反应,合成一些对自己无害,却使害虫望而生畏的化学物质,达到“自卫”的目的。

⑤更为惊奇的是,植物还具有相当特殊的“舌”的功能,它能“尝”到土壤中各种矿物营养的味道,于是使植物“拒食”或“少食”自身不喜欢的矿物质,多“吃”有用的营养元素。

如海带就有富集海水中碘元素的能力,忍冬丛喜欢生长在地下有银矿的地方。

植物的“舌”功能选择性非常强,如果吃了自己不喜欢吃的矿物就会长成奇形怪状。

例如蒿在一般土壤中长得相当高大,但如果“吃”了土壤中的硼就会变成“矮老头”。

植物将土壤中的矿物元素或微量物质聚集到体内的现象称为“生物富集”。

人们通过生物富集现象可以找到相应的地下矿藏,也就是植物探矿。

如今,植物探矿已成为寻找地下矿藏的重要手段之一。

⑥目前,生物科学的研究工作常常得到植物“五官”功能的启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累累硕果。

1.本文第②~⑤段,依次介绍了植物具有、“慧眼”识光(或:

感光)、靠“口”食“荤”(或:

捕食虫子)、“嗅”到“防虫警报”(或:

灵敏的嗅觉)和用“舌”择食等功能。

(3分)

【解析】题干限制了答题范围“第②~⑤段”,且已给出“用‘舌’择食”这一功能。

文章写“舌”是第⑤段,可知所填的空的答案应分别对应选文第②~④段。

再读这三段,注意段首的关键句,从“眼睛”“口”和“鼻子”三个方面概括即可。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

为什么?

(2分)

植物靠“口”捕食蚊蝇类的小虫子,有时也能“吃”掉像蜻蜓一样的大昆虫。

【解析】“有时”为副词,即“有时候”,起限制性的作用,句中用来限制植物“吃”掉蜻蜓一样的大昆虫,表示这类事情是偶然发生的,如果去掉则表示这种现象是经常发生的,这与原文表述不符合,因此不能删去。

【答案】不能去掉,“有时”表示植物“吃”掉蜻蜓一样的大昆虫的事件是偶然发生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删去后与实际情况不符。

3.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和打比方(或:

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具体、形象(或:

突出)地说明植物的“舌”功能选择性非常强。

【解析】由画线句中“例如”一词可知该句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句中又将“在含有硼的土壤中生长的蒿”说成是“矮老头”,则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语句前后分句中,“一般土壤”和“含有硼的土壤”生长的“蒿”具有不同的形状,这是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这些说明方法的使用,都是为说明“植物的‘舌’功能选择性非常强”这一特点服务的。

二、阅读下文,完成1~3题。

(7分)

“新视野”号揭起冥王星神秘面纱

①“你好冥王星!

我们正在互相距离最近的地方。

”在历时9年多的飞行后,“新视野”号从冥王星上空12500公里处飞过,成为迄今距离这颗矮行星最近的人类探测器。

②冥王星的轨道周期是248地球年。

它的轨道特征明显与其他行星不一样,遵循接近圆形轨道,只有很窄部分靠近被称为黄道的其他行星运行平面。

最早估计它的直径是6600千米,1980年用夏威夷莫纳克亚山上的3.6米红外望远镜测出的冥王星直径在2600~4000千米之间。

一些天文学家观测指出,冥王星的直径约为2400千米,比月球(3475千米)还小。

冥王星主要可能是由冰组成的,并且有一个由铁镍岩石混合成的小核,由于距离太阳十分遥远,在冥王星上远望太阳,太阳已经变得像一颗亮星一样了,使得冥王星的表面因为缺乏热辐射源而十分寒冷,温度大约为-240到-220华氏度之间。

冥王星可能像海王星一样是由70%岩石和30%冰水混合而成的。

地表上光亮的部分可能覆盖着一些固体氮以及少量的固体甲烷和一氧化碳,冥王星表面的黑暗部分的组成还不知道,但可能是一些基本的有机物质或是由宇宙射线引发的光化学反应。

2009年有科学家确定,这颗矮行星周围的大气温度非常低,一般是零下292华氏度。

③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由于距离太遥远,在发现初期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

然而,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还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确认,“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以后也就将错就错了。

而且冥王星的质量远比其他行星小,甚至在卫星世界中它也只能排在第七、第八位左右。

又因冥王星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交叉,如果把冥王星当成行星的话,那么海王星就不能是行星了。

④在2006年降级为矮行星之前,冥王星曾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最远的一颗。

在“新视野”号之前,人类探测器已经造访了其余八颗行星。

“新视野”号能根据人类给出的轨道数据准确抵达目的地吗?

能让冥王星重返行星队伍吗?

⑤目前,根据“新视野”号数据显示,冥王星的大气层高度比地球高很多。

这是首次在270公里以上的高度观测到冥王星的大气。

而从大气逃逸的氮在冥王星身后形成了数十公里长的等离子体拖尾。

⑥在“新视野”号未来的探索中,很有可能发现冥王星与太阳系八大行星类似、符合目前行星定义的天体。

届时行星的定义很可能面临再次调整。

而在未来调整中,冥王星是否会重新成为一颗行星,谁也说不好。

换句话说,冥王星想重返行星队伍,现在还不行。

1.文章第②段主要介绍了冥王星的哪些体貌特征?

(3分)

【解析】阅读第②段可知,首句介绍了冥王星的轨道,“最早估计它的直径是6600千米”介绍其直径,“冥王星可能是由?

?

合成的小核”介绍其结构,“冥王星可能像?

?

以及少量的固体甲烷和一氧化碳”介绍其地貌特征,“这颗矮行星周围的大气温度非常低”是对其气温的介绍。

【答案】轨道、直径、结构、地貌、气温。

2.阅读原文,说说为什么“冥王星想重返行星队伍,现在还不行”。

(2分)

【解析】阅读全文内容,寻找答题区域,在文章的第④段结尾提出问题,那么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由第③段“而且冥王星的质量远比其他行星小”“又因冥王星轨道与海王星轨道交叉?

?

那么海王星就不能是行星了”可概括出一个原因;由第⑥段首句可概括出另一个原因。

【答案】质量远比其他行星小、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交叉;“新视野”还没有发现冥王星与太阳系八大行星类似、符合目前行星定义的天体。

3.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解析】首先根据“270公里以上的高度”判断其为列数字,然后根据“显示”归纳概括说明了冥王星的大气层高度比地球高很多,最后结合列数字的作用回答即可。

【答案】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说明了冥王星的大气层高度比地球高很多,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篇二: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第三部分专题一实用文阅读聚焦益阳中考(含解析)】

13益阳)阅读下文,完成1~3题。

(7分)

桥梁远景图

茅以升桥是什么?

不过是一条板凳。

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承担重量。

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山谷,那就形成一座桥。

在这里,板凳的腿就是“桥墩”,桥墩下面,伸入土中的“脚”,就是“基础”,板凳的板就是“桥梁”。

一座桥就是由这三部分构成的。

桥上的车辆行人,靠桥梁承载;桥梁的重量,靠桥墩顶托;桥墩的压力,通过基础,下达土中或石层。

现在就让我来作为幻想家,为将来的桥梁,绘出一幅远景图吧!

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又快又好,像南京长江大桥那样大的桥,几个月就可以完成了。

那时所有建桥的材料,都可在工厂里通过自动化,预先制成标准构件;造桥时,在水里把他们拼装成桥墩;在桥墩上把他们架设成为桥梁,一口气作业,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

桥飞架”了!

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便宜。

现在用的各种合金钢及高强度混凝土会由高分子新材料来代替,重量轻而强度高。

桥梁构件的制造,一律自动化。

桥墩的水下工程,可用机器人操作,动作灵巧,由人在水上指挥。

桥墩基础,不必沉到那么深,在松软的土质中,可以加进凝固剂,把软土变成硬土。

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人的劳动力。

采...

用了这些新技术,当然桥的成本就低了。

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美。

一座桥的轮廓和组成部分,会安排得为大地生色,为江山添娇。

桥的构件不再是现在的直通通的棍子,而是柔和的,有如花枝一般;它也不是头尾同样粗细,而是全身肥瘦相间的。

各个构件都搭配成各种姿态,而且各有不同的色彩,把全桥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桥上的人行道上还有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让人们在这长廊中穿过时,“胜似闲庭信步”。

(节选自《彼此的抵达》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有删改)

【注】茅以升(1896—1989),著名科学家。

本文写于1979年。

1.选文中,作者想像中的“将来的桥梁”会有哪些变化和特点?

请用三个词语加以概括。

(3分)

【解析】全文以总分的结构形式来写,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锁定3、4、5自然段,再根据题干的要求,从中寻找答案。

分析这三段可知,可以直接选用每段首句中的词语来进行概括:

第3段写了将来桥梁会“造得又快又好”的特点,第4段写了“造得很便宜”的特点,第5段写了将来桥梁“造得很美”的特点。

【答案】又快又好;很便宜;很美。

2.作者在说明桥梁的三个组成部分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试作具体分析。

(2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应明确桥梁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通读全文定位在第1段。

文章首句即给出“桥是什么?

不过是一条板凳。

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承担重量。

”可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桥说成是一条板凳,板凳的腿是“桥墩”,伸入土中的“脚”是桥的“基础”,板凳的板是“桥梁”。

打比方能使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到本文中即生动形象地解说了一座桥的三部分组成情况。

【答案】打比方;将桥说成是一条板凳,板凳的腿是“桥墩”,伸入土中的“脚”,是桥的“基础”,板凳的板是“桥梁”,生动形象地解说了一座桥的三部分构成情况。

3.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

为什么?

(2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判断加点词是否能删去,一般来说是“不能删去”;其次分析“几

乎”“差不多”两词在各句中的作用,“几乎”是“将近于、接近于”的意思,“差不多”是“大概”的意思,两者均是表程度的副词,再次,说明删去后句意会发生的变化,删去之后与现实不符;最后,说明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这里即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答案】不能去掉。

用上表程度的副词“几乎”和“差不多”,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二、(’10益阳)阅读下文,完成1~5题。

(10分)

国宝——大熊猫

①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

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

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

新中国成立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

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

“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习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了。

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②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③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

这是为什么呢?

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

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

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

凡是大熊猫活动的地方,最容易发现的就是一堆堆纤维素粪便。

不过,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的动物。

④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

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

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

天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

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

别看它笨重肥大,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树来却挺高明。

它的听觉非常灵敏,受到惊扰时,就非常灵活地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

⑤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只有在发情期,雌雄才暂时同居。

它们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产一仔,有时可产两仔。

分娩期间多以枯树洞为巢穴。

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

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约需两年左右时间。

..

⑥正因为大熊猫繁殖艰难,存活又难,所以现今我国野生的大熊猫屈指可数,估计只有1000只左右。

⑦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它是有着3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

化石研究表明,大熊猫几百万年来的形态构造变化不大,现今的大熊猫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特征。

因此,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

(选自叶永烈《国宝——大熊猫》,有删节)1.选文说明的中心是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采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解析】第一空考查概括说明对象的能力。

本文是介绍大熊猫的,文题为“国宝——大熊猫”,所以,本文的说明中心可概括为“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

第二空考查判别说明顺序的

能力。

文章以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从不同的方面对大熊猫进行了介绍,因而是逻辑顺序。

2.理清全文的思路,根据③~④段的内容,把下面的空缺处填写完整。

(2分)

【解析】阅读题干,确定筛选信息的段落为③~④段,第③段写大熊猫从开始的食肉到最后的以竹子为食,介绍了熊猫的饮食习惯;第④段主要写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的关系。

3.文中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它的作用是什么?

(2分)

【解析】由“100公斤”“0.1~0.15公斤”可知其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句中写了成年大熊猫和刚生下来的仔熊猫的体重差别,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句中还有仔熊猫像小老鼠的比喻,所以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这些说明方法的使用都是为了准确形象地说明仔熊猫小且不易成活的特点。

【答案】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准确形象地说明了仔熊猫小得出奇,不易成活。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去掉后,对原意影响不大的一项是(2分)(d)....

a.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

b.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

..

c.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

山谷地带。

d.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约需两年左右时间。

..

【解析】a项中“严格地说”指出的是特殊情况,若去掉的话,就不易理解和接受;b项中的“最少”说明15公斤是最小的数目,去掉后缺乏严密性;c项中“多”表明那种情况很多,去掉后缺乏准确性;d项中的“左右”去掉后因有前面的“约”表约数限制,故对句子意思的影响不大。

5.结合全文内容,请写出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的原因。

(2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有‘活化石’之称”是指大熊猫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长、变种少的特点,然后从文中找出能够证明这一特点的内容并加以概括即可。

【答案】大熊猫是有3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几百万年来,它的形态结构变化不大;对研究古代哺乳动物有珍贵的价值。

【篇三:

【湖南中考面对面】2016年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课堂复习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ss=txt>睡眠与肥胖症

①果蝇和小鼠是生物学家们最喜欢使用的两种实验动物,因为它们的身体结构和行为都足够复杂,基因也已经被研究得非常透彻了。

相比之下,细菌的基因组虽然也被研究得很透彻,但细菌太简单了,人类的大部分行为它们都没有,研究成果很难推广。

②比如,果蝇也会像人一样暴饮暴食,变成一个“胖苍蝇”。

很早就有科学家利用这一点,用果蝇作为模型动物来研究导致肥胖的遗传因素。

其中,一个名为snpf的神经多肽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顾名思义,这是一个由神经细胞分泌的肽分子,这类分子通常由几十个氨基酸组成,专门负责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或者向体内的其他细胞发出指令。

不少证据显示,这个snpf与果蝇的进食行为密切相关。

一位韩国科学家在2012年8月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杂志遗传分册》上发表过一篇论文,证明如果通过遗传手段人为地增加snpf基因的活性,可以让果蝇食欲大增,体重自然也就上去了。

与此相反,如果降低该基因的活性,果蝇的食欲则会相应地下降。

③既然如此,如果能发明出一种药,特异性地降低snpf基因的活性,是不是就能帮助减肥呢?

答案不是这么简单。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人体内是否也有这个基因,幸好研究证明答案是肯定的,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体内都含有一个和果蝇的snpf基因功能类似的同源基因,学名叫做npy。

第一个问题解决了。

④第二个问题是,这个npy基因是否也能够导致人类暴饮暴食呢?

要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不能拿人来做实验,只有去麻烦一下和人类亲缘关系很近的小鼠了。

实验结果表明,降低该基因的活性同样可以让小鼠食欲降低,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⑤要想以此为基因或者其受体为靶点制成减肥药,光有上面两条还不够,还必须知道该基因是否还有其他副作用。

实验证明还真有,npy基因编码的神经多肽除了能够调节小鼠的新陈代谢之外,还能影响小鼠的睡眠节律。

⑥这个结果一点都不奇怪。

从进化论的角度看,睡眠和觅食这两种行为占用了动物的大部分时间,两者互相竞争有限的时间资源。

生活经验也告诉我们,新陈代谢紊乱的人往往睡眠习惯也不好,这方面可以找到很多案例。

问题在于,新陈代谢和睡眠习惯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一句话解释不清楚,而npy基因到底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也未搞清,在此之前是不能随便开药方的。

果蝇的snpf基因关掉会有什么结果。

这个实验听起来似乎很复杂,但对于果蝇来说却只是一个常规小手术,这就是为什么生物学家们都喜欢果蝇的主要原因。

⑧具体说,研究人员在果蝇的神经系统里引入了一个“温控阳离子通道”,当环境温度低于22摄氏度的时候这些神经细胞就被该通道激活,大量分泌snpf神经多肽。

当环境温度高于26摄氏度的时候这些神经细胞就会被抑制,停止分泌snpf。

这样一来,研究人员就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控制环境温度来控制snpf基因的活性,而且可以很容易地在两者之间互换。

⑨实验结果让科学家们大吃一惊,当环境温度低于22摄氏度时,这些果蝇都仿佛变成了瞌睡虫,随时随地都能睡着,而且睡得很死,只有实在饿得不行的时候才醒来,随便吃几口饭就又再次入睡。

当环境温度高于26摄氏度时,这些果蝇的吃饭和睡觉节奏便都恢复了正常,看不出太多的后遗症。

⑩格里菲斯教授将研究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神经元》杂志2013年10月刊上。

她在评价这个实验结果时认为,snpf基因对果蝇睡眠的影响是如此强烈,说明这个多肽分子除了能够调节果蝇的新陈代谢速率外,很可能也是促使果蝇进入睡眠状态的重要信号分子。

这个结论再次说明动物的新陈代谢和睡眠节奏是绑在一起的两种性状,彼此互相影响,难以分离。

11接下来,格里菲斯教授打算将主要精力放到snpf基因的促进睡眠功能上来,试图搞○

清其背后的生化机制,为减肥药的研发扫清障碍。

在此之前,我们只需记住睡眠质量会影响新陈代谢,要想保持身体健康,一定要睡好。

1.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解析】画线句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snpf的神经多肽”的本质特征作了概括说明,可以判断此句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使读者对“名为snpf的神经多肽”这一概念有一个准确、清晰的认识。

【答案】(2分)下定义。

给名为snpf的神经多肽下定义,科学、准确、精练、严密地揭示了这一神经多肽的内涵。

2.研究人员给果蝇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小手术?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格里菲斯教授得到了什么结论?

(2分)

【解析】解答第一问时,先确定研究员给果蝇做手术的内容出现在文章哪部分,从原文第

⑧段“研究人员在果蝇的神经系统里引入了一个‘温控阳离子通道’?

?

这样一来,研究人员就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控制环境温度来控制snpf基因的活性?

?

”中简单概括出来就行。

解答第二问时,应在这个实验底下找答案,具体可在第⑩段找到关键句“她在评价这个实验结果时认为”,那么答案即为这句话后面的内容。

【答案】(2分)在果蝇的神经系统里引入了一个“温控阳离子通道”,通过控制环境温度来控制果蝇snpf基因的活性。

结论:

snpf多肽分子除了能够调节果蝇的新陈代谢速率外,很可能也是促使果蝇进入睡眠状态的重要信号分子。

3.这篇文章的语言生动、有趣,请从文中选取一例,作具体分析。

(2分)

【解析】题干给出本文语言的特点是“生动、有趣”,那么只要找出最能表现本文语言这方面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2分)示例一:

“果蝇也会像人一样暴饮暴食,变成一个‘胖苍蝇’”这句话将果蝇人格化,果蝇也会暴饮暴食,也会长胖。

语言生动形象。

示例二:

“当环境温度低于22摄氏度时,这些果蝇都仿佛变成了瞌睡虫。

”这句话形象生动地写出果蝇在温度低的情况下睡得很沉,如瞌睡虫一般。

语言十分有趣。

二、(’15崇左)现代文阅读。

(每小题2分,共6分)

消化一块口香糖要多久?

杜寒雨

①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被告知,千万不要将口香糖吞到肚子里,因为它很难被消化,消化它至少要等上七八年。

这实在有点可怕。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2008年的夏天吞了一块口香糖——那时你还在读小学三年级,到现在2015年,过去了7个年头,口香糖才刚刚被消化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