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的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43064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冲的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曹冲的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曹冲的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曹冲的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曹冲的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曹冲的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曹冲的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冲的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曹冲的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曹冲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曹冲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曹冲称象》说课课文是一则历史故事,记叙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体重的故事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给人以深刻启迪“曹冲称象”原是一则民间传说,作者根据这一传说精心构思,按照“遇难题”、“议办法”、“点结果”思路展开的,“遇难题”——大象到底有多重;“议办法”——曹冲显示才智;“点结果”——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固然称出了重量最后的结果点示照应了上文,起到了映衬作用[说目标]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2.通过官员们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性悟出故事所蕴含的意思[说理念]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参与,把握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挖掘教材内蕴,因势利导,训练学生的求异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说教学方法]文本对话,运用读读、想想、议议来反馈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性思维,一.看大象图,揭示课题3、说说看图、读题后的感受,……二、读文感受,整体把握1、出示要求:

读准字音,带着疑问去读2、反馈初次读文后的感受和收获3、说说自己最想学学哪些内容?

4、师导语调控三、读议思悟,突破重点1、读懂第3小节,体会官员们议论的称象方法自由读读,与同座一起学者官员议议,理解“议论”词义?

2、体会曹操听后有什么反应,找文中句子读读,3、理解“直摇头”,从中感受到什么了?

4、找找、划划、读读文中有关内容,读懂曹冲称象的具体办法让学生多读几遍,口头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一下5、曹操听了反应有吗?

找句子读读体会一下6、演示称象过程在此过程中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7、出示PPT学会抓重点简单的描述称象过程8、称象方法比较,显示曹冲的聪明理解“才7岁”?

9、朗读3、4小节,体会一下曹冲是怎么想出如此妙法?

可以找伙伴交流意见10、得出曹冲以船代称,以石代象,以水代人的聪明举措四、激情抒发,感情升华导语:

1、学生同座互说,后指名说说2、你会想出比曹冲更好的称象方法吗?

本节课围绕“称象”这一思路去展开教学活动的,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尝试了自主学习,理解中悟情明理,在思考中发挥想像,求异求新,大部分学生很会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一看就懂,既省事又收效好在教学中有很多不足之处,现在针对我这节课说说自己的看法.一、指导朗读当然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我在这节课朗读的指导很好例如:

官员们议论称象方法的第三自然段我让学生各读各的进行了思考:

关键是要引导学生读出“议论”的语气,同时,通过朗读加深对“议论”一词的理解指导朗读有了目的,有了方向,学生才会对朗读有兴趣,朗读水平才会有所提高二通过教学,要让学生从文章中明白道理,爱到启发也就是教学的情感目标《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样一个道理道理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习惯呢?

关键在于课堂上是否有效地进行了拓展,只有在课堂上有效地拓展延伸,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而我在这节课上的拓展显然是仓促的,不深入的如果我能结合实际,问一问学生: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

你是怎么做的?

三、在教学中,我们有时却重视了人文性,忽略了工具性语文教学不能忽视对学生识字,遣词,造句,说话,写话等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这节课上,我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训练还是不够的有几个重点的词语没能引导学生理解运用,如: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他叫人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到底“”果然”,这些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如果当时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说一说句子就更好了我想:

今后的每节课如果都能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备课、教学研究的话,那我的每节语文课都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我希望在不断的练习中,实践中,我的语文课堂也能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做游戏1.开火车;2.摘果子;3.送信;4.找朋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师:

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

练读,体会象的高大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问:

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学生质疑[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对比学习问:

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

你认为哪种好?

为什么?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回答[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问:

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

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要求:

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学习第4自然段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想一想:

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

称象的过程]个人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打相应课件:

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1.学生自由读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7.试着用上“先?

?

再?

?

接着?

?

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生练习后,指名发言[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8.师生接读:

师:

先把大象赶到师:

看船身师:

就沿着水面师:

再把大象师:

装到船下沉到师:

然后[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出示课件:

第4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试背,指明一生背,会背的背[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降低课后背书难度]9.这部分内容,学生质疑其他生帮同学解决问题[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总结升华问:

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称象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13个生字;知道“船舷”的意思;通过课件演示,知道“沉、象、止”的字源、字理;知道曹操、曹冲是历史人物,观察实物,认识“木杆秤”样子,初步认识秤砣、秤杆、秤盘及刻度的用处2.写好课后6个生字;能读准“得”及“杆”(ɡǎn)的不同读音;通过选择、填空等形式,能区分:

“再、在”、“象、像”的用法;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对比读,理解“直摇头”和“摇头”的区别以及“才7岁”和“7岁”的区别;知道曹冲称象的步骤,并能用“先?

?

再?

?

然后?

?

最后”的句式叙述,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会用“一边?

?

一边?

?

”造句;大部分学生能够加入自己的想象讲述这个故事3.学生对比学习曹操“直摇头”和“摇头”的区别,侧面烘托出曹冲聪明,遇到问题肯动脑筋;通过理解课文,小组合作,思考可用人、动物、人等替代石头的方法;学生知道用简单的替代方法解决问题,如:

下雨了,没带雨伞,可以用其他物品来代替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教学重点:

课文3、4自然段,知道称象的顺序,并在知道秤砣、秤杆的作用的前提下,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教学难点:

1.通过对比知道为什么曹操开始“直摇头”,听了曹冲的办法又“点点头”,从而理解曹冲用的办法很巧妙2.知道曹冲称象是用了替代的方法进行解决能说出生活中用替代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行为教学准备:

1.实物:

木杆秤2.带有“沉、象、止”的字源、字理以及对比“再、在”、“象、像”的课件3.带有“一边?

?

一边”句子练习的课件4.“称象”的动画视频等教学安排:

2课时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一、导入1.出示“称”问:

什么意思?

用什么称?

2.出示“秤”出示实物展示3.出示“象”问:

用杆秤能称象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思考:

哪些人提出了称象的方法?

2.反馈:

学生说出三个人的三种方法相机板书:

造大秤割成块三种方法共同的用具是什么?

过渡:

既然都用到了秤,那么他们想怎么用呢?

三、深入理解了解官员的方法1.自读第3自然段2.思考:

官员称象的方法好不好?

为什么?

3.出示比较句子:

曹操听了摇头曹操听了直摇头读句子说异同;“直”说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4.师总结:

官员们说的办法都是要用到我们这个秤来称象,可又都不可取曹冲是怎样称的呢?

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1.自读第四自然段2.用自己的话说说板书:

3.梳理曹冲称象的方法讲解步骤4.学生看板书用“先?

?

再?

?

然后?

?

最后”说步骤5.引导学生理解造不出大秤用大船代替,画的线相当于秤杆的刻度石头相当于秤砣6.曹冲想到这个办法时,他几岁?

比较句子:

“才”感悟曹冲年纪小就能勤观察、动脑筋,想办法齐读第四段感受曹冲想的方法的巧妙7.看视频:

情景再现称象的过程8.曹冲的办法行得能通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读第5段反馈: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理解曹操从“直摇头”到“点点头”及“果然”意思9.总结、评价人物:

年仅七岁的孩子就想出了这样的办法,你们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四、总结拓展1.曹冲用了替代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说一说文中是什么代替了什么2.你还有什么方法称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1称象造大秤线割成块曹冲听想一、导入的设计让学生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同时存疑激趣,达到了调动学生思维和学习课文的积极性的目的因此课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学生,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二、训练,攻克词语难关运用比较法、换词法理解词语“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到底”这个词,我让孩子们比较朗读“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大象有多重呢”两句话,从而体会用上了“到底”这个词语更加突出了大家都特别想知道这头大象的重量“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直”“才”这两个词,我让孩子们换词朗读,孩子们不仅很快明白了“直摇头”是“不停地摇头”,“才七岁”是“刚刚七岁”的意思,还初步懂得在句中恰当地运用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形象三、演示,突破教学难点课文第四自然段曹冲称象的办法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进行如下教学:

首先自读课文,观察并思考:

赶象上船时,船身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要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为什么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就不装了?

为什么说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

再观看视频,然后用“先、再、然后、最后”进行说话训练,同时也想对学生进行检测,看是否真正弄懂称象四步;最后,让学生想象称出大象的重量后,曹操会怎么说,感受曹冲的聪明与爱动脑筋四、时间分配在时间分配上,在第二自然段及第三自然的处理上,有过于繁冗之处,还有条理不清之处,至使课堂的实效性降低因此在课堂教学的结尾处显得时间不足曹冲称象教材简析:

本课写了曹冲从小聪明过人,他通过认真观察,动脑筋,想出了比官员们都好的称象的办法全文共5个自然段本课要求认识的15个生字是:

曹、官、堵、议、杆、秤、驳、宰、割、艘、沿、舷、量要求会写的8个字是:

称、官、员、堵、议、杆、秤、沿相关资料曹操: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孟得,沛国谯人东汉末,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积蓄军事力量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消灭了世族军阀袁绍又陆续削平了其他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公园208年任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死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帝曹冲:

曹操的儿子,名仓舒生于公元196年,死于公元208年,只活了12岁曹冲聪明过人,曹操很喜爱他,建安13年曹冲生了病,曹操亲自请医生诊治,可惜不治而死曹操极为悲伤,追封曹冲为邓哀王教学目标:

复习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培养读书兴趣,使学生初步懂得遇要动脑筋想办法朗读课文,复述故事重点:

通过读实验看课件使学生亲历秤象的经过难度:

理解秤象的道理难度突破:

复习生字,忆课文重点学习三四段,久读感悟文中表达的主旨突出重点悟出遇事动脑的道理以课件演示,动手实验突破难点,使学生亲历秤象过程教学准备:

盛水的玻璃器皿、木船模型、玩具象、小石子、秤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嘉宾,曹操脸谱,猜一猜这是谁?

再出示京剧曹操剧照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曹冲称象意图:

激发学习兴趣,引出课题,与京剧整合板书课题:

称象二、回忆课文,复习识字1、分段指名读文,看谁读的正确,流利意图:

复习正确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课文2、检查识字效果意图:

激发学生识字兴趣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