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对今》湖南王耀东教学实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39025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对今》湖南王耀东教学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古对今》湖南王耀东教学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古对今》湖南王耀东教学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古对今》湖南王耀东教学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古对今》湖南王耀东教学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对今》湖南王耀东教学实录.docx

《《古对今》湖南王耀东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对今》湖南王耀东教学实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对今》湖南王耀东教学实录.docx

《古对今》湖南王耀东教学实录

《古对今》湖南王耀东教学实录

《古对今》是以对对子的形式出现的识字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孩子们在诵读对子的过程中,感知对子的语言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对子和收集对子的兴趣。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对今》教学实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古对今》湖南王耀东教学实录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

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

(教师板书:

《识字6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

“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3)师:

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

生:

对子。

(4)师:

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

生:

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

师:

你见过这些事物吗?

它们是怎么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5)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

3、背诵课文

(1)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2)分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五、课文小结

同学们,对子是我国特有的,这节课从这些对子中你学到了什么?

《古对今》湖南王耀东教学实录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

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

(教师板书:

《识字6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②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①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②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认字小组。

2、写字。

①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

“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②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③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②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①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②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③师:

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

生:

对子。

④师:

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

生:

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

?

师:

你见过这些事物吗?

它们是怎么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⑤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

3、背诵课文

①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②分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五、课文小结

同学们,对子是我国特有的,这节课从这些对子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和风细雨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

课后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课下的反思总结,自己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学生对于识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兴趣是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呢?

便是我们教学者课下需要深究的问题。

《古对今》湖南王耀东教学实录3

对称美是对联的主要特点。

所谓对称,除了平仄相对、节奏一致之外,还要做到词类相近,词性相当,结构相似,字数相等。

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达到高度完美。

反之,则不能称其为一副好的对联。

本篇主要谈谈对联中的词性对仗的问题。

要想弄懂词性的属对问题,先要弄清词的分类。

古代词类的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

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句子中做什么成份也有一定的分工。

在现代汉语中,汉字分为十二大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实词)、介词、副词、助词、连词、叹词、象声词(以上称虚词)。

古人按照诗的对仗规律,将词大体可分为九类,即名词、形容词、数量词、颜色词、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代词,其中名词又可细分为十几类。

这种划分的方法比较适应于对联的创作。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词性相当呢?

《缥湘对类》一书提出“实对实、虚对虚”的原则。

也就是说,名词必须对名词,动词必须对动词,形容调必须对形容词,副词必须对副词,助词必须对助词等等,各归其类,映衬成趣。

但细分,则每类之内品种仍多。

如名词有专名、有注称;形容词有形容大小、高低、长短、颜色、状态等,许多不同的词以长对短、白对黑为工整;但内容决定形式,若内容可取,属对不妨稍宽。

如清倪国琏的古藤书屋联:

一庭芳草围新绿;

十亩藤花落古香。

其中“芳草”之“芳”与“藤花”之“藤”,一为形容词,一为名词;“新绿”之“绿”指的是颜色,“古香”之“香”乃指气味。

虽同为形容词,并非—类,从个别对语讲,似欠工整,可从全联角度看,却形象鲜明,音节和畅,被一致认为是“工对”。

比较而言。

虚词的对仗似乎比实词要求得宽些。

比如有时介词可与副词相对,这不仅因为虚词类的汉字相对少些,更主要原因在于这部分字、词本身词性就很复杂,往往一个字包容几种词性。

比如“为”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介词、副词、助词,有时还可以做连词。

“向”可以做名词,也可以做介词、动词、副词、连词等等。

所以通常人们对虚词要求得就不很严格了,能做到虚词对虚词也就可以了。

但叹词、助词、象声词却很少与介词、副词、连词相对。

在讲究词类和词性对仗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个义类相对的问题。

什么是义类相对呢?

所谓义类相对,悬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

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

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

1.天文(日月风雨等)2.时令(年节朝夕等)3.地理(山风江河等)

4.官室(楼台门户等)5.草木(草木桃李等)6.飞禽(鸡鸟凤鹤等)

7.走兽(狼虎象马等)8.鱼虫(蛇鱼蚁蝗等)9.饮食(茶酒莱肴等)

10.器物(盆杯壶盏等)11.文具(笔墨纸砚等)12.衣饰(衣冠巾带等)

13.形体(身心手足等)14.人事(道德才情等)15.人伦(父子兄弟等)

16.珍宝(金银玉珠等)17.军事(弓箭刀剑等)18.文艺(诗词书画等)

19.文史(经典史册等)20.精神(智愚苦乐等)

另有按其它内容分类法.此处就不一一赘述。

笔者按词类编成部分对句,可使读者更明了一些:

地理对:

河对海、地对山、大陆对长天、荒原对沙漠、古塞对雄关。

天文对:

冰对火、雪对霜、海市对山光、星辰对日月、瑞雪对骄阳。

颜色对:

红对白、紫对缃、黑桦对白杨、青竹对绿柳、墨兰对珠黄。

方位对:

南对北、西对东、六极对八风、五湖对四海、边塞对围城。

数字对:

一对二、百对千、两两对三三、千年对万寿、独木对群山。

花木对:

桃对李、菊对兰、玫瑰对牡丹、绿茵对红叶、白芷对橙柑。

飞禽对:

鸥对鸟、枭对鹏、白鹤对黄莺、杜鹃对喜鹊、燕舞对鸪鸣。

走兽对:

熊对象、马对羊、狡兔对贪狼、雄狮对猛虎、牛仔对猴王。

鱼虫对:

蜂对蠓、蛾对虫、蝼蚁对鱼龙、河龟对海蚌、蝴蝶对蜻蜓。

人伦对:

夫对妇、臣对君、祖宗对玄孙、同志对朋友、家族对外亲。

文学对:

词对赋、曲对文、五典对三坟、楚辞对史记、诗品对文心。

感情对:

愁对乐、喜对吟、和气对知心、涌泉对滴水、思绪对情恩。

精神对:

痴对智、佞对昏、颓废对沉沦、修身对养性、刻骨对铭心。

人事对:

公对私、言对行、协作对竞争、生活对劳动、长辞对永生。

文史对:

经对史、古对今、后汉对先秦、伏羲对盘古、忠臣对昏君。

形体对:

面对首、毛对肌、口舌对心脾、饥肠对傲骨、夺目对画皮。

宫室对:

楼对阁、户对窗、皇室对民房、茅庐对寺庙、巨厦对中堂。

珍宝对:

珠对玉、锦对珍、绿翡对白银、琼瑶对玛瑙、紫贝对黄金。

军事对:

弓对箭、将对兵、烽火对狂旌、楚歌对剑气、画角对长城。

饮食对:

茶对酒、盐对油、瓜果对米粥、山珍对海味、熊掌对猴头。

时令对:

朝对夕、暮对晨、白昼对黄昏、中秋对元旦、去暑对立春。

文具对:

棋对纸、笔对琴、泼墨对撰文、砚池对书案、七彩对八音。

衣饰对:

巾对带、衣对衫、木屐对华冠、袈裟对襁褓、项链对耳环。

虚词对:

然对也、之对乎、而已对斯夫、无非对是否、矣哉对再如。

副词对:

还对再、就对将、偶尔对时常、方才对恰巧、必定对应当。

连词对:

及对与、而对或、除非对倘若、虽然对即使、因为对如果。

介词对:

同对往、被对朝、由于对沿着、自从对为了、除了对依照。

助词对:

的对地、啦对吧、罢了对是吗、哎哟对完了、似的对等着。

叹词对:

嘿对喂、哦对啊、嘿喽对哇啦、哎呀对嗨哟、哼哼对哈哈。

象声词对:

轰对嗡、噹对哗、叮咚对乒乓、咣噹对扑哧、唏哩对哗啦。

联绵对:

阡对陌、貅对貔、璀璨对旖旎、氤氲对滟潋、翡翠对琉璃。

在对联的对仗类型中,有工对、宽对的区别。

工对,即指同类的词或相关的词相对。

如上边讲到的按类别属对即为工对。

宽对,即指词性相同,句法结构相同的对仗。

然而工对不见得就是好联,宽对有的不乏为上乘之作。

要说明一点,颜色对、方位对、数词对、虚词对和动词对,必须严格按同类对仗,否则为失对。

特别是动词,如造成失对,势必使上下联句子的结构发生变化,其它词对得再好,也算失对。

另外,有些常用名(如人名、地名、国名、书名等)也应从严对仗。

另外还有一种所谓的邻对,它指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

邻对一般比宽对严格,但又不如工对那样整齐精密。

下面是可以通对的门类:

1.天文与时令2.天文与地理3.地理与宫室

4.宫室与器物5.器物与文具6.器物与衣饰

7.衣饰与饮食8.文具与文学9.植物与动物

10.形体与人事11.人伦与代名12.疑问代词与副词

13.方位与数目14.数目与颜色15.人名与地名

16.同义与反义17.同义与连绵18.反义与连绵

19.副词与介词20.连词与助词21.介词与助词

22.叹词与助词

名词对

即在联语中重用名词的作用,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如:

人、马、花、月、天空、北京、中国、头、今天、爱情、道德、小麦、星期天……请看:

诗写梅花月;

茶熏谷雨香。

在精练的联语中,名词占去十分之八,只有“写”、“熏”二字为动词。

作者以简约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副春天的画面,其构思之精巧,立意之独别,实不多见。

晚清黄遵宪写过这样一副言志联:

药是当归,花宜旋覆;

虫还无恙,鸟莫奈何。

作者借四种不同的花鸟草虫成联,意在抒发归隐后的复杂心态。

“当归”即中药当归,“旋覆”即中药旋覆花,“无恙”为虫名,“奈何”即杜鹃。

联语中的当归、旋覆、无恙、奈何均为双关词,作者在这里要写的并不是物之本身,而是由字而引伸的双关寓意。

以抒发不甘寂寞、与命运抗争的一种心态。

《古对今》湖南王耀东教学实录4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由此,本课设计依据文本特点,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

教学中,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认识“古对今”

1.互动活动一:

同学们,你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吗?

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

我说什么,你们就跟我做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互动活动二:

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

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上——下)(大——小)(天——地)(古——今)

3.教师板书“古”和“今”,引言:

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

(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

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

(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

(板书“对”)

4.齐读课题,学习“古”字。

(1)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

(猜字谜:

十张口。

(2)描红写字。

(注意:

上半部第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的“口”字要想写得好,上面大来下面小。

设计意图: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

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了解几对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进行,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近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引问:

你发现了什么?

(每句话里都有个“对”字。

2.学生尝试读韵文,用横线画出“对”字前后的词语,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3.汇报找到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1)课件出示课文中相对的词语:

古和今,圆和方,严寒和酷暑,春暖和秋凉,晨和暮,雪和霜,和风和细雨,朝霞和夕阳,桃和李,杨和柳,莺歌和燕舞,鸟语和花香。

(指名领读、开火车认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

(2)你能找到这些相对的词语中的生字宝宝吗?

请你动手圈画,正确读出字音。

设计意图:

汉字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本课是由“对子”组成的课文,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风采。

教学中,先让学生发现每行每句的特点,依据“对”字找到每组相对词语,这一做法紧紧抓住了文本的精髓,为接下来的识字活动提供条件,创建平台。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

1.学生汇报课文中会认的字,教师相机贴字卡并注意将相同结构的字放在一起。

2.同桌合作:

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

如果同桌读错了,你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

注意“暑、晨、朝”是翘舌音;“凉、霞”是三拼音节。

4.自主识字:

这么多的生字宝宝,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

先来分分类吧!

(1)左右结构的字:

酷、凉、细、朝、杨。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教师相机指导。

酷:

①儿歌记忆:

酉时告诉你。

②加一加:

酉+告=酷。

(酷暑、酷爱、冷酷)

凉:

①换一换方法:

“惊”字左边换成两点水旁就是“凉”。

②这个字的两点水旁与温度低有关,如:

冰、冷、冻等。

(冰凉、凉水、凉气)细:

猜字谜:

田边种丝瓜。

朝:

①字歌:

十日十月。

(朝阳、朝霞)

②多音字,还念cháo。

(朝代、汉朝、朝南)杨:

①换一换:

“场”字部首换成“木”念“杨”。

(杨柳、杨树、白杨)②形声字识字法:

木字旁表示和树木有关。

(2)上下结构的字:

寒、暑、晨、霞。

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暑、晨:

这是一对“亲兄弟”,讲讲它们这对汉字兄弟的故事吧!

(“暑”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者”代表人,太阳爬到人的头上,人们就会很热,所以就造出了“暑”;“晨”字下面的“辰”是星辰的意思,夜晚的星空中出现了太阳,就代表早晨来临,所以就创造了“晨”。

寒:

带宝字盖儿的字一般都与“家”有关,下面两个点的意思是家里冻冰流下两滴水,就是“寒”。

霞:

雨字头,表示与天气有关。

(3)全包围结构的字:

圆。

(迈步游戏:

学生举字卡“员、圆”站在同一起点,指名组词,相应字卡向前一步,看谁先到终点。

如:

生说“队员”,拿“员”的学生向前一步。

(4)独体字:

严、夕。

猜字谜:

亚字长个小尾巴(严);多一半(夕)。

设计意图:

低年级识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

分类玩字词卡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从而师生交流多种有趣的识字方法,如:

猜字谜、编字歌、讲故事、形声字识字法?

?

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四、送字回文,诵读韵文

1.开火车读韵文,每人读一行。

分节读韵文,要求流利。

2.诵读游戏:

“小手盖一半”。

规则是用手将每行课文的前半部分或者后半部分盖上,进行对对子读课文。

3.小组每人读一遍,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

游戏中巩固生字,并借助游戏进一步学习生字,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是对文本韵律的体会与理解,也是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重要环节。

五、书写汉字,总结全文

1.写字表中“李、香”两个字我们应该注意哪笔?

(捺要写舒展)书空、描红、试写、对照。

2.语:

应注意左小右大。

组词:

语文、语言、外语。

3.播放欣赏对子歌歌曲。

这篇韵文其实是我国古代对子歌的一小部分,我们可以再搜集一些有关对子歌的其他内容,积累和背诵。

设计意图:

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教学写字,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和写字能力。

同时,完成学习任务后,以一首优美的《对子歌》收尾,给整节课画上句号,同时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板书设计

古对今

古——今圆——方严寒——酷暑春暖——秋凉晨——暮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桃——李柳——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古对今》湖南王耀东教学实录5

教科书分析:

1.本课采用对对子的形式识字,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2.虽然本课是一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要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一年级下学期,会写字的学习已经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习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一下在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字形学习的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引导进行形近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

4.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

学情分析:

虽然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因此仍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学习,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高峰)“小组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后,评出最佳小组)等活动,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对子歌的韵律美。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对对子是汉语言富有民族特色的语言艺术形式。

3.能正确认读“圆”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和风细雨”等7个词语。

4.能正确读写“古”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圆”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和风细雨”等7个词语,正确读写“古”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对对子是汉语言富有民族特色的语言艺术形式。

教学准备:

教师:

“太”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太”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

学生:

每人一套“太”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一)复习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

1.导语:

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我们先复习这一课要求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

自由朗读这些词语。

PPT出示有关字词:

语文李子古人香气2.反馈指导:

指名读,相机正音。

齐读。

3.小结:

这些红色字体的字,我们学习完课文,就要求能正确写了。

(二)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1.游戏激趣:

小朋友们,我们先来做一个“相反词语对对碰”的游戏吧!

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2.PPT出示:

上——下大——小天——地古——今3.教师板书:

“古”和“今”

4.导语:

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

(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

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

(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

(补充板书课题:

“对”)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对子,我们并不陌生,上学期我们就学过《对韵歌》谁来背一背?

一起来背一背吧!

全班齐背《对韵歌》。

5.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过渡语:

《对韵歌》读起来真是朗朗上口,它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山清水秀、桃红柳绿的美丽画面。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新的对子歌——《古对今》,看看这首对子歌又会让我们看到怎样的画面呢?

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就能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一)尝试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1.出示任务: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在课文里把会认读的字圈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2.反馈指导:

(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