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2398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教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保教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保教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保教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保教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教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

《保教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教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教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

保教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保教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来园、离园活动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有些幼儿提前入园。

解决策略

1.要求家长严格遵守幼儿园的接送时间,特殊情况要求进园较早的家长一定要将幼儿送至值班教师处,并进行相关登记。

2.早班教师一定要和值班教师做好交接工作,清点幼儿出勤情况,并做好记录。

及时与未到园幼儿的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原因。

(二)出现漏接、错接等情况。

解决策略1.加强门卫安全保障工作,遇到没有家长带领独自离园的幼儿或可疑人员必须及时干预。

2.准备接送卡供家长使用。

(1)即使家长持卡,也需再次确认家长身份,才可将幼儿交给家长。

(2)无卡的陌生人,不能让其接幼儿。

遇到持卡的陌生人,需与家长电话确认后,请其签字,方可将幼儿交给对方。

(3)对于保教人员比较熟悉且忘记带卡的家长,需请家长登记后,再将幼儿交给对方。

(4)针对托、小班或插班的新生,由于教师对家长不熟悉,即使有卡,教师也需询问幼儿,确认家长身份,才能将孩子交给家长。

(5)如果家长将接送卡遗失,需在第一时间向园方报告,补办接送卡。

3.不提供接送卡的幼儿园,保教人员需更加谨慎,认真核实家长身份后才可将幼儿交给家长。

4.保教人员站位要科学。

应分别站在活动室门口及活动室内,负责接待家长、组织幼儿有序离园、看护还没接走的幼儿,让幼儿在保教人员视线之中。

如果活动室有两扇门,应关闭一扇门或保教人员分别站在两扇门口。

(三)教师与家长沟通时间过长,忽视其他幼儿的看护。

解决策略教师可和家长简短沟通,避免过长时间沟通,以免影响对其他孩子的看护。

若确实有比较紧急的事情需要长时间沟通,可等到孩子较少时再进行,或另约时间段沟通。

(四)家长随意进入活动室、寝室。

解决策略

要求家长站在门口等待,不要随意进入活动室、寝室。

幼儿园可根据情况,统一安排固定时间段让家长进入,如:

在统一时间进入寝室抱取被褥等。

如家长临时有特殊需求,需提前与保教人员沟通,获得保教人员的许可后方可进入。

(五)幼儿出现兴奋、焦虑等情绪波动,发生哭闹、唠叨、乱跑等现象。

解决策略

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缓解焦虑情绪。

如:

可提供玩具、图书等,分散幼儿注意力,还可与幼儿聊天,对幼儿一天的表现进行表扬、鼓励,让孩子更多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六)教师放任幼儿活动或让幼儿枯燥等待。

解决策略

1.可让幼儿自主选择区角游戏,也可组织开展规则游戏等,做到既吸引孩子积极参与,又不会被轻易打断无法进行。

每日内容尽量不要重复,可多种游戏交替进行。

2.通过谈话等多种形式,了解幼儿个体差异,开展个别教育。

(七)幼儿长时间没有人来接。

解决策略保教人员需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如有需要,教师也可将幼儿送回家,不能将幼儿一个人留在园内,或是交给他人照看

二、晨检、晨间活动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晨检不够细致到位。

解决策略

1.保健人员应提前准备好晨检相关物品,如:

洗手消毒液、酒精棉球、体温计、压舌板、手电筒、笔和《服药登记单》

"XTo

2.晨检内容包括:

一摸:

摸摸幼儿额头有无发烧;二看:

看看幼儿面色、眼睛、喉咙等部位是否正常;三问:

询问幼儿在家的饮食、睡眠、大小便等一般情况及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四查:

检查幼儿是否携带有不安全物品;五防:

传染病流行季节,应重点检查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及早期症状和体征。

3.幼儿如需服药,请家长填好《服药登记单》,保健人员保管好药物,送到班级与带班老师交接签名,督促带班老师严格按时按量喂药。

4.对在晨检开始之前入园的幼儿,值班教师要组织他们到保健人员处进行晨检;对在晨检结束之后入园的幼儿,也要由保健人员进行检查后方可进班,做到不漏检一位幼儿,发现问题及时检疫、隔离、消毒和上报。

5.班级保教人员进行二次晨检。

(1)发现幼儿情绪异常,应及时和家长沟通,了解相关情况,妥善处理,并做好记录。

(2)如果前一天幼儿在园或在家发生了特殊情况,教师应利用晨间接待的机会,与家长、幼儿简单交谈,并做好记录和处理。

(3)防止患有传染病或病情未好的幼儿进入班级。

发现疑似传染病幼儿应在第一时间上报保健人员及园领导。

(4)患有传染性疾病幼儿园在家休息康复后要持医院医生的开具的康复证明交给幼儿园保健人员查看后方可入园。

(二)晨间活动内容与组织随意性大。

解决策略

1.每周提前制定下周教育活动计划。

在活动前教师提前查看计划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如:

晨间开展哪些活动、需要哪些材料、如何组织并指导等。

2.保教人员之间应及时沟通当天晨间活动内容、注意事项等,并在活动开展前进行分工、合作的安排,共同配合开展晨间活动。

三、盥洗活动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小班幼儿洗手活动常见的问题:

不会挽袖子、不会控制水流的大小、洗手方法不正确、洗手时不用香皂或洗手液、

洗手时易弄湿衣服等。

解决策略

1.保教人员适当进行示范、帮助、提醒。

2.将洗手方法分解多次进行,并张贴图示。

还可与幼儿一起洗手,边说边做。

或以儿歌、童谣等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洗手的分解步骤,让幼儿轻松地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3.准备形状、颜色不同的香皂激发幼儿洗手的兴趣。

香皂放置要避免二次污染,装香皂的器具要定期消毒。

有条件的可以使用洗手液。

4.提醒幼儿身体与盥洗池保持一定距离,洗完手后轻轻甩手

(二)小班幼儿漱口活动常见的问题:

将漱口水咽入肚中、不愿意漱口、漱口方法不正确等。

解决策略

1.为幼儿准备温开水漱口,进餐后用温开水漱口。

2.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孩子知道漱口的重要性。

3.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张贴正确漱口的图示。

4.家园配合,请家长在家帮忙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在家指导幼儿练习漱口。

正确的餐后漱口方法:

在碗或口杯中倒上温开水后,喝一口水,闭着嘴咕噜几下,用水冲击牙缝,再吐出水(反复2-3次)。

(三)中、大班幼儿洗手、漱口活动常见的问题:

不认真洗手、漱口,洗手、漱口时有打闹、玩耍的现象等。

解决策略

1.引导幼儿自己制定洗手和漱口的规则。

2.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互相提醒。

3.利用榜样示范、值日生监督管理。

组织中、大班的幼儿教小班幼儿洗手、漱口,鼓励中、大班幼儿坚持正确洗手、漱口。

四、如厕活动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小班幼儿常见的问题:

不敢大小便、不会大小便,拉尿裤子的现象时有发生;便后不会自己提裤子、擦屁股等。

解决策略

1.参观熟悉厕所环境。

带领刚入园幼儿参观、熟悉厕所环境,

介绍男孩、女孩的如厕方式。

2.保教人员细心照顾。

每次幼儿如厕时保证有一名保教人员在旁看护,随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3.耐心引导,边帮边教。

(二)中、大班幼儿常见的问题:

如厕时玩耍、打闹,便后整理衣服不到位等。

解决策略

1.环境创设。

可安装穿衣镜,或张贴正确提裤子的步骤示意图,让幼儿按图示提好裤子并对着镜子检查。

2.组织幼儿制定“文明如厕公约”等。

3.及时评价幼儿在如厕中的表现,并正确引导。

五、喝水活动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小班幼儿常见的问题:

不会使用口杯,不愿意喝白开水,水接得过多或过少,喝水时喜欢边喝边玩等。

解决策略

1.通过示范、练习等方法引导幼儿学习正确使用口杯。

对于个别不会用口杯和容易洒水的幼儿多加关注,进行个别指导。

2.用“饮水记录表”激发幼儿喝水兴趣。

3.通过示范、图示引导等方法让幼儿明确接水量。

4.注意观察幼儿喝水的表现,并及时给予指导。

(二)中、大班幼儿常见的问题:

主动喝水的意识不够,喝水时喜欢边喝边玩、边喝边聊天,不能根据身体的需要喝水,喝水过少或过量等。

解决策略

1.设制“喝水记录表”,激发幼儿主动喝水的兴趣。

2.开展谈话等活动,让幼儿了解喝水的注意事项,避免呛水

3.保教人员根据喝水记录,及时提醒幼儿喝水,保证每个幼儿都能适量喝水。

六、户外活动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幼儿参加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不足,阴雨天气不组织户外体育活动。

解决策略

1.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

要保证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

活动时间,既不宜集中,也不宜过于分散。

过于集中,孩子易于疲劳,失去兴趣;过于分散,孩子则不能充分活动,达不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2.不同季节不同安排。

夏季不宜在强光下进行户外体育活动,尤其避免在上午11点至下午4点之间组织幼儿长时间在户外进行高强度的体育活动,防止中暑和紫外线灼伤。

夏季户外活动的时间也不宜过长,还要做到动静交替,活动一段时间后,可在阴凉处休息。

3.阴雨天坚持开展户外活动。

要利用幼儿园自身场地的特点,充分利用走廊、门厅、长廊、屋顶平台等,合理安排每班活动场地,保证阴雨天时户外活动正常进行。

(二)体育活动内容单一,幼儿兴趣不高。

解决策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做到体育活动游戏化。

(三)活动器械不够丰富,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解决策略要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年龄特点,提供数量充足、种类丰富、功能各异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

还应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需要,自制体育器械。

老师要科学引导幼儿进行一物多玩,激发幼儿具有创造性地玩体育器械。

(四)体育活动安排随意、无计划。

解决策略

要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活动。

每次活动前,必须围绕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阶段制定计划,保证体育活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幼儿园管理层应制定相应的检查督导检查表格,并每天巡视督导,对个别安排不合理的老师进行督导和教育。

(五)保教结合不到位,保育工作跟不上。

解决策略

1.及时增减衣服。

2.掌握好运动量。

3.关注个体差异

4.准备活动与放松活动。

5.运动前后适宜补水。

6.提醒幼儿穿适合运动的衣物、鞋。

(六)幼儿运动常规差,容易出安全事故。

解决策略建立良好的安全活动常规。

活动前,向幼儿交待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尽可能预计到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针对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提前向幼儿提出活动要求。

活动中,时刻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及动作,发现危险时注意保护和制止。

活动结束时,和幼儿一起总结讨论活动中出现的不安全现象,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七)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缺少“自由”。

解决策略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有效结合。

在户外活动中,除了有意识地组织一些集体性的游戏、体育活动之外,还应给幼儿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不能让幼儿处于教师高控之下。

同时自由活动不能“放羊”,应通过投放不同的器械,让幼儿自由选择器械进行活动,在自由活动中真正做到自主活动、共同进步。

(八)场地不能合理充分地利用。

解决策略要有效利用幼儿园各块场地,尽量做到活动中每班有各自的场地。

还要合理布局场地,按不同内容划分好各个区域,以安全、不互相干扰为宜。

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利用平整清洁的场地、醒目整齐的标志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七、集体教育活动与区域游戏活动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存在“小学化”倾向。

解决策略

1.不提前教授小学的知识内容,不实施汉语拼音、汉字读写、数字运算训练等违背学龄前儿童成长规律的教育行为,不布置文字类家庭作业,不进行机械记忆方面的教育训练以及任何形式的测验和考试。

2.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多采用游戏化的教育方式,让幼儿多动手操作、感知体验,避免“填鸭式”、“灌输式”教育。

(二)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内容安排不合理、不均衡。

解决策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避免偏重于某一领域或某一领域的某个方面,通过多领域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三)不能把握各领域特点,不注重各领域间的整合。

解决策略

1.保教人员要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深入理解各领域的核心价值、教育要点和注意事项,熟悉各领域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典型性表现和教育建议。

2.注意五大领域教育内容的有机联系、相互渗透。

(四)形式单一,过于偏重集体教育。

解决策略1.在集体教育的基础上,可根据教育内容灵活采取小组教育、区域教育、分组教育及个别化教育等教育形式。

2.严格控制集体教育活动时间。

原则上小班、中班每天安排

1次集体教育活动,大班每天最多2次集体教育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把握集体教育活动时间,小班15-20分钟;中班20-25分钟;大班25-30分钟。

3.根据幼儿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分组教育、区域教育等。

(五)教育内容选择不恰当。

解决策略1.充分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特点和幼儿已有水平、兴趣及需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价值取向好、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教育内容,促进幼儿的有效发展。

2.为保教人员提供多版本的教师参考用书,拓宽保教人员思路。

3.在学期开学前幼儿园应组织园内骨干教师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制定教育目标并全园推广,避免年轻教师选择内容时随意和盲目。

(六)忽略幼儿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设计不合理。

解决策略

1.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特点和已有水平、兴趣及需要,制定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教育目标。

2.选择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主动、有效学习。

3.多提开放式、启发式问题,少提封闭式问题。

(七)活动准备不充分。

解决策略

1.提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育内容,又备幼儿。

2.充分准备教具、学具,确保教育效果。

3.提前布置活动场地,合理安排幼儿座位等。

(八)不关注全体幼儿,忽视个体差异。

解决策略

1.提问、操作等要面向全体,尽可能给予每位幼儿均等的机会。

2.充分了解并尊重幼儿水平差异和个性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

3.保护幼儿自尊心,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予鼓励和帮助。

(九)轻游戏重教育,游戏时间不能保障。

解决策略

1.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确保游戏每天不少于1.5个小时。

2.保证足够的单次游戏时间。

如:

区角游戏小班每次不少于

40分钟,中、大班适当延长。

(十)游戏种类较少。

解决策略

1.组织开展各类游戏活动,避免只重视规则游戏,忽略创造性游戏的现象。

2.深入研究区域活动,改变区域活动材料的玩法和过程,强调材料的多功能和可变性,使区域活动成为能更吸引幼儿的游戏活动。

(十一)游戏空间利用不充分、划分不合理。

解决策略

1.充分利用活动室、寝室、走廊、平台等空间,开展各类游戏活动。

2.根据空间特点、游戏内容、材料情况等合理划分游戏空间,便于幼儿游戏。

(十二)游戏材料不够丰富,层次性、目的性较差。

1.通过购置、搜集、制作等多途径丰富游戏材料,做到游戏材料种类全面、数量充足、材质多样。

2.根据游戏需要,鼓励幼儿、家长参与制作游戏材料。

3.多提供低结构的半成品材料,少提供高结构的成品材料。

4.材料的投放要有目的性,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水平逐步、有序投放。

(十三)幼儿在游戏中缺乏自主性。

解决策略

1.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不指定幼儿进行游戏。

2.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实际经验和需要,在游戏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帮助,不干扰或影响幼儿游戏。

(十四)保教人员指导幼儿游戏水平较低。

解决策略

1.采用多种方式适时介入幼儿游戏,并进行适宜指导。

2.认真观察幼儿的游戏表现,正确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根据幼儿兴趣、能力及时调整游戏内容、游戏材料等。

3.重视游戏评价,灵活采用不同的游戏评价方式。

如:

幼儿自主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讲评等,也可借助照片、视频回放等形式进行评价。

(十五)重知识技能轻学习品质。

解决策略

1.活动评价时注重评价幼儿的学习品质。

引导幼儿能坚持做完一件事,不断探索,克服苦难等。

2.尊重幼儿的兴趣、想法,鼓励幼儿做喜欢的事,适时给予帮助与引导。

十六)集体教育活动重说教轻体验。

解决策略

1.设计以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为主的教育活动。

如与幼儿共同模拟消防演习,地震演习;被困电梯、汽车时自救、求救方法,台风前的准备等。

2.带领幼儿到实地参观、体验。

如警察局、消防部队等。

3.家园合作,注重生存技能的培养。

4.充分调动家长资源,为幼儿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八、餐点活动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消毒餐桌方法、时间不当。

解决策略

餐前半小时对桌面进行消毒,两桶两巾,(按照1:

200比例配置84消毒液。

先加清水,后加消毒液。

)消毒幼儿餐桌按照先桌面再四周边角的顺序擦拭,做到消毒一张桌子,洗涮一次毛巾,所有餐桌消毒结束后,用清水将残留消毒剂擦净。

(二)餐点前幼儿盥洗时活动室内秩序乱。

解决策略

1.保教人员应站在盥洗室和活动室的交界处,科学站位,这样既能兼顾盥洗室中幼儿有效地盥洗,又便于观察活动室里幼儿的活动。

2.餐点前活动应选择适合在餐桌前开展的平静而舒缓的活动。

如:

律动、手指操、讲故事、念儿歌等,盥洗后的幼儿能随时跟进活动。

小班由教师引领,中、大班请个别幼儿引领活动,使等待的环节变得轻松愉悦,避免因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影响幼儿进餐质量。

3.介绍菜品,增强幼儿的食欲。

小班教师可以用生活化的语言,介绍每日餐点中的主要营养,以及这些营养成分的作用;中班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起幼儿对食物中营养的关注;大班可以由值日生播报食谱,介绍菜品。

(三)等待现象突出,占用时间过长。

解决策略

1.在幼儿陆续洗手后,提醒幼儿自主取餐、进餐,减少等待时间。

2.设置餐点区域,让幼儿在完成上一环节活动后,陆续进入就餐区域取餐、进餐。

(四)保教人员不注重就餐氛围的营造。

解决策略

1.在就餐过程中播放幼儿喜爱的乐曲,音量大小适宜。

2.缓步巡视,小声提醒进餐较慢的幼儿,不边吃边玩,提醒进餐速度较快的幼儿细嚼慢咽,对有进步的幼儿给予鼓励。

3.保证幼儿充裕的就餐时间,就餐时间一般为30〜40分钟,

不催促幼儿进餐。

4.根据各班具体情况,经常调换取饭的顺序,例:

吃得慢的幼儿先取餐、游戏胜利者先取餐、换组取餐、男生与女生分批取餐、同伴邀请取餐等,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同伴的关爱,体验就餐的乐趣。

(五)幼儿不爱惜粮食。

解决策略

1.通过各类活动让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向幼儿介绍食物的来源或者制作方法。

2.在进餐中进行随机教育。

3.鼓励幼儿尽可能吃完自己的一份食物,及时表扬有进步的孩子。

(六)幼儿挑食、偏食。

解决策略

1.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进行干预。

家园配合,引导家长根据幼儿园作息时间调整晚餐时间。

适当搭配能锻炼幼儿咀嚼能力的食物,如:

纤维粗的青菜,瘦肉。

通过情景游戏、故事、儿歌等,引导幼儿不挑食、偏食。

2.安排菜品时,除了营养合理搭配,还要注意色、香、味、形俱佳,吸引幼儿品尝。

如:

可以把大多数幼儿不喜欢吃的食物,通过改变形状,让幼儿易于接受,减少幼儿面对不喜欢食物而产生的畏难情绪。

3.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食量和兴趣,选择适当的食物份量,逐渐增加食量。

4.家园合作,灵活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幼儿锻炼,增进幼儿食欲。

(七)幼儿不会进餐,自理能力差。

解决策略1.小班从教使用餐具开始,让幼儿学习自己进餐。

在游戏和生活中增加使用勺子的内容,帮助幼儿练习正确使用勺子的方法。

2.保教人员注意巡视,指导幼儿自己取餐、进餐、餐后收拾餐具和食物残渣等,提高自理能力。

(八)餐点后不组织活动或组织剧烈运动,不利于幼儿健康解决策略

1.餐后不能直接午睡,教师要组织不少于15分钟的活动。

2.不组织剧烈运动,保护幼儿身体健康。

(九)餐点后活动幼儿陆续进入,使得教师活动组织无序。

解决策略

1.安排相对独立的空间组织餐后活动,避免与进餐的幼儿相互干扰。

2.组织宽松、自由的活动,例:

同伴间进行拍手、猜拳、聊天、谈话等,也可以是幼儿自主阅读、散步观察活动等,方便幼儿随时参与到活动中。

九、午睡活动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保教人员忽略细节,易发生安全事故。

解决策略

1.保教人员应根据活动室布局的不同,站在相应的位置,分别进行指导,且注意力高度集中,默契配合,关注幼儿安全2.提醒幼儿如厕时遵守秩序,不拥挤、不磨蹭。

同时保持卫生间地面干燥,避免发生滑摔等意外事故。

3.女孩需取下皮筋、发夹等,戴眼镜的幼儿取下眼镜,放在固定的位置,不带细小物品上床。

4.提醒幼儿在寝室内保持安静有序。

(二)衣物、鞋子摆放无序,杂乱无章。

解决策略

1.小班以保教人员帮助为主,帮助、指导幼儿将脱下的外套叠好,并放在指定位置。

中大班以幼儿自理为主,逐渐自主掌握脱、叠衣服的方法,并摆放在固定位置。

2.鞋子摆放要整齐。

可要求幼儿按同一方向整齐摆放鞋子,也可在地上贴一条线,引导幼儿将鞋子整齐摆放在线上。

3.秋冬季节晴天时可组织幼儿将脱下的鞋子、外套等晒在走廊中,穿拖鞋进寝室睡觉。

(三)幼儿不会盖被子,导致容易受凉、床铺杂乱。

解决策略

1.用“钻山洞”等方法引导孩子学会盖被子。

小班幼儿按保教人员提示,从被头处钻入被窝,保持被褥整齐;中大班幼儿自己拉开被子,从被头钻入,并保持被褥整齐。

2.在幼儿睡下后要帮助幼儿适当整理被褥、衣裤等。

(四)缺少巡视,对幼儿不良习惯及安全事故隐患关注不足。

解决策略

1.要认真巡视,随时纠正幼儿的不良睡姿;对有不良习惯(如蒙头睡觉、咬指甲、唆手指、恋物、擦腿等)的幼儿要随时关注帮助克服。

2.中午可适当安排卫生工作、制作教具等活动,保持安静,定时巡视,保证巡视的频率,不能有丝毫疏忽。

3.要面向幼儿,便于随时关注幼儿的午睡状况,语言、动作要轻,手机调到静音状态,以免打搅幼儿睡眠。

4.对不同的幼儿应予以不同的关注和干预。

(1)关注入睡后容易踢被子的幼儿,要及时帮他们盖好被子。

(2)关注小便间隔短或午餐时喝汤较多的幼儿,中途可适当叫醒其如厕避免尿床。

如遇到尿床的幼儿,及时清理,更换备用衣裤,不责备幼儿,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3)关注趴着睡或者蒙头睡的幼儿,确保口鼻露在外面,正常呼吸。

(4)如果幼儿睡下后咳嗽厉害,可让幼儿喝一些热水,或者轻拍其后背帮助缓解。

(5)关注幼儿的脸色,如幼儿睡觉时出现发烧等不适现象,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6)关注表现异常的幼儿。

如:

平时特别难入睡的幼儿今天睡得特别快、有的幼儿早晨入园时身体有不适等。

(五)个别幼儿没有午睡习惯,影响同伴。

解决策略

1.对于没有午睡习惯、较难入睡的幼儿,要稳定他们的情绪,可轻轻抚摸或轻拍其入睡,不影响其他幼儿午睡。

同时和家长及时沟通,帮助幼儿逐渐养成午睡习惯。

2.拉上窗帘、关灯,寝室的光线要适宜睡眠,不宜过暗或过亮,根据需要打开空调,营造良好的入睡氛围。

(六)幼儿睡眠时间长短不一。

解决策略对睡眠时间较短、早醒的幼儿,保教人员可要求其安静躺一会,不打扰别人。

也可在不影响同伴的情况下,适当提前起床看书或玩玩具。

(七)部分幼儿动作较慢,对成人依赖性较强。

解决策略

1.引导幼儿学习穿衣服的方法,鼓励幼儿自己穿衣裤,对能力弱的幼儿要多给予帮助,避免幼儿因此产生心理压力。

2.全面分析幼儿起床动作慢的原因,区别对待,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解决问题。

(八)幼儿起床后组织无序。

解决策略保教人员要合理分工、默契配合。

如:

一位教师在活动室为幼儿梳理头发,提醒穿衣完毕的幼儿喝水、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