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8之欧阳史创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2921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8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8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8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8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8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8之欧阳史创编.docx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8之欧阳史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8之欧阳史创编.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8之欧阳史创编.docx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8之欧阳史创编

全科治要

(二)妇科       中医治疗妇科呀,那优势就更大了,西医那是它的弱点。

好多西医治疗妇科病就利用激素;另一个手术,这个危害都很大。

尤其妇科医生,没有医德,对不对?

一看囊肿,一看肌瘤,一刀切了,而且吓唬病人,你不切就麻烦了,容易转变成癌症。

病人无知,一说要转成癌,那只能上在手术室上让你切了,叫任人宰割。

切完以后呢,没有后果吗?

第一女士的子宫和卵巢是重要的器官,受损以后,这些都拿掉了,能好吗?

最后成了内分泌紊乱,比肌瘤囊肿还要痛苦。

第二复发率相当高。

我看过病人,切了几刀?

切了五刀,还想切。

我就问她:

“人家五刀都宰了,怎么还要切呢”?

她说:

“我就怕得癌症,还不如切了好,切了就不得癌了。

”我说:

“你不能欺骗自己容易得癌了,我说癌症是增生的加速。

良性肿瘤为什么长了?

比正常细胞分裂加速了六倍,加速呀,分裂加速就长了良性肿瘤。

再刺激,再增长三倍,那就细胞分裂10倍以上就恶性肿瘤了。

这不是我说的,这是西医老师教我们学生的。

你切得多,越刺激,越长着癌,到容易得癌了,这是一条。

”另外功能紊乱相当痛苦,西医没办法。

碰到神经它就软弱了,一提神经,西医就头痛了;一提病毒,头就痛了。

我们安然自得,没要紧,神经病毒我们都心中有数,稳扎稳打,能给你治好。

第二个呢,西医还有办法就是用激素。

比如肌瘤、闭经、囊肿,它就大量的用激素。

黄体酮、孕酮,特别是打针用激素。

你不知道激素人的差异很大,激素是个好药,但是副作用特别大,个体的差异不一样。

比如书上讲了,这个人10g就能弥补,不一样,有的人用6g就多了,有的人到10g也不多,你不好掌握,个体差异相当大,激素用多了,那全都转成癌证。

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就是激素分泌的紊乱,这西医已经明白了,妇科的癌症就是激素紊乱。

你为了调经,为了消瘤,你冒这个风险,所以西医治疗妇女病,它绝对是个劣势,中医是个优势病种,尤其我们家祖祖辈辈搞女科,里面包括妇科,那都有绝招,靠这个吃饭。

       月经病的治疗,注重4个大法:

       1,必先调气。

       “百病皆生于气”。

夫人多郁善怒,情志变化最显,气结则血亦结,故“调经而不理气,非其治也”。

理气有行气、破气、补气3法。

行气多选用柴胡、香附、木香、乌药、佛手、陈皮、炒橘核;破气多选用青皮、枳壳、大腹皮、川朴、沉香;补气多选用生黄芪、党参、白术、黄精、仙鹤草、太子参、山药、扁豆衣、大枣。

       2,调养脾胃。

       “脾胃为生化之源”。

妇人以阴血为主,月经失调者大多有脾胃之证,如纳差便溏,面浮肢肿,故“脾气一旺,胃气自兴,精微敷布,新血化生,月经自调。

”调养脾胃有醒脾、健脾2法:

醒脾常选用木香、砂仁、内金、山楂、神曲;健脾常选用丹参、白术、云苓、干姜、扁豆。

       3,固本培精。

       “肾气为天葵之本”。

肾气充沛主宰有利,月事以时下,肾气衰则施泻无度,月事不调。

固本培精有滋阴填精2法:

滋阴可用生地、枸杞子、女贞子、黄精、玄参、首乌、鸡血藤;填精可选用阿胶、龟板、鳖甲、河车粉。

       4,兼养心血。

      “妇人百病,皆由心生”。

心不生血则失养于脾,脾失健运则生化乏源而至阴血愈虚。

兼养心血有补气、养心、宁神3法:

补气则选投连肉、云苓、山药、生黄芪、仙鹤草;养心则投龙眼肉、大枣、柏子仁、当归、桑葚;宁神则选投琥珀、川芎、夜交藤、五味子、生龙牡、磁石。

      

(一)分期调经。

       1,经前调气:

肝郁者:

疏肝为治;宫寒者:

暖宫为治。

       2,经期调血:

(1)三个原则;

(2)四类举例;(3)五个加味。

       3,经后调肾:

通用选一种:

杞菊地黄、白凤丸、八珍益母丸;配用选一种:

偏寒选艾附暖宫丸、女金丹;偏热选加逍遥丸、德生丹。

       月经不调书上讲了很多种,非常复杂,经前、经后、经量多、经量少、对不对?

闭经、痛经,分得太细,总而言之都是月经不调。

调经我们家的祖传要分期,分三期:

       1,经前调气,什么叫经前期呢?

就是来月经以前有反应,好多月经不调的妇女,经前期都有反应,比如:

烦、胀、痛、肿,这四个证都会有的,不是全有,有一个症状就算,反应开始到见红,这一阶段叫经前期。

       它是调气,调气分两类:

       第一类就是肝郁,肝气郁结。

       肝郁-乳胀胁满,少腹引痛,烦怒不安,舌苔薄黄,脉象弦细。

       这个疏肝,要给她用丹栀逍遥散。

       选用柴胡、白术、赤芍药、当归、鸡血藤、石菖蒲、郁金、坤草、公英、川楝子、牡丹皮、生栀子,再加调整内分泌的泽兰、茜草、龟板、鳖甲、川断、女贞子。

       丹栀逍遥散方子组成:

当归、白芍药、白术、柴胡、茯苓、甘草、煨姜、薄荷、丹皮、山栀子。

方子出自《古今医统》。

这是第一类,经前反应是以肝气郁结为主。

       第二类属于宫寒,子宫寒,要暖宫,用温经汤。

       主要症状-腹凉下坠,引痛筋掣,形寒乏力,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

       选用党参、阿胶、当归、白芍、桂枝、炮姜、炒橘核、乌药,再加调整内分泌的枸杞子、蛇床子、菟丝子、仙灵脾、河车粉、鹿角霜、补骨脂。

       温经汤的方子组成:

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

方子出自《金匮要略》。

       以上两类都要加上西医调整内分泌的药,调整内分泌的药也要根据辩证选用,不能离开辩证。

       什么调整内分泌的药呢?

泽兰、枸杞子、女贞子、川断、蛇床子、菟丝子、补骨脂、淫羊藿、乌药、薄荷这些药从现在药理证实了,都能调整内分泌。

       经前一个是肝郁,一个是宫寒,通过不同的辩证你选加,一直吃到月经来了,见红了。

       2,经期调血。

       月经见红一直到月经干净这段时间,有三则、四类、五加味。

       3个治则,什么则呢?

       1)问量定向,问她的月经量定治疗方向,叫问量定向。

量多的易补摄,量少者易通利,这是第一个治则。

       2)问凉定性,问月经来时小腹凉不凉来定性。

寒者温之,热者凉之,这是第二个治则。

       3)必须调肝。

因为女子以肝为本,调经必须调肝。

要用什么呢?

柴胡、香附和炒橘核,炒橘核的量可以用到30g。

也就是调经药里面必须加一个调肝药,三个里面选一个,这叫三则,三个治则。

       4个类,就4个证类。

       1)量多腹凉,月经量很多,肚子凉的,用胶艾四物汤。

       熟地、当归、白芍、阿胶、艾炭、肉桂炭、生黄芪、党参、炒橘核、赤石脂、生牡蛎、荆芥炭、三七粉。

       胶艾四物汤:

阿胶、艾叶、川芎、芍药、当归、熟地。

方子出自《和剂局方》。

       2)量多腹热,就是月经量很多,少腹不凉,甚至腹部烫的,用栀芩四物汤。

       生地、当归、生栀子、黄芩炭、薄荷炭、茜草、地榆、乌贼骨、藕节炭、乌梅炭、香附、丹皮。

       栀芩四物汤:

栀子、黄芩、熟地、当归、白芍、川芎。

       3)量少腹凉,用八珍汤。

       生黄芪、当归、党参、桂枝、川芎、牛膝、柴胡、炮姜、鸡血藤。

       八珍汤: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生姜、大枣。

方子出自《医垒元戎》。

       4)量少腹不凉,用桃红四物汤。

       生地、归尾、赤芍、川芎、丹参、桃仁、红花、泽兰、香附、鸡血藤。

       桃红四物汤: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芍药、地黄。

方子出自《济阴纲目》。

       4个证类,就是给你举例,经期调血就给你举例,这4个类型,临床都概括了。

       5个随证加减,就是经期有5个症状进行加减。

       1)腹痛,痛经腹痛加川楝子、元胡、郁金、益母草、地龙、五灵脂、蚕砂还有三七粉。

五灵脂和蚕砂必须包煎,昨天已经经讲了。

三七粉用于月经量多的时候加三七粉止痛;量少的时候三七分少用,用了以后经量会更少。

       2)便溏,用山药、煨葛根、金樱子、生龙牡、炒白术、补骨脂、五倍子。

       3)浮肿,经期浮肿特别多,用防己、泽泻、桑白皮、车前草、生黄芪、冬瓜仁和云苓。

       4)腰酸,经期腰酸用鸡血藤、老鹳草、金毛狗脊、川断、桑奇生。

       5)不孕,月经不调和不孕有直接关系,所以调经的时候这个女士不孕,你可以加上这几个药:

蛇床子、菟丝子、金樱子、黄柏、泽兰、龟板、肉苁蓉、川楝子。

       这是经期见红到干净,要调血。

       3,经后期,月经干净以后到下次来月经开始有症状,这个阶段叫经后期。

       经后要调肾,调肾就吃丸药,有两个丸药交替使用:

       第一个通用的,甭管你哪个类型通用,选一个,八珍益母丸、白通丸、杞菊地黄丸任选一个;偏寒的的选艾附暖宫丸,女金丹;偏热的选加加味逍遥丸或者德生丹。

也就两个丸药:

一个是必备的;一个是选用的。

根据寒热,寒热就根据舌苔,黄的是热,白的是寒,一直吃到下一次来月经。

出现反应了,调气,见红了调血,月经干净就调肾,这个三个调呀,非常有优势,所有的月经不调都刻意用这个办法来调。

       

(二)痛经的内服外治法。

       痛经是妇科常见的多发病,也是中医特具优势的病种之一。

痛经单纯止痛效果不佳,必须追究病因加以对因治疗为主,止痛为辅,方能奏效而且根治。

临床常见病因有寒凝、肝郁和血亏3类,其分证论治如下:

       1,寒凝胞宫证。

       主证:

经前形寒肢冷,经期下腹凉痛,得暖稍舒,经行不畅,四肢不温,纳谷不香,苔薄白,脉弦迟。

       主法:

温经散寒。

       方药:

温经汤化裁。

       桂枝、白芍、炮姜、乌药、鹿角霜、炙甘草、蛇床子、木香、砂仁、艾叶、高良姜、香附、川断、焦三仙。

       2,肝郁血滞证。

       主证:

经前胁乳胀痛,心烦易怒,经期腹部剧痛,经行暗块,块下痛缓,经后口苦纳呆,苔薄白,舌质紫,脉弦涩。

       主法:

疏肝活血。

       方药:

四逆散化裁。

       柴胡、枳壳、青皮、赤芍、丹参、川楝子、玄胡、生栀子、莱菔子、生山楂、蒲黄、炒橘核、地龙、蚕砂。

       3,营血亏虚证。

       主证:

经前神疲气短,精神不振,少言懒动,经期下腹忍痛,连绵不止,经行色淡量少,纳差便溏,心悸失眠,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

       主法:

健脾养血。

       方药:

归脾汤化裁。

       生黄芪、当归、白芍、炙甘草、香附、鸡血藤、炒白术、生地、黄精、葛根、木香、三七粉、生杜仲、菟丝子。

       除内服外痛经还可外敷,按虚实不同来组方:

       

(1)虚证       桂枝30g、鹿角霜30g、山药30g、白芍60g、生黄芪60g、当归30g。

       

(2)实证。

       丹参60g、生栀子30g、川楝子30g、玄胡30g、乌药60g、乳没各30g。

       以上共研细末陈醋调成厚糊状(过敏者浓茶调),每晚睡前用布敷于神阙、关元、三阴交、双涌泉,晨起取除。

       痛经针灸有效。

痛经发作常常心烦意乱,其苦难忍,越烦越痛,要嘱患者放松,转移,“意疗”配合则止痛效果更佳。

      全科治要(三)妇科       (三)按色止带。

       带下病为妇科常见病。

中医诊治带下病颇具疗效优势。

止带先辨虚实。

实者多见湿热下注,湿热之生,一则在脾,失健而困,二则膀胱,不渗而留。

其治清热利湿,有2法:

燥湿选用苍术、黄柏、薏苡仁、椿根皮、苦参、云苓;渗湿选用车前草、萆薢、桑白皮、白鲜皮、猪苓、泽泻、石苇、白花蛇舌草、荆芥炭。

虚者脾虚下陷,冲任不固而绵绵如带,所谓“十女九带,十带九虚”。

其治健脾举陷,有2法:

健脾选用党参、白术、山药、扁豆、云苓、薏苡仁;举陷选用升麻炭、荆芥炭、蝉衣、生黄芪、柴胡。

       止带还要抓住风寒湿3邪。

带下常因六淫所传,风为其首,下部多湿,带色白多,寒证明显。

故风寒湿为带下主因,散风者常用炒苍耳子,祛寒者用蛇床子,化湿者用地肤子。

止带必投三子。

带下日久,必伤脾胃,气陷滑脱,故久带宜涩,选用乌贼骨、煅牡蛎、补骨脂、芡实、金樱子、莲肉、银杏。

       带要按色止带,按带的颜色来止带。

       

(1)白色的是脾虚有湿,重于化湿,要化湿。

主要的药有:

山药,薏苡仁和白扁豆。

       

(2)黄带的湿热偏火,治重泻火。

主要的药有:

黄柏、栀子和制军。

       (3)赤带,白带红的,是热入营血,治重凉血。

选用牡丹皮、茜草和水牛角粉。

       (4)黑带,是阴虚内热,治重滋肾。

选用生地、女贞子和知母。

       师传止带方有2首:

辨苔分虚实,苔薄者地黄汤化裁(生地、黄精、泽泻、云苓、蛇床子、仙鹤草、生杜仲、扁豆衣、鹿角霜);苔腻者温胆汤加减(竹茹、枳壳、云苓、陈皮、生薏苡仁、生牡蛎、生龙骨、海蛤壳、莱菔子、海藻、泽兰)。

       (四)增生要温通。

       增生有三个:

一个乳腺增生,一个子宫肌瘤,还有一个卵巢囊肿,这三个都属于增生。

由于内分泌紊乱引起的激素紊乱所引起,但都是良性肿瘤。

从中医来讲都属于肾亏,因此治疗增生不能一味的活血化瘀,软降散结,不能一味的都这样。

它的病变重点应该是调肾温通。

家里面一个基本方可以告诉大家。

十二个药,基本方:

枸杞子、女贞子、生地、黄精、山萸肉、蛇床子、泽兰、生杜仲、桑奇生、桂枝、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可用到30g。

假如乳腺增生再加公英、山慈菇、夏枯草,夏枯草可用到15g。

子宫肌瘤加红花、丹参和茯苓,丹参用30g。

卵巢囊肿的加鸡血藤、伸筋草和地龙。

这个增生的病人要温通。

       (五)不孕调肾。

       不孕要调肾,这是我昨天讲课时已经给你们讲了,你们记住了你们记住了那十二子,来调肾种子。

家传调肾采用十二个“子”:

蛇床子、菟丝子、金樱子、枸杞子、女贞子、川楝子、车前子、补骨脂、茺蔚子、覆盆子、五味子、香附子。

       (六)不育利湿。

不育要利湿,男子不育不要一味的壮阳要利湿,用四妙丸和滋肾通关丸;女子不孕十二个子以外,还用二仙汤,二仙汤里面不加仙茅。

治疗不孕的关键药是蛇床子和黄柏,一个补肾一个降相火。

男子不育就要利湿,不能一味的壮阳,男子不育就用四妙丸和滋肾通关丸。

下面再告诉你一个家传男子不育的方子,叫多子多福金种子方,什么药呢?

蛇床子、九香虫各20g,生黄芪、韭菜子各30g,三七15g,乌药、王不留行各10g,桂枝15g,白人参5g。

女性的加龟板15g、香附10g、当归15g。

给它共研细面,水泛为丸,每次3g,每日两次,连服2-3个月,不是100%有效,但是有一定的疗效。

       女子不孕师传五法可调:

       

(1)调肾法:

用于腰酸形寒,性欲冷淡,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

       蛇床子、金樱子、菟丝子、女贞子、枸杞子、川楝子、五味子5g、伸筋草、车前子30g(包)。

       

(2)和营法:

用于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苔薄黄,舌质暗,脉细涩,后背冷。

       生地、当归、泽兰、白芍、龟板15g、香附15g、桂枝、川断、女贞子、鸡血藤、伸筋草、三七粉3g(冲服)。

痛经月经量少用红花。

       (3)止带法:

用于带下有味,外阴瘙痒,小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细滑。

       炒苍术、黄柏、生薏苡仁、川牛膝、车前草、土茯苓、萆薢、蝉衣、肉桂、野菊花。

       (4)开郁法:

用于恼怒忧郁,乳块作痛或子宫肌瘤,经前反应重,经后情绪差,苔薄白,脉弦细。

       柴胡稍、橘叶、公英、红花、夏枯草、石菖蒲、郁金、桂枝、云苓、路路通、山慈菇、三七粉3g(冲)。

       (5)化痰法:

用于经量渐少,形体见胖,面有黑斑,纳谷不香,舌苔薄腻,脉弦细滑。

       竹茹、枳壳、云苓15g、陈皮15g、炒苍术、法半夏、蛇床子、泽兰、川断15g、丹参30g、莱菔子、全瓜蒌30g。

这类患者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

       两个小方:

一个是白菊花、金银花、连翘治牙痛;二一个是清开灵加香菜根加银翘散治疗孕妇麻疹。

       (七)保胎重本。

       保胎和肾关系很大,保胎的重点要保本,保本呢就要想到肾,因为补肾是保胎的重要法则。

但里面要注意,补肾有一类温燥药,你要少用它,因为中医的理论呀,胎前易清,温燥对清就有影响了,要多进滋补清热的药,滋补清热不用温燥。

滋补清热什么药呢?

家里有一个方子,保胎的方子,不是100%有效,但绝大多数都能保。

       方子组成:

       枸杞子15g、黄芩、生黄芪15g、炒白术、当归、黄精15g、川断15g、补骨脂、生杜仲、桑奇生、苏梗、公英。

       这是保胎的一个方子,很有效。

保胎的过程里面你就少用辩证,因为复杂了,你辨了证,好多药不能用,所以辩证的为次要。

一般胎动不安,见红,腰痛,你就用这个方子就行,最多加止血的仙鹤草和健脾的白扁豆,止呕止吐的竹茹。

其它的药你不易用,尤其厉害的习惯性流产,你利尿药都少用,淡渗利水药,比如云苓、生薏苡仁对病人呀要慎用。

她习惯性流产非常敏感,本来她就胎动不安,三次流产以上她更脆弱,利尿以后,一过敏,她流产了,最后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另外对病也不利,所以拿这个方进行三个加减,假如腰痛的你可以用鸡血藤,鸡血藤对胎儿没有影响。

所以讲第七个保胎重本。

       (八)胎前宜清。

       怀孕呀,生产以前要清,必须要用清热调血的药。

清热的药首先要选黄芩,即清热又能安胎,其次就公英、黄连、栀子、竹茹、不能用龙胆草、白头翁和秦皮。

胎前呢,还应健脾固肾,既能保胎又有利于胎儿的先天健康。

主要的药:

炒白术、生杜仲、桑寄生、川断、菟丝子、生黄芪、当归和白芍。

所以胎前呢,甭管你有没有先兆流产,这就把清热的药和健脾补肾的药给你吃上三个月,胎呢肯定稳住了,对小儿很有好处。

吃中药的小儿第一个很聪明;第二个皮肤特别嫩白。

那么假如说怀孕的时候感冒了,你也就用这些药,里面再加两个药:

一个是连翘;一个是薄荷。

怀孕时出汗了,你就再加生牡蛎和浮小麦,浮小麦用30g。

但是胎前的服药要改变,就是一付药煎两回,每天喝一回。

超过三个月,甭管先兆流产或习惯性流产,吃这个药一般都能解决。

胎前还要注意三个问题:

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尿,三个不你要注意。

所以凡是俊下、润肠、滑利、行血、破血、耗血、行气散气的药以及有毒的药都要禁用。

还请你掌握这样,甭管你有没有先兆流产的迹象你给她开药,就有好处不会有坏处。

       (九)产后要温。

       产后呢,要温了,因为产后气血俱伤,百脉空虚了,要以温补为主,一定要用大补气血的芪和参,分量都要加大,都用15g以上,条件好的就用西洋参,但贵,补气力量比较强,而且不会上火;用人参呢,最好用生晒参,也可用高丽参,但是好多病人吃过以后过头上火。

怎么办呢?

你人参和芦根一起用,用芦根呀,最好是鲜芦根,假如春夏有鲜芦根,你用了鲜芦根,洗干净,给它捣汁,人参给它煎水,煮水以后把芦根的水兑在人身的水里面,1:

2,人参一份芦根两份,这是产后要温呀,必须用参芪,用参假如说有危害,钱又够不上,那就用这个办法,用芦根来牵制。

还有一个药就石斛,石斛比芦根贵,但是牵制人参的热性燥性也是很好的药,也可以和芦根一样,用鲜石斛捣汁,假如没有鲜的要用30g,煮水兑在人参汤里面喝。

另外补气药必须养血呀,它用的药就是当归和阿胶,因为阿胶呢养血效果不错,但是熬药很复杂,要烊化,可以用阿胶珠来代替,还有大枣和龙眼肉来代替。

吃龙眼肉很容易上火,温补力量很大,也可以用芦根和鲜石斛来清解。

这个要大补气血,产后让她恢复。

       第二,产后要温,在于温通。

温而不通,你温完了副作用大,而且效果差,要温通。

温而通选用桂枝、鹿角胶、炮姜和乌药。

       第三,要注意补而不滞、温而不燥、温而不腻。

主要用木香和砂仁,咱们在夏天就可以换成寇仁。

       第四条,要用寒性反佐,防止它温燥。

寒性反佐主要是公英、连翘和黄柏。

       产后的病还要有三审:

       第一审:

审她少腹痛于不痛,来看她恶露还有没有。

       第二审:

要审她大便通于不通,来判断津液的盛衰。

       第三审:

要问她乳汁行与不行,乳汁多少来审她的胃气。

       这三个审呢,产后分别要制三个法。

       一个就是行滞:

选用乌药、香附、郁金、薤白和木香。

       第二通便选用:

白菊花、当归、草决明、全瓜蒌、莱菔子和桃仁。

       第三个叫通乳,选用生的谷麦芽,别搞错呀,回笼就是炒的焦的谷麦芽,不行,通乳要用生的谷麦芽。

病人乳汁不够呀,你千万不要给她炒三仙或者焦三仙,用上乳汁更少。

用生的谷麦芽各用30g,生黄芪30g,路路通、公英和炒橘核。

你可以把这几个药做成药汤,头煎二煎药汤给她炖鲫鱼,或者炖猪蹄。

下乳的时机一定在七天之内,不过三天效果更好,不过七天也有效,过了七天下乳的效果打了很大的折扣,下乳的时机一定要选择。

       另外产后必有败血,也就必有淤血,它留滞在什么地方呢?

       第一个留滞在脾胃,见脘腹胀痛或者呕吐呃逆。

       留于肌肤就能看见浮肿、麻木。

       留于骨节就会见骨节酸楚挛痉。

所以产后一定要加上祛瘀生新的药。

主要是:

三七、泽兰、益母草、丹参、鸡血藤和地龙。

       妇科呀,调经是个大问题,因为妇女病主要一大部分就是月经不调,要分期,分经前经期和经后。

       第二妇女病最多见的就白带,要根据颜色来止带。

       第三妇女病高发就是增生,一定要想到温通,       第四就是不孕,一是利湿一是调肾。

       然后保胎是个大问题,另外胎前产后,这样把妇科病的优势给以发挥。

       (十)妇科病师传效方。

       余祖上善治妇科病,自明代起相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录12病种的效方。

       1,保胎先补肾,补肾先滋阴。

      胎动不安跟肾气衰损的关系最为密切。

肾气充盈者,胎气必安。

补肾立法,少投温燥,应尊古训:

“胎前宜消”,多进滋阴清热之品,实为保胎奇法。

       枸杞子15g、黄芩、炒白术、生黄芪15g、当归、黄精、苏梗、川断15g、生杜仲、桑寄生、补骨脂。

       血压低的加少量的西洋参3-5g,胃口不好加生鸡内金30g、砂仁       2,妊娠恶阻降中寓安。

       恶阻系胃气上逆,胎动不安所致,非降不止,应用辛开苦降法,但降的程度直接影响胎气,甚至可致滑胎,故极易适度。

一者降中焦胃气,忌利下焦两便。

二者佐宣肺清肃和柔肝和胃之品以助胃气之降。

三者尊“胎前宜清”之训,配安胎之品。

       姜竹茹、黄连、黄芩、双花、佛手、炒白芍、乌梅炭、当归、苏梗、炙杷叶。

       3,产后节楚以温通立法。

       产后保养不慎,感受风寒,骨节酸楚一证最难治愈。

除尊古训:

“产后宜温”以温补气血为治外,不可忽视温通之力,补而不通其楚难除。

另外还要动用引经药方能增其药力。

       生黄芪15g、当归、鸡血藤、老鹳草、桂枝、生杜仲、秦艽、川断15g、怀牛膝15g、防风、防己、桃仁、桑寄生、蚕砂、三七粉3g冲。

       颈部加葛根,上肢加桑枝30g,下肢加木瓜,腰部加狗脊15g。

       4,产后乳痈即补托又活络。

       产后乳痈近代称乳腺炎,系感染所致,故医者常投清热解毒之品,殊不知清热解毒药常常苦寒,可伤胃气,并致寒中胞宫而后患无穷。

产后乳痈少投清热解毒,立法最宜补托活络。

       生黄芪15g、当归、鹿角霜15g、公英、炒橘核15g、丹参、香附、赤芍、路路通、制军、青皮、王不留行。

乳房热的加浙贝母、连翘、金银花。

       5,产后下乳最宜温补。

       产后三天乳汁不行或下之甚少,速投温补之剂,并从脾肾着手,还要3佐:

佐和血通络,通利乳络;二是寒性反佐以防上火;三是和胃消导以免腻滞。

       生黄芪15g、当归、蛇床子、菟丝子、炒白术、川芎、公英、王不留行、炒橘核15g、路路通、生谷麦芽各30g。

可加穿山甲5g活血通经,胃口不好加焦三仙、鸡内金,可加生杜仲、桑寄生、川断补火益土。

此方也可与鲫鱼和猪蹄同炖增加疗效。

       6,崩漏宜升提并生新。

       血崩和淋漓均属于经量过多的病症,虽然寒热虚实之辨证论治,但其关键在于升提固脱和祛瘀生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