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文化资源是地方高校古代文学教改的便捷之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44938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地方文化资源是地方高校古代文学教改的便捷之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地方文化资源是地方高校古代文学教改的便捷之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地方文化资源是地方高校古代文学教改的便捷之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地方文化资源是地方高校古代文学教改的便捷之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地方文化资源是地方高校古代文学教改的便捷之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地方文化资源是地方高校古代文学教改的便捷之路.docx

《论地方文化资源是地方高校古代文学教改的便捷之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地方文化资源是地方高校古代文学教改的便捷之路.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地方文化资源是地方高校古代文学教改的便捷之路.docx

论地方文化资源是地方高校古代文学教改的便捷之路

论地方文化资源是地方高校古代文学教改的便捷之路

  摘 要:

由于地方高校所在地一般都是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带,针对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巨大时空差距问题,提出引入地方文化资源以“缩短时空距离,强化人文底蕴”的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思路。

地方文化资源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扮演古代作品理解图释者和人文素质教育承载者的角色,合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是促进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便捷之路。

  关键词:

古代文学;地方文化资源;时空差距;嵌入模式

  中国古代文学是我国数千年文明和文化的结晶,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础,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

  但是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当前无论是古代文学学科建设还是学科教学都面临着种种困惑和挑战,处在进一步发展的关口,亟待改革。

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探索中发现,地方高校所在地一般都是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带,如果以学生身边的传统文化为突破口,很容易集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于是提出引入地方文化资源以“缩短时空距离,强化人文底蕴”的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思路。

  

  一、引入地方文化资源,“缩短时空距离,强化人文底蕴”的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思路之提出

  

  引入地方文化资源以“缩短时空距离,强化人文底蕴”的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思路,即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引入地方文化资源,寻找一条穿越不同时空层面的“永恒不变的价值”隧道,使学生在现有知识基础上领会古代文学教学内容,获得人文素质的提高。

因为地方高校一般都处在历史文化传统悠久的名城,所以有很强的操作性。

下面就说说这一教改思路的缘起:

  1、古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的“时空差距”问题

  “古代文学”是1840年以前的文学,这便客观上使教学首先面临“古与今”的时空差距,包括:

古今生活文化背景的差距;古今思维方式和生活观点的差距;古今精神追求与审美期盼的差距等。

这是古代文学所特具的时空层面。

  此外,还有一般文学课程都必须考虑的“作家生活层面与作品表现层面”“课堂内与课堂外”、“教师生活层面与学生生活层面”等重要时空层面。

  “作家生活层面与作品表现层面”:

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品如人品,都表明对文学作品的学习、理解离不开对作家生活层面的了解。

缩短二者之间的时空距离,不仅能还原作品的创作原生态,也有利于学生对作品“永恒”价值的领悟。

  “课堂内与课堂外”:

即课内传授的知识与课外学生的为人处事原则。

理想的二者关系应是紧密结合,尽量缩短学习理论与生活实践之间的断层。

古代文学作家绝大多数是“士大夫”,而不是“作家”。

因而,我们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时要把握这一“实践价值”。

  “教师生活层面与学生生活层面”:

年龄层次、教育层次、思维层次、生活环境、社会交往层面等不同是造成师生距离的客观原因。

这一方面可以发挥教师“身正为师,学高为范”的主导作用;但另一方面“代沟”也会使学生感悟不到教师教书育人的“苦心”。

所以增进师生思想认识方面的彼此理解,对于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十分重要。

  引入地方文化资源就是在教师“备学生”的环节中建立一个“看得见”的师生交流平台,解决上述时空差距问题的尝试。

  2、当前教育终极价值的凸显带来的启示

  提出引入地方文化资源以缩短“时空差距”的教学改革思路,也是当前教育终极价值的凸显带来的启示。

目前,教育领域正从智能中心转向个性的全面发展,科学、文化、人生、教育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正在形成。

教育首先是培养人的观点被普遍接受。

1996年,我国《新华文摘》第6期刊登了季羡林《提高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和可能》。

XX年9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它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对学校道德教育的要求与指导。

人文素质教育的大环境正好给我们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石伟平在《21世纪的教育理想》中指出:

“人类不能没有对道德理想和精神价值的渴望和追求,因此教育使命就是根据各国的传统和信念,在充分考虑文化多元的情况下提高每个人的思想境界,以获得普遍的价值并在某种程度上超越自己。

”①XX年全国政协会议上,一些政协委员如王蒙、舒乙等均谈到古典文学的修养对其一生的巨大影响②。

  “普遍的价值”、“超越时代的不变的价值”、“共同价值”等类似观点,不仅说明教育应突出人的价值观的培养,教育界已有了共识,而且暗示了在日常教育实践中有一个虚拟“时空”存在,它促使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从人类“价值智慧”中寻找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教学内容。

  就古代文学而言,我们的教学就不能仅仅满足于作品文本的解读,还要注意有效传播作品背后所保存的“超越时空”的中华各民族、各地域的优秀文化精神。

  3、认知教育心理学的启示

  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认知—发现”说,认为人的认知结构就是编码系统,其主要成分是“一套感知的类目”。

学习就是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

学习一门学科包含着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

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评价。

他主张,教师应当向学生提供具体的东西,以便他们发现自己的“编码系统”;同时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获得、转化、评价知识,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书本的死知识变为学生自己的活知识。

  随着实践的深入,笔者发现在“还原历史”缩短时空的时候,引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对帮助学生获得、转化、评价知识常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符合教育心理学“认知—发现”原理。

  

  二、地方文化资源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扮演之角色定位

  

  地方文化资源在“缩短时空距离,强化人文底蕴”的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实践中扮演了沟通古今的重要作用:

  1、古代作品理解的图释者

  让学生“看得见”的古代文学资源莫过于地方文化名胜古迹。

古代文人有读书漫游的习惯,每到一处必会题诗作赋,甚至留居或安葬于之,这些古迹都是我们今天理解古代作家作品的最好图释。

  以**理工学院所在地****市为例,历代文人如屈原、贾谊、司马迁、孟浩然、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李商隐、范仲淹、陆游等都先后来此漫游或居住,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民间传说和历史遗迹,如屈子祠、杜甫墓等。

这些正是我们解读古代**楼等湖湘系列的文学作品的图释。

  特别是伴随地方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各级地方政府已经建成较为完善的仿古文化园区,更为我们教学中引入地方文化资源提供了系统便捷的文化大观园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家作品的文化图志。

  2、人文素质教育的承载者

  “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④“人文”,是人类文明与野蛮的区别,是人类的各种文明现象。

人文素质教育的完整功能应当是利、真、善、美的统一,通过塑造内在的支配着人们言行的“文化心理时空”,来促进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以增进人类文明及创造性。

  地方文化资源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起到人文素质教育的承载者角色。

如在教学中用“历史还原法”,以现存地方文化资源为界面,带同学们进入古人的文化生活,并参照当代生活中某些类似的情景、文化,使同学们感悟文学人生的真谛。

  司马迁在写《史记》前曾漫游到汨罗,在当年屈原投江自沉的地方高声朗诵屈原的诗和贾谊的《吊屈原赋》,正是历史遗迹所承载的“跨时空”的精神,使他写下感人肺腑的《屈原贾生列传》。

我们如果以同样科学务实的精神学习古代文学,理解作品所包含的“超越时代的不变的价值”又怎会很难呢?

  当然,要在人文学科的教育中兼顾文化、人类意识及精神修养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研课题。

引入地方文化资源于古代文学教学中,只是这项课题的一种尝试。

  

  三、合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促进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之步骤

  

  根据高校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而适当引入地方文化资源以“缩短时空距离,强化人文底蕴”的教改思路,为地方高校师生教好、学好古代文学提供了一种角度。

但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很高,需要我们处处留心,积水成渊、积土成山。

简而言之,合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之步骤大致有三:

  1、研究挖掘高校所属地方的文化资源

  “地方文化资源包括市、县范围内的文艺人才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同文化发源紧密联结的文化设施、资金等。

”⑤

  研究挖掘高校所属地方的文化资源是古代文学教学中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基础性工作。

这一工作可以在现有地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基础上,紧密结合《古代文学教学大纲》中作家作品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调查、挖掘、整理。

  2、整合文化资源形成“古代文学教学地方文化资源专题库”

  在全面调查研究高校所属地方的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按照时间先后、分地域整理汇编成“古代文学教学地方文化资源专题库”。

  首先,古代文学教研室成员分段包干,通过查阅地方志、地方诗文词集、地方民俗文化、地方历史文献等全面摸底调查搜集高校所属地方的文化资源。

  其次,以地方名胜为中心,整理编选各代文人墨迹与历史传说资料本。

  再次,编辑“古代文学教学地方文化资源专题库”人名索引,以便教学备课中快速高效查阅利用。

  3、将地方文化资源以嵌入模式运用于教学实践

  嵌入模式,即把地方文化资源嵌入到目前的古代文学教学任务中,在原有教学计划中嵌入与实施。

主要形式有:

  其一,将“寻找古代文学中的地方文化资源”以作业任务布置给学生,用任务驱动方法促进学生的创新型学习。

学生有了任务,就有了主动进图书馆或地方文化名胜的要求,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局面。

课外学习古代文学与文化便从“规定”变成“需要”乃至“必要”。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协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其二,嵌入地方文化资源于作家作品分析中,让学生通过身边的“历史”发现自己的“编码系统”,使古代文学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书本的死知识变为学生自己的活知识。

  采用嵌入方式,不必全面修改教学计划,只需局部压缩教学时间、适当进行课程改革。

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前述古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的“时空差距”问题。

  

  注 释:

  ①外国教育资料[J].1996,(6).

  ②中国教育报[J].XX,(3).

  ③转引自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XX:

教育科学出版社,XX:

127-128,128

  ④黄征直解《易经直解》“贲卦《彖》曰”[Z].XX:

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

54.

  ⑤高占祥.文化管理手册[Z].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

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