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集体备课资料.doc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集体备课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集体备课资料.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集体备课发言材料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
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
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四个练习,把内容分成四段教学。
依次是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
在单元结束时,还安排了整理与练习以及实践活动《测量物体的体积》。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
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2、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1、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2、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课时划分
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1课时
2、圆柱的表面积„„„„„„„„„„„„„„„„2课时
3、圆柱的体积„„„„„„„„„„„„„„„„„3课时
4、圆锥的体积„„„„„„„„„„„„„„„„„2课时
5、整理与练习„„„„„„„„„„„„„„„„„2课时
6、测量物体的体积„„„„„„„„„„„„„„„1课时
教学建议:
首先从生活中的圆柱实物或模型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及各个部
分的名称,让学生经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
然后通过观察交流,抽象圆柱的特征。
例1的教学,重点在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中应加强直观演示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即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发现他们的特征;之后安排这样一个有趣的操作活动,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即绕长方形的一条边快速旋转,形成圆柱形状,感受并沟通从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让学生快速转动长方形纸片活动,只要求学生操作、感知,不必做更深入的讲解。
因为学生已有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经验,知道表面积是物体各
个面的面积总和。
所以对于圆柱表面积的理解并不困难。
例3的教学让学生将课前做好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展开后的形状,并在展开后的图形中标明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以便于把展开后的每个面与展开前的位置对应起来,得出: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练习二第11题,要特别关注,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圆柱的各种截面的特点,
三种情况很有代表性,如沿圆柱的底面截,则会出现与底面相等的圆形,若沿底面直径截,可能会出现长方形或正方形,练习处理过程中,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演示,对于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要追问:
“观察截后或剪完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有何联系?
”为后面解答较复杂的关于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奠定基础。
可在第三节练习课或在后面整理和复习中补充类似练习,如:
“一根圆柱形的火腿肠,底面直径3厘米,高15厘米。
把它沿着上下底面圆心的连线切开后,它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
如果把它从正中横切成两个相同的小圆柱,它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
例5,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首先从回顾旧知(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入手,引出圆柱体积的计算问题,并提出圆柱能否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体积。
接着通过教具演示图说明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扇形,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一定不要忽略操作与直观演示,也可借助多媒体。
然后引导观察和推理,得出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S,高就是圆柱的高h,并由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Sh。
《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圆柱的表面积
课型
讲授课
课时总数
15
教材
分析
本节教材注重加强学生对图形计算方法的探索和在操作中对问题的。
然后通过直观手段,让学生将圆柱模型展开,引导学生总结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www.L
教
学
目
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圆柱体模型
教法、学法
合作探究、操作归纳。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教学环节及内容
师生互动(具体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旧知。
2、揭示课题。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同学们,圆柱的表面积指什么?
怎样求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www.L
二、教学新识
1.圆柱的侧面积。
2.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3.教学例4
4.小结: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的含义。
(2)推导公式。
出示圆柱的展开图:
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3)小组讨论。
(4)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即:
S=Ch)
(5)练习:
完成第21页的“做一做”习题
2.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教学例4
(1)出示例4。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
(3)尝试计算
(4)汇报订正。
4.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2页“做一做”习题。
2.完成第23页练习四的第1—3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www.L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例4:
① 侧面积:
3.14×20×30=1884(平方厘米)
②底面积:
3.14×(20÷2)2=314(平方厘米)
③表面积:
1884+314=2198≈2200(平方厘米)
作业布置
完成第23页练习四的第4、8、10、12题。
教学反思
长堰小学集体备课记录用表
学科
数学
年段
高段(五-六年级)
集体备课时间
0316
集体备课地址
办公室
中心发言人
胡俊伟
集体备课课题
六下第三单元《圆柱的表面积》
记录人
吴俊华
出席人
张毅胡克华吴俊华周忠兰胡俊伟
小组成员发言:
张毅:
所以对于圆柱表面积的理解并不困难。
例3的教学让学生将课前做好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展开后的形状,并在展开后的图形中标明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以便于把展开后的每个面与展开前的位置对应起来,得出: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胡克华: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
周忠兰:
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
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吴俊华:
因为学生已有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经验,知道表面积是物体各个面的面积总和。
所以对于圆柱表面积的理解并不困难。
例3的教学让学生将课前做好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展开后的形状,并在展开后的图形中标明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以便于把展开后的每个面与展开前的位置对应起来,得出: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