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8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35104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8篇.docx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8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8篇.docx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8篇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8篇

教学设计方案篇1

  教学目的要求:

  1.反复诵读,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2.联系学过的送别诗,进行比较鉴赏。

  3.背诵、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教学目的要求1、3

  难点:

教学目的要求2

  教学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课文

  背诵《赠汪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导入

  二、学生自由读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三、说说读这首诗的初步感受。

  四、讲解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从诗的标题看,这是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

两位诗友阔别多年后在扬州初次相逢,白于筵席上赠诗相赠,

  刘乃作此酬答。

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

  诗的开头一、二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慨。

  三、四句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

  五、六句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感到忧伤,却又相当达观。

  末两句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

  五、小结

  在这首诗里,诗人抒写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

但诗人并未

  因此消沉下去,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

  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六、学生背诵学过的送别诗。

  简要说说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异同。

  七、当堂背诵、默写这首诗。

教学设计方案篇2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学习斧、盖、造等16个生字。

  2、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子的意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全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课前准备:

  老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收集身边有关环保的图片和小故事。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师生谈话,复习检查:

课文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什么故事?

  二、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你对课文哪个地方印象最深,想和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交流。

  三、把握重点,理解课文:

  1、根据学生交流的感受,筛选出重点句子。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2、读句子,联系全文,自由质疑。

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

  3、联系上下文解疑。

  

(1)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哪些东西没有了?

  (有美丽的村庄,有房子、家具、工具以及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东西)

  师:

你能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是怎样美丽吗?

  ①学生交流。

  ②课件演示。

  ③指导朗读第一段。

  

(2)是什么原因使什么都没有了?

  ①学生结合上下文讨论,探究,谈出自己的观点。

  ②练习,思考:

谁家想做(),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

  ③指导读课文相关部分。

  四、前后联系,探理激情:

  

(1)师创设情景,生前后联系,总结升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五、结合实际,拓展延伸:

  

(1)结合实际议一议身边破坏环境的行为。

  

(2)为呼吁大家都来关心环境问题,我们可以怎么做?

师生交流。

  (3)课后作业:

收集有关环保图片、资料,办一期墙报。

教学设计方案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2.进一步感悟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朗读、表演中感悟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小动物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开火车认读生词,并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

  【设计意图:

写字认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抓住字的关键笔是写好字的前提。

  二、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出示课题《酸的和甜的》,大家齐读。

  2、你们还记得课文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吗?

根据孩子们的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展出4个小动物的图片,依次排开。

  3、这4个可爱的动物之间发生了有趣的事情,你们想听听吗?

赶紧打开课文,听老师朗读吧!

  【设计意图:

利用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说,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很好的巩固回忆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容易进入主题。

写字认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抓住字的关键笔是写好字的前提。

  三、图文结合,感知内容

  1.听老师惟妙惟肖的朗读课文,感知故事的内容。

  2.提问:

听完了朗读,谁说说这4个小动物谁认为葡萄是酸的,谁认为葡萄是甜的呢?

(板书:

狐狸、松鼠、兔子认为葡萄是酸的,猴

  子认为葡萄是甜的)

  【设计意图:

范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学生更加准确的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且在听读的过程中,可以纠正自己的发音不准,识字不准等问题。

  四、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1.先自由读,借助插图,逐段读文。

  2.再小组合作读,观察图画中小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测他们的心理。

练习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每个动物的特点,并且针对特点,选择适当的语气来读,以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3.各小组选送代表比赛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看谁读得最好,师生共同评议。

  4.重点品读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1)自读。

  

(2)小组读。

  (3)指名读。

  (4)比较说说两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

通过反复读来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从而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5.讨论交流。

通过朗读,说说你喜欢图中哪个小动物?

为什么?

谁来把描写小猴子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指名读,从中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的聪明。

  6.读5、6自然段。

读小猴子和小兔子、小松鼠的对话,你有什么想法?

大家谈各自的想法。

  7.齐读__最后一段。

  出示生字“硬”,让学生结合句意说说“硬”的意思。

扩词。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识字,并且出现扩词运用,以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小松鼠和小兔子不明白,你能帮助他们想想原因吗?

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也像小松鼠和小兔子那样呢?

  【设计意图:

让学生发挥想象,认清事物的本质以分辨是非,从而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五、表演课本剧

  指导复述故事。

先自己看图复述,再上台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

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表演的过程也是内化语言的过程,通过表演,扎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实践活动

  把学到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七、板书设计:

  17.酸的和甜的

  狐狸松鼠兔子猴子

  酸酸酸甜

  吃不到听听自己尝

教学设计方案篇4

  一、新课程下如何界定教学目标

  新课程强调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要落实到四个具体的方面,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行为与创新。

在具体教学时《画线》一课时我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矩形"和"椭圆"工具这一基础,注重新课程倡导的在教学设计时强调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灵活使用教材的要求,设计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画线工具的使用,让学生能运用画线工具作简单的图形。

  

(2)学会选择及改变线宽。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模仿、迁移进行自主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能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4.能力与创新:

  通过直线工具和曲线工具的使用,了解线的各种形式,并能用不同的工具画出不同的线条和图形。

  二、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有何区别与突破

  教学设计中的重难点如果把握得准确,在具体教学时会有目的的加以讲解和突破。

如《画线》一课中直线工具的使用由于有一定的基础,在教学中有尝试探究的方法即可达到效果。

而曲线工具的使用则有别与这几种工具,所以,教学的重点应确定为:

曲线工具的使用。

而曲线工具中画封闭的曲线相对较难,这里就可把它设置为教学难点。

其实它们的区别稍加推敲就可界定。

  对于难点的突破问题,本课中我巧妙地将它设计成小水滴的形状,让学生尝试探索,辅以课本"知识屋"内容介绍,有尝试成功的同学请他当小老师具体操作演示,轻松地突破教学难点,教案《例说教学设计》。

  三、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该如何显现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强调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指导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那么,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该如何显现?

在本课中,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在具体教学时,通过师生共同《改绷绷》的游戏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直线的几种粗细不同的选项让学生自主尝试,对于曲线工具的使用在尝试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适时总结,教学难点的突破更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得出方法;在新授结束时设计让学生比赛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画出长短、粗细、曲折、虚实等不同的线条,此时教师可露一小手:

用橡皮擦出线条来,教师的主导地位由此而显现。

  本课的作业设计兼顾信息技术的差异,有课例中的洗衣机、实践园中内容,还有自由创作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自主学习,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教学设计要善于抓住重难点,教师要统引学生,更要让每一位学生有事可做,才可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方案篇5

  教学内容分析:

  圆的面积是学生认识了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以及学习过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以前所学图形的面积计算都是直线图形面积的计算,而像圆这样的曲边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所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教学关键之处在于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计算验证,自主探索、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能灵活应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本课的教学应紧紧围绕“转化”思想,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中分析、研究、归纳,从而完成对新知的建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培养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很大程度属于直观几何的学习阶段,而几何本身比较抽象的。

本节内容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发展到认识曲线图形,又是一次飞跃,但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一学段中的学生已经有了许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算、空间图形等较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归纳、类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具有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所以教学时应注意联系现实生活,组织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使学生感悟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力量。

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相应;圆的面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场景——《马儿的困惑》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马儿吃草的范围是一个什么图形吗?

  生:

是一个圆形。

  师:

那么,要想知道马儿吃草范围的大小,就是求圆形的什么呢?

  生:

圆的面积。

  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

(板书课题:

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

通过“马儿的困惑”这一场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同时使学生感悟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与身边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同时了解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二、探究合作,推导圆面积公式

  1.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师:

关于圆的面积你想了解什么?

  (什么是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呢?

计算公式又是什么?

计算公式怎样推导?

……)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

  生:

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切割成两部分,把这两部分拼成长方形师:

哦,请看是这样吗?

(教师演示)。

  生:

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师:

同学们对原来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

刚才我们是把一个图形先切,然后拼,就转化成别的图形。

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生:

这样就把一个不懂的问题转化成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

  师:

对,这是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师:

那圆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你们想知道吗?

(想)

  2.演示揭疑。

  师:

(边说明边演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4、8、16份,沿着直径来切,变成两个半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师:

如果老师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那又会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演示)。

  师: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老师再继续分下去,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什么图形?

(长方形)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并借助电脑的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化曲为直的剪拼过程。

]

  3.学生合作探究,推导公式。

  

(1)讨论探究,出示提示语。

  师:

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给的三个问题,请你们四人一组,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拼一拼,观察、讨论完成这三个问题:

  ①转化的过程中它们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它们的(面积)不变?

  ②转化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③你能从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计算圆的面积的公式吗?

尝试用“因为……所以……”类似的关联词语。

  师:

你们明白要求了吗?

(明白)好,开始吧。

  学生汇报结果,师随机板书。

  同学们经过观察,讨论,寻找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真了不起。

  

(2)师:

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那么圆周长的一半用字母怎么表示?

  (3)揭示字母公式。

  师: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

S=πr2

  (4)齐读公式,强调r2=r×r(表示两个r相乘)。

  从公式上看,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在计算过程中应先算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拼成的长方形与圆之间的对应关系,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同学们,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什么?

  (再次出示牛吃草图)

  师:

这匹马最多能吃多大面积的草,现在会求了吗?

  教师应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公式、单位使用是否正确。

  2.教学例1。

  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圆形草坪的直径是20,每平方米草皮8元,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

  要求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要先求什么呢?

(先要求出圆形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我们该怎样求它的面积呢?

请大家动笔算一算这个圆形草坪的面积吧!

  师: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圆面积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出示第三题)

  3.小刚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c。

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评价反馈)

  同学们真棒,解决完上面的三个问题后敢不敢来挑战下面的问题?

  4.已知半圆中三角形ABC的高是5厘米,面积是30平方厘米,半圆的直径是多少?

求阴影部分面积。

  [设计意图:

学生已经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从而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四、全课小结、回顾反思

  师:

你们对于圆面积的疑问现在解开了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知道哪些条件就可求圆的面积?

  (知道半径、直径或是周长)

  知道半径:

S=πr2

  知道直径:

S=π(d÷2)2

  知道周长:

S=π(C÷π÷2)2

  师:

同学们,猜想验证、操作发现是我们在数学学习中探索未知领域时经常要用到的方法,用好它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设计意图:

全课总结不仅要重视学习结果的回顾再现,也要关注学习经验的反思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五、课后延伸

  圆除了转化为长方形,还能转化为什么图形呢?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

  S=πr×r

  =πr2

教学设计方案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内容。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目标:

  1、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和估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增强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并能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出示教学目标。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1、师生一起说说复习单元的的内容:

口算乘法、笔算乘法、估算乘法。

  2、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并逐一展示,最后全体评议。

  

(1)先出示口算乘法算式,分小组指名回报,全体评议。

  

(2)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

  (3)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

  (4)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

  (5)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

  (6)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

  (7)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估算乘法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

  三、测评训练

  1、列竖式计算

  24×5=?

123×3=?

412×6=?

324×5=?

138×6=

  108×6=204×5=?

150×6=300×3=235×3=

  39×5≈302×8≈599×6≈71×9≈?

108×4≈

  2、解决问题

  

(1)小红每天上学骑7分钟自行车,他平均每分钟骑185米,小红家和学校距离多少米?

  

(2)老师把全班分成9组做实验,每组5人。

后来有改成每组9人,这样可以分成几组?

教学设计方案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朴素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理解“真爱就像茉莉”的深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真爱就像茉莉”的深意。

  教学工具: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与茉莉对话,营造爱的氛围。

  1、揭示课题,欣赏茉莉图片。

  2、出示词语,指名读读。

  3、说说自己心中的茉莉。

  4、生活中有一种爱也像茉莉花一样,平淡无奇,却无比真挚,感人至深,所以人们说:

爱如茉莉。

  5、指导读题。

(淡淡的,却深有感触)

  二、与文本对话,感受爱的真谛。

  1、这种爱没有豪言壮语,而是流淌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知道什么叫细节吗?

交流。

  总结:

细节,就是细小的情节或环节。

可以是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温柔的动作、一个恬静的微笑、一个会意的眼神……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就要关注这些细节,感受__的语言,从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段落中,体会人物内心那份真挚的情感,真诚的爱。

  2、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6-17小节,找出使你感动的细节,用“——”画出来。

要读出你的感情,写出你的感动。

  3、请同学们选择一处最感动你的细节,把它读给大家听。

注意:

要读出你的感情,读完之后说出你的感动。

  细节1:

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

“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

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

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1、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茉莉般的爱?

说说自己的体会。

  2、自己的病跟这顿饺子相比,哪个更重要?

  3、练习朗读,读出虚弱的语气。

  4、小结:

普通的饺子,平凡的小事,看上去是那么的平淡无奇,却饱含着妈妈对爸爸真切的爱。

爱是妈妈心中给爸爸煮的饺子。

  细节2:

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1、感受到谁对谁的爱?

从哪里感受到的。

  2、从“直奔”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爸爸当时心里很急,很担心师)

  你真会思考,我们读书还要学会揣摩人物的内心!

你能把爸爸这急切的担心给读出来吗?

  3、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结:

从他俩的朗读中,听出什么来了?

  是啊,爱是爸爸直奔医院匆匆而去的身影。

虽然平淡无奇,却无比真挚,让人感动。

  细节3:

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

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

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

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

一切都是他们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再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1、字词知冷暖,文字是有温度的,你从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能够感受到爱的温度?

(爸爸的叮嘱、恬静的微笑、紧握)分别说说自己的体会。

  2、大家想一想,爸爸睡着了,那就握着呗,怎么还会“紧”握呢?

一个“紧”字告诉了我们爸爸是时时刻刻在照顾着妈妈呀!

  3、原来爸爸妈妈内心的爱就体现在他们的神态、动作上。

谁把这样的爱给读出来?

有感情地读。

  这是站在爸爸妈妈的角度去体会的,如果站在你自己的角度,想一想,还可以怎么读这句话?

读得再轻一点,慢一点,不惊动这样的画面。

  4、阳光悄悄地“探”了进来,从“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用上“探”说明阳光也不打扰这幅画面。

  5、学生齐读。

  6、小结:

师:

读着,想着,想着,读着,我们渐渐明白爱有时就体现在──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个细节上。

这种爱平淡无奇,却细微体贴。

爱是阳光下静谧的微笑,爱是病床上紧紧相握的双手。

  7、但是,他们真的睡着了吗?

从那里看出来的?

  细节4:

望着爸爸布满血丝的眼睛,我心疼地说:

“爸,你怎么不在陪床上睡?

  爸爸边打哈欠边说:

“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

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1、“布满血丝、边打哈欠边说”体会到什么?

  2、小结:

爱是爸爸布满血丝的双眼。

  细节5、爸爸去洗漱,我悄悄溜进病房,把一大束茉莉花插进瓶里,一股清香顿时弥漫开来。

我开心地想:

妈妈在这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