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市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51155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市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市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市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市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市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市政.docx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市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市政.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市政.docx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市政

市政工程规划

 

1 规划依据

《渭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富平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深陕富平新兴产业示范园总体规划》(2012-2030)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T50282-9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防洪标准》(GB50201-94)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通信管道与通信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

《长途通信干线光纤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012-2003

《邮电设施规划规范》(GB/50293-1999)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其他相关规划规范资料

2 给水工程规划

 

2.1 给水现状

 

规划区内无统一的供水系统。

县城北塬水厂位于南樊村南 100m 处,设计供

水能力 3 万 m3/d,水厂占地 20 亩,该水厂现有工艺较为简单,主要是水源井泵

将水汇流送至水厂清水池,经消毒处理后供水至县城。

 

2.2 规划原则

 

(1)可实施性原则

给水系统的布置,尽量利用现有管网,充分结合现状条件,优化规划区供水

管网,在保证供水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力求降低能耗、节约投资、运行管理方便,

保证规划的可实施性。

(2)经济合理性原则

体现规划区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设计要求。

同时,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

居民生活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水源、资金、技术等条件,使规划具有经济

合理性。

(3)相关协调性原则

与相关上层次规划相结合,满足规划区社会、经济发展对供水水量、水质和

水压的要求。

充分考虑本规划区内管网系统与周边区域管网系统的协调,提高供

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可持续发展原则

合理解决近期实施与远期规划结合问题,规划具有长远性、超前性,同时又

具有可操作性,对实际工程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2.3 规划用水量预测

 

(1)用水量预测计算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T50282-98),并参考类似工业园区用水

情况,确定本次规划用水量标准。

按不同的用水性质预测水量,规划区最高日需

水量共为:

4.79 万 m3/d。

规划区需水量详见下表。

用地分类用水指标

m3/hm2·d

用地规模

hm2

用水水量

万 m3/d

居住用地11081.508965

公共服务用地5025.991300

商业服务设施用地5026.821341

工业用地110262.8528914

仓储用地207.59152

道路交通设施用地20161.993240

绿地1077.19772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2524.43611

村庄建设用地11018.532038

对外交通用地3017.89537

合计704.7947869

(2)用水量计算复核

规划区总建设用地为 704.79ha,预测的最高日用水量为 4.79 万 m3/d,单位

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为 0.68 万 m3/(km2·d),此值符合富平县单位建设用地综合

用水量指标 0.4~0.7 万 m3/(km2·d)的要求。

综上所述,预测规划区最高日需水量为:

4.79 万 m³/d,日变化系数取 1.5。

2.4 给水系统规划

(1)给水设施规划

规划区用水由规划区自建水厂进行统一供给,根据水量测算,水厂用地按照

总规模 25 万 m3/d 控制,总占地 8.06ha。

给水厂可根据园区发展分期实施,其中

近期供水规模 5 万 m3/d。

(2)管网布置

1) 管网计算的主要参数

—最不利点服务水头:

≥0.28MPa

—时变化系数:

Kd =1.5,Kh =1.3

—消防用水量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确定,按同一时间

内的火灾次数为 2 次,一次灭火用水量为 55 L/s。

消防校核时最不利点服务水头

应≥10 米。

—最不利管段发生故障时的事故用水量按最高日最大时的流量的 70%计。

2)管网布置原则

规划区内配水管网布置呈环状,以提高供水安全性和可靠性。

规划管道均沿城市规划道路敷设,道路路幅大于等于 40 米时,给水管道采

用双管双侧布线。

消防给水管与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合并为一个系统,采用低压供水,保证灭

火时最不利点消火栓的水压不小于 10 米(从地面算起)。

室外消防用水量由消火

栓供给,消火栓沿规划道路布置,间距不大于 120 米。

配水管网按远期最高日最大时流量进行设计,并按最高日最大时流量加消

防流量、最不利管段发生故障两种工况进行校核,管道的敷设分期分批逐步实施。

3)管网规划

根据本片区用水情况,本区内给水干管主要布置在富辰一路、频山大道、友

谊大街、金粟大道、富辰七路及贺兰大街等区域内主要道路,最大管径为

DN1800,最小管径为 DN200,给水管网连成环状。

管径>DN500 的给水管推荐选用球墨铸铁管;管径≤DN500 的给水管推荐选

用 PE 管。

给水管道一般设在道路东南侧,管顶覆土不小于 0.7 米。

2.5 再生水规划

污水经过适当的再生处理,可以重复利用,以实现水资源在自然界的良性循

环。

污水再生利用,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另一方面可实现污染排放的减

量化,达到保护水环境的积极目标。

(1)再生水使用范围

按《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GB/T18919-2002),城市杂用水再生水潜在用

户主要有:

绿化浇洒用水、道路浇洒用水、冲厕用水、车辆冲洗用水、建筑施工用

水、消防用水及工业冷却用水等。

本次规划再生水主要用于替代部分绿化浇洒

用水、道路浇洒用水及工业冷却用水。

(2)再生水用水量预测

规划区道路广场用水为 3240m3/d,绿化用水为 772 m3/d,工业用水为 28914

m3/d,近期考虑规划道路广场及绿地的 70%采用再生水浇洒,并考虑工业用水的

10%采用再生水替代,则预测再生水用水量为 5700m3/d。

(3)再生水水厂规划

规划再生水厂与污水厂合建,再生水厂规模为 3 万 m3/d,其中近期 1 万

m 3/d。

本次规划推荐水质目标主要依据国家规范制定: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

水水质》(GB/T 19923-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

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城镇污水处

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4)再生水管网布置

①结合规划区道路网系统,建设城市再生水管网,在道路东南侧布置

DN150-DN600 再生水管。

② 按《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规定,再生水管在与给

水管道、排水管道平行埋设时,其水平净距不小于 0.5m,交叉埋设时,再生水管

应位于给水管道的下面,排水管道的上面,其净距不小于 0.3m。

③再生水管管材推荐采用 PE 管,采用热熔或电熔连接。

管材公称压力不

小于 1.0MP,管材使用年限不小于 50 年。

管道局部穿越机动车道处采用钢套管。

管材及连接要求详见《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2004)。

④再生水管道需设置带状标志且需涂成绿色,阀门井井盖上应铸上“再生

水”字样。

再生水管网布置及计算结果详见“再生水工程规划图”。

2.6 城市节水

多渠道开源节流,构建高效超前的供水系统,强化节水管理,打造节水城市。

新全面强制推行节水器具应用,已建项目逐步进行节水器具改造;严格控制管网

漏损率(规划管网漏损率不大于 12%),提高水厂产水率。

 “节水措施普及化”具体

措施:

(1)健全节水法规体制;

(2)完善节水管理机构;

(3)加强节水基础管理;

(4)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5)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

(6)强化水资源科学管理

(7)深入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活动

(8)通过编制节约用水规划,细化以上各项措施,并制定阶段发展目标

(9)建议对工业园高耗水、高排放的工业企业采取限制准入制度,要求区域

内工业企业水循环利用率达到 85%以上。

3 污水工程规划

 

3.1 污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整个规划区现状无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体,

对水体污染严重。

3.2 规划原则

(1)根据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的指导思想,按照国家现行规范、规定和

技术标准,紧密结合城市规划,从规划区的发展及实际情况出发,使规划具有较

强的系统性;

(2)本规划区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

(3)以“一次规划,分阶段开发,分期建设”为原则,以减少起步资金。

污水管

网建设应满足各阶段进区企业污水排放量要求;

(4)充分考虑分期实施的衔接关系,使规划具有一定的弹性;

(5)管道网布置要充分利用地形地势,最大可能采用重力流,减少提升。

3.3 污水量预测

根据用水实际情况,参考同类工程设计经验,综合污水排放系数取 0.8,规划

区平均日污水量为 2.55 万 m3/d。

3.4 污水系统规划

(1)污水设施

规划区污水由规划区自建污水厂进行统一处理,部分出水经中水处理厂处

理后回用,其余排入温泉河。

污水厂位于规划区的东南部,总处理规模 13 万

m3/d,占地 13ha,其中近期规模 3 万 m3/d。

(2)污水水质及排放要求

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 4.1.1 条规定,污水处理厂处理

后的水质应执行一级标准。

(3)污水管网规划

污水管网按照以下原则布置:

道路上计算最小管径采用 d300,坡度 i≥3‰。

如管道中污水流速过高,宜采用跌水井,以减小管道坡度,降低流速。

污水管起点管底高程以雨水管管内底与污水管管内顶高差 0.3m 左右为原则,

并适当留有余地。

本规划污水干管主要布置在庶丰路、泰安路、金粟大道、富菁路及贺兰大街

等区域内主要道路,最大管径为 d1500,最小管径为 d300。

污水管网布置及计算结果详见“污水工程规划图”。

4 雨水工程规划

 

4.1 雨水工程现状

规划区现状无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就近散排至水体。

4.2 规划原则

(1)实行“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

山区雨水设置截洪沟形式排除,城市

建设地雨水通过雨水管道、渠排除。

(2)完善雨水管道系统,尽可能重力排水,对无法靠重力排除雨水的地势低

洼地块设雨水提升泵站排除。

(3)地面铺装采用透水材料,适当修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用于绿地及道路

浇酒,减少径流量。

4.3 雨水计算标准及方法

(1)计算标准

规划雨水管网采用 2 年一遇暴雨重现期标准,低洼地区、易淹地区及重要地

区选用 3 年一遇标准,对下沉广场、立交桥、下穿通道及排水困难地区选用

5~10 年一遇标准。

(2)雨量计算

1)雨量计算公式:

Q=ψqF

式中:

Q—雨水量(L / s)

ψ— 径流系数,取 0.7

q — 设计暴雨强度(L /(s·ha))

F — 汇水面积(ha)

2)设计暴雨强度公式采用渭南市暴雨强度公式:

i=(10.227+8.099lgP)/(t+4.819)0.67(毫米/分钟)

t——降雨历时,t=t1+mt2

t1——地面集水时间(min),视距离长短、地形坡度和地面铺盖情况而定,取

5~10min

t2——管内流行时间(min)

m——延缓系数, m=1.0

4.4 雨水系统规划

1)雨水系统布置

根据尽快将城市雨水导入附近水体的原则,结合防洪工程规划来布置城市

雨水系统。

雨水管沿道路布置,先施工道路布置雨水主干管,后施工道路布置雨

水次干管。

路幅宽度不大于 40 米时,单侧布管,根据需要也可双侧布管,路幅宽

度大于 40 米时,双侧布管。

单侧布管时,雨水管宜布于道路的东南侧。

除雨水口

连接管处,雨水管最小管径为 DN400。

2)管道计算

(1)管道起端高程应满足管顶覆土 1.8-2m,为其它管道穿越创造条件。

(2)如雨水管渠内流速过大,需要调整时,考虑设置跌水井。

(3)在管径和高程上适当留有余地。

管道计算结果见“雨水工程规划图”。

4.5 雨洪利用规划

雨洪水的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策略之一,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

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

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

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同时,雨洪水的利用有利于减少城市

对淡水的需求,节约水资源,降低长距离取水、输水的巨额投资,从而将水资源

利用率提高到最高点,消耗率降低到最低点,达到最大限度地实现保护环境和节

约资源的目的。

依据建设区不同用地类型雨洪利用的差异性,本次规划按规划用地分类及

雨洪利用特点,将建设区雨洪利用分为居住小区、市政道路、绿地公园、公共建

筑及广场(停车场)等五类。

(1)居住小区;

对规划区内的居住小区,严格按照规划目标控制其外排水量,不能达标的,

可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改造:

①较大的平屋面和小区内公共建筑屋面可考虑采用绿化屋顶的方式蓄存雨

水。

②绿地可采用下凹式绿地,增大雨水入渗量;超渗雨水宜排入市政排水管道。

③小型车路面、非机动车路面、人行道、停车场、广场、庭院才用透水地面。

④ 对超过设计重现期的雨水,可在小区适当位置建雨水调蓄池。

⑤当用地及环境条件许可时,可考虑采用人工湿地集中处理道路、停车场、

广场等下垫面雨水。

人工湿地的设计应与景观设计相结合,人工湿地兼有处理、

调蓄、储存雨水的功能。

居住小区雨水利用示意图

(2)市政道路

 

结合规划区现状道路情况,对市政道路的构造按照低冲击雨水综合利用的

要求进行设计,综合采用透水路面、下凹式生态绿地、雨水调蓄以及雨水外排管

网系统等设施,将道路范围内雨水优先汇集进入下凹式绿地进行过滤、滞蓄、渗

透等处置,将大部分雨水径流用于补充地下水,发挥雨水综合利用在“面源污染

减污、洪峰流量削减、水文生态修复”等方面的作用。

 

市政道路雨水利用示意图

(3)绿地公园

针对公园雨洪利用的特点,公园雨水利用主要措施如下:

①合理建设入渗设施,可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入渗雨水。

公园较平坦绿地可建

为下凹式绿地,公园建筑屋面雨水可引入建筑周围绿地入渗。

②公园的非机动车道路、人行道、林荫小道、广场、停车场、庭院应采用透水

铺装地面。

公园不透水的路面雨水径流和透水路面超渗水可引入两边绿地入渗。

③当绿地入渗面积不足时,可广泛采用其他渗透设施。

④有河道、湖泊等自然水体的公园,应充分利用公园河道、湖泊等景观水体

作为雨水收集回用设施和调蓄设施,收集回用雨水。

⑤有山坡绿地的公园,也可合理收集利用雨水,可考虑在山坡建渗井和蓄水

池,也可在山下建蓄水池,蓄水池雨水在非雨季时可利用。

⑥公园林地雨水也可收集回用,在林地适当位置可考虑建蓄水池,林地超渗

雨水可自流入蓄水池,待非雨季时利用。

蓄水池可根据植物根系分布建于地上或

地下。

⑦当用地及环境条件许可时,可考虑在公园适当位置建人工湿地或雨水生

态塘处理雨水,公园道路、广场、庭院等下垫面雨水均可引入其中进行处理。

⑧公园雨洪利用工程应与再生水等其他水资源联合使用。

 

绿地公园雨水利用示意图

(4)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一般包括剧院、体育场馆、展览馆、车站等公用设施,通常具有较

大的屋面面积,雨水收集条件好,径流量大,雨水水质较好。

公共建筑雨洪利用

应以入渗和收集利用为主。

公共建筑可视实际情况合理采用以下措施:

①大面积屋面雨水可收集回用。

可在公共建筑适当位置建地下蓄水池。

公共

建筑比较大的平屋面(坡度小于 15°)可考虑采用屋顶绿化方式蓄存雨水。

公共建

筑屋面雨水(如果不收集回用)可引入建筑周围绿地入渗。

②公共建筑宜配建雨水调蓄设施。

调蓄池可设于地上或地下,调蓄池设于地

上时其设计应与景观设计相结合。

雨水调蓄设施应优先采用与景观设计相结合

的水面。

蓄水池雨水经适当处理可回用于冲厕、绿化、冲洗地面、景观用水、足球

场草坪养护、冷却水补水等。

③当用地及环境条件许可时,可考虑采用人工湿地集中处理道路、停车场等

用地性质

用地面积

(公顷)

用电负荷

(万千瓦)

居住用地

81.5

1.22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25.99

0.52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26.82

0.67

工业用地

262.85

7.89

物流仓储用地

7.59

0.02

公共设施用地

24.43

0.49

绿地

77.19

0.08

交通设施用地

161.99

0.32

用电负荷预测表

下垫面雨水。

公共建筑雨水利用示意图

(5)广场、停车场

广场、停车场可视实际情况合理采用以下措施:

①广场、停车场可采用透水铺装地面。

为确保广场地面强度,宜采用硬质铺

装与透水铺装交替铺设的方式。

②广场、停车场雨水径流可引入周围绿地入渗。

③当用地及环境条件许可时,可考虑采用人工湿地处理广场、停车场雨水。

经人工湿地处理后的雨水可回用,并兼有处理、储存、调蓄雨水的功能。

5 电力工程

 

5.1 电力系统现状

规划区现无 110KV 及以上变电设施。

现有 110KV 阎华架空线一回,东西向

穿过规划区。

现有中低压线路基本为架空,于规划区内散乱分布。

5.2 规划原则

Ø核对并落实上层次规划在本规划区的电力设施。

Ø建立适度超前的电力供应系统。

Ø建立满足本区负荷要求的高压变配电系统。

Ø完善市政电缆管道系统,保证所有高低压线路在地下敷设畅通无阻。

Ø与城市景观协调,拆除对城市景观影响较大的线路。

5.3 负荷预测

根据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和规模,依据相关规范和设计手册对各类用电负

荷采取综合分类指标法进行预测。

详见用电负荷预测表。

合计总同时系数取 0.88.97

通过上表,预测规划区用电负荷为 8.97 万千瓦,用电负荷密度为 1.34 万千

瓦/平方公里。

规划区人口为 8.0 万人,则人均负荷量为 1.12 千瓦/人。

5.4 电力系统设计

规划区供电按容载比 2.0 计,需要 110KV 变电站装机总容量为 182.8MVA。

根据《深陕富平新兴产业示范园总体规划(2012-2030)》,规划在片区南部新增一

座 110KV 东上官变电站,装机容量为 3X63MVA,设置为户内式,占地面积 4000

平方米,该变电站的建成可满足规划区的用电需求。

规划区内采取区街变供电方

式,建立 10KV 开闭所,每个开闭所转供容量为 6000-9000KVA,建筑面积 500

平方米,可建设为独立式,也可结合公共建筑建设为附建式,各开闭所之间采用

环网式供电系统。

根据用电负荷测算,片区内规划建设 10 个开闭所,各开闭所的

电源自规划的 110KV 东上官变电站引入,其具体位置可根据下一步工程具体实

施方案确定。

采用双回 10KV 电源进线,单母线分段运行。

5.5 线路敷设

规划区无新增 220KV 及以上线路,新增 110KV 东上官变电站进线两回,沿

道路绿化带近期架空敷设,远景条件成熟,沿规划 1.4mX1.6m 电缆综合沟敷设。

本次规划并沿规划 110KV 东上官变进线,按照总规要求预留三条 110KV 预留线

路。

110KV 线路共廊敷设,近期采用架空,远景埋地。

规划区内 10KV 及以下线路,近期采用架空敷设,远期采用电力电缆直埋或

沿电缆沟敷设,电力线路沿道路的东(南)侧敷设,横穿马路时采用排管(6-10 根

镀锌钢管)敷设,电力电缆埋深不小于 0.8 米。

规划电缆沟采用隐蔽式,规格为 1.0mX1.0m 及 1.2mX1.2m 不等,为便于规

划 110KV 东上官变电站 10KV 电力出线,在其出线段采用 1.2mX1.2m 双沟。

6 通信工程规划

 

6.1 通信工程现状

规划区现状通信业务主要由县城通信场站提供。

规划区目前无现状通信局

所,现状通信线路主要为架空敷设,且比较分散凌乱。

6.2 规划原则

Ø落实上层次规划在本规划区的通信设施。

Ø建立满足本区各种通信业务需求的通信系统。

Ø完善通信管道系统,使各种通信线路在地下敷设畅通无阻,满足各种信息需

用地性质

用地面积

2

(hm )

市话量

(万线)

居住用地

81.50

1.22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25.99

0.52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26.82

0.54

工业用地

262.85

2.10

物流仓储用地

7.59

0.01

公共设施用地

24.43

0.12

绿地

77.19

0.04

交通设施用地

161.99

0.81

合计

5.36

求。

6.3 业务量预测

规划区电话装机量按单位用地综合指标法预测,具体计算详见市话量预测

表。

 

市话量预测表

通过上表,预测规划区市话量为 5.36 万线。

规划区人口为 8.0 万人,数据通信业务普及率按 30 户/百人计,则远期数据

通信用户数为 2.4 万户;移动用户普及率按 80 户/百人计,则远期移动用户数为 6.4

万户;住宅按 3 人/户计,并预留 10%非住宅用户,则远期规划区有线电视用户数

为 2.93 万户。

6.4 局所规划

根据《深陕富平新兴产业示范园总体规划(2012-2030)》,本次规划区远期电

信、邮政业务主要由区内新增的 1#综合通信机楼以及 1#邮政支局提供,为满足

规划区用户近期对通信业务的需求,近期通信业务主要由规划区北侧的现状县

城通信场站设施提供。

通信机楼指提供固定通信、移动通信、有线电视和数据处理等通信业务的大

型专用建筑。

设置应向全业务、大容量和少局址方向发展。

由多家通信运营企业

共建共享。

其设置宜独立占地,用地宜控制为 3000~5000 平方米,地块形状应满

足功能布局的要求;以数据处理业务为主的通信机楼宜综合考虑多方因素进行选

址,用地面积应根据机楼设计容量确定;用地紧张地区应考虑建设附建式通信机

楼,建筑面积宜为 6000~15000 平方米。

为集约土地,整合土地资源,邮政支局

设置为附建,其建筑面积 1500 平方米。

规划期内将开放话音应用平台和数据应用平台,受话付费业务,信用卡业务,

虚拟专用网业务,广域集中小交换机业务和综合数字网业务,提供可视图文,电

子数据交换等服务项目,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电信业务的新要求。

规划区同时

配套建设公用电话亭、报刊零售点等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点,做到统一规划、统一

建设标准、统一管理水平,以保证服务质量。

新建建筑物和道路均应预留电信线

路管道或通道。

6.5 管网规划

规划区内的通信网及对外网将向“三网合一”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方向发

展,建立一个高质量、高速度、多业务、高度自动化的网络。

把语音、数据、图像

等各种业务在同一网中实现。

普及光缆线路,中继线全部采用光缆,用户配线在

条件许可时也应分阶段向光缆过渡。

建成区内的信号传输通道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