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杰开展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对传承国防精神有三大优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54978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吕杰开展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对传承国防精神有三大优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吕杰开展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对传承国防精神有三大优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吕杰开展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对传承国防精神有三大优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吕杰开展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对传承国防精神有三大优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吕杰开展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对传承国防精神有三大优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吕杰开展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对传承国防精神有三大优势.docx

《吕杰开展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对传承国防精神有三大优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吕杰开展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对传承国防精神有三大优势.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吕杰开展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对传承国防精神有三大优势.docx

吕杰开展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对传承国防精神有三大优势

嘉 宾:

吕 杰 陆军军官学院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

主持人:

黄子娟

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与国防精神传承

全文实录视频访谈

人类有史以来,有国就有防,有国防就有国防精神。

国防精神伴随着国家、国防的产生而产生,又伴随国家、国防的发展而发展。

作为长期国防实践的产物,国防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包括爱国主义、民族自强、爱军尚武、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等内容。

爱国主义是国防精神的本质和核心,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安全是国防精神的显著标志。

对当下军队建设而言,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与国防精神的传承,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人民网军事频道邀请陆军军官学院吕杰大校为您解读

吕杰:

开展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对传承国防精神有三大优势

2012年09月04日14:

07    来源:

人民网-军事频道     手机看新闻

分享到...

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间

人民网北京9月4日电今天上午,“国防文化系列访谈”的第八期与网友见面。

陆军军官学院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系吕杰主任就“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与国防精神的传承问题”与网友交流。

吕杰指出,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是进行国防教育、传承国防精神的生动教材。

开展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对于传承国防精神具有独特的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种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突出的国防主题。

近现代以来的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民族独立,另一个是国家富强。

这个时期的多数战争都与这两大历史任务直接相关。

其中一个突出的主题就是建设独立自主国家、维护领土主权完整,也就是国防问题。

比如,1840年以后,外国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侵略战争,严重破坏了我国的领土主权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这反映的是一个国防问题;比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紧逼直至大举入侵,全国人民奋起反抗,第一次赢得完全胜利,避免了亡国灭种的悲惨结果。

这反映的也是一个国防问题;还比如,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经历的几场战事,也都是围绕维护领土主权完整、建设独立自主国家进行的,我们国家最后取得了胜利,为我国的建设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充分认识中国近现代战争史这一突出的国防主题,有利于人们认清国防的极端重要性,加深强大的国防是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有力保障的认识,从而增强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

第二个优势是厚重的经验教训。

翻阅中国近现代历史,在国防问题上,既有沉痛教训,也有成功经验。

晚清社会轻视国防,松懈武备,尚武精神衰退,面对来势汹汹的列强,没有保持应有的警惕和对国防给予应有的重视,甚至挪用海军经费修建皇家园林、充实奇异珍玩。

清朝海军中的主力北洋水师,在一次战役中未及完全出手就全军覆没。

而曾经横行天下的大清劲旅“八旗军”,后因贪图安逸,最终成了不堪一击的“老爷兵”,在与列强交手中多次吃败仗,致使国家主权受到极大损害,中华民族遭受极大灾难。

这是一个非常沉痛的教训。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全民抗战,救亡图存,用血肉筑起钢铁长城,终将日寇驱逐于国门之东;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各方面都很困难的情况下,毅然出兵,保家卫国,打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军威,捍卫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安全和尊严,等等。

充分认识中国近现代战争史中这些厚重的经验教训,能够强烈地启示人们,国防精神是国防之基、是立国之本,崇军尚武的精神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他认为第三个优势是凸显的爱国精神。

俗话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在中国近现代战争历史上,虽然也有一些汉奸卖国贼,但千古不朽的是那些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国力的昌盛而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民族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比如,不顾个人祸福得失、发动禁烟运动、组织民众抵抗外来侵略者的湖广总督林则徐;坚守虎门炮台、以身殉国的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甲午海战中,“愿与战舰共存亡”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比如,抗日战争时期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自己的身躯堵住敌人枪眼的黄继光,等等。

这些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所凸显的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爱国主义传统和精神的集中体现。

重温这些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能够强烈地震撼人们的心灵,极大地激发爱国热情,发扬和光大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马晓平)

吕杰详解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五种类型战争

2012年09月04日14:

07    来源:

人民网-军事频道     手机看新闻

分享到...

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间

  人民网北京9月4日电今天上午,“国防文化系列访谈”的第八期与网友见面。

陆军军官学院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系吕杰主任就“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与国防精神的传承问题”与网友交流。

   吕杰介绍,中国近现代以来170多年的历史中发生了很多战争,基本上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第一类是帝国主义国家武装侵略中国、中国被迫进行反对侵略的战争。

属于这一类的战争主要有:

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收复新疆的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还有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抗日战争等。

   第二类是国内封建势力残酷压迫人民,人民被迫进行反对封建压迫的战争。

属于这一类的战争主要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等。

   第三类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和反对封建军阀的战争。

属于这一类的战争主要是辛亥革命战争等。

   第四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战争。

属于这一类的战争主要是1946年6月开始、历时三年多的解放战争。

   第五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维护国家主权、捍卫领土主权完整的战争。

属于这一类的重要战事主要有:

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等。

(马晓平)

吕杰:

强化国防意识任务紧迫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2012年09月04日14:

07    来源:

人民网-军事频道     手机看新闻

分享到...

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间

人民网北京9月4日电今天上午,“国防文化系列访谈”的第八期与网友见面。

陆军军官学院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系吕杰主任就“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与国防精神的传承问题”与网友交流。

吕杰认为,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嚣张,恐怖分子活动猖獗。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空间日益“缩小”,其争夺更为复杂激烈,国防问题日益突出。

然而,长期和平安宁的环境容易淡化人们关注国防的意识,安逸舒适的生活条件容易消磨人们献身国防的斗志,追求致富的欲望容易冲淡人们建设国防的责任,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容易弱化人们对民族精神文化的坚守。

特别是令人忧心的是,近年来一些人对国防的认识发生偏差,国防观念在淡化,国防意识在弱化,国防精神在软化。

古人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司马法》)信念、精神的衰败与丧失,往往是国家和民族衰亡最深层的因素;国防观念、国防精神的淡化,往往比武器装备的落后更可怕。

从当前情况来看,强化人们的文化国防意识,传承并增强国防精神,为国家安全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防线,已经成为国防建设、国防教育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马晓平)

吕杰:

国防精神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安危

2012年09月04日14:

08    来源:

人民网-军事频道     手机看新闻

分享到...

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间

   人民网北京9月4日电今天上午,“国防文化系列访谈”的第八期与网友见面。

陆军军官学院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系吕杰主任就“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与国防精神的传承问题”与网友交流。

   吕杰介绍,国防精神作为国防实践中凝结的精神层面的内容,是国防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国防软实力的根本,是一个国家的“精神长城”,在维护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

可以说,国防精神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安危。

 

   首先,作为一种国防软实力,强烈的国防精神是一种巨大的无形力量,对于外来入侵者具有直接的威慑作用;其次,作为一种精神动力,强烈的国防精神能够砥砺公民的意志,激发国民的斗志,在关键时刻振奋民族精神,焕发出巨大的战斗力;第三,作为国家民族重要的精神支柱,强烈的国防精神能够在危难时刻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国家和民族虽败而不散、浴火而重生。

   精神之重要,在一定情况下并不亚于物质。

孙中山指出:

“所谓固国家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其道何在?

精神为也”。

拿破仑也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看,精神总能征服利剑。

拿破仑所提到的“精神”指的就是民族之魂的国防精神。

如果国防精神弱化,“精神长城”坍塌,带来的后果往往是国破家亡。

比如,我国历史上宋朝的后期,经济繁荣,科技发达,但尚武精神衰落,“上下安于无事,武备废而不修,庙堂无谋臣,边鄙无勇将,将愚不识干戈,兵骄不知战阵”(欧阳修)。

结果使父子两代皇帝都做了俘虏,最后魂归他乡,后果相当悲惨。

这就是有名的我国历史上的“靖康之耻”。

   外国也有许多国防精神衰退带来的沉痛教训。

如古罗马帝国的晚期,社会生活骄奢淫逸,国家武备松驰,甚至依仗雇佣来的军队守卫国防,结果走向衰亡。

等等。

无数事实告诫人们:

没有尚武精神的民族,是走向衰落的民族;国防精神淡化的国家,是走向灭亡的国家。

(马晓平)

吕杰:

增强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的自觉性和针对性

2012年09月04日14:

08    来源:

人民网-军事频道     手机看新闻

分享到...

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间

   人民网北京9月4日电今天上午,“国防文化系列访谈”的第八期与网友见面。

陆军军官学院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系吕杰主任就“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与国防精神的传承问题”与网友交流。

   在新的形势条件下,搞好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增强国防精神,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内容,包括思想认识、内容途径,还有方式方法等。

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情况看,我认为需要突出做好的是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增强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的自觉性。

针对历史教学中忽视战争史教育的错误思想以及对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在增强国防精神上的独特优势认识不到位的现象,着力端正思想,提高认识。

首先,要切实弄清淡化革命、淡化战争的思想做法的错误所在和危害后果,正确认识革命和战争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深刻理解战争史教育在历史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把战争史教育提到应有高度,摆到应有位置。

这是搞好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的重要前提。

其次,要充分认清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对传承国防精神的独特优势,深刻认识中国近现代战争史中突出的国防主题、厚重的经验教训以及凸显的爱国精神对开展国防教育的直接作用和重要意义,把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摆到国防历史教育的突出位置,以更好地发挥优势,增强国防精神。

这是搞好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的重要基础。

   我认为第二方面是突出重点,增强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的针对性。

围绕近些年来国防观念有所淡化、崇军尚武精神有所弱化的问题,突出重点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

   首先,要用经验教训昭示国防观念。

一部中国近现代战争史为我们开展国防教育提供了丰富而又生动的历史素材。

国防观念淡薄、尚武精神衰退招至丧权辱国的沉痛教训,会时时给人们敲响如雷贯耳般的警钟,警示人们要时刻绷紧国防这根弦,常怀忧患意识,不忘卫国御敌;而重视国防、崇军尚武、保家卫国的成功经验,则会给人们以思想上莫大的鼓舞,精神上极大的振奋,强化“有国才有家、保家需卫国”的国防观念,激发人们爱国、保国、建国的高尚情怀。

   其次,要用英雄事迹激励国防精神。

中国近现代战争史上树立着无数英雄的丰碑,他们是爱国奉献的典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的英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与这些英雄对话会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会使人们的精神得到砥励和升华,会鼓舞人们为国家民族的独立自主、繁荣富强而拼搏献身。

崇尚英雄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崇尚英雄的国家才是有前途的国家。

要通过大力宣扬中国近现代战争史上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英雄、热爱英雄、争当英雄的良好风尚。

(马晓平)

吕杰:

当前中国近现代战争史的教育教学现状有喜也有忧

2012年09月04日14:

08    来源:

人民网-军事频道     手机看新闻

分享到...

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间

人民网北京9月4日电今天上午,“国防文化系列访谈”的第八期与网友见面。

陆军军官学院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系吕杰主任就“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与国防精神的传承问题”与网友交流。

吕杰认为,当前中国近现代战争史的教育教学现状有喜也有忧。

喜的是,我国历来有重视历史教育的传统,崇尚其传承文化、经世致用的功能,称誉其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

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历史课始终是各级学校教育的必设课程。

目前主要开设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古代史等,其中的中国历史、中国近现代史课程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中国近现代战争史的内容。

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国家设立了“全民国防教育日”,各地也相继出台了实施办法或细则。

2006年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公布施行了“全民国防教育大纲”,把“国防历史”列为普及教育的内容,指出要切实搞好“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史,中国近代、现代卫国戍边战争史”的教育。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还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全面落实国防教育法,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这些做法,有力地促进了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普及了近现代战争知识,强化了人们的国防意识,增强了人们的国防精神。

目前的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教育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的地方,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其中,尤其是近几年出现的在历史教育教学中淡化革命、淡化战争的现象,特别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吕杰认为,在历史教育教学中淡化革命、淡化战争,不利于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因为革命和战争是社会矛盾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极端反映,是人类社会发展变迁的“催化剂”。

尤其是革命战争,对社会发展进步更是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正如马克思所说:

“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另外,在历史教育教学中淡化革命、淡化战争,也不利于民族精神的培育和传承。

因为加强对本国历史的学习,了解本民族的苦难史、奋斗史等,是传承国防精神、民族精神的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的革命和战争,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淡化这些内容的教育,对近现代中国发生的革命和战争的认识模棱两可,就会在真理与谬误、正义与非正义等是非观念问题上出现混乱,对传承民族精神带来严重危害。

(马晓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