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与提高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4132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与提高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复习与提高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复习与提高第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复习与提高第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复习与提高第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习与提高第一单元.docx

《复习与提高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与提高第一单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习与提高第一单元.docx

复习与提高第一单元

一、复习与提高

(单元分析)

主备人:

范晨

一、本单元的地位作用

本单元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复习和提高。

复习第一学期所学的一些重要内容:

表内乘除法、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正方形、长方形;几个几加几个几;解答简单乘除法应用题;在数射线上进行加减法等。

在此基础上加以提高的内容:

将几个几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且分拆方法有很多种;学会画算线并能进行计算。

“复习与提高”这部分内容是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如将“几个几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为以后乘法分配律的出现做好了准备。

在应用题教学中,强调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自己整理并选择题目中的信息、数据来解决问题。

因此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

二、单元教学内容

三、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究乘法不等式中形如“□×5<40”的题目,找到合适的解和最大的解。

3、通过“补充”和“减去”求差。

4、能将表外乘法题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来计算,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5、通过分一分、拆一拆、剪一剪、画一画、算一算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7、启迪学生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8、正确解答乘除法的应用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

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

用乘除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

连乘、连除应用题中每一步的含义。

五、课时安排

课时

课型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

新授

100以内数的计算

1、熟练计算表内乘除法。

2、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计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进一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

3、复习正方形、长方形。

2、

新授

应用题

1、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究乘法不等式中形如“□×5<40”的题目,找到合适的解和最大的解。

2、

新授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

1、学会用分拆的方法计算十几乘几的题目。

2、学会用递等式的格式书写解题过程。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在众多方法中找到比较简便的方法。

1、

练习

相差多少

复习巩固通过补充或减去的方法求差。

登险峰

教学目标:

1、熟练计算表内乘除法。

2、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

3、复习正方形、长方形。

4.、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

5、边回忆边练习,使学生养成“学而时习之”的好习惯。

6、在练习过程中形成竞争意识,提高练习速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我们帮助小胖、小丁、小巧和小亚他们去登数学高峰,好吗?

出示课题:

登险峰

二、探究。

1、复习表内乘法题。

(第一道山门)

 师:

小胖他们四人来到山脚下第一道山门前,山门紧闭,只有正确解答上面的算式,山门才会打开。

山门上是些什么题?

      

   (独立完成,汇报。

)                

   它们的积有什么特点?

     8×8=

                  5×5=

                  4×4=

                  6×6=

                  7×7=

                  9×9=

2、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道山门)

 师:

做一做第二扇门上的除法题。

算一算,想一想它们的商和余数会有什么规律?

(独立完成,汇报。

 

观察发现:

(1)被除数逐次增加10,除数逐次增加1,商相同,余数逐次增加1。

(2)从

(1)通过逆运算得到

(2),等式右边逐次增加10就等于等式左边逐次增加1个9与1个1。

(3)可以运用

(2)的形式来检验

(1)的答案。

3、复习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第三道山门)

5×8+15=81÷9+46=7×8-11=

10×5+5=37+18-0=24÷8+52=

师: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学生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4、复习几个几加减几个几。

(第四道山门)

出示:

4×9+2×9=

师:

等于几?

有些小朋友怎么算得那么快,有什么窍门吗?

生:

4个9加2个9就是6个9,六九五十四。

师:

说得真好。

如果把中间的“+”改成“-”呢?

生:

等于18。

4个9减2个9等于2个9。

师:

完成第四扇门上的题。

3×9+4×9=7×7-2×7=4×8+6×8=

9×6-3×6=13×5-3×5=

5、走迷宫。

(第五道山门)

先让学生试一试,再请他们来交流经验:

从迷宫出口开始往里找寻道路,最后取到钥匙。

6、数一数有几个正方形。

(最后一道山门)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角度来考虑。

三、巩固。

 利用教具,改变山门上的题,再次练习达到复习的目的。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P1

板书:

登险峰

 

植树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应用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究乘法不等式中形如“□×5<40”的题目,找到合适的解和最大的解。

3.学会画简单的分析图来帮助准确地理解题意。

4.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共同讨论交流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出示主题图)瞧,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你们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

师:

今天我们来帮助小朋友们在植树中遇到的问题。

板书课题:

植树

二、探究新知:

1、分析、理解题意

(1)出示例1:

二年级

(2)班有42名同学,平均分成6组。

   师:

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出示问题:

每个小组有几人?

  学生口答

(3)出示例题:

每个小组配3把铁锹,另加2把铁锹作为全班备用,一共需要多少把铁锹?

  如果分给每组2只水桶,全班还缺3只水桶,一共有多少只水桶?

  每组种8棵树,50棵树苗够不够?

(3)小组讨论,解决这些问题要知道哪些已知条件?

集体交流。

2、学画分析图,准确理解题意:

教师演示例题2,学生自己尝试画例题3的图。

3、独立解题,

根据刚才的分析,学生独立解题。

分别请四位学生板演。

142÷6=7(人)

23×6+2=20(把)

32×6+3=15(只)

46×8=48(棵)48<50够了

5、乘法不等式。

(例2)

(1)出示:

()×6<20

   师:

这个算式和刚才写的这些算式有什么不同?

    (左右两边不是用等号连接的。

   师:

在数学里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就称它为不等式。

()里可以填几?

你是怎么想的?

(2)两人说说悄悄话。

(3)集体汇报、交流。

1想积在20以内6的口诀。

2可以请出射线帮忙,看看小兔跳了几格后还在20以内。

3通过尝试找到答案。

……

   师:

那么()里最大能填几呢?

(4)小结:

从0、1、2、3这四个数都可以填,所以它的答案是多个的。

这是不等式的一个特点。

但最大的数只有一个。

(5)学生独立完成P3/2。

(6)改编例题:

()×6>20

  师:

动动小脑筋,()里可以填几?

  学生指名回答。

师:

可以填那么多答案。

填得完吗?

只要填4或4以上的数都可以,所以它的答案有无数个。

这是不等式的另一个特点。

三、全课总结:

  师: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四、布置作业:

练习册P2-3

 

板书:

植树

42÷6=7(人)

答:

每个小组有7人。

3×6+2=20(把)

答:

一共需要20把铁锹。

2×6+3=15(只)

答:

一共有15只水桶。

6×8=48(棵)

48棵<50棵

答:

50棵树苗不够。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教学目标:

1、能将14×6这类表内乘法题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来完成。

2、使学生认识到分拆的关键是将算式转变成可以用表内乘法来计算的形式。

3、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分拆的方法有很多种,能力强的孩子能从组合的角度按数的分拆的策略系统地列出所有分拆。

教学难点:

能将7×12分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来完成。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究兴趣。

多媒体:

海南运来一卡车无籽西瓜。

14箱,每箱6个,一共有多少个西瓜?

出示小胖的话:

“14箱,每箱6个,14×6,没有口诀,这怎么算呢?

二、学生探究

1、师:

你们有没有办法把14×6拆成我们会计算的两个算式呢?

2、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写在纸上。

3、分小组交流(板书)

4、看书:

看看小丁丁和小巧是怎样分拆的?

哪一组的方法和小丁丁的一样,哪一组的方法和小巧一样?

5、指导写法:

A14×6B14×6

=10×6+4×6=7×6+7×6

=60+24=42+42

=84=84

你能将其余几种按这样的方法书写出来吗?

6、整理提高

把14×6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有几种方法?

 

14×6=84

104

95

86

77

68讨论:

可以把14拆成11和3吗?

为什么?

59

410

7、你能计算5×17吗?

你是怎么想的?

(1)可以先交换,变成17×5=10×5+7×5=85,也可以直接处理5×17=5×10+5×7=855的17倍拆成5的10倍加5的7倍。

(2)可以先交换,变成17×5=9×5+8×5=85,也可以直接处理5×17=5×9+5×8=855的17倍拆成5的9倍加5的8倍。

8、试一试书上第4页第二题

三、巩固与提高

1、练习册第一页

(1)14×6可以有多少种分拆?

(2)按你喜欢的方式来分拆、做题。

18×99×157×4

2、自己编题再分拆。

四、布置作业:

1、练习册P4

板书: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14×614×6

=10×6+4×6=7×6+7×6

=60+24=42+42

=84=84

相差多少

(1)

教学目标:

1、会在算线上做加、减法

2、会在算线的帮助下,通过补充和减去求差。

3、在多种算法中,能选择最优的方法,计算“相差”。

4、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知相差所表示的含义以及在生活中的实例。

教学重点:

在算线上,用“加”或“减”来计算相差

教学难点:

理解“补充”和“减去”求差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师:

小朋友,我们过完了愉快的寒假,我们都长大一岁了,你们的个子是否也长高了呢?

小组里的小朋友可以两个两个站起来比一比,说说谁比谁高,或谁比谁矮?

学生活动,汇报。

2、小朋友真的都长高了,那么同桌两个小朋友的身高究竟相差多少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新本领(出示课题,相差多少)

二自主学习,认识“算线”

1、认识“算线”

1)师:

小丁丁他们在寒假里发明了一条“算线”,在算线上做加减法可清楚了,你们想学吗?

2)画出一条算线,并在算线上标出20、50、60、70、95

3)仔细观察一下

①算线和我们以前学的数射线有什么不一样?

②我们怎样把数字在算线上标出?

4)学生汇报:

算线和数射线很像,但算线没有箭头,没有数射线那样有精确的刻度,在标出数字时,小的数字在前,大的数字在后,只是精略地标出位置就可以了,数字之间的间隔距离要看数字之间相差多少,相差大,间隔距离大一些,相差小,间隔距离小一些。

2、请小朋友自己画一条算线,并在算线上粗略地标出

50、55、60、70、75、81、85、100

并请小朋友说一说,画算线要注意一些什么?

(两数相差5的距离比相差15的要小一些)

三探究新知,计算“相差”

(一)观察图意,理解“相差”

1、师:

刚才小朋友比了高矮,东东和丽丽也在比身高,我们来看看比的结果。

出示两幅图

2、师:

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那么丽丽和东东相差多少呢?

小亚是怎样想的,小巧又是怎样想的?

(同桌讨论)怎样来列式呢?

3、学生汇报

①78+()=100

丽丽再长高一些才能和东东一样高

②100-78=()

丽丽必须站在多高的凳子上才能和冬冬一样高

4、小结:

通过比较,丽丽比冬冬矮,也可以说冬冬比丽丽高或丽丽和冬冬相差多少。

(二)在算线上计算

1、师:

小朋友仔细观察了图,知道了丽丽和冬冬比身高的结果,但是100和78相差多少呢?

说说你怎样算?

2、学生汇报、板演

加法78+22=78+2+20=100

78+22=78+20+2=100

78+22=78+30-8=100

3、我们把计算过程用算线来表示

4、小结:

78再添上22就是100,求78和100相差多少我们可以想78再加上几得100?

5、用减法又怎样计算呢

生汇报100-78=100-70-8=22

100-78=100-8-70=22

100-78=100-80+2=22

6、请你在算线上尝试着自己算一算

学生练习并汇报

7、小组同学相互评价各种算法

8、小结:

100减去22得78,所以100和78相差22,所以说丽丽比冬冬矮22厘米,冬冬比丽丽高22厘米,它们都表示冬冬和丽丽相差22厘米。

四、独立练习,熟练计算

1、小丁丁有68个玩具小人,小胖有84个玩具小人,他们之间相差多少个小人呢?

请你列出算式,并在算线上表示你的计算过程。

全班交流。

2、板演:

学生的各种算法,并请学生汇报各自的想法,可以用“添上”也可以用“减去”这两种方法思考,进一步理解“相差”的含义。

3、用学生喜欢的方法画一画,算一算:

28和5724和6336和54

五、全课总结

两个数相差多少,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也可以用减法来计算,通过算线的帮助,我们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在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我们来计算一下相差多少呢?

(学生汇报和生活相联系的实例)

六、布置作业:

练习册P5

板书:

相差多少

78+()=100100-78=()

78+22=78+2+20=100100-78=100-70-8=22

78+22=78+20+2=100100-78=100-8-70=22

78+22=78+30-8=100100-78=100-80+2=22

相差多少(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会在算线上做加、减法

2、会在算线的帮助下,通过补充和减去求差。

3、在多种算法中,能选择最优的方法,计算“相差”。

4、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知相差所表示的含义以及在生活中的实例

教学过程:

一、学生练习

1、口算

76-35=98-62=85-55=69-27=

81-6=48-25=77-37=52-39=

2、填括号

17+□=3050+□=9945+□=9064+□=80

想:

()□()=()()□()=()()□()=()

()□()=()

1、看图做加减法

2、应用题

爷爷59岁,奶奶56岁,爸爸34岁,妈妈30岁,女儿7岁

(1)爷爷比爸爸大几岁?

(2)奶奶比妈妈大几岁?

(3)爸爸和妈妈相差几岁?

(4)女儿比妈妈小几岁?

(5)想一想,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二、讲评上述作业

四、布置作业

练习册P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