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气贯顶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46816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捧气贯顶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捧气贯顶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捧气贯顶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捧气贯顶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捧气贯顶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捧气贯顶法.docx

《捧气贯顶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捧气贯顶法.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捧气贯顶法.docx

捧气贯顶法

捧气贯顶法

捧气贯顶法是智能动功的第一步功,是治病健身的基本功。

其特点是:

1、意与气合,以意引气。

通过姿势的开合和意念导引的配合,引动内气外放、外气内收,从而畅通人与大自然的混元气的联系。

可以敏锐人体感触机能,属智能动功的外混元阶段。

2、本功法是行之有效的采气、聚气之法。

通过本功法的锻炼,可以迅速地学会与运用发放外气治病的技能。

第一节捧气贯顶法综述

Ⅰ、捧气贯顶法简述

以捧气贯顶来命名智能动功的第一步功法,是抓住了第一步功法的根本。

所谓捧气,就是把大自然界混元气用手捧起来。

所谓贯顶,就是把捧起的气,贯入头顶并由此而进入全身。

为何用“贯”字而不用“灌”字呢?

因为两字的含义有微小的区别。

“灌”字指实物往虚的空间里灌注;而“贯”字多指进入实物之中,有贯通、贯穿之意。

捧气贯顶就是用手把气捧起来,往头顶部贯,以求把头部、把全身贯通。

这不仅是对捧气贯顶的字意解释,而且是练第一步功的最根本的要领。

捧气贯顶法由起式、前起侧捧气、侧起前捧气、侧前起捧气(包括回气)与收式五节功组成。

其动作,起式与收式的动作路线是反正相因的。

前起侧捧气与侧起前捧气也是反正相因的。

动作虽然不少,但实质是拉气与贯气两部分,其中拉气是为捧气作准备,它属于传统功法中的采气的范畴(采气方法多是手与意念结合,把外面的气采归自身,详细内容见《智能气功科学技术——超常智能》)。

捧气贯顶法中的诸多拉气,蕴含着传统功法的三才采气、六合采气、五行采气等精华。

贯气包括向顶贯气与向周身贯气两部分内容,它是从传统功法中的“灌顶”与“喂气”衍化而来。

灌顶也叫“开顶”或“摩顶”,是师傅给徒弟向头顶(道家称天门穴,佛家密宗称梵穴)发气,多配合念咒与观想,往往可使徒弟有一定的内在感受,而增强练功信心与练功意识。

喂气多是气功老师帮助弟子长功的手段:

即向关键穴道发气、补气,从而改变练功者的气机。

捧气贯顶是自己给自己贯气、喂气,不仅收到了传统功法中灌顶、喂气的效果,而且使练功者很快掌握发放外气治病的技能。

Ⅱ、捧气贯顶法练外混元

如第一章所述,外混元指意识与外界混元气混化,然而混化不是目的,混化是为了人体更好地吸取外界混元气为己所用。

捧气贯顶法正是为此而设的。

其机理如下:

混元气理论指出,人体的周围有一层弥散的人体混元气,这层混元气与人体内的混元气是一致的,它受着人体的整体活动(包括人的各部组织活动)的影响。

人体内的气通过皮肤的毛孔、腠理、穴道、关窍等散发到体外,形成混元气层。

这一混元气层与人体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当人体生命活动处在外开(如呼气或向外发力)状态时,人体内的混元气随着开而外出,使体外的混元气层的范围扩大;当人的生命活动处于内收(如吸气或向内收力)状态时,人体内的混元气向内集中,体外的混元气则随之入内,使体外之混元气层的范围缩小。

混元气的这种一出一入的运动不是简单的内气外出与外气内入,而是人的混元气与大自然的混元气的混化过程。

在此过程中,人体内的混元气散发到周围的量越大,质量越高,对大自然的混元气影响越大,裹胁的外界混元气越多,当内收时,进入人体的外界混元气也就越多,从而增强人的生命力。

鉴于意识对气与人的生命活动有统帅、主导作用,捧气贯顶法巧妙地运用意识与生命活动的开合来引动混元气的出入,畅通人与大自然的联系通道,强化人体内外的混化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过程中的内气外放与外气内收是自然呈现的,不是用以意领气的强迫方式完成的。

当意念外开与虚空(或天地交合处)相合时,一方面,意识活动是向外开散之势,必然引动人体生命活动向外开张,使体内混元气趋向于外。

虽不着意于气,而气自动。

此时气之外出、向外扩展是整体全方位的,是体外混元气层的扩大。

另一方面,意识与虚空相合,实际是和最原始的混元气相合,这本身就是与大自然界的混元气的人为的混化。

当意念想体内时,意念向内集中,引动生命活动向内聚合,体外之气也随之内敛而入。

或问曰:

如此运用意识——意识指向外在的虚空,与气功的固有特征——内向性运用意识岂不矛盾吗?

否。

1、内向性运用意识内容之一是要求精神活动走向单一化,意识与虚空相合符合这一要求。

2、内向性运用意识的目的是使人进入气功态,而意识与虚空相合的状态,就是气功态——而且是高级气功态的表现。

清朝的气功家黄元吉曾指出:

“唯能存心于虚无一气,此心此神即与太和元气相往还,所谓神气合一,烹炼而丹者也。

”(《乐育堂语录》)

Ⅲ、捧气贯顶法的练功特点

一、练捧气贯顶法的根本原则是神(意)与气合,以意引气,神气并重。

这里所说的气,一是大自然中的混元气,一是弥散在自身周围的自己的气,同时也包括自己身体内的气。

不过是以体外的气为主。

其引动方法与原则如前所述。

二、借助形体运动的开合来强化意识活动的开合,这一练法似乎又像神形并

重,其实不然,因为它的主旨不是要强化形,而是借此引动内气外放与外气内收。

三、为了达到上述练功要求与目的,需要:

(一)神态悠娴,恬静安舒,怡然自得,即美在心中,乐在心中,且坚定自

若。

(二)姿态要舒展大方,潇洒自如,不拘谨、不做作,要放得开,收得往。

(三)动作要柔软、圆润、连绵不断,快而不停、慢而不断,灵活自在。

(四)意识的开合是练好本功的关键,外开时意念要远开至天边,内合时合

于体内——越深越好。

Ⅳ、功效

一、通过人体与大自然混元气的畅通,可疏通全身膜络,打通人体关窍、穴

道,使人体气脉和畅,从而旺盛人体生命机能。

二、本功法得气快、气感强,治病健身效果好。

三、通过本功法的锻炼,可激发出一定的潜在功能,可敏锐人体的感触机能,

如对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山河湖海、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的感知。

四、本功法是行之有效的采气、聚气之法。

通过本功法的锻炼可迅速地学会与运用发放外气治病的技能,如信息组场治病、信息组场带功等。

第二节捧气贯顶法功法

预备式

两脚并拢,周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如立正姿势。

目视前方天地交界处,两眼轻轻闭合,目光收回(图2-1)。

念口诀:

顶天立地,形松意充。

外敬内静,心澄貌恭。

一念不起,神注太空。

神意照体,周身融融。

Ⅰ、起式

一、小指带动,指掌慢慢上翘,成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与臂成直角。

意想手心与地气相接,以肩为轴,两手做前后拉气三次。

向前推,手臂与身体的夹角约15°;向后拉至体侧(图2-2)。

二、以小指带动,松腕,转掌心相对。

虎口向上,臂放松,与肩等宽从体前向上捧气,至手与脐平,掌心微含,回照肚脐。

(图2-3)继而转掌心向下,意想两臂延伸到无限远,在无限远处,两臂(两手与肚脐同高)向两侧外展至背后。

小臂微收,转掌心向内,掌心微含,回照腰部命门穴(对脐处)。

(图2-4)而后小臂上提,顺势内收掌腕到两肋旁,掌心向上,用中指端向大包穴(属脾经,在第六、七肋间)贯气。

(图2-5)

三、随后两臂向前伸出与肩平,掌臂微收,掌心微含,中指回照两眉间印堂穴。

(图2-6)随之两腕微微转动,带动十指斜相对,而后转肘外撑,力点在肘,带动两臂向两侧展开。

(图2-7)至左右成一字与肩平,小指带动,掌心向下,连续转掌心向上,意想掌臂延伸至天边,沿天边向上划弧,至头顶上方两掌相合。

(图2-8)而后沿头正前方下降至胸前呈合十手(大臂与身体呈45°,两小臂成一平线,中指尖向上,拇指根对着膻中穴)。

(图2-9)

Ⅱ、前起侧捧气

一、合十手转指端向前并推出,至两臂伸直,高与肩平。

(图2-10)逐渐分掌,转掌心向下,立掌外撑(掌指上翘,掌心外突,掌与臂成直角),意想掌臂延伸至天边,在天边推揉三次。

推揉要肩、肘、腕一体,两肩沿上、后、下、前顺序划立圈。

推时,以掌根带动掌臂前推,掌心外突,回收时以肩带动,肘微下垂,掌心内含,意想从天边收回体内。

(图2-11)而后立掌外撑,意想掌臂延伸至天边,以掌带臂沿天边左右水平拉气三次。

左右拉开约15°,再合拢至两臂平行。

(图2-12)

二、立掌外撑,两臂向两侧展开至左右平肩。

立掌外撑,意想掌臂延伸至天边,在天边推揉三次。

推时,以掌根带动掌臂前推,掌心外突;回收时以肩带动,肘微下垂,掌心内含,意念从天边收回体内。

(图2-13)而后立掌外撑,意想掌臂延伸至天边,沿天边作上下拉气三次。

向上拉约15°,向下拉至平肩。

(图2-14)

三、松腕转掌心向上,意想两手延伸至天边,沿天边捧气至头顶上方,两臂微曲,腕与肩等宽,掌心微含照向头顶,停留一个呼吸的时间。

(图2-15)向头顶贯气,两手沿体正前方下降至肚脐。

两中指相接,点按肚脐。

(图2-16)

四、两手中指平脐向两侧扒开转向身后,至命门穴,两中指点按命门穴,而后沿膀胧经下至两足。

(图2-17)两手沿足外侧抚至趾端并敷于足面(手指、脚趾同方向),向下按揉三次。

下按时,膝向前跪,身体重心向前移至两手,意想手心通过足心入地;抬起时提膝,臀部向上抬,身体重心移向两足,两手不动,把放出去的意念收回体内。

(图2-18)而后,两手稍起,转手心相对,如捧气球,意想把地气从地里拔出,捧在手中。

而后,两手分开,转掌心对向两腿内侧沿足三阴经向上导引至肚脐,(图2-19)中指点按,而后两手分开还原至体侧,自然下垂。

Ⅲ、侧起前捧气

一、两臂从体侧阴掌(手心向下)上提,成一字形。

(图2-20)立掌外撑,意想手臂延伸至天边,沿天边向两侧揉推三次。

(同图2-13)推时,以掌根带动掌臂前推,掌心外突;回收时以肩带动,肘微下垂,掌心内含,意念从天边收回体内。

立掌外撑,意想手臂延伸至天边,沿天边作水平拉气三次。

向前拉约15°角,向后两臂成一字。

(图2-21、图2-22)

二、立掌外撑,意想手臂延伸至天边,两臂沿天边向体正前方合拢,与肩等宽,两掌在天边进行揉推三次。

推时,以掌根带动掌臂前推,掌心外突;回收时以肩带动,肘微下垂,掌心内含,意念从天边收回体内。

立掌外撑,意想手臂延伸至天边,在天边进行上下拉气三次,向上拉约15°角,向下拉至平肩。

(图2-23)

三、松腕转掌,意想沿天边捧气至头顶上方,手心微含照向头顶,停留一个呼吸的时间,向头顶贯气,两手继续下降至印堂穴,转掌心向内,两中指点按。

(图2-24)沿眉向两侧分开,向后至玉枕骨下,两中指点按。

而后,两手沿项下至背,两中指点按第三胸椎处。

(图2-25)再转回体前,从腋下向后,两手至背后,尽量向上。

(图2-26)掌心紧贴身体,两手沿胆经、膀胱经下至命门穴,两

中指点按。

(图2-27)而后两中指沿带脉分开,回归肚脐,两中指点按。

四、两手沿足三阴经(腿内侧)下至两足,两手沿足内侧抚至趾端。

(图2-28)两手敷于足面,按揉三次。

下按时,膝向前跪,身体重心向前移两手,意想手心通过足心入地;抬起时,提膝,臀部向上抬,身体重心移向两足,两手不动,把放出去的意念收回体内。

而后,两手稍起,转手心相对,如捧气球,意想把地气从地里拔出,捧在手中。

而后,两手分别沿足外侧至足跟,转手心向内,沿膀胱经上至命门穴,两中指相接点按。

(图2-29)沿带脉分开,回归肚脐,两中指点按,两手分开还原至体侧,自然下垂。

Ⅳ、侧前起捧气

一、捧气

两手如捧物,虎口向上,两臂与正前方成45°角上举,(图2-30)意想沿天边捧气至头顶上方,手心微含,照向头顶,停留一个呼吸的时间,向头顶贯气。

(见图2-15)两手沿耳下至两肩前,小臂直立胸前,掌心朝前。

(图2-31、2-32)

二、回气

(一)右掌坐腕向前推出,臂似直非直,松腕,小指带动,将掌心翻转向左,微含。

(图2-33)并向左划弧拢气,约90°角时,拇指掐于中指中节正中(中魁穴)。

(图2-34)其余四指轻轻并拢,继续向左拢气至身后,约180°。

由身后回归左胸前,中指点在左侧锁骨下缘中点之气户穴(乳头直上方),向气户穴贯气。

(图2-35)

(二)左掌坐腕向前推出,向右拢气约180°至身后,重复右手动作,方向相反。

(三)拢气后,两小臂在胸前呈十字交叉状,大臂与身体呈45°角。

(图2-36)自然呼吸三次,吸气时中指点按气户穴,呼气时微放松。

松开掐诀双手,两臂前推,两腕转动(转莲花掌),两掌胸前合十。

(图2-37)

Ⅴ、收式

合十手举至头顶上方,上拔,意想举向天顶。

(图2-38)两手分开,转掌心向前,两臂由两侧下落与肩平,逐渐转掌心向上,沿天边向体前合拢,与肩等宽。

(图2-39)掌臂微微内收,中指回照印堂穴。

而后,两肘回抽,两掌指端指向第六、七肋间,用中指端向大包穴贯气,再向后伸出,向两侧外展。

两臂转至两侧时,转掌腕使掌心相对,向体前合拢。

(图2-40)两手重叠放在肚脐上(男左手贴肚脐,女相反),静养片刻。

(图2-41)两手分开还原至体侧,慢慢睁开双眼。

第三节怎样练好捧气贯顶法

捧气贯顶法看起来很简单,但其中蕴含着传统功法中的很多奇妙功法与诀窍,练之得法,可以直接进入高级层次,即使按照常规习练,也可以很快取得第二节中所述的诸功效,下面我们从运用意识与练功动作两方面阐述练好捧气贯顶法的窍要。

Ⅰ、正确运用意识

要想充分发挥运用意识的效果,一是提高对捧气贯顶功法的重视程度,二是加深对外混元练法的认识,三是结合练功正确运用意识。

一、提高对捧气贯顶功法的重视程度

(一)功法中蕴含着高层次内容。

如前所述,捧气贯顶法不仅是集传统功法中采气、贯气之特长而编创的,而且功法细腻、周到全面,动作是正反相需,充分利用人体气血流注规律。

本功法着眼于十二皮部(是经络学说的一部分),因为无论正气还是病气,从外界进入人体都从皮部开始,而后进入孙络→络脉→经脉→脏腑,本功法的全身导引、贯气是把正气贯入体内。

另外,本功法中还寓有九宫十三门的秘密功法(关于九宫十三门,在传统功法中是一种特殊练法。

笔者了解三种九宫十三门:

有头部九宫十三门——也有十六门的练法,有周身的九宫十三门,以及本功法的躯体九宫十三门)九宫十三门的位置,天门(头顶)、地户(会阴),身后有玉枕、身柱穴(第三胸椎下);命门(第二腰椎下)。

身前有印堂(两眉间)、膻中穴上玉堂穴下、肚脐,两侧有大包(腋下中线第六、七肋间)与京门(第十二肋骨端),另外有一中宫点,此点是一活点,可上下移动,上点在印堂与玉枕的中央,下点在肚脐与命门的中央,通常可固定在混元窍的位置。

本功法中虽然去掉了传统九宫十三门功法中的繁杂内容,但贯气时却保留了这些穴道的位置。

练功时集中精神对这些穴道贯气,不仅可加速练功的进程,而且可能会出现难以预想的效果。

(二)练法中蕴含着高层次练法。

练本功法时多强调与虚空相合。

它虽然是智能气功开放性的根本内容,但它是从传统功法中的“以虚空为炉”“以太极为鼎”的上上乘功法脱胎而来的。

我们暂且对传统之上上乘功法置之勿论,单就意念和虚空相合这一点来说,若真能体会到它,就很容易进入练功的高级层次,因为虚空是一无所着的,如果意识与之相结合,可诱导意识进入一无所着的空灵状态,在此状态中,意念微微一动,即可引动混元气的明显变化。

古人所说的“一吸则天地与之皆吸,一呼则天地与之皆呼”的“天地一橐籥”的景象,就是于此中体验的,如果于此景象中返照自身,则可直接体察意元体自身,即古人所谓“直指本源”。

当然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不过,若能于此反复琢磨,认真领会,对功夫的提高将大有裨益。

(三)本功法中蕴含着高妙的采气之法。

本功法中有各种拉气、推揉动作,如能使两掌掌心的吞吐与意念的开合紧密配合,则是聚气、采气、养气的高妙功法。

尤其是意念和虚空混元气结合,则属采气功法中的最高法门。

对此,有成就的古气功家多有论述。

青城丈人曾指出:

“采补之道,非房中采阴补阳之事,而系采天地之气以补我之气,采天地之精以补我之精,采天地之神以补我之神,因天地之化,以造我之化,因天地之命,以续我之命。

天地之气不息,则我之气亦不息矣;天地之化不止,则我之化亦不止矣;天地之命不坏,而我之命亦不坏矣。

因天地之生生不已,以成我之生生不已,则天地之命常新,而我之命亦常新矣。

(转引自《道家养生概要》)

黄元吉亦曾指出:

“太凡修道,必以虚灵之元神养虚无之元气,此个元气,非精非气非神,然亦即精即气即神,是言精气神为一者也。

然要修大道,非得此真虚元气不能也。

又说:

“此气乃空中虚无元气,生天生地生人者,此也。

唯能存心于虚无一气,此心此神即与太和元气相往还,所谓神气合一,烹炼而丹者也。

”(《乐育堂语录》)

由此可看出,意合虚空(实是与虚空混元气相合),采虚空之气,实是采气之无上妙法。

二、加深对外混元练功方法的认识

(一)外混元练法是建立在人的正常的生命活动基础上的,它只是把人固有的自为进行的外混元过程的规律加以自觉运用罢了(如本章第一节所述),因而它易于显现出对生命运动的强化、优化效用。

(二)外混元练法尤其强调外气内收,对此要有明确的认识。

于练功时,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想像虚空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有一种质地均匀、无形无象、透明无碍的混元气。

经常注意把这种外气收归体内为己所用。

(三)练外混元要注意加强自身的通透度,加深周身的开合能力,要发挥意识的主导作用,使外气直入深层直至中线上去(不仅是意念把气从外向里引,而且意念要在里面主动地牵拉)。

这样练,有的人可通到中脉而入高层次。

即使不能直接进入高层次,也可增强周身的通透与感知能力。

(四)要充分认识练外混元时对神气并重练功方法的应用。

对于神气并重的练功方法,前已述,这里不复赘。

三、练功时的运用意识

这里主要讲述练功前的八句口诀的意识活动,具体功法中的运用意识将结合练功动作讲述。

练功前要念八句口诀。

念口诀时要边念边体会,而且要认真体会它的意景。

它是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使之符合练功要求的重要措施,它不是可有可无的。

对八句口诀的解释详见下面的Ⅱ之一。

Ⅱ、做好练功动作

练动功必须按照动作的规范要求去做,而在练功的不同阶段的要求又不尽相同。

初期按书本上的规范动作去做,练一遍在17分钟左右,当动作熟悉后,做动作时要注意与意念活动配合好,要把前述的各项意识活动与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当动作与意念活动能熟练结合后,又需把动作向更细微方面发展。

譬如做开合、推揉动作时,在往来过程中要加上掌心的含与凸(也叫吞吐),肢体在运行过程中,可加入蛇形蛹动的内容等。

下面把练每一个动作的具体注意事项作一简要的介绍,其中每一式的动作过程在这里叙述较少,应与功法部分合并起来研读。

一、预备式与八句口诀

(一)预备式的身形

预备式要求两脚并拢,是智能动功异于一般动功处。

因为两脚尖和两脚跟并拢使腿也靠在一起,可以使肾经和阴跷脉紧密地结合,对培补肾气有特殊的作用。

另外下肢并拢连为一个整体,周身气机就整了。

周身中正,首先是头部,要按《各部身形要求》去做,要顶头悬,从头到脚放松,把全身的重量放在前脚掌,用头顶百会带动身体微微前后晃动,这样可以放松、平衡,又可以把练功者周围的气场调动起来,对练功极有好处。

目视前方天地交合处,上下眼睑慢慢匀速闭合,目光回收,是收神的过程。

意念合着目光收到和百会穴垂直处,重合一起,这里是传统功法的祖窍,意念和目光引虚空混元气到这个部位,统一了心和气,进入练功状态。

当上下眼睑相闭合时,使面部呈似笑非笑状,面部肌肉得以放松。

以上是形体要求。

(二)八句口诀

精神准备,在练捧气贯顶法前,有八句口诀:

“顶天立地,形松意充,外敬内静,心澄貌恭,一念不起,神注太空,神意照体,周身融融。

”这八句话,主要强调运用意识。

从整体上讲,是要练功者和大自然界虚空连为一体,形体放松、精神安静地体会其中意境,从而进一步调整形体状态、精神境界及周身气机进入练功状态。

顶天:

头顶的百会往上顶,头顶上方就是蓝天,一顶就顶到蓝天上的虚空。

不必细辨天有多高,当练功者意想蓝天虚空时,由于蔚蓝色带有万物生发的气机,会促进练功者生机盎然。

立地:

脚往下一踩,就踩到地球那面的虚空,不能想脚站在土地、地板、洋灰地上,那样稳稳当当,实实着着地就会把练功者的意念局限住,人体的气就会滞留在地上。

人生活在世,是站在地球这个实体物上,而地球是被大气包托着。

唐朝王冰所著七篇大论中说,地球为什么能在虚空呆住,是大气举之也,地是被大气托举着,乃虚空一细物。

练功者必须是站在地球的立场上去想象,那样周围就都是大气虚空,就可以通过意念把人体的气和虚空的气联成一个整体。

只有这样,我们练“人天浑化”才有基础。

打个比喻,鸡蛋里边有蛋黄、蛋清,人好比在蛋黄里呆着,蛋黄的上下左右都有蛋清,人在地球里,地球被大气层虚空包着。

如果练功者把自己当成蛋黄就自然地和蛋清混化一体了。

会这样想象——运用意识之后,头顶天,脚踩地,也就不局限于天、地,而自然和天地的虚空结合为一个整体了。

这样一想,身体晃晃荡荡地气感就强了(也可以想象自己的头在云的上面,脚踩入地之中)。

练智能功,虽然不讲阴阳、天地之气,但人是生活在地球上,与地球这个物体相联系。

我们练功,对外采取最原始的混元气,地球里也具有这个层次的混元气,地球上很多物质都是从这个层次的混元气演化来的,因此,我们练功前与天地结合一体,也就和整体最现实的东西结合了,所以一开始就要“顶天立地”。

形松意充,形松是形体放松,意充是意念向周围充斥之意。

形松意充的内涵在《智能气功科学精义》中有全面论述,这里仅结合功法简单谈谈。

形松:

要求皮肉筋脉骨内脏等都要放松,它是以神松为前提、为引导的,可以借助意念想像把皮肤的毛孔松开张大,把肌肉的纹理放松等,这样便于气的内外出入。

意充:

有两层含义。

1、意念充斥于形体,随着形松意念充实到形松的部位(往往是意念为先导,引导其放松),意充则气也随之充实(这是意为气帅,意到气到之故)。

2、意念向自身以外的空间充斥,这里要求把意念充斥到天地六合之内(即上下左右前后)。

此之意充往往需借助想象力,如想象成为顶天立地的巨人,而自己的身体膨胀充塞于整体空间;也可以想象自己的意念充满天地之间。

这实际是把自己的心念扩大,使之能包容天地,这样就便于使白己的意念和虚空混元气相结合。

形松与意充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尤其是意念充斥在自身之中与形松的关系更加明显:

有形松而无意充则松松垮垮,有意充而无形松则紧张而僵,唯两者同时并举,才能达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和柔、灵活状态。

做好形松意充是练好捧气贯顶法的关键性的一步,它不仅可使心安神静,气机和畅,而且可增强练功者的通透度。

其过程是松、透、充。

在形体放松的基础上,意念可主动渗入放松部位,与此同时,气也就随着充实,当神气充实于形时,对形的感知能力也就随之增加,就可体察到人体内部的状态(内景)。

外敬内静:

敬字有敬肃,不怠慢或戒慎之意,是对人对事崇尚恪守于内的心理状态。

静字指精神的专一、集中。

练气功者大多知道“静”是练功的重要内容,对“敬”多有所忽略。

实际上敬的心理状态,有助于静的状态的实现。

试想一下,当你见到自己非常崇敬的人的那一会儿,心中还有杂念吗?

那种难以言喻的心情,那种热血沸腾的激动变化,不就是在敬的心理状态下产生的吗?

用气功的理论来分析之,敬可以导致精神集中(也即静),而对生命活动的激发,在《管子》中对此多有描述,如“敬除其舍,精将自来”、“严容畏敬,精将自定”、“外敬而内静者,必反其性”。

宋朝之程伊川也说:

“入道莫若敬,敬以直内”。

这都说明练气功需要有一肃敬的心境。

古气功师,要求弟子敬师,其实弟子在敬师的过程中,强化了自己的修炼。

智能功反对搞个人迷信,不要求象古人那样形式的敬师,但我们每个练功者,应该敬重气功科学,敬重自己的练功,只有敬重、不敢怠慢,才能做到一丝不苟,才能使自己更快进入气功态。

心澄貌恭:

澄字是清彻透明之意,恭字是对他人的敬重之貌,恭与敬稍有不同,敬字主要是自身内在情感,恭字则主要是这种心境在体态、外貌的表现。

这句话是对“外敬内静”的进一步延展。

澄是静的延展,是心静如止水,清彻透明,表明脑子里不仅没有活动,而且如水之清,如镜之明。

这样就会增强意识的灵明度。

恭是敬的延展,敬之心理状态从内而达外,使人的身心内外都处于敬的心理状态中,从而加深了气功态的程度。

一念不起,神注太空:

这两句是一个意思,是在前面敬、静的基础上,要求练功者心念专一,不要起任何杂念,但不是什么也不想、也不管。

鉴于常人难以做到一念不起,于是要练功者把意念与虚空(太空)相结合,就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一无所着的虚空中,这么做不仅不违背练气功的根本观点(内向性运用意识),而且是高层次练功方法(如本节Ⅰ中所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