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120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4886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常识120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文化常识120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文化常识120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文化常识120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文化常识120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常识120题.docx

《文化常识120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常识120题.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常识120题.docx

文化常识120题

文化常识检测

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意思,字“丝”,则是少的意思。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

 

C.坐姿有多种:

“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

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D.皇后,皇帝的正妻。

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

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

“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C“常同席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不同,因为有“席”,这表示其坐姿是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

 

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甲科,在宋代科举制度中,甲科、乙科都是指进士而言的,甲科是优于乙科的。

B.庙,古代本是供祀祖宗之地,《礼记》说:

“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C.龟策,是指龟甲和蓍草,古人用它来占卜吉凶。

古时卜用龟甲,筮用蓍草。

D.户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籍、科举、财政等,长官为户部尚书,副长官为户部侍郎。

答:

D

3.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仪凤”指年号,这种年号纪年法开始于汉武帝刘彻时期,一直沿袭到民国。

B.祠部是官署名,在唐代是六部之一,祠部长官称“郎中”,副长官称“员外郎”。

C.夷是中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亦称“东夷”;有时也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

D.刺史是古代官职,掌管一个州的最高权力,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答:

B

4.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待诏,文中指文辞经学之士及医卜技术等有专长而等待诏令供奉内廷的人。

  

B天子,指皇帝,统治阶级把他们的政权说成是受天命建立的,因此称皇帝为天的儿子。

  

C笏,文中指古代皇帝赏赐给大臣的信物,一般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D.留后,文中是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通常以子弟或亲信代行此职。

C(“指古代皇帝赏赐给大臣的信物”错)

5.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

鳏:

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

寡:

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

孤:

年幼丧父的孩子。

独:

年老无子的老人。

B.服阙:

服丧期满除去丧服。

服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戴孝,通过穿孝服﹑佩黑纱或戴白花等形式对死去的长辈或平辈亲属表示哀悼。

C.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举人参加殿试,及第即可成为进士。

D.讳”,指对君主、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

在名字前称讳,以表示尊敬。

C”举人参加殿试”错

6.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袭”,继承,特指继承爵位等。

封建时代袭位指子孙承袭先代的尊位,不含皇帝将九五之尊传给儿子,那叫禅让。

B.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孥”除了指子女外,也可指妻子和儿女。

C.“檄书”指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官方文书,本文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臣子的文书。

 

D.“博士”是官名,秦汉时为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A”不含皇帝将九五之尊传给儿子”错 

7.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坐”指定罪、获罪。

在中国古代,连坐是指一人犯罪而使其整个家族遭受牵连受罚而被诛灭的制度。

 

B.“从子”是亲属称谓词,原本将血缘隔得较远的子侄辈笼统地称为从子,后将亲兄弟之子(即侄子)称为从子。

C.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都是东宫官职,分别负责教习太子文、武及保护其安全。

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均是他们的副职。

D.右丞相,古代官职,丞相之一。

南宋孝宗时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

元及明初有中书右丞、中书左丞。

从历史上看,基本上右丞相的官职大于左丞相,但也有例外。

A”一人犯罪而使其整个家族”错

8.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本,古代特指确定皇位继承人,建立太子为国本。

“国本”也指国家藏本。

例如韩愈《画记》中“余少时,常有志乎兹事,得国本,绝人事而摸得之”。

B.宸衷,皇帝的心意。

宸,北极星(北辰)的所在、星天之枢。

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

C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

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

D.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

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D”对亲生母亲的称呼”错

9.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案”在古代指进送食物的托盘,形体不大,足很矮,可以托举起来,也可以放在地上。

后来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也叫“案”。

B.“三族”指父族、母族、妻族,“罪三族”指因为一人犯罪而牵连到亲属受罚,是古代专制社会惨无人道的刑法之一。

C.定省,即昏定晨省,本指晚间为父母安定床衽,早晨起来省问父母安否,即称子女早晚向亲长问安;后来泛指探望问候父母或亲长。

D.陛辞,临行前向皇帝告别。

陛,特指皇帝宫殿的台阶;“陛下”与“殿下”都指宫殿的台阶下,后来用于对帝王的尊称。

D“殿下”用于对帝王的尊称错

10.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冬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气,在古代,有在冬至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的习俗,谓之“冬至郊天”。

B..辇,秦以后特指天子所乘车辆;辇下,常常成为天子所居的宫廷、京师等的代称。

C.赠,指在官员生前或死后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以表彰其对朝廷的贡献。

D.“黄老”分别指黄帝和老子,黄老之术是产生于战国时期以道家思想为核心的流派,对后来道教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

C赠,指在官员生前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错

1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子,指古代天子、诸侯的嫡长子或儿子中继承帝位或王位的人

皇太子是封建社会的皇位继承人,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类似朝廷的东宫,而诸侯王或藩王的继承人称为世子。

B.“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C.毛诗,指西汉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注的《诗经》,《诗经》在汉代有齐、鲁、韩、毛四家之学,独存毛诗,流传至今。

D.金鼓,即四金和六鼓,是古代交战用于指挥进退的铜锣和军鼓,代表行军与战斗的信号,“金”用以进众,“鼓”用以止众。

D金鼓:

金鼓即四金和六鼓,四金指錞﹑镯﹑铙﹑铎。

六鼓指雷鼓﹑灵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

古代军队行军作战时离不开金鼓,命令军队行动与进攻就打鼓,即鸣鼓而攻,而命令军队停止或退回就击钲,即鸣金收兵。

金鼓即代表行军与战斗的信号,《周礼•地官•鼓人》曰:

“金鼓用以节声乐﹐和军旅﹐正田役。

”也经常用于形容战斗气氛的紧张激烈。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中提到:

“金鼓以声气也。

”《金鼓》是古代军事著作《六韬》里记载的一篇文章,记录在“虎韬篇”——主要是论战争环境以及武器与布阵。

1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指开国皇帝的通称,如赵匡胤称宋太祖,朱元璋为明太祖等

B.元年,指古代帝王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

C.工部,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工程、赋税、军械等事务,长官为工部尚书。

D.国子监:

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C赋税属于户部、军械事务属于兵部

13.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笏:

古代君臣在朝廷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上面可以记事,后来只有大臣使用。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赴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国子指国子监,文中指当时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入国子监学习的学生称国子生。

D.丁忧也称“丁艰”,指遭逢父母亲的丧事,丁母忧即“丁外艰”,是指遭逢母亲的丧事。

D丁母忧即“丁内艰”

14.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士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太常博士是太常寺的属官,与现代的学位“博士”不同。

B.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是仿照唐代的“道”而置,初为监察区,后转为行政区。

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C入对,指古代臣子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在官员任职、国家有重大事件、皇帝有疑难问题等时候,臣子可能会被要求入对。

D.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

文中的“不豫”是指不事先预备。

例如《礼记•中庸》: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D文中的“不豫”是指帝王生病

15.桃花因颜色鲜艳美丽,故诗人常藉以比喻美丽的女子。

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不具此喻意的选项是(3分)

A.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

桃花眼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

B.每坐台前见玉容,今朝不与昨朝同。

良人一夜出门宿,减却桃花一半红。

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

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

D.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

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

16.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奉祠,宋代五品以上的官员,不能任职或因年老退休后,任以宫观使、提举宫观、提点宫观等职。

B.宫、商、角、徵、羽是中国五声音阶中五个不同音的名称,古人认为这五声分别代表君、臣、民、事、物,五声不乱,国家的政治就会清明。

C长老,指年纪大的人,与此不同的是,“长者”往往指有德行的人。

D.累迁,又称迁累,指多次升迁官职,“迁”的含义与“授、拜、除”相同。

D“迁”的含义与“授、拜、除”不同

16.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顿首,指叩头,是古时候的九拜之一,以头叩地即起而不停留。

B.燕见,指古代帝王闲暇时召见或接见臣子。

C.总角,古时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来代称儿童时代。

D.长揖,是古代的相见礼节。

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向对方表示敬意。

(稽首)

D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向对方表示敬意是稽首

17.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龙门,古代身份高的人的府邸,“一世龙门”是指文人所崇仰的人物,后起的文人登门拜访,可称为“登龙门”。

B.闾阎,间泛指门户;人家。

阎指里巷的门。

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泛指平民百姓,不再指房屋建筑。

例如王勃《滕王阁序》中“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C.“赠”本文中指为已死的官员加封,“谥”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D.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

上古的大学,称为成均、上庠。

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

C不再指房屋建筑错

18.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崩”“薨”“卒”“不禄”“死”表示“人死”的意思,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薨”在古代称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

B.对策,在中国古代科举中是殿试考试的主要内容。

“策问”与“对策”分别指应试与出题两个部分,内容主要是治国安邦、国计民生的政治大事。

C.兵家”指军事学并作,它本来指中国先秦与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有时也是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

D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表示尊重之情的两类食物,后指祭祀用的各种礼器。

19.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

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

 

B.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介于小寒和大寒之间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C.亲一般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在中国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亲戚。

 

D.疏是奏议的一种。

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B项,“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介于小寒和大寒之间的一个重要节气”错,应是“冬至介于大雪和小寒之间”。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取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名字,如苏轼字子瞻;古代女子不取字。

B.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谏”为“规劝、劝谏”之意。

C.丁口,即男女人口,古代户政名,既是统计人口的基本计量单位,也是派征丁银、徭役的依据单位。

D.丁忧,据儒家传统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遭逢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丧,叫丁忧,又叫丁艰。

A(“古代女子不取字”表述有误,古代女子一般及笄时取字,如唐代女诗人薛涛字洪度、鱼玄机字幼微等)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

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

  

C.诗:

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也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

 全对 

2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B.“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C.“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

  

D.“遗民”有亡国之民、沦陷区的百姓、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的人、劫后余留的人民等义

 22.答案:

全对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属于命令文体。

  

B.古代举行仪式,授予官职称作“拜”。

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拜相如为上大夫”。

  

C.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最常见的是“卒”,早亡一般用“殇”,而“薨”则专指帝王之死。

  

D.嗣在古文里常作动词,意为继承、继位等。

如嗣王,意为继位之王;嗣君,意为继位的君主。

23.C。

“薨”是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刺史:

中国古代官职名。

“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B.大业、义宁:

隋代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继位后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江表:

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D.弑:

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侄杀叔、甥杀舅等为“弑”。

  

24.D。

弑:

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为“弑”。

25.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卜筮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

指用龟甲、筮草等工具预测某些事项。

  

B.“及沙门法秀谋逆事发”中“沙门”,泛指所有出家修行的宗教人士,对年长的当尊称悬壶、法师、师父。

  

C.“赠卫大将军”中“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给大臣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

  

D.“诏班乐府”中“乐府”是音乐行政机关,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等。

25.B“悬壶”,即悬壶济世,人们对医生行医的尊称。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

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

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

  

B.“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

三省: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敕”,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

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26.D无“肱股之臣”。

    

27.下列对文言文知识的有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股指的是大腿及小腿上部;而肱是指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之臣,辅佐帝王的重臣,也喻为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B.四夷,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

  

C.自始皇起,古代君主自称为朕,“朕”意思是天下皆朕、皇权独尊。

  

D.《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

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

  

27.A股指的就是大腿。

  

2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兼”“领”“行”均表示兼任官职,“守”“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辞官或退休。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它也是二十四史之首。

28.D二十四史之首为《史记》。

  

29.下面关于文言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刺史,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唐肃宗时期州郡长官为刺史。

  

B.优诏,由皇帝颁发的褒美嘉奖的诏书。

  

C.至德,唐肃宗在位时的一个年号,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只使用一个年号。

  

D.表:

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用以陈说忠心和愿望。

如《出师表》《陈情表》等。

29.C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始创年号元狩,并追建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

此后形成制度。

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父亲。

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

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

  

C.冠,即帽子。

免冠,就是脱帽。

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18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

笄礼是年满16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

 

30.B(A项应为“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C项“冠礼”为20岁,“笄礼”为15岁。

D项应是班固编撰。

  

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

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

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31.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3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

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

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32.C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

  

33.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岁稔不足支数日”中“稔”意思是“庄稼成熟”。

  

B.“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中“绥辑”意思是安抚集聚。

  

C.“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中“厘”意思是治理处理。

  

D.“致仕”中“致”意思是“获得”,“致仕”意思是获得官职。

33.D。

“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3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的“授”“迁”“起”“擢”“进”“改”“兼”均指升官。

  

B.大理寺为掌管刑狱的官署,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北齐始设,后历代相沿。

明清时与刑部、都察院为三法司,会同处理重大司法案件。

  

C.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能系狱的案子。

也指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

  

D.“夺哀”犹“夺服”,也叫“夺情”,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被朝廷强令出仕。

  

34、A改是改任,表调动;兼是兼任,同时监管。

  

3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行在,也称行在所。

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第二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此处是第二种释义。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

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

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D.视事,视察、巡视政事。

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

  

35.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

多指政事言。

  

36.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事:

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

如“奉行故事”“虚应故事”。

《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中的“故事”即此意。

  

B.中官:

中官在古代含义较多。

最初是古官名,后来还可指宫内、朝内之官。

本文的“中官”指宦官,又称阉人人,内官,内臣等。

  

C.“出为湖广左参议”中的“出”指京官外调。

《琵琶行》中的“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中的“出官”也是这个意思。

  

D.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

又称抚台。

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

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