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综合应用》知识讲解 部编本人教版必修3必做练习.docx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综合应用》知识讲解 部编本人教版必修3必做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综合应用》知识讲解 部编本人教版必修3必做练习.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综合应用》知识讲解部编本人教版必修3必做练习
“唐代诗歌”综合应用
学习目标
1.梳理单元知识;
2.欣赏优秀唐诗;
3.学会选择和使用论据。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蜀道难》
《蜀道难》本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是沿用古体而作的。
《杜甫诗三首》
近体格律始于南朝的齐、粱,形成于初唐,完备于盛唐,可分为绝句和律诗。
《琵琶行》
行,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乐府诗体。
《李商隐诗两首》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
绝句共四句,律诗有八句。
绝句又叫“截句”。
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
字词汇总
膺(yīng)巉(chán)岩喧豗(huī)砯(pīng)崖万壑(hè)
急暮砧(zhēn)青冢(zhǒng)省(xǐng)识钿(diàn)头银篦(bì)
呕哑嘲哳(ōuyāzhāozhā)马嵬(wéi)宵柝(tuò)晓筹(chóu)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蜀道难》
这首诗以咏叹为基调,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而战祸之烈是由于蜀道高险给割据者创造了条件。
因此,朝廷要警惕军事叛乱。
《秋兴八首》(其一)
这首诗歌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景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景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咏怀古迹》(其三)
这是一首借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怀抱的咏怀诗。
诗人叙述了王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同时把自己去国离乡的愁恨寓于其中。
他的遭遇与昭君的太相似了:
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妒;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漂泊西南天地间”;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但又不敢怨君。
所以,只能借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
《登高》
这首诗通过登高所见的秋日长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伤时叹己的情怀。
诗人面对苍凉恢廓的秋景,想到自己流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情。
诗人备尝穷困潦倒之苦,忧国忧民,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琵琶行并序》
通过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及沦落天涯的悲惨身世,表现了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抒发了诗人谪居江州在政治上的失意之感,控诉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
《锦瑟》
这是一首抒情诗,慨叹年辈已逝,表现诗人无限悲感,难言的怨愤,及怅惆的苦痛心情。
《马嵬》(其二)
本诗是首咏史诗,借唐玄宗荒淫腐败而招致祸乱败亡的历史教训,抒发了诗人对这一历史悲剧的认识,是讽刺现实政治的以古鉴今之作。
把握重点
诗歌欣赏
唐诗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有高峰,而且群峰矗立。
唐诗是一个光辉灿烂、永远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成就。
唐诗把中国人的生存状况、失意状态、美好愿景,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农业社会,唐诗真实地反应那个时代,是很了不起的。
唐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的财富,是中国人献给世界的礼物。
中国文化因为有唐诗显得别具一格、开朗大度,显示出中国对世界的理解与众不同的视角。
据统计,全部唐诗作者有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
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
那么,整个唐诗流失的数字,无法统计出来,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
下面择其要,勾勒一下唐诗基本的发展过程。
王勃
王勃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名句,写得非常通达,自信力十足。
王勃豁达的胸襟,对离别的达观诞生于一个伟大稳定的时代。
他具有自信的个人精神特质,这种特质植根于唐诗这片沃土。
唐朝当时是四海统一,天下太平,交通便利,人民生活稳定。
在这样背景下,王勃高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基于一个伟大时代的酝酿和准备。
在一个充满气象的、安定的、繁荣发达的唐朝的支持下,王勃说出这样的话,显现出唐人特有的精神风范。
陈子昂
陈子昂登上幽州的古台,和天地进行了一次对话,在更大的时空范围之内,寻找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他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高高的古台上,陈子昂高居其上和时空对话。
在时空的坐标中,他寻求自己的定位。
本诗虽然字数不多,但在唐诗中是别具一格的,其他诗是无法超越的。
贺知章
贺知章是一个达观、快乐、充满生活趣味的性情诗人。
《咏柳》也写出唐朝人的精神和风范,这首诗为什么能传送千古在于贺知章别样的角度和新奇的发现。
在他眼中,柳树是一个精心打扮的、漂亮的小姑娘,而且精致、美丽、高挑、俊俏。
碧玉妆成一树高
“碧玉”写出小姑娘的特点,“妆成”是说小姑娘是在精心装扮后才出来见人的,她高兴雀跃。
反映了作者想象的巧妙。
想象更出人意料的是,他说叶子不是自然而然长出来的,好像有人精心做出来的。
是谁做出的叶子呢?
后来发现是二月的春风,每一片叶子都是剪刀精心剪裁出来的。
通过剪刀这个比喻,可以想象叶子是多么得精致、美好、与众不同。
看到后,能引起人的兴奋和惊奇。
张若虚
闻一多说称赞《春江花月夜》为“诗中之诗”,此诗写了“春江”“花”“月”交织在一起的美好,有世人对时空的追思,也有个人价值的定位。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这四句把春江水满、海上月生、滟波千里的浩大景象勾勒于笔端。
不仅是美丽的画卷,里面还有人广远的时空观念。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把人放在一个更大的时空中。
从人的角度讲,是谁第一个看到月亮,让人和月亮之间产生一种美好的关系?
从月的角度讲,是哪一轮明月、哪一缕光芒首先照到人,唤起人美好的想象?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从人的历史不断变幻中写生命,不仅是美的画面、生命的交响曲,还是一个把二者糅合在一起的绚丽篇章。
既有美的壮阔的描摹,也有时空年华哲理性的思考。
所以,《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让人读了之后若有所思、颇有感触的佳作。
王之涣
一般人写楼,都直接写楼有多高、多雄伟,但王之涣没有,他写的是站在楼上的所观之景。
通过所观之景的浩大、开阔,来反映楼的雄伟。
他写的楼是虚的,眼前之景是四周所见,通过四周所见,让读者把心中的楼矗立起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诗歌起笔雄阔,读者能看到“白日”“河”,还有“黄河”迤逦而来,奔腾千里,然后浩浩东去。
用短短的十个字,把人放在非常开阔、高远、目力所及的环境中,可以让人想象出鹳雀楼的高耸。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进一步写出鹳雀楼的雄伟。
这首诗表面上看没有写楼,但每句诗又都在写楼:
这是这首诗独特的地方。
就是这个特色,成就了鹳雀楼别具一格的特点,并成为千古绝唱。
王昌龄
王昌龄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盛唐边塞诗人吞天吐地的气概。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写出了广阔的地域的画面,并显现出边塞的位置。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写出条件的艰苦,战争的残酷及频繁。
但盛唐时的战士士气高昂,建功立业不是别人强加的是他们生命的追求。
整首诗气势雄浑,文笔开阔,写了战士的昂扬斗志,突出了唐边塞诗的特色。
王维
王维是唐朝著名诗人之一,他是一个全才,不但诗写得好、绘画很棒,而且精通音乐、深谙佛理,是唐朝诗人中艺术修养最为全面的一位。
王维是唐朝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一,他比较成功地发现了山水的价值。
在王维眼中山水不仅是生活环境,更变成了人心灵的濡养。
清雅的环境,对一个人内心的幸福感,对人内心的帮助是巨大的。
自然变成了人类的朋友,甚至是老师。
终南别业是王维在钟南山的别墅,他长时间半官半隐在终南山。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表面是在写景,同时又蕴含着人生哲理。
从山水入笔,写出的是无尽的思考,从而成为名句。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写出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那样的环境中,大家的心是坦诚的。
李白
李白是盛唐精神的最强音。
李白以他独特、桀骜的性格,杰出的艺术表现力,豪放飘逸的语言,开创了盛唐诗歌独有的风范,达到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眼中的黄河水浩大、澎湃。
在李白的笔底,所有的景象都充满生命力,这和他的个性有关。
李白的精神投射到山水当中,使它们变得有生气活力。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写诗一般不强调议论,我们也不喜欢看诗中的议论,但李白诗中的议论却很可贵,并成为名句中的名句。
它的可贵之处在于诞生在封建社会畏权贵的背景下。
面对权贵人人都摧眉折腰,但谁都不甘心,而且都不敢说。
李白把一个人的桀骜、独立、价值和尊严,用他的声音喊出来,是空前绝后的。
杜甫
杜甫在人们的心中是一个凄苦的形象。
其实,杜诗中不只有悲酸、辛苦、哀叹,杜甫是诸体皆宜。
任何一种诗体,他都尝试,而且都有优秀的作品。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可以看出杜诗的欢快、别样。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写出了一个蝶飞、莺啼、花满蹊、美好的春天景象。
从题目上看,杜甫能自得其乐。
可以想象他在江畔,走在花间是内心的愉悦,也可以说是杜甫的生活图。
换一个角度看杜甫,会看得更清楚,更全面,更真实。
杜甫的才华是多样的,性格是多层面的,表现角度也是多层面的,诗歌风格也是多层面的。
杜诗是丰富的、博大的。
刘禹锡
刘禹锡人称“诗豪”,性格通达、执着、刚直峻切,从不惧任何困难挫折。
他的诗写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在刘禹锡的眼里有别样的美。
“白银盘”指的是洞庭湖,“青螺”是君山。
比喻用的新奇独到,颜色的映衬、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这首诗写得开阔、清新秀丽、别具一格,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刘禹锡的性格。
杜牧
这首《江南春》的好不在于局部,而在于整体,它要把整个江南的春天收于笔底。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整体勾勒江南远眺所及之景。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佛教盛行,寺庙很多。
绵绵的春雨之中,亭台楼阁层层叠叠、高高低低。
李商隐
《忆梅》就是李商隐的解码。
早年李商隐因陷入“牛李党争”,一直受人排挤,仕途很不得志。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当百花争奇斗艳时,寒梅已经花凋香尽。
寒梅是李商隐生活经历的写照。
韦庄
六朝(三国的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是以南京为中心的江南文化最繁盛的时期。
晚唐诗人每次想到六朝的衰落、颓败,心里总不是滋味;因为唐朝繁盛已过,他们已经预感到时代将要变化,过去的兴盛、强大即将成为历史。
他们通过回忆六朝的繁荣,表达对晚唐的种种幽怨、担心,这种情绪是晚唐的情绪,韦庄是位晚唐诗人。
一场大戏将散,在暗淡的灯火中,无论谁都会感到寂寞。
“无情最是台城柳”,为什么“无情”?
因为“依旧烟笼十里堤”。
柳树还是该吐芽吐芽,该长叶长叶;还是那么繁茂,那么欣欣向荣。
然而,那个繁华富丽的六朝却像梦一样消失。
巨大变化已经成为事实,但柳树不懂、不看、不管这些。
从这首诗不难看出晚唐已至,诗人的担心和忧虑也表现出来。
中国历史上伟大、繁荣,人性空前自由、解放的时代,渐渐落下帷幕。
在每一个敏感的人心中,都会激起层层涟漪,引起莫大的悲怆。
从王勃始到韦庄终,勾勒出唐诗发展的历程。
他们先后登场,每个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的过程,也是大唐由盛转衰的过程。
诗人与历史交合在一起,构成唐诗特有的气质和无可代替的艺术价值。
知识迁移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请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的两个字,并对其中一个字进行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李白,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道士,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唐)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③下,迥立阊闽④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⑤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
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
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
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阊阖:
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
一会儿。
3.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
曹霸是怎样做到的?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做了哪些铺垫?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5.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最精妙的两个字是“分”和“挂”。
茂密修长的野竹与云雾相接,本来是一幅静景;然而诗人用了这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了,它使人联想到山风徐来,移动的云雾不断地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
(青翠的山峰之上,一线泉水,凌空飞注,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了这一个“挂”字,就又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到山峰的陡峭峻拔和山泉的垂直落下的情状。
)
2.①我认为这首诗的主要人物形象是李白。
因为诗歌通过描述李白访友未遇的一天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抒发了李白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真挚感情。
②我认为这首诗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道士。
因为从题目来看,诗是因道士而写。
诗中的景物描写,如桃花、野竹、两三松,都烘托了道士淡泊、疏放的风骨。
作者访道士的心情从出发的愉悦到不遇的失望,表现作者对道士的仰慕和敬重,其实也从侧面表现了道士的高尚人品。
3.第一问:
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峻,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第二问:
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之间一气呵成。
4.①画工如山貌不同:
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都画得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峻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
②迥立阊阖生长风:
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5.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
宾主志同道合。
解析:
这是一首题咏诗,作者来到窦员外在崇德里的新居,感到欣喜异常,遂写此诗。
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主要从颔联、颈联和尾联中寻找答案。
写作的顺序是前写新居外景,后写新居内事。
关键信息点有:
“秋色墙头数点山”“碧松”“红药”指外景的优美,“堆案无余地”指闲适,“认得诗人”指志同道合。
6.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解析:
颔联写近水远山,颈联写碧松红药,均选取“新居”周围之美景,空间层次分明,色调和谐。
松间明月朗照,春来红药盛开,均是想象之景,与实景相配,引人遐思。
7.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尾联赞美主人新居中书籍堆案,主人以诗书自娱,作者亦是同好之人,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拓展阅读
永远的唐诗宋词
梁宇广
我对唐诗宋词情有独钟。
读小学时,就能把课本上所有学过的诗词倒背如流。
还从父亲的书箱里“偷”出一本《唐诗三百首》,四处搜集当时能找到的唐诗宋词,整整抄了十四本笔记。
虽然大多不解其意,但每一次读起来还是那么专注入神。
清风徐来的夜晚,和父亲铺起凉席睡在草坪上,比赛看谁背得唐诗宋词多,有一回竟然赢了在老家有“酒鬼”和“诗鬼”之称的父亲。
为此,我得意了很久。
随着读书的增多,才知道自己所能背诵的那几首唐诗和宋词,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
于是,使疯狂地买起有关的书籍来。
直到今天,仍然不改对唐诗对宋词那一份痴迷和眷恋。
每当月照庭院或雨打纱窗,从床头柜上随手拿过一本,低声读起来,感觉琅琅上口,满口清香。
想象那月照唐朝雨落宋朝,该是怎么样美的意境啊!
感谢唐诗宋词。
感谢它们使那些古代大师们不朽的艺术和精神,千百年来得以流传至今。
走进唐诗宋词,就是走进一个神奇迷人的王国。
我们的大师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曲曲折折地向我们走来。
他们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
古朴雄浑的陈子昂,清朗雄健的王之涣,闲静淡远的孟浩然,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清扬畅丽的白居易,奇诡璀璨的李贺,精巧艳丽的温庭筠,凄婉优柔的李煜,闲雅清婉的晏殊,豪放旷达的苏轼,雄放流畅的陆游……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恍惚之中,我也成了一名典雅的古代儒生,微风拂动我头上淡蓝色的逍遥巾。
我坐上一辆古旧的马车,“吱吱呀呀”而去,驿道两边是一片火红的枫叶,把我的双颊也映照得微红,叫我怎能不停下车来望上几眼?
“小令樽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
歌中醉倒谁能恨?
唱罢归来酒未消。
”夜色已深,打更人在窄窄的街衢上越走越远,而红楼之上酒兴正浓。
箫是那精致的玉箫,灯是那华贵的银灯,音乐在身边流淌着,心爱的人儿跳着欢快的舞蹈,叫我怎么不想再当一回多情的公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在那茫茫水天的黄鹤楼下,李白惆怅满怀,心中流淌着悠悠江水一般的怀念,化作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仙的诗句字字珠玑,它是浪漫诗人噙着热泪吟出的,是李白的心声,同时也是我们的心声。
因为,它的每一个字,不但饱含着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也饱含着我们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独爱唐诗宋词,独爱其中所展示的一个个古雅的诗歌意境,独爱浪荡于境界之中的一个个不羁的灵魂。
可与之携手同游,可与之相对品茗。
无论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胡天八月”,还是“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渭城客栈,无论在“花市灯如昼”的元夜,还是在有“暗香盈袖”的黄昏,或笑、或泣,或长歌、或短叹,或无语徘徊、或喃喃自语、滔滔不绝,都是那么令人难忘。
在中学校园里读晏殊: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大脑中一片空白。
今天,在经历了一些世事之后,再来读它,便渐渐悟出一些意蕴来。
想当年,晏殊徜徉在小园的香径上,借着老酒写下这首词的时候,又怎能知道千年之后的我能读到它?
又怎能知道我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境去品味去咀嚼它?
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沧桑了,这就是所谓的历史了,这就是所谓的缘分了。
我还觉得,这份沧桑之感,并非建立在“生命无为”的悲观基调上。
相反,它是人对生命的自我意识。
它教会我更加珍惜生命、理解生命,更加热爱生活。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事物正在不断地遭受抛弃。
对物质的狂热追求,使人的心灵愈来愈孤独。
面对今天的生活,我们的心在隐隐作痛。
人,成为了一台开足马力的机器,在复杂的人情世故中无休止地旋转、旋转、再旋转……
好容易觅个闲时,吟吟唐诗,读读宋词,在月色花影之中超越现实,进入那个理想的古朴纯美的世界,灵魂便找到了一个临时的寓所。
有时候,我们是多么向往那种生活啊:
归隐于一片“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的田园,在燕子对月亮的喃喃细语中,汲泉煮茗,但觉人淡如花,一身宠辱皆忘;或者置身于一间“深深深几许”的庭院,绿柳如烟,院门萦雾,枕一帘幽梦,带半身闲愁,想想那些风花雪月的事情。
渗透着人文精神的唐诗和宋词,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必将使更多的现代人的心灵产生共鸣。
用眼睛去读,用心灵去读,用人生去读。
永远的唐诗宋词,永远也读不尽……
单元写作
写作引导
写作基本知识
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自己论点的理由和依据,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和各种统计数字等。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在议论文中列举典型而充分的事例,那是最能证明论点、最有说服力的。
理论论据,指的是含义正确,经过实践检验的成语、名言、警句或自然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公式等。
理论论据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特别是经典著作和权威性言论,能够增加论点的广度和深度,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理解得更深刻。
事实论据主要是为论点提供事实上存在的依据,从“实”的方面来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坚实的实际基础,令文章具体生动、切实可感。
而理论论据主要为论点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是从“虚”的方面来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理论上的基础,令文章笔墨简洁,富有权威性。
在实际写作中,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辅相成的,有时先“实”后“虚”,有时先“虚”后“实”,有时“虚”“实”相间。
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文章才会既丰满又有神韵。
运用事实论据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首先,在援引时要着力突出论点(分论点)所需要的侧面,而将其余的舍弃。
其次,突出某一个侧面之后,还要善于分析和发掘。
事实论据和论点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是间接的联系,只有把事实论据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发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真正发生内在联系,直接证明论点。
第三,事实论据的叙述力求简明扼要,切忌“以叙代议”。
议论文中援引事实论据目的是为了直接证明论点的正确可信,不像记叙文以具体生动的描述事情取胜。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具有概括性,因此运用事实论据时应对材料加以概括和提炼,表述的文字务必精要凝练,而把主要的笔墨放在说理分析上。
运用理论论据首先要做到准确、恰当。
援引革命导师的言论和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可有任何的改动和差错。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