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6346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50549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6346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新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6346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新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6346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新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6346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新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6346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63463.docx

《新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6346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63463.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63463.docx

新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63463

1、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

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学习并利用招贴画的方式宣传节约水资源。

2.技能:

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

3.情感:

进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水对人类的重要性,用美术特有的方式来宣传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

难点:

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相关素材,创作一幅个性化的招贴画。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水的资料、带齐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收集并整理与教材有关的水的资料、范画及学生的优秀作品,准备课件,小组作业展板,绘画材料及工具。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播放流水声,静静地听。

设问:

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2)引出课题。

2.观察感受。

(1)水不仅具有流动的美感,还有变化的美感——播放课件:

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水的图片,描绘水的画面。

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水的动态美与静态美,水色的无穷变化,水形状的变化多端,水纹的节奏美与韵律美。

(2)请学生分别用语言文字和肢体语言来表达一下对水的不同感受。

3.欣赏讨论、启发思维。

(1)我们的艺术大师用他们特有的方式来表达了对水的感受,出示齐白石、凡高的作品:

欣赏并讨论他们是怎样来表现水的?

(2)也有好多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现水——用线、色、剪贴等等。

设问:

你最喜欢哪一幅?

为什么?

这些画面与生活中完全一样吗?

它们为什么要这样来表现?

你最想表现的是怎样的水?

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

把你的想法跟同学讲一讲。

4.表现与创新。

布置作业

(1)作业内容:

表现你心中的水的形态。

(2)作业要求:

①可小组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一副表现水的作品。

②表现手法可不拘一格,不受所欣赏的方法的限制。

③比一比,谁的作品最有创新意识。

5.展示与评价。

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点评。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一招贴画:

(1)说说这幅画中画了什么?

猜猜它想表达什么?

(2)分析是利用什么创作手段来表达意思的,有什么特点?

(写实加点夸张,画面简洁明了)

(3)讨论得出:

这是在表达水没了,严重到水龙头都裂了,向我们宣传要节约用水,引出——这是一张招贴画。

2.欣赏分析。

观察讨论:

招贴画还具有什么特点?

引导了解:

(1)主要构成:

标题、画面、可有文字辅助说明

(2)创作手段:

利用联想、拟人、夸张等手法通过写实的、装饰的、抽象的、漫画的形式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主要特点:

构图单纯、主题鲜明。

3.联系生活实际,获取创作素材。

(1)说说水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浪费水的现象

(2)小组交流:

生活中污染水的现象(通过收集的材料利用事实和图片加以说明缺乏水的结果)

(3)教师运用课件展示图片小结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大家赶快行动起来,宣传发动大家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

4.展开联想,实践创作。

(1)欣赏范作及同龄人的作品,说说他们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学习并启发思维。

(2)选取素材,思考如何加工处理。

(3)展开联想,进行创作。

(要求构思新颖、有创意)

5.大胆宣传,展示评价。

(1)把学生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在展板上,组成几块展板,引导找出给你最有震撼力的展板或个别画作,选出创意之星,并说说它的宣传效果。

(2)由创意之星解说创作感言。

6.引申拓展,感悟升华。

组织一次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活动。

教学反思:

 

2、砖石上的雕刻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浮雕的特点及制作方法,知道雕刻的分类。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优秀浮雕艺术的欣赏感受,尝试制作一件半浮雕或线刻作品。

3.通过欣赏和创作,感受浮雕具有的实用性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对传统雕刻艺术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制作简单的浮雕。

难点:

根据材质进行合理的作品创作,表现一定的主题。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课件、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

学具准备:

分组,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欣赏评述。

(1)课件出示放大的瓦当图片,师生交流该图片的有关信息。

(2)引导学生谈欣赏感受。

2.区别体验。

(1)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图片,比较瓦当与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间的区别。

(2)教师小结:

浮雕具有象征性、装饰性和纪念意义。

3.寻找体验。

(1)师生交流生活中的浮雕作品。

(2)多媒体展示:

硬币、玉佩、笔筒、椅子靠背、房屋装饰(如石膏线、墙体浮雕装饰等)、纸浮雕等浮雕作品。

(3)学生谈感受。

(4)教师小结浮雕的种类及表现形式。

材质归类:

泥板、木板、竹板、玉石板、金属板、纸板;

表现的面:

单面[玉佩]、双面[硬币]、组合等。

4.制作创新。

(1)师生探讨浮雕的组成与制作方法。

组成:

底版,凸起的形象;制作方法:

一是在泥板上画出形象,将需要的形象保留,剔去不需要的部分,使形象凸起;二是在泥板表面从下往上层层粘上泥块,使形象凸起;三是用泥模印制,再加工。

(2)引导学生创作,并思考创作意图(教室的墙面装饰,送给朋友的纪念品等)。

(3)独立创作或小组合作。

学生根据能力、兴趣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制作:

可单张的简单作业,表现最简单的图案内容;可用多件组合的方式进行创作;可改变方形的泥板,可以是圆、三角、组合形等。

5.成果展示。

介绍自己的作品并互评,教师表扬作品有创意的同学。

6.课外拓展。

有兴趣的同学课外继续搜集有关雕刻的国内外图片文字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教学反思:

 

3、墙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墙文化(功能、类别和艺术特点),感受不同风格的墙的艺术美。

2.让学生尝试着能运用各种材料和学过的造型方法创作出一堵“墙”。

3.从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在了解探索墙文化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初步了解墙文化,能用不同材料创作一堵“墙”。

难点:

感受墙的不同艺术风格,能灵活运用学过的各种技法创作一堵“墙”。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出示篆书的“墙”字,请学生猜字。

2、关于墙,你想了解些什么?

3、师: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近墙,感受墙文化的独特魅力。

揭示课题(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板书功能、材料、分类)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观察课题“墙”字,说说它让你产生哪些联想?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说说墙的内涵、结构等。

2、板书墙的结构:

墙檐、墙体

3、师: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查找中国有哪些名墙,现在就请你介绍一堵自己了解并喜欢的墙。

”(请学生上台介绍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和图片)

4、师补充介绍中国有特色的墙

(这个环节,教师课件可设计成超链接模式,根据学生的随机发言,出示图片。

D.长城:

a.长城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围护)

b.修筑长城用的砖石为什么那么大而且是交错着砌的?

(明朝时期,随着造砖技术的提高,砖的产量大增,砖瓦已不再是珍贵的建筑材料,所以明长城不少地方的城墙内外檐墙都以巨砖砌筑。

而交错砌砖有利于墙体的牢固)

A.马头墙

a.你觉得它哪里最吸引你?

b.马头墙有哪些作用?

(板书——防火)

c.它代表着哪个地方的建筑风格?

B.龙墙

龙墙独特的墙檐设计,给你怎样的视觉美感?

E.园林墙:

a.园林墙的常以哪些方法来装饰墙面?

(板书——园林墙)

b.这些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c.园林墙有哪些作用?

(我国古代园林中常常是在墙内有墙,园林外有围墙,园内还有起隔断、装饰作用的景墙。

上面常开设漏窗、洞门、空窗等,形成种种虚实、明暗的对比,同时透过窗户能看到窗外的景色,有借景的作用,使墙面产生丰富多彩的变化。

C.故宫红墙问题:

a.故宫红墙为什么是黄瓦红墙的色彩搭配?

b.这样的色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D.九龙壁:

a.九龙壁上的图案有什么含义

b.它有什么作用?

(九龙壁建筑在皇宫大门之外,正对着大门。

能起到遮蔽,防风的功能,我们称这样的墙为影背墙或影壁墙。

而它的图案又是代表着皇室威严的九条巨龙,符合了中国人的审美标准。

板书——遮挡

F.新疆喀什民居中的图案墙:

师:

新疆喀什民居的墙是用怎样的图案来装饰的?

(引导学生观察墙上的几何图案设计)

G.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的墙体设计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布达拉宫的墙体设计的疏密变化,以及点、线、面在墙体设计中的运用)

H.古罗马竞技场

a.古罗马竞技场的外墙设计有什么特点?

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作用?

(外墙分四层,三层为柱式结构,下面三层每一层都分布着拱形的门洞,既是入口,又是疏散口,据说,9万观众,10分钟内就能被清空。

b.它让你感受到什么样的美?

(引导学生感受竞技场的壮观,以及饱经岁月洗礼后的沧桑美。

I.文化墙:

师:

近年来,文化墙作为一种宣扬文化、表达情感的特殊建筑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各式各样。

有绘画的、纸艺的、喷绘的,还有雕刻的等等、这是中国常德的诗墙,长大约3000米,诗墙荟萃了中国当代名家诗词、书法、美术精品镌刻于一墙绘画纸艺喷绘

常德诗墙(雕刻)

师:

在我们校园里有没有这样的文化墙?

师:

现代家居设计也引用了文化墙的方式

5、欣赏现代建筑墙的材质之美

师:

“刚才我们欣赏的墙大多是砖、石、木头构成的,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墙的构建材料和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

师展示自己搜集的墙的照片

板书(植物、玻璃、钢材)

法国巴黎植物墙

6、寻找温州有特色的墙,尝试着去了解这堵墙的相关知识,并收集图片和文字资料。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墙的照片,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美)

三、欣赏名家作用,感受墙的绘画艺术美

师:

“墙的美是如此千姿百态,激发了许多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

A.师:

“你认为这幅作品变现了怎样的一种美?

”(示图《老墙》)

B.欣赏、比较、讨论《雪景》、《石塘渔家》的艺术风格

师:

“这2幅画你喜欢哪一幅?

为什么?

他们在色彩与造型上有什么不同?

四、表现墙

1、如果让你来表现墙,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材料?

生:

……

1、出示范作,激发兴趣

师:

“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我创作的墙的作品,看看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出示范作)

1、观察、讨论老师是怎样

让墙立起来?

你还有什么方法让墙能立起来?

2、教师示范

3、小组讨论并发表创作想法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制作一堵墙(可以是泥塑、纸工、绘画等)

五、展示墙

1、展示自己小组合作的做品

2、给自己的墙取个好听的名字,并介绍作品的创作构思

3、请学生评价哪一组的墙设计得最好,为什么?

六、板书设计

结构:

墙檐、墙体

功能:

围护、遮蔽、防火、隔断

分类:

围护墙、防火墙、园林墙、

影背墙

材质:

玻璃、石头、木材、钢材、植物

教学反思:

 

4、家乡的古塔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塔的文化、历史,感受塔的优美造型特点。

2.通过对塔的仔细观察,能比较准确地画出或制作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提高学生的用线、粘土或其它材料等进行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更可以通过塔的造型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塔是文化的象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建筑史上的伟大成就。

二、重点、难点。

重点:

让学生了解塔的文化,感受各种不同的塔造型,用线描或其他的方法表现塔。

难点:

能创造性地表现塔。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塔的文字资料、图片,有兴趣的学生寻访家乡的塔,了解塔的历史,并对塔进行摄影、写生等。

教学过程

(一)探究主题,明确分工。

1.欣赏名塔。

展示世界各地的名塔图片。

2.引出主题。

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问题:

(1)塔的历史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2)中国著名古塔的主要材料是什么?

(3)塔的外形有什么特征?

根据外观有哪些分类?

(4)世界各地有哪些著名的塔?

(5)我们的家乡有塔吗?

谁去写生、摄影过?

(6)收集有关塔的图片和画作并欣赏。

(7)我们能不能设计有奇特功能的塔或制作立体的塔(各种材料)。

……

3.小组分工。

每小组根据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自由选择以上主题之一,进行探究。

(最后一项第二课时执行。

途径:

(1)整理已收集的资料。

(2)课堂上上网、收集有关塔的图书、邮票等资料。

(3)对图片进行徒手画等。

(二)自主学习,了解内涵。

各小组根据主题,有重点自主学习,老师巡回指导。

(三)各组反馈,展示成果。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图片,讨论、介绍古塔。

师生讨论交流:

1.大家想了解考古吗?

祖国各地有许许多多的宝塔,谁能说说古代的塔是做什么的呢?

(登高望远、为了纪念某个人或某件事、为了保藏经书……)

教师小结:

中国的古塔是随佛教传入我国的,有时为了登高望远,镇潮汛。

如六和塔。

有时为了纪念某人或某事……

2.这么雄伟的塔,古人用什么材料建造起来的呢?

(最早的时候,可能是用土堆积起来。

后来一般用石块砌成,或用木料建造,或用各种材料综合起来……)

(塔的建造说明劳动人民的智慧)

(答案林林总总,让学生用文字、图片、实物来验证。

3.塔的外形结构怎样?

各部分有什么特点?

根据外观有哪些分类?

(塔有塔基、塔身和塔尖组成。

塔基一般比较大而结实,塔身一般上小下大,塔顶往往尖尖的;塔的整体高而复杂、一层层。

根据外观有密檐式、楼阁式等十多种分类。

4.世界各地的塔有哪些?

(上海东方明珠塔、北大的水塔、法国的艾菲尔铁塔、华盛顿纪念塔、夜景中的塔……)

现代的塔因为科技的发达、材料的先进,外观越来越美、越来越高,作用也越来越广……更有的成了地域的标志。

5.每一个家乡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塔,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塔——名字、历史、外形特征等。

有学生写生(徒手画)或摄影作品更好。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造型知识评价写生(徒手画)和摄影作品。

6.展示一些塔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

(四)激发情感,提出要求。

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塔的历史和相关知识,懂得了塔的建造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还了解了家乡的塔,这真是一样宝贝。

其实,我们身边还有更多的宝贝需要我们去发现、了解、保护、继承、发扬。

下一节课,我们可以准备各种美术工具或材料来设计或制作我们心中的塔。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钢笔、泥等造型表现的材料和工具。

(教师)各种有关塔的资料照片、绘画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外观特征。

1.塔的外观结构分哪几部分?

各部分有什么特征?

2.塔有哪些用途?

3.你觉得现实中的塔有什么不足?

你想象中的塔是怎样的?

(塔高,老人登塔累,有电梯好。

塔能发出香味更好。

建一座水果塔。

建一座抗地震的塔。

会发光的塔……)

(二)自主学习,探讨方法。

1.利用你已有的各种材料,你想怎样表现想象中的塔?

学生自由讨论。

2.反馈:

(1)徒手画:

可以用各种笔画一画心中的宝塔。

注意画出塔的挺拔和功能。

(2)泥塑:

可以用粘土来制作。

注意塔的各部分比例。

如何借助别的材料来固定。

细节的表现可以用别的材料。

(3)综合材料制作:

你带了什么材料,准备设计怎样的塔?

怎么制作?

关键是如何把各种材料固定住。

3.展示各种表现形式的塔的范作:

徒手画、泥塑、其他材料等,教师讲解,拓宽学生的眼界。

4.作业要求:

大胆地用你喜欢的表现方法表现你想象中的塔。

(三)设计制作,追求创意。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作品,多样评价。

1.展示作品。

2.说说自己作品的最得意处。

3.评评你觉得最有创意的塔。

(五)、拓展延伸,开拓思路。

展示人塔图片。

让学生谈谈感想。

小结:

身体也可以表现塔,可见艺术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

只要我们大胆的想象,创意无限。

教学反思:

 

5、美术档案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纸材容易造型的特点,懂得用纸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成长记录袋的功能。

2.设计并制作各种形式多样、功能齐全、造型美观的成长记录袋。

3.培养学生爱惜自己每一张习作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成长记录袋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难点:

如何将成长记录袋的功能和它的设计与制作紧密连接,达到既美观又实用的效果。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各种形式的成长记录袋。

学具准备:

若干张、彩色卡纸、剪刀、固体胶或双面胶。

教学过程

1.演示——卡纸变纸袋。

(1)教师出示一张彩色卡纸:

我能用一秒种让它大变身。

(将纸对折,学生观察平面变出新形式)

(2)我还能继续变:

教师将对折的卡纸两边粘贴,展示并追问:

“卡纸变成了什么”?

(3)教师出示一位学生的美术作品,轻轻装进纸袋内,由这个动作引出新课:

七彩足迹——成长记录袋设计。

2.探究——多变的卡纸,个性化的档案袋。

(1)思考:

你希望你的成长记录袋有哪些功能?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出示四款不同设计风格的“成长记录袋”。

请各组同学仔细观察后,找出不同的设计方法和细节。

将“成长记录袋”分发给四个小组,每组一个,并根据课件呈现的问题展开以小组为单位的探究:

①你组的作品属于下列的哪种样式:

折叠式、插入式、书本式、屏风式?

②袋子的内部有没有独特的设计亮点?

③袋子的外部是否个性化设计?

④仔细观察你组的作品,尝试还原它的制作过程,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

(4)以组为单位,在实物投影仪上边展示每组探究的个性化设计作品,边围绕四个问题进行简要的介绍。

(5)你还有更好的创意设计这四款记录袋吗?

(可以是针对整体的设计,也可以是针对其中的一个细节)

3.实践。

(1)美好的创意只有在实践中才会得到体现和推广,动手做一做,你将有更多的发现。

要求:

根据自己喜欢的造型,设计并制作成长记录袋;给主体袋面设计一张“有个性的脸”。

4.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学生的设计。

讨论自己觉得不满意的细节,大家共同开动脑筋帮助解决设计制作中的疑难问题。

6.课后延伸。

成长记录袋是我们一路成长最好的见证,请把它当成你的密友,在课后根据新的需要继续完善它、美化它。

教学反思:

 

6、眼镜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眼镜的造型、色彩、材质。

2、创造性的体验造型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眼镜的基本结构,并学会在结构上大胆想象创作。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彩色卡纸、剪刀、双面胶、毛线、纽扣、小珠子等装饰品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师:

同学们,看看老师在黑板上贴的这两个圆让你们联想到了什么?

请举手告诉老师。

(像红绿灯、像车轮、像眼镜……)

2、师:

大家的想象力都不错,由圆组成的东西有很多很多,但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刚才的xx同学一起,把它变成(出示课题:

眼镜)好吗?

(用简单线条把黑板上的2个圆组成眼镜)

二、授新:

1、师:

眼镜出来了,可老师觉得它太单调,没有特色,同学们有没有同感呢?

(有)正因为这样,劳师也为同学们收集了一些世界各地比较(补充课题:

新颖的)眼镜,同学们想不想看?

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出示课件——各地夸张的眼镜造型)

师:

这些眼镜的造型非常的夸张,也能给生活带来无限的乐趣,有许多眼镜是有主题的,比如……,你还能找出拿些是呢?

(教师举例引导,学生描述)

2、师:

这些眼镜你们喜欢吗?

老师也和你们一样觉得它们漂亮极了,在设计上也非常的大胆和夸状(有的像……有的像……)但老师又觉得这些作品大多过于成人,不大适合你们,相信老师这的眼镜你们会更喜欢(幻灯出示课本教材)哪幅是你最喜欢的?

它有什么特点?

第一眼吸引你的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描述出示板书:

造型、色彩、材质)

3、师:

有的同学喜欢星星、喜欢蝙蝠造型的,这说明这些眼镜的外型?

有的同学喜欢红色的,有的觉得金色的好看,这说明它们的颜色?

有的同学喜欢羽毛制作的,有的喜欢木制的,这说明它们的选材?

补充板书:

造型多变、色彩鲜艳、材质多样

4、师:

同学们都总结的很好,相信观察入微的同学们一定注意到了,

它们这变变,那变变,都只在哪进行了改动?

(出示板书:

镜架、镜片)

5、镜架和镜片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又是怎样改造,使它变得新颖?

(教师讲解并通过幻灯进行演示)

三、学生练习:

1、师:

老师的已经完成了,现在轮到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由你们去做小设计师,2个同学一组,拼起你们的智慧一起动手设计一幅大胆、夸张、有创意的眼镜吧!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

教师同学生一起在黑板上对眼镜的变形进行不同演示,并强调一个创意的眼镜重点是它的外型,当然颜色和装饰的搭配会使它变的更出彩,要充分的把自己带来的小物利用起来。

2、师:

为突破同学们的想象,老师又多准备了些创意眼镜供你们参考。

(出示课件——不同造型的新颖眼镜)

四、作品展示:

师:

让我们一起举办一个趣味眼镜发布会,请我们的小设计师们戴上自己设计的眼镜上场吧!

(学生摆造型,激发乐趣)

五、作业评价:

你最喜欢哪位设计师的作品呢?

下面的时间交给你们了,请为他们投票吧!

(教师小结)

六、拓展

1、师:

谁还知道眼镜的作用呢?

它除了能让视力不好的人看的更清晰,能保护眼睛不受强光伤害,同时也是一种装饰品呢!

(出示课件——生活中的眼镜装饰)

2、师:

这节课我们只学了一些用卡纸制作眼镜的初步造型和设计,下节课我们再深入的学学如何用不同的材质做出更加漂亮眼镜好吗?

教学反思:

 

7、椅子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功能及造型的椅子,初步学习椅子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够设计出各种不同造型及不同功能的椅子,运用立体纸工的形式来表现。

3.培养学生热爱设计、敢于创造、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运用立体纸工的形式来设计。

制作各种不同造型和不同功能的椅子。

难点:

启发学生探索创新。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或瓦楞纸、剪刀、美工刀、固体胶或双面胶等。

(教师)准备课件。

(各种不同功能、不同造型的椅子图片)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肢体表演。

教师:

椅子不但提供人休憩,还记录着不同的故事。

无论儿童的小木椅,还是老人的竹摇椅,都让人充满着记忆。

请你试着用肢体来表现一种椅子的造型,可单独进行也可和同学合作来表现。

教师边检查学生摆的各种不同的人体“椅子”造型,边尝试去坐坐这些“椅子”,激发学生的游戏兴趣。

(2)仔细回想在你生活中看过的各式各样的椅子,你觉得哪一张最特别而让你印象深刻?

揭示课题《椅子设计》。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引导学生欣赏书中图片及其他艺术家的各种设计作品,启发设计灵感。

(1)认识不同功能的椅子造型的差异。

(2)比较平日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椅子和艺术家所创作的椅子有什么差异。

3.自主研究,激发创意。

(1)引导谈话:

我们从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不同造型和不同功能的椅子,例如口腔医院提供给病人所使用的椅子,它的功能中就有一种是为了让病人在看牙齿时能转移疼痛注意力,椅子上加装了电视和按摩设备呢。

(2)同学相互交流感受和设计意图。

①你想设计一把怎样的椅子?

你觉得你梦想中的或是未来的椅子会有哪些功能?

②你设计的椅子会提供给哪些人使用?

它有什么特色?

适合摆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