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1+空气》同步练习组卷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48051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98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1+空气》同步练习组卷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1+空气》同步练习组卷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1+空气》同步练习组卷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1+空气》同步练习组卷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1+空气》同步练习组卷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1+空气》同步练习组卷3.docx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1+空气》同步练习组卷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1+空气》同步练习组卷3.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1+空气》同步练习组卷3.docx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1+空气》同步练习组卷3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1空气》2018年同步练习组卷

 

一.选择题(共29小题)

1.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气体是(  )

A.稀有气体B.二氧化碳C.氮气D.氧气

2.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3.小红在峨眉山旅游到达金顶时,感觉身体不适,可能发生了“高原反应”,主要是因为高海拔地区的空气稀薄,不能给人体提供足量的(  )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稀有气体

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  )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5.请答题的同学深呼吸,平静一下情绪,刚才吸入的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B.稀有气体C.氮气D.二氧化碳

6.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的化学家是(  )

A.侯德榜B.拉瓦锡C.张青莲D.阿伏伽德罗

7.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束后,反应容器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  )

A.氮气B.五氧化二磷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8.化学革命是发生在十八世纪末英国和法国的一场深刻的化学学科的变革。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曾做过貌似相同的两个实验(见图)。

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实验都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两个实验中,曲颈甑内汞的表面都变为黑色

C.波义耳的实验中,金属加热后质量增加,该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D.拉瓦锡的实验中,玻璃钟罩内液面逐渐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

9.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

10.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  )

A.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B.此实验证明,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

C.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硫来代替

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性不好造成的

11.小东通过查阅资料,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的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已知广口瓶的有效容积为242mL,实验8分钟后打开止水夹,水从烧杯流入广口瓶中的体积为48m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实验前广口瓶底未放少量水

B.通过分析本次实验数据,可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9.8%

C.若实验药品充足,时间足够长,可十分接近拉瓦锡实验的结果

D.此实验可有效解决拉瓦锡实验中的汞污染问题

12.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

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

C.p=0.79p0,p′=p0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木炭低

D.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3.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  )

A.红磷B.硫磺C.木炭D.蜡烛

14.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

小涛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

C.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

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15.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见如图)。

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16.在“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打开止水夹后,进入瓶内的水不足瓶内空间

.下列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红磷过量B.装置漏气C.红磷不足D.装置未冷却

17.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把少量汞放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里连续加热来测定空气的组成.

下列有关该实验及实验结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密闭容器里汞只和氧气发生反应

B.反应产物氧化汞呈固态,且不溶于汞,易分离

C.密闭容器中空气的体积减少了

,拉瓦锡得出结论:

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D.拉瓦锡将生成的氧化汞收集后放在另一容器加强热,将得到的氧气加到剩余

体积气体的原密闭容器中,所得气体性质与空气性质不一样

18.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B.空气中的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常用作灭火剂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19.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分离获得的是(  )

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B.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

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D.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20.下列物质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可吸入颗粒物

21.以下不列入空气质量监测标准的项目是(  )

A.氮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D.PM2.5

22.乐山市某中学环境监测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下面是他们监测到的部分数据:

测定区域

测定时段

抽测次数

空气中CO2的含量(平均值)

城市绿心

中午12:

00﹣13:

00

5

0.029%

城市绿心

清晨7:

00﹣8:

00

5

0.028%

繁华闹市区

中午12:

00﹣13:

00

5

0.039%

繁华闹市区

清晨7:

00﹣8:

00

5

0.032%

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同学们在研究中应用了分类比较的方法

B.大量植树造林有利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在不同地域都是相同的

D.多次抽测并取平均值可有效避免测定的偶然性

23.下列行为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

A.治理工地扬尘B.露天焚烧垃圾

C.使用公共自行车D.禁止焚烧秸杆

24.某市5月26日的空气质量日报如下:

项目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

可吸入颗粒物

65

二氧化硫

6

二氧化氮

20

下列各项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A.露天焚烧垃圾B.用煤作燃料C.用氢气作燃料D.用洒水车洒水

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事实与形成PM2.5无关的是(  )

A.水力发电B.风扬尘土C.汽车尾气D.煤炭燃烧

26.2018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焚烧秸秆

B.

垃圾分类回收

C.

拒绝一次性筷子

D.

发展太阳能电池

27.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宁波。

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

C.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D.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

28.2018年中国环境日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行为符合该主题的是(  )

A.植树造林B.随地吐痰

C.把垃圾丢进河中冲走D.多用一次性筷子

29.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于2018年6月9日至10日在山东青岛举行。

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美丽青岛,倾倒世界”理念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循环高效利用资源

B.实施雨污分流,构建海绵城市

C.优化建筑设计,研制新型保温材料

D.禁止燃油汽车上路行驶

 

二.多选题(共1小题)

30.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

A.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

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

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

 

三.填空题(共3小题)

31.如图是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可滑动的玻璃容器,其中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将它放在盛有沸水的烧杯上方,进行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测定空气中  的体积分数

白磷着火火燃烧,活塞先向右移,后左移,最后停在约为  (填整数)的位置上.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  约占1/5.

32.小亮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他先在燃烧匙中放入足量的红磷,塞紧橡皮塞,然后用凸透镜聚光照射集气瓶中的红磷。

(1)由于凸透镜的聚光作用,使红磷的温度  ,红磷燃烧;燃烧停止后,燃烧匙里仍有红磷,燃烧停止的原因是  。

(2)待完全反应冷却到常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说明  。

(3)实验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原因是  。

33.2007年6月9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一至同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请根据右图回答:

(1)在物质分类中空气属于  .

(2)用化学式填空:

制造化肥并还可以做保护气的是  ;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是  ;上述“温室气体”是指  .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34.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

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  。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

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进行猜想】

(1)装置漏气;

(2)  装置内氧气有剩余;…

【实验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分别用过量的红磷和白磷进行该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分别为8.85%和3.21%,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回答产生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

【实验探究1】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于是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3)通过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19.13%。

【交流与反思】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点及原因:

  。

【实验探究2】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等物质又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4),8分钟后测得的数据如表: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集气瓶内空气

烧杯内蒸馏水

烧杯内剩余蒸馏水

131mL

90.0mL

63.6mL

请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结论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择  (填物质名称)进行实验,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实验误差。

【拓展延伸】铜也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而锈蚀,生成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若将图3装置中的粗铁丝换成足量的铜丝进行实验,请判断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

  。

35.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

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下图连接。

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1.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

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2.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3.在点燃红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

请回答:

(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  所经历的时间。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  (选填“V1﹣V2”、“V1﹣V3”或“V2﹣V3”)。

 

五.解答题(共5小题)

3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的实验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图1),但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明显小于

.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

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改进课本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

颜色、状态

熔点/℃

着火点/℃

密度/g•cm﹣3

红磷

暗红色固体

590

240

2.34

白磷

白色或黄色固体

44.1

40

1.82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

可能是导管内原存有空气,后来留有吸入的水,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乙同学:

可能是瓶内残留气体中还有氧气的缘故;

你还能做的猜想是  .

【交流与讨论】

(1)丙同学认为,用木炭代替红磷,就可以消除这个现象,大家认为丙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  .

(2)他们对课本实验装置进行了如图2的改进.

①甲同学提出应把红磷更换为白磷,理由是  ;

②通过粗铜丝来点燃玻璃管内的白磷,利用了金属铜的  性;

③与课本实验装置相比,该装置的一个优点是  .

【探究与反思】

(1)为验证乙同学的猜想,将铜粉在残余气体中加热,观察到铜粉变黑,所以乙同学的猜想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2)大家采用改进的实验装置(图2)进行实验,待玻璃管冷却、管内白色的烟幕消失,左管液面上升了1格,得到了较准确的数据,但又意外发现左玻璃管内壁上端附着黄色固体.

①左玻璃管上端的黄色固体主要成分可能是  ;

②左玻璃管下方的液体pH  7(填“=”、“<”或“>”),理由是  .

37.某同学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该同学在“金属梯”的每一步的凹处放置一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用放大镜会聚6V手电筒光于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的白磷上..

(一)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白磷像“上楼梯”般依次燃烧,开始时冒白烟,试管内的水位上升到一定位置后恒定不动.

(二)“金属梯”的每一步上都放置一小颗白磷与只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放一大颗白磷相比,优点是  .

(三)假如你是空气质量观测站的人员,发现一些建筑物外墙的石灰石正不断剥蚀.请根据这一情况,探究石灰石不断剥蚀的原因,完成以下题目.

(1)你假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

  .

(2)你作出上述假设的根据是什么?

答:

  .

(3)作为空气质量观察员,你打算设计怎样的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答:

  .

38.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请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闭合电源开关,可以观察到白磷  .

(2)装置冷却到室温,可观察到U型管内左侧液面  .

(3)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4)此实验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两点性质是:

  ;  .

39.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5mL

15mL

9mL

  

(2)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  (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  。

(3)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列举两条)  、  。

40.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是  .科学家正在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铁与空气中的  等物质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铁锈,影响金属材料的有效利用.找出一种铁制品并说明它是怎样防锈的  .铁制品一旦生锈,可以用稀盐酸除锈.除锈时观察到  的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1空气》2018年同步练习组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9小题)

1.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气体是(  )

A.稀有气体B.二氧化碳C.氮气D.氧气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

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

【解答】解:

A、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故选项错误;

C、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选项错误;

D、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

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

【解答】解:

A、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体积分数最大,故A正确;

B、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不是最大,故B错;

C、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体积分数比较小,故C错;

D、二氧化碳大约占0.03%,体积分数比较小,故D错。

故选:

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小红在峨眉山旅游到达金顶时,感觉身体不适,可能发生了“高原反应”,主要是因为高海拔地区的空气稀薄,不能给人体提供足量的(  )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稀有气体

【分析】根据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进行呼吸作用,氧气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原料,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来分析。

【解答】解:

氧气能够供给呼吸,人体的呼吸作用离不开氧气,在高海拔地区的空气稀薄,其中含有氧气不能满足人体呼吸作用的需要,所以会发生“高原反应”,感觉身体不适。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气的性质与用途,难度不大。

 

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  )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

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观察空气成分示意图可知,其中R指的是氧气。

故选:

B。

【点评】本题很简单,熟练掌握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即可轻松正确解答本题。

 

5.请答题的同学深呼吸,平静一下情绪,刚才吸入的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B.稀有气体C.氮气D.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化学常识和课本基本知识,可知空气含量较多的几种气体及其含量。

【解答】解:

我们知道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测出了空气主要有氮气(N2)和氧气(O2)组成,其中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N2)。

故选:

C。

【点评】本题结合课本知识考查了学生对身边化学常识的了解,培养了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学习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6.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的化学家是(  )

A.侯德榜B.拉瓦锡C.张青莲D.阿伏伽德罗

【分析】侯德榜研究了侯氏制碱法,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的化学家是拉瓦锡,张青莲对中国重水和锂同位素的开发和生产起过重要作用;阿伏伽德罗曾经总结出一条规律: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解答】解:

A、侯德榜研究了侯氏制碱法,故选项错误;

B、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的化学家是拉瓦锡,故选项正确;

C、张青莲对中国重水和锂同位素的开发和生产起过重要作用,故选项错误;

D、阿伏伽德罗曾经总结出一条规律: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几位科学家的成就,要加强记忆.

 

7.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束后,反应容器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  )

A.氮气B.五氧化二磷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和红磷与氧气的反应分析判断。

【解答】解: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故选:

A。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空气的成分和红磷与氧气的反应即可分析解答。

 

8.化学革命是发生在十八世纪末英国和法国的一场深刻的化学学科的变革。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曾做过貌似相同的两个实验(见图)。

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实验都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两个实验中,曲颈甑内汞的表面都变为黑色

C.波义耳的实验中,金属加热后质量增加,该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D.拉瓦锡的实验中,玻璃钟罩内液面逐渐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

【分析】A.根据装置是否密封来分析;

B.根据氧化汞的颜色来分析;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来分析;

D.根据装置内的压强变化来分析。

【解答】解:

A.波义耳的实验中装置不是密封的,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B.在加热的条件下,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色氧化汞粉末,故错误;

C.波义耳的实验中,金属汞加热后生成氧化汞,质量增加,生成了新物质,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所有的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错误;

D.在加热的过程中,金属汞与装置内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固体,随着氧气的消耗,玻璃钟罩内液面逐渐上升,当氧气被完全消耗后,液面不再上升,故正确。

故选:

D。

【点评】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9.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