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文化生活》.docx
《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文化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文化生活》.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文化生活》
2011年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考点一:
文化与社会
1.(2011高考安徽卷7)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些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
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2.(2011年高考北京卷第26题)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养奋发进取、理性和平、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次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
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
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
答案:
C
3(2011高考福建卷26)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
可见,优秀的文化
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优秀文化的作用,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难度较小、中等、较大。
【解题思路】题干信息“必须既反映……又引领……,必须在……获得艺术的伟大”,这说明优秀文化来自于人民的实践,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C符合题意;A优秀的文化要彰显时代的精神,反映时代的潮流,但并不能创造时代的未来,更不能决定时代的走向,A、B错误;文化源自于实践,而不是时代的智慧,D错误。
4.(2011高考江苏卷20)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
该材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与经济、政政是相互交融的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题干信息“通过输出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目的”,体现①、③;世界多极化反映的是多个政治力量相互角逐,②、④观点正确,但明显与题意不符。
5.(2011高考江苏卷22)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重庆市教育工作委等部门将15000套含有《记忆.我爱你中国》,《信念》等内容的“红色光碟”下发到全市所有学校。
一股“信念”与“记忆”的热潮在全市学生中掀起。
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A.奏响主旋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
B.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文艺素养
C.培养爱过情感,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D.发展教育事业,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答案:
A
6.(2011高考山东卷21)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
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建设的知识点。
解答本题要紧紧围绕文化建设的字眼,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说法片面,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一个方面;C说法偏颇;D说法不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A。
7.(2011高考天津卷4)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
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
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答案】A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根据材料,台湾果农的做法不仅是将不同原料的东西放在一起,更重要的是给该商品取了有着中国浓郁文化特色的名称。
A项入选,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B与题目不符,不是侧重讲文化对社会实践的作用;C说法错误,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不能说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D说法与题目无关。
本题答案选A。
8.(2011高考浙江卷31)“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理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面对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
这类现象表明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
【答案】D
【解析】分析背景材料应注意到两点:
一是中间一个分号,前后两层意思应该是并列的;二是最佳答案的选取应该同时能合理解释“竖大拇指”和“吃面条”两层意思。
根据排除法,AB容易排除,C为干扰项,但这一说法有偏颇之处,因为日本人和韩国人文化背景不同,但是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相同的,这点和A观点类似,故D为最佳答案。
9.(2011高考安徽卷37)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话题一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
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这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1)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12分)
答案: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给世界带来商机。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提高了我国文化的软实力,提升了中国国家形象。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更多的人通过中华文化了解中国,中国国家形象提升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10.(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
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
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
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
妈祖信仰越传越广。
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
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
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
(10分)
答案:
(1)妈祖文化影响广大华人、华侨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其精神需要。
促进了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11.(2011年高考海南卷第23题)辨析题
“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没有表达能力,那他就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人。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辨析。
(10分)
答案:
答案一:
人的思想只有通过各种形式准确表达,借助传媒加以传播,才能为他人所接受,并产生社会影响。
(4分)没有表达能力的人无法准确表达、传播自己的思想,他的思想就难以为他人所理解并产生影响。
(4分)从这个意义上说,上述观点具有合理性。
(2分)
答案二:
人的思想只有通过各种形式准确表达,借助传媒加以传播,才能为他人所接受,并产生社会影响。
(4分)但是有思想的人假如没有表达能力、不能准确表达和传播自己的思想,并不能表明他没有思想。
(4分)从这个意义上说,上述观点具有片面性。
(2分)
(考生从上述任一角度做答,或综合以上两种观点,所用原理正确,言之成理,表述清楚,可得满分。
)
考点二:
文化对人的影响
1.(2011高考北京卷40)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门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3)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9分)
答案: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
②文化能够产生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氛围。
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2011高考山东卷29)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
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6)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7分)
答案:
①对汉阳铁厂原址的保护性改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创始了特定的文化环境;②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使爱国主义有了新的物质载体;③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设问在知识上限定了“文化的特点及影响”但是具体分析对象是为什么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这就是让我们在分析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材料,不要光写理论,不结合实际。
3.(2011高考天津卷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根据表3左列信息,将下列需要填写的内容,依次写在答题卡上。
我国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
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各写一点即可)
①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
①
②加强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②
③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③
答案:
①发展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考点:
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文化的交流
1.(2011高考安徽卷8)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这说明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2.(2011年高考北京卷第24题)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3.(2011高考北京卷25)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 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利于文化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的知识。
A说法不符合题意,该材料并没有讲文化的竞争;B说法符合题意,中外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发展;C说法错误,民族文化的融合不能说是文化发展的关键;D说法与题目无关。
本题答案选B。
4.(2011高考江苏卷21)历史上。
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
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
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 ② 求同存异,时尚流行
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 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
A.① 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C
5.(2011年高考山东卷第19题)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节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6.(2011高考山东卷20)“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节目消费。
关于图7“好客山东贺年会”四大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
①民族节目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 ②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贺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④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点。
①说法正确,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说法正确;②说法错误,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说法符合题意;④说法与题意无关。
本题答案选B。
7.(2011高考天津卷5)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
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
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
这一事迹表明
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
A说法绝对,不选;传统与现代毕竟还有一定的距离和差距;B说法错误,具体内涵不能说亘古不变;C说法正确,体现了传统道德对我们的今天价值选择的影响;D说法不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C。
8.(2011高考海南卷14)“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目。
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
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
这表明民俗节日
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民俗节日,就是考察传统文化的特点。
③④说法不合题意。
[来源:
Zxxk.Com]
9.(2011高考上海文综卷19)产生于西汉时期的儋州调声,是儋州人民自己创造的原生态歌谣,直到今天仍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带,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区域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
②④说法不合题意。
10.(2011高考广东卷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
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的原因。
(9分)
答案:
不恰当的开发、利用会损害传统文化内在的功能和价值;有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扭曲传统文化的内涵,不利于文化创新;不利于传统文化内蕴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感召力的发杨;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发展先进文化。
11.(2011高考江苏卷35)2011年博鳌会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
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演出。
他指出,亚洲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存在,如何处理好发展问题依然摆在亚洲人民面前。
会议还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具体策略。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亚太地区的国家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巴西总统罗塞芙主张各国应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性发展,南非总统祖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共赢机遇和挑战等。
(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视角阐释“包容性发展”的内涵。
(6分)
答案:
(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文化发展的差异性;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博采众长、交融发展。
12.(2011高考天津卷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根据表3左列信息,将下列需要填写的内容,依次写在答题卡上。
表3
我国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
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各写一点即可)
①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
[来源:
Zxxk.Com]
①
②加强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②
③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③
【答案】
①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解析】本题是文化生活的表格题,根据材料分析,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
①主要是文化对人的作用;②很明显是文化遗产的作用;③文化对国家的重要作用。
13.(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来源:
学科网]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
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
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
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
妈祖信仰越传越广。
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
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
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
(10分)
【答案】
妈祖文化影响广大华人、华侨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要,促进了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解析】本题是综合考察《文化生活》的主观题。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试卷没有了文化生活的选择题,取而代之的是文化生活材料题。
这也吻合文化生活的学科性质。
第一问,让我们分析妈祖文化的作用,其实就是文化的作用,我们要结合材料;
14.(2011高考浙江卷40)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
作品制作运用了面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有国际口味。
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1)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
(10分)
【答案】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该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突出了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
体现了继承对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该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间传说的改编,采用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制作技术,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等方面的创新。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台,作品在交流中得到了传播。
15.(2011高考上海文综政治卷39)材料一:
海南省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止目前,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1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25个项目,省政府公布的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80个项目。
全国政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专题凋研考察团团长孙家正指出: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海南一定要对自己独特的文化有深刻的认识。
”
(1)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保护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意义。
(8分)
【答案】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海南的历史和海南人民的情感。
保护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价值内涵,精神力量和持续发展力。
(4分)
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