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六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九周自主学习材料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5008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六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九周自主学习材料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淄博市六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九周自主学习材料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淄博市六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九周自主学习材料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省淄博市六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九周自主学习材料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省淄博市六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九周自主学习材料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淄博市六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九周自主学习材料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

《山东省淄博市六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九周自主学习材料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六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九周自主学习材料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淄博市六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九周自主学习材料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

山东省淄博市六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九周自主学习材料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高考

2014级高二语文第9周用题

出题人:

宋立倩任教班级:

9、10班校审人:

王娟任教班级:

7、8班

知识点体现

知识点

题号

字音字形

12

成语与词语辨析

34

名句默写《蜀道难》《登高》《锦瑟》

15

文言知识点“乃”“之”

10

第I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题。

长长的山道上很难得见到人。

……最后在霹雳石边上见一位蹲在山崖边卖娃娃鱼的妇女。

曾问那位妇女:

整个山上都没有人,娃娃鱼卖给谁呢?

妇女一笑,随口说了几句很难听懂的当地土话,像是高僧的偈语。

色彩斑斓的娃娃鱼在瓶里不动,像要从寂寞的亘古(停驻/停伫)到寂寞的将来。

山道越走越长,于是宁静也越来越纯。

越走又越觉得山道修筑得非常完好,完好得与这个几乎无人的世界不相般配。

当然得感谢近年来的悉心(修缮/修葺),但毋庸质疑,那些已经溶化为自然景物的坚实路基,那些新桥栏下石花苍然的远年桥礅,那些指向风景绝佳处的磨滑了的石径,却镌刻下了很早以前曾经有过的繁盛。

无数的屋檐曾从崖石边(伸/飞)出,磬钹声此起彼伏,僧侣和道士们在山道间拱手相让。

1.文中加点的词语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偈语(jié)斑斓B、亘古(gèn)质疑

C、镌刻(juān)桥礅D、磬钹(bó)拱手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停驻修葺伸B、停伫修缮飞

C、停驻修缮伸D、停伫修葺飞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把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学家林俊德,临终前交待:

把我埋

在马兰。

B.幸福是什么?

很多人都在谈。

但是谈着谈着,却忘记了该如何幸福?

C.“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习主席访问韩国讲到国际合作时说,“我们要注重利,

更要注重义”。

D.亲子关系,作为一种长久、亲密的关系,需要我们用心,用智慧,用知识和理论去

经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大剧院再现世界经典《攻瑰骑士》,中外著名歌唱家,迎合着优美的圆舞曲旋律,为

观众演绎了这段维也纳的玫瑰奇缘。

B.全场比赛,詹姆斯贡献39分7个篮板6次助攻,但任凭一己之力还不足以挽救球队

的命运。

C.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国古人那样玩味闲的情致与逸的疏放:

坐茂林,观佳夕,诗酒棋

书,含英咀华,闲情不尽。

D.在两会上,针对几个热门提案,代表、委员们就提案办理工作如何产生实效等相关

问题姑妄言之。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法国民航安全调查分析局(BEA)方面称,他们从德国之翼航空公司失事的A320空客机驾驶舱录音记录仪中取到了可用的录音资料,确定客机未发生爆炸。

B.那种借口以反腐会阻碍经济发展,引发社会不稳定为名,主张反腐应适可而止的观点极其有害,因为反腐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

C.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避免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D.未来12天中,来自五大洲的近3700余名青年运动员将在竞技场上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在文化教育活动中加深理解,收获友谊。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

李智福

①庄子与孟子同是战国中期人,同为思想巨擘,他们对“物之齐否“持两种完全相反的态度。

庄子提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的观点,孟子则针锋相对地提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命题。

形式上,“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二者歧见之大,归本于哲人对世道人生不同的关怀方式和迥异的观照态度。

②庄子不是将万物强定为一尊,而是以承认“万物之不齐“为前提的,这种“齐”意味着承认一切存在皆有合法性、合理性。

章太炎说:

“齐其不齐,下士之鄙执;不齐而齐,上哲之玄谈。

”正是此意。

庄子因“不齐”而走向的“齐’’,是一种平等的眼光和宽容的胸怀,对差异的包容,对弱势群体、少数群体、独异个体的尊重,这与《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近似。

同时,当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时,齐万物,一生死,生命也从高下区分的利益焦灼中悬解了出来。

另外,庄子认为“齐物”的初始图景是人类未开化时的“至德之世”,那个时候,“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庄子对“至德之世”的呼唤渗透着浓浓的诗人之乡愁意识和哲人之批判精神,警醒着人类不可妄自尊大,时时需要反省。

③孟子没有像庄子那样悉心去论证“物之齐否”,而是用一句常识之语“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对提倡“君臣并耕”的农家学派展开批评。

当时,农家学派之许行从楚国到滕国传道,宋国的陈相、陈辛兄弟闻风而来,尽弃前学,从师许行。

陈相将许行之学转告孟子,孟子深不以为然,乃从社会分化、商品交换、劳心与劳力分工等角度论证了这种“君民同耕”是不合时宜的,不现实的,甚至是荒唐的。

孟子说: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

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④孟子强调“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恰恰是反对对天下万物整齐划一,比而同之。

天下之物的价值本应有大小多少之分,因此不可以“同价”贾之,如若以“同价”来买不同之物,必然会造成良莠不齐,以次充好。

若这种“比而同之”的思想上升至社会政治领域就必然会造成天下大乱。

在孟子看来,正常的社会应该是一个由“劳心者”与“劳力者”两个阶层组成的社会。

“劳心者”从事治理、组织和教化之事,是“食税者”,古代圣贤如后稷、尧、禹等都属于这类人;“劳力者”从事生产劳动,包括耕作、做工和经商,他们要“上税”,为“劳心者”提供衣食之资。

可见,孟子言“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这一常识之语目的在于证明社会分工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⑤庄子持“万物一齐”,孟子持“物之不齐”,二者不可同,不能同,不必同,亦无高下之分。

在那个战乱频仍、世道窳败的战国之世,他们发现的是不同的症结,因此对“君臣佐使”的调配,亦大不同。

唯其不同,才证明了思想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二人在中国思想史上实现了互诤互补。

以孟子对人性之善的信念补庄子的自然天性论,以免人性的沉沦、堕落和虚无;以庄子“万物一齐”之自在的、诗意的、艺术的觉悟精神补孟子哲学所许诺人生之过于沉重的负担、责任和义务,以避免人生的异化、僵化、道学化。

(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07月27日第16版,有删改)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虽承认“万物不齐”,但是,万物的存在都有其合法性和合理性,因而他又认为,“以道观之,万物一齐”,无所谓贵贱短长。

B.庄子的“万物一齐”是强调因“不齐”而走向“齐”。

“齐其不齐”和“不齐而齐”正是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的思想基础。

C.《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体现了对差异的包容,对弱势群体、少数群体、独异个体的尊重。

D.庄子的“齐物论’’是对人类未开化时的“至德之世”初始图景的呼唤和向往,渗透了一种诗人的乡愁意识和一种哲人的批判精神。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是一种客观常识,天地万物本来就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因而,不能对天下万物整齐划一,比而同之。

B.孟子从社会分化、商品交换、劳心与劳力分工等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君民同耕”的农家学派的做法是不合时宜的,而且会造成天下大乱。

C由于存在社会分工是必然和合理的,一个正常的社会应由“劳心者”和“劳力者”两个阶层组成,所以,孟子得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结论。

D.孟子认为天下之物的价值有大小多少之分,因此价格不一样;“劳心者”和“劳力者”从事不同的工作,他们的社会职责也不尽相同。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对世道人生的关怀方式和观照态度的迥然不同,庄子与孟子对“物之齐否”的观点和态度迥然不同,庄子持“万物一齐”,孟子持“物之不齐”。

B.庄子“万物一齐”的处世态度可以把生命从高下区分的利益焦灼中解放出来;孟子“物之不齐”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等级制度,为阶级剥削提供了借口。

C.庄子自在的、诗意的、艺术的觉悟精神使人沉沦、堕落和虚无;孟子宣扬的人生过于沉重的负担、责任和义务,则导致人生的异化、僵化和道学化。

D.庄子的“万物一齐”反对将万物强定为一尊,警醒着人类不可妄自尊大,具有朴素的平等思想;孟子强调“物之不齐”,目的是建立有序合理的社会秩序。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

上曰:

“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

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上常衣绨衣①,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

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

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

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用之。

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

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后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

遗诏曰:

“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

死者天地之理。

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

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离寒暑之数,哀人之父子。

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

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

赖天地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

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

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

嘉之,其奚哀悲之有!

孝景皇帝元年十月,制诏御史:

“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

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

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其利也。

罪人不帑,不诛无罪。

除宫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

朕既不敏,不能识。

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

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

太史公曰:

孔子言“必世②然后仁。

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

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③乡改④正服⑤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

呜呼,岂不仁哉!

(选自《史记·孝文帝本纪》,有删改)

【注】①绨衣:

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

②世:

古代以三十年为一世。

③廪廪:

犹庶几,渐进。

④乡改:

更改历法。

⑤正服:

更改服色。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先:

做榜样

B.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靡:

倒下

C.以离寒暑之数离:

遭遇

D.朕既不敏,不能识。

敏:

聪慧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专务以德化民不赂者以赂者丧

D.善人之治国百年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

B.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

C.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

D.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

12.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注重休养生息,反对大兴土木。

他打算建造一座高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上百斤黄金,就自动停止了。

B.文帝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他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甚至严格限制慎夫人穿衣用度,为民做节俭的榜样。

C.孝文皇帝有着比较进步的生死观,他认为死是事物的自然归宿;对待丧葬也主张节俭,反对厚葬等奢侈攀比的习俗。

D.孝文皇帝功德显赫,恩惠遍及四海。

他去世后,后人给予他很高的历史评价,没有哪个皇帝堪与他比,无溢美之词。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分)

(2)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14(8分)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以下问题。

上小楼·隐居

【元】任昱注

荆棘满途,蓬莱闲住。

诸葛茅庐,陶令松菊,张翰莼鲈。

不顺俗,不妄图,清风高度。

任年年落花飞絮。

【注释】任昱,字则明,四明(今浙江宁波市)人。

生卒年不详。

与,张可久、曹明善为同时人,少时好游历,一生不仕。

(1)诗歌的题目是“隐居”,作者围绕“隐居”依次写了哪些内容?

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4分)

(2)本曲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请选择两例分析作者通过这种手法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2),不尽长江滚滚来。

(3)此情可待成追忆,。

(4)连峰去天不盈尺,。

(5),蓝田日暖玉生烟。

(6)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五、(12分)

16.下面是一封自主招生的自荐信,其中有四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大学招生办:

我是××学校高三(六)班学生欧阳明。

鄙人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喜好文

学,酷爱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文学

刊物上。

盼望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怜。

××中学欧阳明

2015年4月20日

17.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组句式整齐的句子。

(4分)

天空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我们的要求;最远的不是天边,而是永不能实现的目标;最广的不是海洋,是人们的胸怀;我们的心灵是最美的,而不是天上的彩虹!

18.右下图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的形象标志,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0个字。

(4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老街

柳萌

①这是一条老街。

②我这里说的老街,其实不见得真的老,比起这座城市的年龄,这条街还算是年轻的。

我之所以把它称为老街,只是因为这条街与我的往昔经历有关,如今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对于我来说自然是老了。

就如同每每说起同街居住的人,总要加上个老字,即“老街坊”“老邻居”,似乎这样才够亲切才够人情味儿。

我对于这条街,亦是如此。

③这条街不长,最长不过两三百米;这条街不宽,最宽不过六七米。

这条街很普通,没有豪门重宅。

这条街的房舍,一水儿的灰色砖房;这条街的院落,都有树木花草。

这样的街道在这座城市,过去有好多好多,如今却是很少见了,它们正随着城市改造,渐渐地被拆除消失,这条街的命运也是如此。

正像人跟人一样,相处得久了就有感情,老居民们对这条街,同样都是难舍难分,明知道拆迁后的住房,比现在居住的老房子要好,可是在搬往周转房时,许多人还是一步一回头,尤其是那些上点岁数的人,走时还悄悄地抹眼泪呢,好像这一走就再也不回来似的了。

人们说:

“故土难离啊,走个半年一载,心里也还是老想着老惦记着。

④想着什么惦记着什么呢?

没有人说。

不过也无须说。

因为大家都清楚地知道,这里有自己度过的时光,这里有自己过去的生活,无论是喜是忧是爱是恨,都留下过温馨的气氛,只要想一想就觉得很舒心。

老房拆除新房即将建起,这就意味着,往昔生活从此结束,未来日子从此开始,想想心里真的不是滋味儿。

别的什么就不去说了,就是那家家的开门关门声,今后再也听不到了,就很让人有点儿怀念。

⑤每天早晨谁家去买早点,谁家大人去上班,谁家孩子去上学,开自家大门时若被邻居听到,准有人问候一声“早啊,您哪”,这时的心情,就像清新空气吸进胸腔,觉得特别清爽畅快。

晚上回来开自家大门,如果有邻居偶尔碰到,同样会有人说声:

“回来啦,您哪”,这一天的劳累就会消解,如同刚洗过热水澡,别提浑身多么轻松了。

尤其让人难以忘怀的是,早些年购买冬储大白菜的情景,只要一想起来就心里热乎。

几场瑟瑟的秋风过后,大白菜成车地拉来了,一堆一堆地码放在街上,整条街都弥漫着泥土芳香。

街坊们排队依次购买,过完秤就再也不分彼此了,他为她送回家,她为他抱上车,仿佛整个街道就是一家人。

⑥这就是老街的风情,这就是老街的习惯。

⑦后来一年到头都有新鲜菜蔬上市,冬天再无需储存大白菜了,人们自然会感到由衷地高兴。

只是一想到当年一起买菜的快乐,总还是多多少少有些眷恋呢。

老人们回忆说,那会儿多热闹啊,就像过春节似的,全街道的老老少少,都走出来买大白菜,趁排队时说说话,别提多么亲热了。

孩子们回忆说,那会儿真开心啊,在白菜堆中间来回窜,左邻右舍的小伙伴儿,就是这样渐渐窜大的,后来有的上学有的工作,偶然相遇说起这些往事,别提多么惬意了。

⑧这条老街宛如悠悠水流,即使河道被拆除了改向了,它依然还会在人们记忆的河上,托着思绪的风帆向前流淌……

⑨然而,这条老街对于我,恐怕还不止是这些,除了人人共有的东西,还有我个人的命运,跟这条老街也有关联。

我的最初的欢乐,我的后来的厄运,这条老街看得清清楚楚,只是它沉默不语,用最大的克制和忍耐,分担我的痛苦和怨愤。

这时它不再光是一条街道,它更是一部厚重的历史书,记载着普通人的生死欢忧,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看到它,就如同掀翻陈旧的书页,过去那段荒唐残酷的岁月,就会重新呈现在眼前。

对于这条老街的感激,立刻从我的心底升腾起来,化成一炷神圣的香火,供奉在崇高的祭坛。

⑩如今这条老街被拆除了,往日的风情,往日的情份,还会不会保存住呢?

我不知道。

但是有一点我还比较清楚,那就是我对老街的记忆,永远也不会轻易地消失,即使它盖成崭新的楼房,人们静悄悄地独自上楼下楼,再听不到门的开关声,再听不到亲切的问候,我好像都不会介意和在乎。

只要老街的位置不被移走,它在我的心目中就风采依旧,绝不会因模样改变扯断缘分纽带。

我和老街的情感早就融合在了一起,我对老街的思念总是那么刻骨铭心。

⑪老街啊,我的老街。

(选自《2004年中国散文精选》,有删改)

19.文章回忆了早年购买冬储大白菜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20.请简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4分)

21.作者对老街有哪些难忘的怀念?

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4分)

22.有人说“拆迁,有太多的记忆被抹去”。

本文我的老街记忆被抹去了吗?

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1)在事情未成功之前,一切总看似不可能。

(2)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在于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3)我想告诉大家,只要我们能接受生命中的挑战,连最奇异的梦想都可实现!

以上三句都是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名言,你读了以后有哪些思考和感悟?

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4级高二语文第9周用题答案

1.【答案】D

【解析】A偈jìB置疑C桥墩

2.【答案】B

【解析】停伫:

停留伫立;停驻:

停止,停留。

修缮:

修理建筑物等,是指把设施恢复到原来的服务功能;修葺:

指房屋、庄园等建筑或林木、花圃的修补、修缮。

“飞”比“伸”更符合在崖石边上屋檐的形象。

3【答案】A

B.句末为句号;C.引号外的逗号、句号都放在引号内;D.后两个逗号改为顿号。

4【答案】C

【解析】A.“迎合”是指逢迎,猜测或揣度别人的心意以便顺从或投合;“应和”指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B.“任凭”是无论、不管的意思;“仅凭”是仅仅凭借的意思。

C.“含英咀华”比喻琢磨、领会诗文的精华。

D.“姑妄言之”是指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做自谦;“各抒己见”指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5.A(B项,结构混乱。

“借口……为名”杂糅,可表述为“借口……”或“以……为名”。

C项,否定不当,“避免”与“不再”连用导致表意错误;D项,约数重复,去掉“近”或“余”。

6.B(“齐其不齐”是将万物强定为一尊,不是庄子观点;庄子承认“万物不齐”,主张“不齐而齐”。

“齐其不齐,下士之鄙执;不齐而齐,上哲之玄谈”是章太炎对《齐物论》的阐释,他对“齐其不齐”持否定态度,对庄子“不齐而齐”大加赞赏。

文中说章太炎的话“道出此意”,“此意”紧承上句加以理解。

见②段,关键是对“齐其不齐”的理解。

7.C(因果关系倒置,孟子提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是为了证明社会分工的合理性和必

然性。

8.C(片面强调消极影响,与原文意思不符,过于绝对。

见⑤段,“二人在中国思想史上实现了互诤互补。

9.B(没有,不)10.D(D项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项介词,和/动词,结交;B项于是,就/才;C项介词,用/连词,因为)11.B12.D(D项中“没有哪个皇帝堪与他比”错,应为“没有哪个人不曾得到他的好处”。

文言文参考译文:

孝文帝从代国来(到京城),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等,什么都没有增加。

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

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露(高)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值上百斤黄金。

文帝说:

“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继承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露台干什么呢?

”文帝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对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长得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帏帐不准绣彩色花纹,以此来表示俭朴,为天下人做出榜样。

(文帝规定)建造他的陵墓霸陵,一律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做装饰,不修高大的墓冢;就是要节省,不要烦扰百姓。

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而文帝却把尉佗的兄弟召来,(加官进爵)使他们显贵,用恩德回报他们,尉佗于是取消了帝号,向汉朝称臣。

汉与匈奴相

约和亲,匈奴却背约入侵劫掠,而文帝只命令边塞戒备防守,不发兵深入匈奴境内,不愿意给百姓带来烦扰和痛苦。

吴王刘濞谎称有病不来朝见,文帝就趁此机会赐给他木几和手杖,(以表示关怀他年纪大,可以免去进京朝觐之礼)。

群臣中如袁盎等人进言说事,虽然直率尖锐,而文帝总是(宽容)采纳。

大臣中如张武等人接受别人贿赂的金钱,事情被发觉,文帝就从皇宫仓库中取出金钱赐给他们,用这种办法使他们内心羞愧,而不把他们下交给执法官吏处理。

文帝专心致力于用恩德感化臣民,因此天下富足,礼义兴盛。

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日,文帝在未央宫逝世。

留下遗诏:

“我听说天下万物萌芽生长,最终没有不死的。

死是世间的常理,事物的自然归宿,有什么值得过分悲哀呢!

当今世人都喜欢活着而不乐意死,死了人还要厚葬,以致破尽家产;加重服丧以致损害身体。

我认为很不可取。

况且我生前没有什么德行,没有给百姓什么帮助;现在死了,又让人们加重服丧长期哭吊,遭受严寒酷暑的折磨,使天下的父子为我悲哀,天下的老幼心灵受到损害,减少饮食,中断对鬼神的祭祀,其结果是加重了我的无德,我怎么向天下人交代呢!

我有幸得以保护宗庙,凭着我这渺小之身依托在天下诸侯之上,至今已二十多年。

依靠的是天地的神灵,社稷的福气,才使得国内安宁,没有战乱。

我不聪敏,时常担心行为有过错,使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蒙受羞辱;岁月长久了,总是担心不能维持始终。

如今没想到能侥幸享尽天年,将被供奉在高庙里享受祭祀,我如此不贤明,却能有这样的结果,我认为就很好,还有什么可悲哀的呢!

”孝景皇帝元年十月,下诏给御史:

“孝文皇帝治理天下,开放了关卡桥梁,处处畅通无阻,边远地区也是一样;废除了诽谤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