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县某钛磁铁矿初步详查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3409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县某钛磁铁矿初步详查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最新县某钛磁铁矿初步详查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最新县某钛磁铁矿初步详查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最新县某钛磁铁矿初步详查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最新县某钛磁铁矿初步详查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县某钛磁铁矿初步详查设计.docx

《最新县某钛磁铁矿初步详查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县某钛磁铁矿初步详查设计.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县某钛磁铁矿初步详查设计.docx

最新县某钛磁铁矿初步详查设计

1.下列程序的运行结果是__________。

return

【答案】C

【答案】C

settalkoff

【答案】D

S=pi()*k^2

B.过程文件的默认扩展名为.PRG

C.数据库、自由表、查询和视图D.数据库、表单和查询

C、与同轴电缆相比,双绞线易受外部电磁波的干扰,线路本身也产生噪声,误码率较高

--县某钛磁铁矿初步

详查设计

2016年05月

--大学资源学院

三、矿石氧化程度…………………………………………………………...17

四、矿物生成顺序和成矿世代……………………………………………...17

一、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分布范围………………………...…18

第三节实物工作量21

一、样品采集27

二、样品加工27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实习目的任务

--县地区钛磁铁矿分布广泛,近年来,各地质单位在本区经行了一些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勘查工作,相继发现了一些矿化点及矿化异常。

对“某某钛磁铁矿初步详查”项目实施勘查工作。

项目主要目标任务是:

全面收集矿区资料,对勘查区钛磁铁矿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通过地质剖面测量及地质填图工作,查明详查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特征;利用硐探、钻探、采样分析等方法,控制地表出露较好矿(化)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和分布范围以及矿石质量,在此基础上计算内蕴经济资源量(332),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意见。

第二节位置、交通

一、位置

普查区位于紫阳县城南63km处,其地理坐标:

东经108°38′00″--108°41′21″,北纬32°14′00″--32°16′45″,面积约19.59km2。

测区东部有八仙经张家乡、至八仙镇简易公路纵穿全区,并与八仙镇至紫阳县城公路相通,为碎石柏油公路,交通条件较便利。

二、交通

境内交通便捷,资源丰富。

2013年,--县整修县乡示范路48公里、通村示范路113公里、连户路239公里。

--县四级以上公路总里程268.8公里,其中207省道贯穿6个乡镇,98%的村修通了村级公路,岚城、大洞等公路的贯通,形成了东通平利、西到紫阳、北连安康、南接重庆的公路交通网络。

航运蓬勃发展,建永久性码头2个,营运航运里程114公里。

城岚高速、安开高速公路即将动工兴建。

图1-1某某矿区交通位置图

第三节自然地理及经济状况

一、自然地理

--县位于陕西南部的鄂、渝、陕三省交界处,大巴山北麓,南与重庆市城口县接壤,北与安康市汉滨区、西与紫阳县、东与平利县相邻,最高海拔2641米,最低海拔331米,2013年--县辖15个镇,198个行政村4.4万户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2万人。

境内以山地为主,属典型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凉湿中高山地带气候类型。

一年四季分明,7-8月为炎热天气,气温高达37℃。

8、9、10月为降水季节,年降水总量750-1000毫米。

12月及来年1、2月为最冷季节,气温为-5℃-7℃,最低可达-13℃,一般积雪5-10厘米,最厚达10厘米以上。

区内地形地貌为中高山陡坡地形,海拔高程1389—2237m,相对高差约900m,地势陡峻。

多呈锯齿状山脊,河流切割深度较大,河谷狭窄,多呈“V”字形谷。

勘查区内植被较发育,多为落叶乔灌木。

土地贫瘠,农作物以玉米、豆薯类为主,水稻、小麦次之。

粮食丰年可以自给。

自然资源主要有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经济作物主要以核桃、生漆、桐油、蚕桑及种植油菜、黄姜等药材。

其矿产资源目前发现的主要有石煤、锰矿、铅锌矿、重晶石、毒重石、水泥灰岩等。

无上规模的矿山和工业企业。

属贫困山区,经济基础薄弱。

有较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

水力、电力资源充沛。

二、经济状况

2013年,--县实现生产总值31亿元,比2012年增长14%。

其中一产5.9亿元、二产16.6亿元、三产8.5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5.4%、21.7%、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比2012年增长27.6%。

财政总收入2.3亿元,比2012年增长18%,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9005万元,比2012年增长18%;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34.5亿元、12.8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19%和2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亿元,比2012年增长13.8%。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分别为22982元、6537元,比2012年增长12.2%和13.6%。

[6] 

第一产业

2013年,--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0.2亿元,比2012年增长5.4%。

粮食产量稳定在6.5万吨。

烤烟面积突破1万亩、收购烟叶1.96万担,实现税收480万元;新增林下魔芋2.3万亩,商品芋生产和企业效益同步提升;猪、羊、禽出栏量分别达到21.9万头、9.37万只、184万羽;新增网箱养殖6000箱,实现渔业综合产值1.5亿元。

培育产业大户1315个、林(农)场主68个,栽植泡桐、杉木等速生林3.4万亩,新建和改造茶园6000亩。

[6] 

第二产业

2013年,--县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34.7亿元,比2012年增长40.6%,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1.97亿元,比2012年增长30%。

新增投资过千万入园企业5户,实现园区工业总产值12.9亿元。

全年签订招商项目22个,合同引资26.8亿元。

新增中小企业90户、个体工商户850户,非公经济占比50.12%;新创省级名牌产品1个、市级特色品牌3个。

[6] 

第三产业

2013年,--县南宫山真身殿、飞拉达户外攀岩、北线游览步道等竣工投用,新开发旅游商品25种,改造提升农家乐(宾馆)105家,--板石画、特色藤编分别获得陕西省第五届旅博会金奖和银奖,全年接待游客21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9.03亿元。

[6]

三、供电及通讯

--物华天宝,资源丰饶。

境内岚河、大道河、洞河三大流域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54.8万千瓦,可开发量达24万千瓦,建成和在建各型电站32座,总装机17.2万千瓦,年发电量4.5亿千瓦时,成为发展载能工业的强大能源支撑。

2013年,--县新建与改造10千伏线路24千米、低压线路233千米。

新建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基站54个。

四、原材料供应

--魔芋,将魔芋切成薄片,浇上油泼辣子、味精、蒜汁和醋,吃起来滑腻爽口,胜过凉粉。

秦巴野猪肉,野猪肉脂肪很少,皮薄肉香。

龙安碧旋茶,龙安茶系列名优茶产于国家级森林公园南宫山境内,采摘优良茶树幼嫩芽为原料,经多道工艺精制而成。

第二章以往地质工作情况

第一节产地质工作及开采情况

各地质单位在矿区先后开展过不同比例尺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区域化探、区域物探、遥感地质等工作,下面简述如下:

勘查区内系统地质工作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平利幅”1:

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先后有陕西区调队、陕七队、物化探队等地勘单位在区内从事过矿点检查和地质调查工作。

主要有:

1、1960年陕西省区测队进行了1:

20万《平利福》区调,初步查明了区内的地层、岩石和构造特征,将区内地层划分为震旦系-志留系,建立了构造格架。

2、1965年地矿部航空物探队,在进行1:

10万大巴山及北部地区航磁测量工作时涉及到该区,获得了航磁参数及异常分布特征,对以后地面磁测和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3、1974年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七队在进行航磁异常地面检查,通过地面三级检查,查明了异常特征,认为航磁异常与区内基性岩浆岩有关。

4、1970年4月下旬,根据地质部航空物探大队901分队1966年的航磁资料,对该区航磁异常M1、M2展开了以找铁为主的地表地质工作。

至1970年12月下旬,历时八个多月,取得了一定的地质资料,发现了岩浆型钛磁铁矿矿体和接触变质型磁钛磁铁矿,并进行了系统的采样圈定,初步肯定了异常区是具有一定远景的钛磁铁矿床所引起,改变了前人在1967年通过地磁检查而得出的“异常是含磁钛磁铁矿的辉长岩所引起”的结论。

5、基于以往地质工作成果,2007年12月由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对--县罗家院子一带的钛磁铁矿做了普查报告,通过槽探、采样分析等方法,估算推断了(333)资源量,但是由于工作程度低,所得到的资源量(333)可行度较低。

勘察工作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如下表2-1。

 

表2-1以往完成工作量表

序号

工作项目

单位

完成量

序号

工作项目

单位

完成量

1

1:

10000地质填图

Km2

31.40

7

化学样

81

2

1:

10000地质磁测

Km2

22.0

8

组合样

3

3

1:

10000地质地磁剖面

Km2

35.84

9

物相样

5

4

1:

5000地质剖面

Km2

8.37

10

全分析样

5

5

硐探

Km2

353

11

薄片

11

6

槽探

Km2

745.0

12

工程点测量

21

第二节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该区以往基础地质工作程度较高,普查区周边地带矿产地质工作程度亦较高,但涉及普查区内的较少,且控制程度较低,矿产资源潜力有待进一步工作确定。

陕西文昊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往虽投入了一定量勘查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勘查工作不系统、不规范,影响了该证内钛磁铁矿资源的评价。

第三章区域地质背景

第一节区域成矿条件

勘查区位于北巴山加里东褶皱带,高滩-兵房街褶皱束偏西地段,主要出露地层有中寒武统中厚层泥灰岩、灰岩,含钙质板岩及微粒灰岩夹炭质板岩,上寒武统角砾或似角砾状灰岩、泥灰岩、炭质板岩,下中奥陶统钙质板岩夹灰岩,下志留统炭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和砂岩。

区内构造发育,主要有高桥-官元向斜、大巴塘-酒厂背斜、八卦庙向斜和小河口-太极渡,大市川-铁佛寺断裂,构造线总体呈北西-南东走向。

区内碱基性侵入体次火山岩-辉绿岩、辉长岩、正长闪长岩广泛出露,岩体顺层侵入,侵入岩体周围可见到角岩化、大理岩化及硅化等蚀变,该区发现多处磁铁矿化点、钛磁铁矿化点,有较好的成矿条件,找矿前景良好。

一、地层

罗家院子钛磁铁矿矿区位于秦岭褶皱带南缘。

从地质力学的观点看:

位于秦岭东西构带南侧,巴山孤向南撒开的中段。

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下古生界。

寒武纪是以碳酸盐为主的浅海相沉积建造,奥陶系缺失上奥陶统,中—下奥陶统主要为泥质岩建造,志留系以含笔石炭质板岩夹石英粉砂岩为主的碎屑岩。

值得指出的是:

本区下古生界,特别是寒武系底部和志留系中往往赋存有较为丰富的有用元素和矿产,如铜、钼、钒、石煤、磷等矿产。

矿区出露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地层。

岩性有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

1.寒武系

寒武系地层在出露面积较大,岩性组较多,包括下统鲁家坪组,箭竹坝组,铁炉坝组,中统毛坝关组,八卦庙组,上统黑水河组。

其岩性主要是灰-灰黑色,中厚层,巨厚层角砾灰岩,炭质灰岩,泥质灰岩,粉砂质灰岩,少量泥质板岩。

主要出露于县境南部。

2.奥陶系

奥陶系是在--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统任何组、权河口组、焕古滩群。

其岩性主要是炭质板岩、钙质板岩、粘板岩,以及少量的粗面岩、凝灰岩及角砾熔岩。

该系地层主要出露在官元~滔河~花里以北,石门~溢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另在铁炉乡与大道镇之间的部分地段有出露。

该岩性层不完整,在部分地段可形成顺层滑坡,其分布区多属地质灾害低~中易发区。

3.志留系

志留系地层在境内出露岩性组较多,有下统的大贵坪组,梅子垭组,陡山沟组,斑鸠关组,滔河口组,五峡河组。

其岩性主要有两类,一是变质作用形成的灰-灰绿色炭质板岩,砂质板岩,另一类是火山作用形成的凝灰岩,火山砾岩。

该地层主要分布于--县腰部的石门-溢河-笔架山以北。

二、构造

区域构造线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

为一强烈的挤压地带,因而形成了一系列紧密的线状褶皱相伴生的压性和压扭性走向断裂。

三、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由超基性、基性到碱性均有分布,其显著特点是以浅成相基性岩为主,且大多数偏碱性和含钛高(一般含钛大于2%),多呈矿床或脉出现,与围岩接触面之产状要素多数与地层相同。

岩性主要为碱辉辉绿岩,其次为碱辉辉石岩和碱长岩。

四、变质岩

区内变质作用发育,变质程度达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

变质期属华力西-印支期。

主要变质岩类型以浅变质碎屑岩为主,次有少量板岩、千枚岩、片岩、大理岩等。

第二节地球物理化学异常特征

分析表明,在工作区北侧紫阳—曾家坝航磁异常带西部分布着一组不规则形态的航磁异常,强度-100r—--200r。

异常呈带状分布,经初步检查,多数为基性岩体引起。

区内存在一定的钛磁铁矿资源,其矿床成因属岩浆热液型,矿石属易选的磁钛磁铁矿矿石。

区内金及多金属矿体异常常表现为低总场及低梯度异常,二者场值均低于平稳值。

第三节区域矿产

本区地处紫阳----平利-镇坪钛磁铁矿成矿带内,区域矿产以钛磁铁矿为主,次为金、铜、铁、钼、磷、原煤、碳、石棉、石英石、重晶石、花岗岩、石板岩等。

 

第四章矿区地质特征

第一节矿区地层

勘查区主要出露上寒武-志留系地层以及碱基性次火山岩-辉绿岩、辉长岩、正长闪长岩。

矿体主要赋存于辉绿岩体的中上部或上、下两个岩相带之间。

现将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上寒武统(∈3):

主要岩性为灰岩、泥灰岩。

下部为灰色角砾、似角砾状(或竹叶状)灰岩、泥灰岩,上部为深灰色泥灰岩、含钙炭质板岩夹薄层灰岩,多处可见石煤矿点分布。

中-下奥陶统(O1-2):

主要岩性为灰色薄层状钙质板岩、含泥灰岩条带的钙质板岩、泥灰岩、黄-黄绿色砂质板岩,局部见炭质板岩。

下志留统(S1):

主要分布于该区高桥向斜核部一带,据岩性的不同分为三个组:

斑鸠关组(S1b):

岩性以灰-深灰色炭质板岩为主,夹浅灰色、草绿色泥板岩及灰色、黄褐色细砂岩和粉砂岩。

陡山沟组(S1ds):

主要为砂岩、粉砂岩。

下部为条纹状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中部以灰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为主;上部以砂质、粉砂质板岩为主。

五峡河组(S1w):

为兰灰色-浅灰色含炭粉砂质板岩。

第二节构造

--县地处秦岭地槽褶皱系与扬子台地两个一级构造单元接触带。

以红椿坝—曾家坝深大断裂为界,将--县地质构造单元一分为二,大断裂北侧为秦岭地槽秦岭纬向构造及加里东褶皱北西向构造带,南侧则属扬子台地巴山弧形构造带。

由于--地处两大构造单元的接触带,所以区内褶皱、断裂发育,由此而引发的地质灾害也比较多。

(1)褶皱

--县内褶皱较多,多为紧密的线状褶皱,轴线呈北西~南东向,轴面向北、北东倾斜,以红椿坝~曾家坝断裂为界,分为两个大的褶皱区。

断裂南侧属高滩~兵房街复式向斜褶皱区,北侧则属紫阳复式背斜褶皱区。

该区褶皱构造较为发育,主要为高桥-官元向斜构造,其构造要素特征为:

高桥-官元向斜。

轴向呈北西—南东向展布。

以下志留统五峡河组(S1w)构成核部,南翼依次出露陡山沟组(S1ds)和斑鸠关组(S1b),奥陶系(O1-2)和寒武系地层。

北翼被高桥-双河逆冲断层切割,致使下志留陡山沟组和斑鸠关组分别与上寒武直接接触,但高桥附近,该向斜构造轮廓清晰可见。

区内地层中小型褶皱及挠曲发育,尤以上寒武统和下中奥陶地层中剧烈,致使地层产状多变,紊乱不清,劈理发育。

(2)断层

区内断层发育,大的断裂为红椿坝-曾家坝断裂,该断裂西起西乡,从堰门进入--,经县城北侧,由孟石岭的瓦房进入平利县,境内长75千米。

破碎带由糜棱岩,角砾岩及破碎岩组成,宽0.2-1千米。

断面北东倾斜,倾角70度。

主要分为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断层,北西向规模较大,北东向次之。

北西向断层:

主有要高桥—双河(F1)和大市川-铁佛寺(F2)两条区域性逆断层。

两者与勘查区南北作北西-南东向平行排列,性质相同,断面倾向北东,倾角60°-70°,前者切割高桥-官元的向斜北翼,局部地段可见明显的破碎带差异。

后者在高滩以南切割上寒武统和下中奥陶统,破碎带和地貌差异不明显。

北东向断层:

在F1断层下盘见一北东向断层(F3)长约4公里,错断高桥向斜核部地层,平面上与F1呈X共轭剪切构造,另外小规模的层间错动在奥陶系地层中较为普遍。

第三节岩浆岩

岩浆岩在区内分布较广,岩体侵入于下古生代地层中。

侵入体呈岩床、岩墙及岩脉产出。

一般宽度10~1000m,延长则达5~10km。

岩浆岩按成因可分为侵入岩和火山熔岩两类。

侵入岩有基性的角闪辉石岩、辉长岩、辉长玢岩、玻基辉岩等。

中基性的有闪长岩、角闪闪长岩、闪长伟晶岩,一般属顺层侵入、规模不大,零星出露于县境南北两侧。

火山熔岩主要有辉绿玢岩、辉石玢岩等。

主要出露于铜洞湾~砖坪~花里一带,呈带状分布。

由于岩浆岩多出露于构造带,受构造活动的影响,岩体中构造裂隙发育,风化强烈,是崩塌地质灾害的易发区。

辉绿岩

岩体呈脉状产出,走向与地层走向相同,属顺层侵入,产状与围岩一致,一般随正常地层,产状正常,地层倒转岩体易倒转。

岩体规模大小不一,最长者8.7km,宽450米,一般长3-5km,宽50-250米,小者长170-200米,宽30-50米。

辉绿岩一般为浅-暗灰绿色,细-粗粒结构,主要由斜长石,普通辉石、单斜石组成,斜长石为细长柱状晶体,辉石为自形--它形不规则的集合体。

其中的金属矿物有钛铁矿,钛磁铁矿、磁铁矿及黄铁矿。

部分辉绿岩具有不同程度的分带特征,表现为岩石的色调浅暗和粒度、结构的差异。

主要有冷凝边,暗灰绿色细粒相带,暗灰绿中细粒相带,浅灰绿的中粒相带,与围岩接触部位可见到角岩化或大理岩化。

正长闪长岩

正长闪长岩在工作区出露较少,岩体沿区域构造线方向呈不规则分布,一般规模:

长在450-1500米,宽25-175米,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岩石为浅灰绿色,主要由等粒钾钠长石和部分角闪石组成,其中含有少量的黑云母、绿泥石等。

岩石为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岩体分异作用不明显。

第四节变质作用

一、变质作用

区内变质作用发育,变质程度达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

区内底层除受区域构造运动的影响而发生轻微的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外,因受辉绿岩影响发生明显的接触变质现象,岩体顶、底板围岩较普遍地发生了角岩化,或经接触变质使其变成点状板岩。

在部分岩体两侧与围岩接触面附近形成20-30cm的同化混杂带。

接触变质带的宽度与侵入岩的大小一般称正比,最宽者达几十至百余米,最窄仅有几米。

接触变质岩主要为黝帘矽线钠长透辉石角岩与斑点状绿泥石板岩。

在同化混杂带中具不均匀星散状黄铁矿化。

围岩蚀变主要是角岩化。

由于岩体较多,所以角岩化在矿区内比较广泛,但主要分布在岩体两侧及岩体的包裹体中,角岩化带一般宽8—30米,由岩体边部向外渐弱。

二、热液蚀变

区内热液蚀变发育,主要为黑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钛磁铁矿化、铁碳酸盐化、硅化等。

其中黄钛磁铁矿化、铁碳酸盐化、硅化、绢云母化等矿化关系密切。

第五章矿床(体)地质特征

第一节矿体特征

该矿区分两个矿带,北矿带矿体厚度大,品味较贫,为三类矿体,主要出露棋盘寨至野人铅一带。

南矿带矿体厚度小于北矿带,走向基本连续,以一类矿体为主,其次为二、三类矿体。

南矿带一类矿体分布在松林寨到冯家湾至小盘河的黑湾一带。

一、矿体形态、规模、产状

(一)南矿带矿体(K2)特征:

1、矿体形态及产状:

矿体为层状或似层状,平行岩体流层,与岩体流层产状相同,走向310º~320º,倾角近于直立,微向南西倾斜,仅个别地段微向北东倾斜。

总的来看,矿体沿走向变化是:

两端较贫,中部较富,西部厚度较大,东部较薄。

沿厚度方向的变化的是中间富,两侧贫。

从不同切割高度看,品味无明显差异。

2、矿体规模:

矿体西起松林寨,东至小盘河黑湾,总长3043m,矿体产状为215º,∠80º。

平均厚度3.15m,根据其品味变化,由西向东矿体中部以一类矿体为主,在其两侧或一侧还分布少量的二类矿体和矿化体(TFe≥10%)。

上述矿体,根据颜色,体重大,具金属光泽,磁吸率高,结构细小,和球形风化显著,容易和围岩区别。

一类(TFe≥20%)、二类(TFe≥15%)矿体和矿化体(TFe≥10%)肉眼难以区分,需靠化学分析结果区分其类属。

(二)北矿带矿体(K1)特征:

地表圈定范围在棋盘寨至野人铅一带。

由于矿体与围岩为过渡关系,所以矿体主要靠样品圈定。

矿体形态变化较大,多成平行的似层状或条带状,走向常常有分叉或尖灭现象。

一般由2~7层矿体组成,根据其走向变化分为东西两端矿体。

a)西段矿体

分布于棋盘寨至大盘河之间,长2170m,矿体产状为220º∠85º。

矿体厚度为24.10~51.10m,平均厚度43.94m。

由4~7层达到品位要求的矿层组成,单层厚2~36.2m,其间夹石3~6层,单层厚2~15m。

b)东段矿体

分布于大盘河-野人铅一带,长1410m,矿体产状为210º∠78º。

矿体厚度为2.50~42m,平均厚度为18.50m。

二、矿体品位及变化特征

该矿床是一个磁钛铁矿矿床,矿床品位较低,矿体平均品位变化于6.60~43.85%之间,矿床平均TFe品位18.36%。

第二节矿石质量

一、矿石成分

(一)矿石矿物成分

钛磁铁矿:

是主要的矿石矿物,一类矿石中(体积)含量约在20~24%左右。

二类和三类矿石中含量约在10~20%左右,粒径大致在0.1~0.7mm之间,但以0.2mm居多。

成自行或半形出现,往往被黑云母和辉石包裹,单体形状为八面体,结晶稍差者成板状及不规则的港湾状等,有些以雏晶星散状分布在矿石中。

黄铁矿:

在矿石中含量约1%左右,结晶程度差,成集合体或星散状分布,有些以连线状伴生于钛磁铁矿旁。

钛辉石:

含量10~30%,一般为25%左右,棕色,有形或他形,粒度小于2.5mm。

斜长石:

含量30~50%,一般35%左右,为基性中长石或更长石,在矿石中组成格架或嵌于他形辉石中成客晶。

绿泥石:

含量5%左右,多数为钛辉石或斜长石蚀变产物,大部分无定形,充填于长石格架中。

其他产物:

除上述外,尚有黑云母、绿帘石、钛石、磷灰石、锆石等,其中锆石很少见到。

(二)矿石化学成分特征

南北矿带化学组分特征大同小异,现以南矿带为主,分别叙述:

1、南矿带矿石化学组分特征:

(1)矿石化学组分:

有一化学组分及其含量变化:

矿石有益组分主要是指TFe、TiO2及伴生元素V2O5、P2O5、Ni、Co、Cu等的含量。

TFe及TiO2含量变化不大,一类矿石中TFe含量一般为22~24%,TiO2为7~8%;三类矿石中TFe含量一般10~14%;TiO2为4~6。

走向上:

三类矿体,TFe及TiO2含量近似,一类矿体,TFe及TiO2含量稍高,总体说各矿体沿走向变化不大。

厚度方向上:

由于该类矿体与围岩是过度关系,所以TFe及TiO2含量在矿体中部较高,向顶部及底部渐渐变低。

因而,在一类矿体两侧(上、下部)一般有三类矿体赋存。

延深变化:

由于未做深部了解,所以不详。

不过,该区地形切割剧烈,所以尚能看TFe及TiO2含量沿深度变化不大。

V2O5含量变化较大,目前尚未掌握其规律,一类矿体中为0.07~0.17%,三类矿体中为0.06~0.10%,在走向上矿体中部较两端为高。

P2O5在一、二类矿石中变化不大。

其余含量在0.29~0.41%左右;走向上变化不明显;但在厚度方向上矿体底部似乎较顶部为低。

其他伴生元素,如Ni、Co、Cu等变化不明显,其中Ni在0.001~0.004%之间,但以0.002为主;Co大多在0.001~0.01%之间,以0.005为主,Cu在0.003~0.015之间。

(2)有益组分间相互关系及元素(化合物)赋存状态:

1)有益组分间相互关系:

TFe与SFe关系:

一类矿石中,SFe平均20.96%,一般为20~22%左右,TFe与SFe的差值一般为1.5~2.5%。

TFe、TiO2V2O5相互关系:

TiO2与TFe成正比关系,V2O5与TFe、TiO2关系不十分明显,但仍有正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