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圈知识点归纳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34716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圈知识点归纳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大气圈知识点归纳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大气圈知识点归纳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大气圈知识点归纳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大气圈知识点归纳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气圈知识点归纳资料.docx

《大气圈知识点归纳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圈知识点归纳资料.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气圈知识点归纳资料.docx

大气圈知识点归纳资料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

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

即PA>PC,PB>PD.

(2)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

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者气压高,下凹者气压低,即PC>PD,PB>PA。

(3)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即

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

2.应用

(1)判断气压高低:

如上图中比较同一地点不同高度气压值

和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点的气压值可得:

PB>PA>PC>PD。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

夏季:

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

冬季:

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

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

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A地;

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如B地。

2.某高一学生实验小组,在模拟验证某地理原理时,采用

下列做法:

在一个标有尺度的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碗冰块在底部两侧。

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图)。

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验证该原理。

据此回答

(1)~

(2)题。

(1)该实验要验证的地理原理是(  )

A.天气系统B.锋面系统

C.热力环流D.温室效应

(2)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纸片a、b的偏动情况是(  )

A.纸片a、b都向左偏

B.纸片a向左偏,纸片b向右偏

C.纸片a、b都向右偏

D.纸片a向右偏,纸片b向左偏

解析:

玻璃柜内一侧放电炉,使气温升高,另一侧放冰块,使气温降低。

冷热不均引起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下方左侧气压低,右侧气压高,上方相反,从而形成热力环流,上方a纸片向右偏,下方b纸片向左偏。

答案:

(1)C 

(2)D

3.下图是某时刻地面气压(百帕)分布图。

①②③④图表示对下图中E点的天气情况分析,能正确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关系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和风向垂直,摩擦力方向和风向相反。

由此判断②正确。

答案:

B

[例1] (2010·山东高考)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读图,回答

(1)~

(2)题。

(1)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2)当地该日(  )

A.日落时间为17时

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

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

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解析] 

(1)由图可知,该地在5时与20时地面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上升,呈现出下冷上热的气温分布,此现象属于典型的逆温现象,表现为大气较为稳定。

12时与15时地面气温较高,高处气温较低,呈现出下热上冷的气温分布,大气对流现象加剧,大气热力环流活跃。

图中所示海拔较低,整体上属于近地面,大气的热量来自地面而不是太阳辐射。

气温日较差从图上看出为自下而上减小。

(2)该地由于日出为5时,日落应为12+(12-5)=19时;由于该地地处中纬度,纬度位置高于海口,日出时间为5时,说明该地正处于夏季。

在夏季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该地昼长在此日应该比海口长;由于不清楚该日是否为夏至日,所以不能确定该地此时是否是一年内地物影子最长的时候;由于该地在北半球中纬地区,夏季正午太阳应位于正南方。

[例2] (2011·镇江模拟)读图,回答

(1)~

(2)题。

(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

A.②⑥B.⑥⑦

C.⑦⑧D.②⑧

(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

A.②③B.③⑦

C.③⑥D.⑦⑧

[解析] 第

(1)题,此图为北半球某地,且PM>PN,则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M指向N,风向向右偏转,该地如果位于高空,则O点的风向应向右偏转,同等压线平行,即图中的⑦箭头所示;若该地位于近地面,则O点的风向应与等压线呈斜交的关系,且向右偏转,即图中的⑥箭头所示,故选B。

(2)题,若此图为高空的等高面,且PM<PN,风向必须与等压线平行,若在南半球则O点的风向应为箭头⑦所示;若位于北半球,风向则如箭头③所示,故选B。

[答案] 

(1)B 

(2)B

3.风向的运用

利用风向可判断以下几方面问题:

(1)等压线值的变化规律:

顺着风向,等压线值越来越小。

(2)判断南北半球:

向右偏——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

(3)判断高压和低压;近地面,观测者背风而立,北半球,

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南半球,高压在左后方,低压在右前方。

判断各种气压场的天气状况

锋面只存在于低压槽上,不可能在高压脊上

(2011·潍坊检测)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

百帕)分布图,回答

(1)~

(2)题。

(1)M和N两地天气比较正确的是(  )

①M地比N地风力小 ②M地比N地风力大 ③M地比N地气流更暖湿 ④M地比N地气流更干冷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2)图中N地风向为(  )

A.西北风B.东南风

C.西南风D.东北风

解析:

(1)题,从图中可知M地的等压线比N地密集,故风力M地大于N地;M地位于海洋上,所以M地比N地更暖湿。

(2)题,结合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可知N地风向大致为东北风。

答案:

(1)D 

(2)D

一、选择题

1.(2011·江浦检测)下列关于近地面大气受热的说法正确

的是(  )

A.近地面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是大气受热的主要方式

B.近地面大气直接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是大气受热的主要方式

C.近地面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是大气受热的主要方式

D.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然后以传导和对流形式传递给大气

3.下图所示的四幅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曲线

表示等压面,直线表示等高面)中,正确的是(  )

4.(2011·广州二测)如图所示,该地当天的地理环境最可能出现

 

A.白天多云,夜间晴朗

B.大气逆辐射较强

C.夜间风力较大

D.昼最短夜最长

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

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2)成因:

的纬度差异,造成高低纬度间的,促使大气不断地运动、输送和交换热量。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如下图)

 

(1)三圈环流

①成因:

高低纬度间的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组成:

a,b中纬环流,c。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断块状,原因是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

2.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原因是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

陆地面积小。

3.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太阳辐射、、、、洋流等。

1.气压带

2.风带

2.用递进法推导大气环流的形成及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

的影响

第一步:

“冷热不均使其动”。

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在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

 

第二步:

“地球自转使其偏”。

地表性质均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

 

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向,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必定为低气压带。

第三步:

“地球公转使其移”。

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形成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如下图所示:

第四步:

“海陆分布使其断”。

由于地球表面不均一,有海陆之分,特别是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完整性,使气压带形成了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1.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

向。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  )

 

解析:

(1)从图中气压带分布的大致位置看该气压带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2)P地为北半球的西风带,应为西南风,故选B。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由于地球表面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及陆地表面形态的高低起伏,气压带和风带并非都呈带状分布。

其中南半球因海洋面积占优势,地球表面性质均一,气压带、风带的带状特征保持完好;而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气压带常被切割成断块状。

 

2.(2011·盐城调研)下图为某季节某一条纬线上气压中心分

布示意图(单位:

百帕)。

据此完成

(1)~(3)题。

 

(1)图中四地对应的陆地表面的气压数值最低的是(  )

A.P地B.Q地

C.M地D.N地

(2)此季节,四地中不可能受副高影响的是(  )

A.P地B.Q地

C.M地D.N地

(3)此季节,四地中降水最丰富的是(  )

A.P地B.Q地

C.M地D.N地

解析:

(1)从图中经纬度可知M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最高,气压最低。

(2)由图可知,此时亚欧大陆被低压控制,为北半球的夏季;此季节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偏北,位于32°N大陆西部的P、Q两地可能受副高影响,形成炎热干燥的天气;位于大陆东岸的N地也可能受副高影响,形成伏旱天气;但位于青藏高原的M地则不可能受副高影响。

(3)该季节,P、Q两地易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晴朗少雨;M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水汽较少,降水也不太多;而N地受到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最丰富。

答案:

(1)C 

(2)C (3)D

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3.读世界略图,回答以下问题。

 

(1)比较②、④两地气候。

(2)②地常年盛行________风。

(3)④地被称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洲”,分析其形成原因。

(4)在上图的右侧画出1月份赤道附近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解析:

(1)从②④两地的海陆位置可知,②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主要分布在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2)②地位于西风带(北半球),故常年盛行西南风。

(3)④地季风气候显著,尽管位于回归线附近,由于夏季风来自海洋,降水多,与同纬度其他地区景观差别很大。

(4)1月份,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

(2)西南(西) (3)④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介于世界最大大洋和世界最大大陆之间,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形成季风环流;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带来丰沛降水。

(4)如右图:

[例1] (2010·江苏高考)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

读图,回答

(1)~

(2)题。

 

(1)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解析] 

(1)冰岛位于北极圈附近,冬季随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此地区;由于冰岛火山爆发强度大,爆发后的火山灰能够到达平流层,然后随西风到达欧洲大陆的上空。

(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首先存在于大气圈层中,然后可能降落于水中,到达生物体中,最后成为岩石圈的一部分。

[答案] 

(1)B 

(2)A

下图为世界各地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水稻种植的北限。

读图,分析回答下问题。

 

(1)30°W经线上气温年较差分布的总体规律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形成的原因。

(2)图中A到C处气温年较差变化很快,原因可能有哪些?

(3)B点是北半球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地区,试从气候的角

度分析这里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

解析:

(1)题,首先要找到30°W经线,然后观察气温年较差变化规律,从图中看出,沿该经线气温年较差由赤道向两极递增,主要原因是受单一因素影响,即位于海洋之中,下垫面均匀,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仅仅为纬度因素。

(2)题,从图中经纬度来看从A到C,位于美国西部海陆交界位置且位于40°N以北的大陆西岸。

由于受高大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影响,使温带海洋性气候仅分布在沿海地区,温差小,而山脉东部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

第(3)题,水稻生长需要较多的热量和水分,而B点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气候满足了水稻生长的要求。

答案:

(1)大致从赤道向两极不断增大 纬度升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增大,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

(2)这里是海洋和陆地的过渡地带,并且有落基山脉,阻挡了太平洋上的水汽,使北美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很小,气候大陆性显著。

(3)这里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有利于水稻的种植。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成因: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

2.表现

3.

季风的形成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洋流等。

答案:

三、1.热带雨林 亚马孙平原 刚果盆地 欧洲大西洋 地中海 加利福尼亚 好望角地区

2.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2.分布与季节移动

(1)分布:

气压带和风带在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2)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如下图所示:

3.气压带、风带的性质

地表各地在气压带和风带的控制下,气流的运动方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风带中气流的水平运动,二是气压带中气流的垂直运动。

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如表:

4.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随纬度分布

1.

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区别

一、锋与天气

1.气团与天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