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9大问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40921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9大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传9大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传9大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传9大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传9大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9大问题.docx

《传9大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9大问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9大问题.docx

传9大问题

第一大问题:

整合联合共存共荣——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发展方向

在未来世纪里,网络媒体将依赖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资源优势实现对新闻舆论的整合,而传统媒体也将是网络媒体强有力的技术臂膀,形成其独特的生存方式。

不存在谁征服谁、谁毁灭谁的问题,整合联合,共存共荣,这就是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在21世纪的发展方向。

整合不是唯一的合作方式,却是相当现实的合作模式,而这样的合作是基于双赢的宗旨进行。

深厚、扎实、原则的内容是不可或缺的资本,网络媒体,不能采编制作新闻的情况下,须依靠传统媒体的内容,人力资源等成长,传统媒体拥有相当庞大的受众群体,稳定的专业记者队伍,广泛的新闻来源,哪个网络媒体也莫尘望及,且传媒在一定的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环境中,长期逐步形成的政治属性与政策环境、机构组织与人才网络等方面的固有特质与优势将进一步强化,促使传媒更有效地占有新闻信息资源。

而网络媒体没建立起自己的新闻采发组织机构与人才网络,一时难掌握新闻传播的主导权。

Aol与时代华纳的合并,提示20世纪互联网传播业转变。

当海外媒体界推出浓墨重彩的大手笔时,国内网站与媒体、网站与网站间却陷在新闻信息的劫掠与争夺的困惑中。

我国新闻媒体网站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问题:

1、市场尚处初级阶段。

2、投入资金不足,发展困难。

3、由于新型网络全新的采编方式,新型人才缺乏。

4、对网络新闻的误解。

5、管理法规滞后。

对策:

1、逐步扩大网络队伍。

2、新闻网络经营要走产业化道路,投入要多元化,通过接受社会融资,以获得发展所需的能量。

3、建立一批重点网络。

4、由于深入到政治、经济和人们社会各个方面,特别是将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要通过法治手段规范之,如设立专门的网络通道,有法规保护舆论信息的权威性,完整性,不许在网上随意删改、添加。

第二大问题:

信息高速公路与大众传播

1基本概念:

信息社会的主要支柱是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基础结构和信息经济,信息技术是推动信息社会形成和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高速度、数字化、网络化、宽频带、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信息产业:

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形成的蓬勃发展的新兴工业。

包括信息技术产业外,还包括信息服务业和娱乐业,信息社会中最庞大的最要的产业。

信息经济: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将广泛地应用和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领域中去,推动国民经济的信息化。

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经济。

新的信息传播革命以数字式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代表。

2当代多种传播媒体的互相竞争与融合

计算机网络:

通过通信手段利用计算机共享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及计算机有关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

全球最大、最流行的计算机网络是因特网。

主要有电子邮件、远程登录、网络新闻文件传送,经济效益:

国际经贸资讯信息。

社会问题:

网络安全及计算机犯罪、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假新闻假信息传播,色情泛滥、知识产权遭侵犯等。

"三金"工程:

金桥、金卡、金关

"金桥"(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是我国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其它"金"字系列工程均是在其基础上运行的应用工程。

信息基础结构(NII)

一、以光杆线缆为主干,联接电话网、卫星、计算机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和移动通信等专用信息网和数据库,运用数字化宽带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等信息新技术,能综合处理,传输音、像、图文等多种信息,集电话、电视、计算机、广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贯穿全社会的立体的通信网络。

二、以内容丰富,方便快速、价格合理的方式向全社会提供尽可能充分的信源,满足工作、生活、娱乐需要。

三、作为社会性基础结构,直接作用于生产力过程,大大提高生产力

公布后,立即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极大震动和连锁反应。

即又提G11(全球信息基础结构)及GITC

第三大问题:

"极速"时代的媒体文化

混合媒介首先使媒介的构成发生了扩散,随着我种小型(专业)媒介的出现,特别是因特网的出现,媒介出现了分权状态,政界的态度减轻了对媒介的影响,而对利润的追求更使各家媒介携起手来,共致力于报道有轰动效应的新闻。

"克林顿绯闻"并不意味着美媒介文化就此改写,相反,代表了一种长期以来存在并将逐渐发展的趋势:

政界和新闻将以新的形式结合。

混合媒介文化特点:

1、24小时不间断报道状态使新闻永远处于待续状态;

2、新闻源支持新闻界

在混合媒介时代,新闻需求的增加,造成新闻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失衡,新闻源开始"贩卖"新闻。

媒体争相报道同一事件,人为造成热点也就容易理解。

3、不再有守门人。

受众范围扩大,媒体选择新闻的标准也随之扩大。

低俗大众化的新闻将代替高雅、严肃的新闻。

4、论断压过了报道

论断式的新闻文化总是和求证式的不相容的,许多媒介喜欢对信息加以评点,形成报道,占据大量媒介空间。

5、一鸣惊人的心态

媒体总希望通过提供更多有趣新闻吸引观众,此为动因。

我国仍然是政界新闻文化的时代,但由于媒体科技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混合媒介形态事实上已在我国出现。

政界新闻文化仍将是主导文化,同时,随着媒体竞争的激烈,对市场争夺,对充实媒体空间的要求,使新闻更多地走向大众化,媒体在完成报道任务后,用更多精力报道社会轰动新闻、名人等将成为必然趋势。

第四大问题:

浅论报纸的非大众化趋向

1、报纸种类多样化。

1978年前基本由各级党报组成,到1997年已形成包括综合类、机关、群众团体、行业产业、企业、晚、文摘、军队、外宣共9大类,30多种层次,风格多样的报纸。

专业报(科技、教育、优育)等"对象"报(工人、农民)

2、报纸的系列化。

现有报业集团(主要建立以党报为母体,以子报为补充的多种类、多层次报刊系统。

3、报纸内容的专刊(牌)化。

《人民日报》率先开辟《文化生活》专版,各报纷纷效仿专牌大牌有固定刊期,版次、篇幅,内容上注重对现实生活多层面的挖掘,广度的拓展,做到思想、知识、趣味性结合,满足多层次需求。

4、版面内容的专业化。

《文化生活》专版没有"文艺杂谈"、"游记"等15个专栏。

5、广告分类化

根据社会上个人或机构需要,把广告按其性质种类分列不同项目下广而告之。

这种趋向的动因

报纸非大众化趋向是大众传播传规律,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结果。

1、受众的社会差异论为报纸媒体非大众化趋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2、新时期新闻观念的更新,为改革提供现实契机,新闻改革的深入,新闻观念发生很大变化:

(1)单一党报观念转变为以党报为主体的多元化报业观念,专业报刊纷纷出现。

(2)单一宣传功能拓展为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提供娱乐等多种功能,为对象化报纸,专栏、专刊发展壮大提供了功能。

(3)单一指导观念,转为指导就是服务的观念。

3、社会的非群化趋势为报纸的非大众化倾向提供了传者主体和受众客体。

这不仅极大提高了读者地位,且使读者多元化信息需求得到满足。

以读者为中心的报业市场机制,促进报纸信息容量的扩张和功能拓展,利于提高报纸质量,读者受益程度,利于新闻资源合理配置。

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办好正版,始终把新闻版放在首位。

2、创办特色报刊。

如:

人民日报社国际部主办《环球时报》、新闻专版也要办出特色《人民日报·华东版》

3、不断优化专刊专栏。

4、加强宏观调控。

中国报刊战略调整的三大步

减数量调结构创品牌

(一)减数量

(二)调整报刊结构

(1)调整结构,促进集约化发展。

(2)减少数量,规范报刊市场。

(3)削弱报刊的行政摊派行为,减轻群众负担。

(三)创品牌

(1)中国特色

(2)较高文化含量(3)印刷装帧质量

(4)一定的市场占有量(5)要办出自己的个性

(6)品牌系列

第五大问题:

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

传媒在某种程度上被用于操纵,假如传播渠道的拥有者为此而选择使用它们的话。

但同时,信息越是更大量更自由地流动,操作性的传播也就将越少有可能产生影响。

自由信息的基本社会影响是要解散人而不是操纵人类。

其目的在于把人们从愚昧和单方面的操纵下解放出来。

此是UN人权委员会把信息称为基本权利之一的缘故,国家发展的进程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点。

信息的功用

初期社会中,信息三重角色:

看守人角色(嘹望地平线发回报告);决策的角色(决定政策、领导、立法)和教师的角色(使部落成员社会化,带着社会所尊重的技术和信仰步入社会)。

在部落文化和现代文明中,信息的作用并没有发生变化,且毋宁说,通过扩大、延伸这些作用而发展了手段与结构。

社会每一阶段都有与其相应的传播方式。

传播的发展影响着社会,而社会在别的方面的发展也影响着。

一般来说传播发展的某种水平与阶段必须伴随社会发展的某一水平和阶段,无传播事业的高度和有力的发展,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人口、合作、工业化、教育与技能的基础不能建立。

不发达国家的传播系统也一定不发达。

施拉姆认为,对任何社会来说,传播总是处于生存的正中心的位置。

当有危险或机会需要加以报道,决定需要做出,新知识需要加以传播,或是改革已迫在眉睫,信息就往那里流动。

对发展中国家这些需要是特别迫切和普遍的。

那里,分配给传媒的任务比发展之前要广泛得多。

信息流动和传播渠道不适应于这些任务,它们就必须建设到所需要的水平。

多元化渠道效用

能通过多元渠道传播,信息将更自由地流动。

会被更准确有效地接受。

若地方媒介能补充地区和全国性媒介,它既能起到中间人作用,解释信息,并使之适应于当地条件和需要。

因此,出现多元化和本地渠道,是表明向现代传播转换正在顺利进行的一个标志。

至少在转换初期,多元渠道的缺乏,新而长的渠道的问题和随之而来的信息损失,熟练的把关人和地方媒介的缺乏,定为信息流动中存在的其它问题增加新的内容。

大众传播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有效地与特权进行斗争。

15C印刷技术发展的意义,并不限于把传播从漫长世界的口头第一手转移向大规模的书面第二手传,更重要的是展到一撮权贵之外。

很快印刷媒介为政治及社会变革的工具,否则欧洲、北美的革命难以想象;公立学校发展的可能性就会很少,甚至最不可能的,19C大传进行发展,越过那些最有权势,能独享教育的上层人物,向广大民众提供知识教育。

政治民主,经济良机,公费教育,工业革命与大传共同结合起来,使几个大陆的社会生活及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大众传播媒介象社会其它部分一样,不可能比与自己休戚相关的其它社会发展项目过多地超前发展。

决策过程中的媒介(间接方式)

1、向人际渠道传送信息;

2、授人以地位;

3、扩大政策对话的范围;

4、强化社会规范;

5、培养趣味

6、影响人们轻率地持有的观念,于固执的态度则可潜移默化之。

施拉姆对发展中国家的建议:

1、考察关于发展的信息在本国内流通情况;

2、检查自己是如何利用大传媒使有关发展的信息流通或增加;

3、在可能进行规划的范围内,应对其大传媒的均衡和适度发展进行规划,以使各媒介之间和媒介与发展的其它方面之间的关系适当。

4、"均衡适度发展"指能在媒介和发展的其它方面之间产生;

4、毫不犹豫地对经过深思熟虑的大传媒发展和使用计划投资。

5、努力在政府负责大传媒发展的机关和负责教育及其它有关方面的部门之间建立一种合作关系。

6、采取步骤促进新闻的流通。

7、努力使建立和继续"地方媒介"尽可能的容易。

8、将大传播与人传相结合。

9、重新检查自己对进口信息材料的限制。

10、考虑建立传播业的可能性。

11、对信息人员充分培训。

12、受众获得尽可能多的反馈。

13、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同时,应制订专门的信息法规,是通过不断修改使之适应国民发展的各个阶段。

14、利用适合其需要和能力的新传技术。

15、各国交流使用大传媒和其它信息渠道方面的经验以加快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

第六大问题:

国外知名媒体

CBS(columbiabroadcastingsystem)

三大商业广电公司之一,经费来自广告收入,总部设在纽约,原为哥伦比亚智机广播公司,后改用现名节目以新闻和娱乐节目为主,有广播部、电视网部等,广播、电视收视率排名前茅。

ABC(AmericanBroadcastrngcompany)

三大商业广播公司之一,经费来自广告广播,经营调频,调幅电台、并有多座附属电台,95年被迪斯尼公司收购,广播电视收听视率在全国名列前茅。

全国广播公司(NBCNationalBroadcastingCompany)

美三大广电商业公司之一,经费来自广告收入,原为美无线电公司子公司,创建于20年代。

主要机构有电视网部,广播网部、新闻部等。

后被通用电气公司收购,并出售其经营的8座电台,有直属和附属电视台,电视收视率名列前茅。

有线电视新闻公司(CNNCableNewsNetwork)

美以有线电视网为对象的传播新闻电视机构,世界上第一家全天候,全播新闻的电视机构,于80年创办,总部在亚特兰大属特纳广播公司。

因报道海湾战争而名声大振,后被时代一华纳公司购买。

美商经营的国际三星电视网。

其创立标志着国际电视业的诞生。

通过卫生向有线电视网和三星电视用户,提供服务,覆盖了200多个国家。

VOA

美官方对外广播电台,总部在纽约,隶属新闻署,于40年代开播,有英语特别节目,对古巴的马蒂电台,对欧洲广播"美国之音--欧洲"电台。

常听众1.3亿。

现已用网络进行音频广播。

第七大问题:

当代舆论与现代新闻事业

1、舆论空前繁荣和生命力的短促

上个世纪前,舆论在集团与政党之间表现,民众遵从者;现在普通民众成为社会舆论主体,活跃参与者。

繁荣由物质生产集约化、现代化决定。

由于生产技术、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生产指挥,社会管理实行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社会化决策者意识到,只有广泛听取意见,才能有效组织庞大民众认识到每一项决策都关系到自身权利,愿意表明态度参与。

纵横交错意见活动,必扩大社会民主的广度与深度,导致社会走向政治民主化,舆论多元化。

还取决于社会生活都转化成份不断增长。

传播技术落后必然导致控制舆论的落后地位。

短促:

新闻传媒造成频繁交替的舆论洪流。

2舆论主体普遍性

3上下层舆论的逆反性

被林"四人帮"操纵的全国宣传工具用同一个腔调宣传极左舆论,使人民受到捉弄,醒悟后对虚假新闻产生抵触情绪。

现代新闻传播工具对当代舆论的作用

现代新闻事业对当代舆论影响的作用:

代表、组织、指导、放大、控制、制造。

事实倾向与舆论倾向一致性,是现代舆论的主要特征。

组织:

不只集中分散意见,包括加工,提练粗糙意见。

造成舆论的手段。

一、游说、演讲,聚众鼓励

二、口号与标语,未发舆论的开关

三、刊发文论,播诸视听

四、借助物象,启动人心:

陈涉"鱼丹腹书"

五、游行示威制造舆论的综合手段

东京保卫战-大学生陈东-李纲启用

舆论的社会功能

一、社会政治变革的加速器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共党革命创报刊造舆论

二、宏观社会控制的杠杆

负向舆论偏见诽谤谣言流言(被借助的手段)

主要依靠人与人之间盲目的心理感应,情绪刺激和思想呼应。

谣言是不实之辞,诽谤是一种攻击性、诬陷性的言语行为,而流言则是谣言与诽谤以讹传讹的扩散状态,是精神上的传染病。

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共同意见。

舆论产生的社会条件及其规律

一、社会联系是舆论生成的土壤

二、舆论起始于社会变动

1、历史变革及转折及其社会变革是产生社会舆论的前提

2、社会事件是引起舆论的导索

五·四运动前的舆论风暴由巴黎外交失败导致。

三、言论自由~舆论形成的先误条件。

人们共有充分畅谈个人意见自由,社会舆论产生,繁荣的必要保障,舆论形成过程。

一、个人意见的多样化及相互靠拢

二、无数意志的融合-社会讨论、舆论圈的出现。

三、舆论的评价指导。

四、获得权威性-舆论形成的最后标志。

"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舆论获得了权威,舍生忘死,舆论的类别。

内容划分:

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事

运用的范围、主体:

公共、阶级、团体、群体

"停止内战,一起抗日"

第八大问题:

互联网面面观

1认识新媒体

著名学者方汉奇教授认为:

“信息应该是真实的,内容应该是健康的,应该是能够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的,维护我们的社会安定。

”并提醒网络媒体“在这个基础上,应该增加信息量,这是我们网络媒体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的一件事,因为它的时效性会比其他媒体更强,而如果是提供了错误的导向,它的影响就比其他的媒体所起的负面的作用更大,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2网络媒体的自律

在网络领域,仅仅依靠网络伦理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伦理道德毕竟是一种软性的社会控制手段,它还需要硬性的法律手段来支撑。

对于那些缺乏起码道德责任感或良心已经泯灭的人来说,网络伦理自律可能不足以阻止他们在网络领域的损人利己行为。

因此,网络立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3:

网络传播的文化冲击与人文反思

(1)网络文化是一种以高科技为传播方式的文化,因此欣赏或从事网络文化传播必须熟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这对不通电脑者无疑是一种挑战;

(2)网络文化是快捷的文化样式,往往良莠不齐,精芜并存,因此我们需要对之进行选择和分析,选择那些最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来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3)网络文化是传统的印刷文字文化的必要补充,它的诞生使得文化传播更加便利和快捷,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文化传播领域的一场革命;(4)网络文化的诞生也促进了出版业的发展。

对上述这些特征我们应当有着充分的认识。

这样,我们才能够思考出应对网络文化冲击的对策。

4:

公信力———互联网发展的生命线

网络媒体在建立公信力方面的特殊之处在于:

“一是网络媒体从业者自身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养相对弱些。

二是网络传播形式的一些特殊要求导致其在传播内容做到真实可信方面更有难度。

三是网络传播中传受关系的特殊性也容易影响到网络媒体的声誉。

四是网络媒体管理上的不规范致使其不良传播行为得不到有效制约。

5:

网络传播与大众文化

电脑传媒对大众文化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人文社会景观有提升和降位的双重可能性,这种变化可以使文化的精英立场丧失部分空间,但也可以使真正的学术思想获得一个平台。

6:

网络技术创新与全球化传播

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安全和经济运转的重要支撑环节,无论从经济角度考虑,还是从国家安全考虑,我们都必须开发互联网技术。

特别是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开发方面,我们与国际的差别还不是很大,大家都在进行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开发,因此我们有比较多的互联网技术开发机会。

因此,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开发方面,与国际接轨,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网技术,这样在重要方面才不受制于人。

7:

网络版权

国精神权利是作者的重要权利,不论是离线环境还是在线环境,都应该受到保护,应该说原则上没有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在限制著作权的情况下,比方说报刊转载其他报刊上的文章,可以不经作者的许可,但是应当注明作者姓名。

网络环境下刊登别人的作品,也应该注明作者姓名。

版权管理信息不仅涉及作者的精神权利,而且涉及作者的经济权利。

8:

网络传播与青少年亚文化

网络对青少年亚文化的影响是双重的,由于网络匿名性常常可以表达在现实生活当中不能表达的一切,所以它会提供他人介入青年的内心,也提供青年与青年之间的内心交流冲撞。

如果我们有更多的引导和相应的一些教育辅助手段,我想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甚至可以利用网络的匿名性来创造一个更好的社会认同环境。

网络给我们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诸如发表言论的空间,表达意见的空间,甚至表达感情的空间。

我觉得网络给我们自由的时候,实际上又在提示每个人要有更重要的责任。

9:

舆论引导与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

喻国明教授提出了舆论引导成功与否的判别标准:

经过我们的舆论引导,是否能够使人民群众的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得到某种程度的改善,也就是说是否使他们对于现实状况的了解更加清晰了,更加全面了,认识更加深刻了。

10:

互联网发展与网络媒体建设

对于网络媒体发展的界限与自由的平衡,有一种观点———对网络媒体上出现的负面问题看得更重,认为是陷阱,但是对于束缚网络媒体发展的一些问题研究得不够。

11:

网络媒体的经营与管理

周鸿铎教授:

第一,提高媒介经营者的素质;第二,在经营理念上明确媒介的经营与一般企业的经营区别和联系;第三,建立和健全关于媒介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法规。

12:

网络空间的表达自由

可以通过法律或者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网络言论进行监控,比如公安部门可以根据上网计算机的IP地址顺藤摸瓜找到发布特定言论的人,然后再根据有关法律对他进行追诉。

当然网络言论的控制还可以从发言者这个角度来实现,比如我们国家法律规定了在我们国家许多规范互联网内容的法律里面,对什么样的内容可以表达、什么样的内容不能够表达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用户在发言的时候,可以考虑这些要求,决定自己说什么和不说什么。

13:

网络媒体的新闻与传播

雷跃捷教授: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然而,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自主参与性,新闻发布者身份的不确定性和虚假性给新闻的真实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受利益的驱动,一些网站经营者有意制造假新闻,使新闻的真实性受到很大的威胁;片面追求‘快’而使新闻不‘全’,很容易造成新闻不真实。

一段时间来,假新闻的不断出现,对新闻的真实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把握好新闻的真实性,不仅关系到舆论导向是否正确,关系到新闻报道是否成功。

那么,到底如何把握好新闻真实性呢?

首先,要绷紧“政治家办网”的这根弦,遵守党的新闻宣传纪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其次,学习和掌握一些网络信息资源真假鉴别判断方法,对于正确认识新闻的真实性是很有帮助的;第三,认真进行核实是杜绝假新闻的有效途径。

14:

网络媒体的品牌经营

网络媒体品牌的打造,首先必须和用户的生活相联系。

网络品牌塑造过程中,定位非常重要。

网络媒体的价值在于它与众不同的独特性,避免趋同性,是网络媒体的品牌经营的一个策略,栏目是网络媒体的产品或者业务内容。

能够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的品牌栏目是网络媒体品牌经营的重要策略。

15:

网络媒体的竞争与发展

网络媒体如何竞争与挑战,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谢新洲教授认为:

“从长远来看,随着我们国家网络媒体管理规定的完善与发展,原创性新闻会在网络媒体中体现得越来越重要。

从粘贴新闻到原创新闻是网络媒体发展的必经之路。

胡正荣认为“互联网面对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政策方面的挑战,互联网的开放性、自由度等给媒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问题。

第二,技术上的挑战,现在的窄带文本信息服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对音视频信息服务产品的需要。

因此,急需宽带化改造。

第三,互联网急需增加内容和服务的品种,深度开发信息产品。

第四,加大商业运作的比重,通过创造性的信息产品与服务,创造利润。

16:

互联网发展前景展望

目前我们的网民已经达到6800万人,上网的计算机有2500多万台,这样的规模很快就达到世界第二了。

所以从网络规模来看,我们跟国外没有太大的差别。

从网络的技术我们可以分两个方面讲,一方面网络设备技术,像我们国家一些大的公司,比如说华为、中兴等大型企业都有高档的路由器、交换机设备提供使用。

这些设备已经和国际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差距了;另外一方面的技术是网络应用,这一方面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们的应用目前是以常规的检索、网站的查阅为主,高档的科技方面的应用、网格方面的技术我们和国外还是略有差距。

快速健康的互联网关键是如何解决它的安全问题和提高网络速度问题,以及网络服务质量问题。

这些原因主要是理论上和技术上一些难点造成,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狠抓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在这方面我们国家已经下了很大力气,尤其在国家973计划和8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