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55218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1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整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整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整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整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docx

《整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docx

整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生活需要法律教案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一课时生活需要法律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通过了解法治的发展进程,增强自身法治观念。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的进程。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本课作为本单元统领整个法律部分的起始课,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调整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矛盾纠纷,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我们一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人类开始了迈向法治社会的步伐。

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二)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生活需要法律。

  教学难点:

法治的发展进程。

  三、学情分析

  未成年人作为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法治意识如何,关系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能否实现。

受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的限制,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法治观念淡薄,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因此,有必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四、教学过程

  导入:

“身边法律大家谈”经验分享

  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都离不开法律,请你来分享:

  1.你还知道哪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

  2.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

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哪些法律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这些法律从何而来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本课的学习。

  环节一:

走近法治

  1.法律与生活

  播放视频《民法总则草案保护的事儿,你一个都躲不开》

  民法总则草案被视为我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涉及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一本经济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对每个公民来说,相当于有了一份权利保障书。

2017年人大会上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

  提问:

民法总则草案的审议通过说明了什么?

  结论: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

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法律在身边

  出示图片及情境,并思考回答:

(1)上述行为都是自觉的吗?

  

(2)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

你赞成这一观点吗?

  结论:

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3.权利与义务

  播放视频《一生相伴哪些法律在保护你?

  根据视频内容完成教材P86探究与分享内容并分享内容:

  说说上述内容哪些是我们的权利,哪些是我们的义务?

  结论:

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环节二:

追寻足迹

  刚才视频结尾也提到目前我们国家法律还有待完善的地方,下面一起来看看法治的脚步,法律是如何产生、发展的?

  PPT出示材料

  材料一:

夏代法律在古文献称“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西汉的《尚书大传》中有“夏刑三千条”的说法。

东汉郑玄为《周礼》作注解时也说夏代的刑法,有死刑200条,宮刑500条,膑〔bin鬓〕刑(凿去膝盖骨)300条,劓〔yi易〕刑(割掉鼻子)1000条,墨刑(在犯人面上或额上刺刻并涂墨)1000条,加起来共3000条。

  材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词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

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提问:

看完材料,你有何启发?

  结论:

法律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出示图片并思考:

有了法律之后,人类就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了吗?

  结论:

法律不能贯彻落实,就等于一纸空文。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汉唐时期的法典就已比较完备,但在封建专制的历史中,法律成为统治者治理被统治者的依据,这不是真正的法治社会,其实质还是人治。

  环节三:

探究力量

  你期待的法治国家是什么样的?

  结论:

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出示法治进程流程图

  材料:

在宪法的基础上,我国已经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00多件,行政法规700多件,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近9000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可以设想,没有物权法,公民维护私产权利的盾牌是否能够硬气;没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7天无理由退货”会有多少商家响应;没有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和取消劳动教养制度,还会有多少侵害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行为得不到纠正。

  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什么体会?

  结论:

法治助推中国梦。

法治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本课小结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我们一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不仅成为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法治助推中国梦,人人有责。

  拓展空间:

  法律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体现着人类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

与同学分享中华民族法制文明史上秉公执法、惩恶扬善的历史故事,并谈谈你的体会。

  五、板书设计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一课时 生活需要法律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对问题的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脚步。

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一、导入新课

材料一:

为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放心购买各类消费品,市质监局出动执法人员980人次,对299家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检查。

检查中,共立案查办131起,其中大案要案33起,查获涉案货值280余万元;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掺假,以次充好;标识标注无净含量;无3C、无生产许可证;伪造、冒用厂名、厂址;伪造日期;棉花产品无中文标志;定量包装无厂名等。

材料二:

张立兵、孙红等四人加工、销售黑心棉被、黑心棉垫子金额达7万多元,已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经检察院提起公诉,张立兵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其女张蒙蒙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妻子孙红被判处拘役六个月、女婿张大山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想一想:

材料表明了法律怎样保护我们的生活?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提示:

学生可以从法律作用、执法管理、百姓生活等不同的角度思考。

教师总结:

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生活需要法律”这个话题。

二、讲授新课

(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法律与生活

活动一: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多媒体链接教材P84“运用你的经验”栏目)

想一想:

(1)图片中有哪些法律?

能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吗?

提示:

食品安全法、建筑法、道理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2)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提示:

如果没有法律,就像道路没有交通信号灯一样,车会横冲直撞,导致交通瘫痪,安全事故频发。

如果没有法律,社会生活就会没有秩序,人类随心所欲,带来的是自己的灭顶之灾。

特别强调:

生活需要法律,生活离不开法律。

(3)如何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提示:

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2.法律与个人

活动二:

权利义务相伴一生

材料:

李华参军前是个勤奋学习的学生,2014年复员后到电厂工作,由于工作努力,又被评为县人大代表。

他每月寄800元钱给乡下年迈的父母,并自觉交纳个人收入调节税。

材料中的李华享有了哪些权利?

履行了哪些义务?

请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李华的经历

享有的权利

履行的义务

勤奋学习

受教育

受教育

参军

依法服兵役

电厂工作

劳动

劳动

被评为县

人大代表

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

自觉交纳

依法纳税

想一想:

法律与个人有什么关系?

教师讲述:

在我国,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活动三:

法律相伴一生

(多媒体链接教材P86“探究与分享”栏目)

想一想:

(1)学生自主独立完成教材P86连线题。

(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探讨:

我们的主要权利有哪些?

相应的法律是什么?

(3)个人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要求把探究的答案记在课本或笔记上,然后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

我们的权利

相应的法律

生命健康权

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

人身自由权

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

人格尊严权

民法通则、户口登记条例等。

受教育权

义务教育法、教育法等。

智力成果权

民法通则、知识产权法等。

财产权

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

劳动权

劳动法等。

(二)法治的脚步

活动四:

法律的产生

◆公元前21世纪,我国产生了古代第一个王朝——夏,以及维护夏朝统治的法律制度。

据文献记载,夏朝的法律称为“禹刑”。

◆在古巴比伦,公元前18世纪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个高2.25米的石柱上,竖立在巴比伦的神殿里。

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成文法典。

思考:

(1)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靠什么调节人际关系和自己的行为?

提示:

风俗习惯。

(2)法律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创制法律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

教师归纳: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活动五:

“期待中的法治国家管理”

活动: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准备五类人员分工小纸片,写下他们分别要扮演的五个角色,如“政府(管理人员)”、“法官”、“商贩”、“执法人员(警察)”、“社会成员(平民)”。

要求先弄清自己的角色,按照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在组内交流,再在班内展示,相互评析。

讨论:

什么是法治?

它的要求是什么?

它的意义是什么?

教师强调:

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活动六:

法律小故事

早晨8点多,张女士刚起床,就听见院里一片嘈杂:

原来是他们院子一个老爷子由于年岁已高,反应稍慢,骑自行车稍稍碰了一条小狗,牵狗人不依不饶,非得逼老爷子赔偿。

张女士看到情况就下了楼,问清了碰狗的时间后,对牵狗那人说:

“第一,我们需要你出示合法的养犬证。

第二,您遛狗的时间不对,有关法律规定是晚7点以后至第二天早7点之前!

”听了张女士的话,牵狗人也自觉理亏,抱怨了几句就走了!

思考:

这个法律小故事告诉我们法律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

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明白了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了法律的产生过程和法律的本质;懂得了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明确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

生活需要法律的保障,生活离不开法律,从今以后,我们要做到认真学法、懂法、自觉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四、布置作业

请完成《·高效课堂》本课时作业。

(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法律与个人相伴一生

(二)法治的脚步

1.原始社会没有法律

2.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3.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

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人教版七下道德与法治《9.1生活需要法律》教案

9.1生活需要法律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初步树立法律信仰,努力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能够全面、辩证地看待法治建设,看问题追求深刻,彰显理性精神。

知识目标:

了解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的进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公益广告视频。

教师总结:

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安全稳定的空间。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一)法律与生活

活动一: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多媒体展示图片)

想一想:

(1)图片中有哪些法律?

能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吗?

提示:

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食品安全法、道理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商标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无处不在。

(2)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提示:

如果没有法律,社会秩序混乱,交通瘫痪,我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无法调整。

特别强调:

生活需要法律,生活离不开法律。

(3))畅所欲言:

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

你赞成这个观点吗?

不赞成。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法律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赋予我们各种权利,同时也规定了我们必须履行的义务。

(二)法律与个人

活动二:

法律相伴一生

(多媒体链接教材P85上“探究与分享”栏目)

活动:

学生自主独立完成教材P85连线题。

想一想:

个人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教师讲述:

法律无时不在,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教师小结:

为什么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呢?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需要法律来调整;法律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与我们相伴一生。

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教师讲述:

运用法律来约束和规范我们的生活,但法律并不是天生存在的,而是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逐渐占据我们的历史舞台。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法治的脚步。

目标导学二:

法治的脚步

活动三:

法律的产生

(多媒体出示教材p87相关链接,配上图片解释)

 思考:

(1)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靠什么调节人际关系和自己的行为?

提示:

风俗习惯。

(2)法律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创制法律目的是什么?

提示:

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

教师归纳:

(多媒体出示问题:

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活动四:

探究与分享:

法律产生之后,人类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了吗?

为什么?

  没有。

因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制定法律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意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走的是人治的道路。

(多媒体出示材料:

法治代替人治)

看书思考:

什么是法治?

它有什么重要性?

教师强调:

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之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活动五:

新中国65年法治历程

阅读教材P88相关链接

思考:

(1)“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程中有哪些重要性的标志事件?

提示:

①1954年,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②1982年,通过了我国现行宪法。

③1999年,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⑤2014年,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是什么?

提示: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三、课堂总结,知识回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明白了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了法律的产生过程和法律的本质;懂得了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明确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用法律指导自己的行动,自觉学法尊法守法,为依法治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