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天津市部分区联考届高三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
《语文天津市部分区联考届高三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天津市部分区联考届高三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天津市部分区联考届高三一模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部分区联考2018届高三一模
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36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自诩(xǔ)犄(jī)角堰(yàn)塞湖引吭(kàng)高歌
B.风糜(mǐ)伫(zhù)立脚踝(huái)骨恬(tián)不知耻
C.毗(pí)连讣(fù)告大杂烩(huì)木讷(nè)寡言
D.症(zhèng)结饯(jiàn)别脑血拴(shuān)曲(qū)意逢迎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了大城市、大马路、大工厂……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忍受大污染、大拥堵、大强度……“大”成为现代人的“文明病”。
“大”开始走向蠢笨、无个性和。
但以服务为基础的后工业时代的来临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曾给我们的关怀的“小”的魅力。
A.创造典型千篇一律无微不至
B.创设样板千人一面无所不知
C.制造标志老生常谈无所不至
D.创制典范如出一辙体贴入微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自2018年起,每年8月19日成为“中国医师节”,这将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医师这一职业,进一步开创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B.欧盟决定将欧洲药品管理局迁往荷兰,因为该机构有超过80%以上的雇员在接受问卷调查时希望新的办公地点是荷兰。
C.冯珊珊在海南蓝湾大师赛中的夺冠证明了中国职业女子高尔夫选手的强大实力,成为中国首位登项世界第一的高尔夫选手。
D.旅游旺季,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可能会出现人满为患的情形,届时这些地方的工作人员要做好疏导工作,不能简单地闭门谢客。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科目之一,指选拔孝顺父母、做事康正的人担任官职。
汉代张衡曾被举荐为孝廉。
B.“践阼”指皇帝登上皇位,文言文中用来表示这一意思的词语还有登基、登极、陛下等。
C.《蜀道难》中“扪参历井仰胁息”的“参”和“井”分别指“参宿”和“井宿”,均属我国古代二十八星宿之一。
D.古人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60个基本单位,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序号。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明初,白银并不是合法货币,朝廷禁用金银交易。
到了明后期,白银通行于全社会,占据了货币流通领域的主导地位,成为一个客观的事实,白银作为合法货币才为官方认可,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
由于白银功能的扩大和流通的要求,社会对于白银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长。
在这种态势下,白银供给方面又如何呢?
除了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社会原有白银储藏之外,白银的来源不外有二:
一是国内的白银矿藏资源,一是海外贸易通过商品交换而得的外来资源。
在国内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在货币需求的强烈刺激下,人们将寻求的视野投向海外是很正常的。
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也是最大的白银需求国,直接影响了白银在世界贸易中成为国际通用的结算货币。
这种国际交换关系,一端联系的是中国商品,另一端联系的是白银,形成了市场网络的世界性链接,它有三条主干线,跨越三大洲,形成了三个大小不等的贸易圈,从而构建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这三条主干线是:
中国——东南亚——日本,中国——马尼拉——美洲,中国——果阿——欧洲。
作为三条航线终端的日本、美洲和欧洲,均为中国白银的来源地,其中,日本和美洲是白银的出产地,而欧洲主要是美洲白银的中转地。
建立在这种供求关系上的市场,确立了白银的世界货币地位。
伴随白银货币的极大发展,市场超越了国界,实现了世界性的扩展。
中国白银货币化促使白银的世界货币职能得到了全面实现,于是,一个首先建立在白银世界性运动基础之上,以白银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世界经济体系雏形产生了。
这正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当中国市场与世界连接起来,世界市场的白银滚滚而来之时,它已成为正在变革之中的中国社会经济增长的助动力。
白银货币量的增加,无疑提高了商品的产出和销售,加速了社会经济增长发展;同时,它也加剧了整个社会发生重大改观。
中国社会的白银货币化,意味着中国社会经济由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向货币经济转变,为建立一个世界经济体系准备了条件,促成了世界范围生产出现明显增长。
从总体来看,白银货币化具有重要意义。
它的出现,是中国社会内部蕴藏社会转型趋向的产物;它的奠定,是转型变革中的中国与正在形成中的整体世界相联系的产物,即中国与世界互动关系的产物。
这里
所要强调的是,白银货币化初步奠定,中国社会内部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市场经济萌发并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扩展,中国由此主动走向了世界,而不是如既往所认识的,是西方东来导致中国被动地与世界衔接起来,当全球逐渐形成一个整体的世界之时,世界经济体系形成,这个体系不是西方创造的,明代中国曾积极参与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建构,为整体世界的出现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就此而言,明代白银货币化意味着中国社会转型和整体世界新时代的到来,在中国史乃至世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
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有删改)
5.下列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明代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到明后期全社会用白银作为流通的主要货币,朝廷已无法禁止。
B.明代从国外输入中国白银的主干线有三条,跨越三大洲,由此构建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网络的中心是中国。
C.明代中国对白银的需求,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且职能得到了全面实现,于是白银作为贸易结算货币通行世界各国。
D.不是西方创造了世界经济体系,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的明代中国曾参与其中并作出过重要的贡献。
6.下列对“白银货币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明代白银的货币化使得社会对于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
B.白银货币化使得中国商品和其它国家的白银能够进行国际交换,市场超越了国界,实现了世界性的扩展。
C.明代社会的白银货币化加剧了整个社会发生重大改观,中国社会经济由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转变为货币经济。
D.白银货币化表明,明代社会内部蕴藏着社会转型的趋向,转型变革中的中国与正在形成中的整体世界相联系。
7.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因为社会原有白银储藏和国内的白银矿藏资源不能满足需求,人们唯一的途径是将视野投向海外,到海外开采白银矿藏资源。
B.明代中国是当时最大的白银需求国,同世界贸易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得到日本、美洲和欧洲的白银,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C.以往有一种误解,认为是西方东来导致中国被动地走向世界,作者却通过史实得出明代中国主动走向了世界的结论。
D.本文围绕白银货币化,先交代了背景和原因,再列举史实说明其作用,最后指出意义所在,阐明属于明代的新时代已到来。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刘兆麒,字瑞图,宝坻人。
幼而端重,寡言笑,举止如成人。
读书过目即成诵,为文皆有理法。
年十四,遇太宗观兵畿辅,见兆麒,异之,令入官学读书。
年十六,随世祖入关。
又七年,诏选汉军满汉文艺,兆麒名列上卷,投翰林院编修。
兆麒起布衣,为侍从,感激图报。
世祖屡幸内院,喜其年少敏练,十年中,历擢都察院启心郎,改宗人府,晋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时兆献年未三十,每奏对,辄当上指。
顺治十八年,滇、黔既平,余党逸.入楚。
上以.兆麒能,擢湖广巡抚。
圣祖即位,大军南下,糗粮刍秣,兆麒皆躬理之,无缺供,授工部侍郎。
楚人新罹.兵灾,噢咻①安辑,民庆更生。
康熙七年,擢四川总督,旋.以裁缺回京,投兵部尚书、加一品,录其抚川功也。
八年,授淅闽总督。
时海乱未靖,兆麒条上防海机宜。
十二年,入京陛见,适有三藩之变,廷推将帅,上特用文臣三人,改衔以往,兆麒其.一也。
初任直隶援剿提督,改投江南崇明水师提督。
崇明密迩海氛②,地险要,兆麒请择偏禅自随,预储粮饷,壮我之.威,伺寇之隙。
上称善再三,悉俞所.请。
坐镇十载,人不知兵。
二十三年,俄人入境。
上择贤能谙练大臣掌军事,以兆麒为黑龙江总管,督兵三战,皆有功。
三十一年,边境肃清,兆麒年逾六十,以母老拜疏乞归。
优旨俞允。
徜徉林下六年。
监修北河,工既竣,上复命为总督、兵部尚书。
时其子殿衡官江南布政使,值圣祖南巡,迎驾。
上问兆麒年及提督海疆岁月,兼赐上方珍物。
其上膺主眷,久而弥笃,诚殊遇也。
四十年六月卒,年八十。
兆麒性孝友.,家门雍穆。
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殿衡继抚楚,遗民故老争迎马首,问兆麒起居,可以知其德泽之入人深矣。
(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名臣传》,有删节)
【注】①噢咻:
抚慰病痛。
②海氛:
指海疆动乱的形势。
8.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党逸入楚逸:
逃跑
B.楚人新罹兵灾罹:
遭受
C.旋以裁缺回京旋:
不久
D.兆麒性孝友友:
朋友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上以兆麒能,擢湖广巡抚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兆麒其一也其皆出于此乎
C.壮我之威,伺寇之隙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上称善再三,悉俞所请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10.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刘兆麒治政才能的一组是()
①遇太宗观兵畿辅②糗粮刍秣,兆麒皆躬理之,无铁供
③授兵部尚书、加一品,录其抚川功也④督兵三战,皆有功
⑤值圣祖南巡,迎驾⑥徜徉林下六年
A.①④⑤B.①②⑥C.②③④D.③⑤⑥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B.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C.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告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D.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兆麒幼年时为人端庄稳重,不苟言笑,过目不忘。
他被当时的皇帝赏识,因而能接受很好的教育。
B.刘兆麒在楚地做官时,悉心疗治战争创伤。
他坐镇崇明十年,因人们不懂使用兵器而寇患不断。
C.刘兆麒肃清中俄边境后,便请旨退休;他在隐退之后,仍然不忘国事,成功监修了北河。
D.文章从读书、治政、为人等多方面来写刘兆麒,言简意赅。
结尾用侧面描写烘托了传主形象。
第Ⅱ卷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时兆麒年未三十,每奏对,辄当上指。
(3分)
(2)时海乱未靖,兆麒条上防海机宜。
(2分)
(3)其上膺主眷,久而弥笃,诚殊遇也,(3分)
14.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作答。
(8分)
夏日对雨
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而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煎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1)首联描写了什么景象?
有什么作用?
(2分)
(2)请简要分析第二联运用的修辞手法。
(3分)
(3)诗歌的后两联写出了雨后怎样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画船听两眠。
(韦庄《菩萨蛮))
(2),言笑晏晏。
(《诗经·氓》
(3)俨骖腓于上路,。
(王勃《滕王阁序》)
(4)《赤壁赋》中作者用“,”之句,将人生与长江相对照,发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慨叹。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目光里的松阳
彭程
在这样的地方,适宜于将眼睛想象成一部摄像机。
目光的收放,仿佛镜头的伸缩,将不同距离的目标一一捕捉摄录:
杨家堂村,一个阶梯式古村落;酉田村,一个台地式古村落;黄家大院,一个美轮美奂的古典庄园……
令我的目光牢牢羁留的这些场景和画面,属于同一个地方:
松阳。
“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
”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句,吟咏的是松阴溪,松阳的母亲河。
虽然历史久远,但在大多数时间内,它鲜为人知,这首先是因为地处偏僻。
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以及相伴生的贫穷落后等,注定了难以有更多目光投向这里,不过这倒也并非全是坏事,所谓祸福相倚云云。
过去漫长的农耕时代,这样的地方容易躲过兵燹战乱。
今天,经济建设大潮裹换一切地域,但偏僻的地方与通衢大邑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因为硬件条件的不足,往往慢上几个节拍,滞后若千年,这种时间差,从好的方面讲,可以借鉴发达地区在发展中的教训,不走或少走弯路,不用交付巨额的“学费”。
松阳印证了这一点。
僻远的地理位置,让松阳有幸保存下众多古村落,也保存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这就使它具有后发优势,这种优势,既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
俗语“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耳熟能详,但对于一个外来人,松阳的山水自然,就是一道永远不会撤席的目光的盛宴,只是随着季节和时辰,不断变换着内容,这里,蓝天白云是天空的常态,阳光穿过透明的空气倾斜下来,树叶仿佛被擦拭过,熠熠闪光。
澄澈清亮的溪水,舒缓而辽阔的茶园,桂花树浓郁的香味,夜晚窗外的蛙声,黎明时分的鸟啼,都让我们一行来自不同大都市的旅行者,有一种超出期待、何其奢侈的感觉。
由于水量丰沛,云雾缭绕的景色随时可见,行走山水间,恍惚置身于一幅立体的水墨画长卷中。
更为可贵的是,这巨幅山水之间,保留了一百多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
这些村落散布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松阳县各处,依据当地地形的不同,呈现为阶梯式、平谷式、傍水式等各种样貌。
对于眼睛来说,尽管目标姿态各异,却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栝:
目不暇接。
每一个村子都体现了与自然的紧密融合,或以青山为倚靠,或以绿水为襟带,或仰接峰巅,或俯瞰幽谷,山环水绕,林木蓊郁。
从外观看,这里的建筑融合了浙闽徽三地的风格,夯土的泥墙立面,拱形屋顶上的青瓦,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经过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多已漶漫残缺,诉说着岁月沧桑。
这些老屋旧宅及附属的各种建筑所构成的村落,堪称是中国传统乡土建筑群完好保存的样本。
而建筑从来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为具象化的存在。
无论是一座屋宇,一个院落,还是一口藻井,一扇窗棂,整体和局部,大处和细节,处处都弥漫着传统美学的韵味和情致。
但它们显然并非独独属于审美的,虽然月光最初感知到的正是这一点。
在美的种种样貌形态背后,它们还有着更为丰厚的蕴含,承载十分广阔的功能。
譬如“耕读传家”,是数千年的农耕社会所尊崇教奉的价值,一代代地被传承着。
这几个字被刻写在无数古宅老院的匾额上,如果是以对联样式张贴镌刻于楹柱上,就扩展成了“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们,每天进出门口时,抬眼所见都是这些字句,耳濡目染中,如何不受到熏陶?
传统文化价值观就是以这样具体可感的方式,渗融进了一代代人的灵魂。
现代化浪湖席卷之处,一应城市乡村都无所逃遁。
目光所及,几乎到处都是所谓标准化、时尚化因而也是高度雷同化的环境和生活。
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织就一张无形巨网,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
相形之下,这里幽静古雅的氛围,舒缓从容的节奏,便愈发显得可贵。
仿佛是上天的特意安排,在遥远宁静的群山之间,安放一种美好。
而这里的人们,也的确没有事负上苍的这一种厚意。
抵达松阳县城的第一天,晚饭后,我们一行走到老城区的西屏街上。
这是一条明清老街,长约两公里,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当年的样子,青石板的街路两旁,鳞次栉比排列着下店上宅式的二层木结构店铺,有铁匠铺、金银铺、炭烛铺、锡箔铺、草药店、裁缝铺、棕床店、剃头店、制秤店、拉面店、酥饼店……不下几十家店铺,堪称是一个古老集市的完整标本。
这样的老街,在不少城市中,或者被拆除,或者把原来的住户迁走,经过一番修葺变成旅游参观的项目,居住生活的功能却被剥离。
松阳的做法完全不同。
当地乘持一种“活态传承”的理念,不但让老街的原住民安心住下去,也鼓励来此赁房做生意的商人以店为家。
在保持老街的空间风貌及建筑外立面传统风格的前提下,进行现代化的设施改建,大大提升居住舒适度。
房子住了人,便有了鲜活的生命气息。
传统生活方式的浓郁气息,也就十分自然地氤氲弥漫开来。
置身这样的地方,不由得会想到那一句广为流传的话: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目光作证:
在松阳大地上,这是一个生动确凿的事实。
(原载《人民日报》,有删节)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第三段引用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句,点出松阳母亲河松阴溪,表现了松阳历史久远,也表现了松阳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B.文章第四段为过渡段,承接上文对松阳地理位置劣与优的介绍,同时引起下文对松阳自然、人文优势的描述。
C.“或以青山为倚靠,或以绿水为襟带,或仰接峰巅,或俯瞰幽谷,山环水绕,林木蓊郁”,运用了整句,语言典雅又有气势。
D.文章最后一段既照应了题目和开头,又升华了主旨。
“记得住乡愁”呼吁在外的松阳人回到家乡参与建设。
E.文章采用对比、引用等手法,综合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充满诗意的松阳的由衷赞美。
17.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
(4分)
18.文章以“我”的视角行文,有什么好处?
(4分)
19.(9分)
(1)文章表现了松阳的多重魅力,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4分)
(2)松阳魅力的保持给人怎样的启示?
请选取一点,结合文本或生活经验谈谈你的认识。
(5分)
六、(12分)
20.某报社要出版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版面,整版分四个板块,各板块的主题类别已经确定。
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8分)
(1)仿照板块一、二,从板块三、四中任选一个板块推荐一篇你学过的经典文章并简要评述。
(3分)
板块一:
革故鼎新类。
文章:
《过秦论》——剖析层层深入,教训历历在目,给人时移世易、改变已宜的启迪。
板块二:
淳朴向善类。
文章:
(边城》——至纯至真的风俗,至善至美的人性,把生命的真实状态留在人们心中。
板块三:
担当责任类。
文章:
板块四:
忠义孝悌类。
文章:
(2)按语是对于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评论。
请你为整个版面写一则关于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习的按语,不超过100字。
(5分)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4分)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为各行各业所必需。
宣传工匠精神,就会改变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即时利益的弊病。
只要加大宣传力度,全社会就能形成尊崇工匠精神的氛围。
而有了工匠精神,就能使我们国家发展创新,品牌树立。
工匠精神应该成为我们社会的不懈追求。
①宣传工匠精神,不一定使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即时利益的弊病改变。
②
③
七、(60分)
22.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60分)
“冰花男孩”王福满因一张头顶风霜上学的照片而出名。
他是云南昭通偏远山区的贫困学生。
在有关方面的帮助下,王福满从老家飞抵北京,开启三天的圆梦之旅。
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帮助也接踵而至。
就在王福满经历了自已很多个第一次的时候,他的老师却担心,众人的帮助使王福满再也回不到曾经平静的生活。
“脱贫一定要靠自己”,王福满所在小学的校长说,他不希望环境的突变改变孩子坚毅、自立的性格。
对于以上事情,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谈一谈你的看法。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C【解析】A“吭”应读“h‚ng”。
B“糜”应为“靡”。
D“症”应读“zh…ng”,“拴”应为“栓”。
2.A【解析】创造:
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创设:
创办;创造条件。
制造:
用人工使原材料成为可供使用的物品;人为地造成某种气氛和局面等。
创制:
初次制定,多指法律、文字等。
从搭配上看,应用“创造”。
典型:
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具有代表性的。
样板:
板状的样品;比喻学习的榜样。
标志:
标明特征的记号或事物;标明某种特征。
典范:
可以作为学习、效仿标准的人或事物。
应用“典型”,表示“具有代表性”的含义。
千篇一律:
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
千人一面:
一千个人的面孔都一个样子,比喻文章或对人物的描写公式化,都是一个样子,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
老生常谈:
原指老书生的平凡议论,今指很平常的老话。
如出一辙:
车子好像从同一个车辙出来,形容事情非常相像。
无微不至:
没有一个细微的的地方没有考虑到,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
无所不知:
什么事情都知道,没有不懂得的。
不符合句意。
无所不至:
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
多用于坏事,感情色彩不当。
体贴入微:
多指对人照顾和关怀十分细致周到。
3.D【解析】A.搭配不当,“开创……氛围”应为“营造……氛围”。
B.成分赘余,删去“以上”;C.结混乱,在“成为”之前加主语“冯珊珊”。
4.B【解析】“陛下”是对皇帝的敬称,与“践阼”意义不同。
5.C【解析】“白银作为贸易结算货币通行世界各国”错,文中是说“白银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是国家之间做贸易使用白银结算。
6.C【解析】“由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转变为货币经济”错,是“转向”不是“转变为”。
7.C【解析】A.“到海外开采白银矿藏资源”错,是通过贸易获取白银;B.只有一个目的得到白银,太绝对;D.“属于明代的新时代已到来”错,原文是“整体世界新时代”的到来。
8.D【解析】友:
兄弟友爱。
9.D【解析】A动词,认为/连词,并且;B代词,其中的/副词,大概;C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构成“所”字结构。
10.C【解析】①表现刘兆麒受太宗喜爱,⑤是刘兆麒的儿子的行为,⑥表现刘兆麒隐居生活。
11.B【解析】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
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12.B【解析】原文说,刘兆麒坐镇崇明十年,“人不知兵”,意思是人们不知道如何打仗,极言太平日久。
13.(8分)
(1)当时刘兆麒不到三十岁,每次回答皇帝问话,总是符合皇上的心意。
(3分。
对:
回答。
当:
符合。
指:
通“旨”,心意)
(2)当时海疆的动乱没有平定,刘兆麒分条上奏防卫海疆的对策。
(2分。
靖:
平定。
条上:
分条上奏,分条陈述)
(3)他承受皇上的恩宠眷顾,时间越长越深厚,确实是不同一般的待遇。
(3分。
膺:
承受。
笃:
深厚。
诚:
确实)
【参考译文】
刘兆麒,字瑞图,是宝坻人。
刘兆麒幼时端庄,不善言笑,小孩子即有成年人的举止。
读书过目成诵,写的文章都有义理和章法。
十四岁,遇到太宗在京都附近地区阅兵,太宗看见刘兆麒,认为他不同一般,让他进入官办学校读书。
十六岁,跟随世祖进入山海关。
又过了七年,朝廷下诏选汉军中精通满汉两族文学的人,刘兆麒名列上等卷,授任翰林院编修。
刘兆麒出身于旗下布衣,担任皇帝侍从,感激皇恩图谋报答。
世祖多次驾临内院,喜他年纪轻轻做事敏捷干练,十年间,刘兆麒历任都察院启心郎,改任宗人府,晋升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当时刘兆麒不到三十岁,每次回答皇帝问话,总是符合皇上的心意。
顺治十八年,滇地、黔地已经平定,剩余的党羽逃入楚地。
皇上认为刘兆麒有才能,提拔为湖广巡抚。
圣祖即位,大军南下,军队的粮食草料,刘兆麒都亲自处理,没有缺少军队的供应,授官工部侍郎。
楚地人刚刚遭受兵祸,刘兆麒抚慰百姓病痛使百姓安定,百姓都庆祝获得新生。
康熙七年,提拔为四川总督,不久因为免去原任官职,等候补缺而回京,授任兵部尚书、加一品,这是酬谢他安抚四川的功劳。
康熙八年,授任浙闽总督。
当时海疆的动乱没有平定,刘兆麒分条上奏防卫海疆的对策。
康熙十二年,刘兆麒入京觐见皇帝,适逢吴三桂等三个藩镇叛乱,在朝堂上推举将帅,皇上特地任用三名文臣,更改官衔前往,刘兆麒就是其中的一个。
他起初担任直隶援剿提督,改授江南崇明水师提督。
崇明接近海疆动乱的地方,地势险要,刘兆麒请求选择偏将追随自己,预先储存粮饷,使我军的气势雄壮,窥探敌人的可乘之机。
皇上再三说好,完全按照他请求的做。
他坐镇崇明十年,(因为太平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