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分级实验指导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2359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钻石分级实验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钻石分级实验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钻石分级实验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钻石分级实验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钻石分级实验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钻石分级实验指导书.docx

《钻石分级实验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石分级实验指导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钻石分级实验指导书.docx

钻石分级实验指导书

钻石分级实验指导书

钻石分级课程实验指导书

目录前言第一章概述

(1)第二章钻石的颜色分级(3)第三章钻石的净度分级(11)第四章钻石的切工分级(27)第五章钻石的克拉重量(38)第六章钻石及仿制品的鉴别(43)第七章钻石4C分级(45)

前言钻石鉴定学习课程分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其中实验占钻石鉴定分级学习时间的三分之二,整个实验与理论相互衔接,并围绕着训练学生在10X放大镜下鉴定钻石,对钻石的颜色、净度级别、切工质量、克拉重量及整体评价进行综合训练。

在实践中,学生还能见到优化处理钻石(激光钻孔及玻璃充填)及各种花式钻石的颜色、净度、级别及切工质量等进行分级。

每个实验环节都安排一定的课时和一定数量的标本。

从单项的分级到全面、系统的综合分级评价。

实验内容循序渐进,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求规范化的操作。

本实验指导书,对实验环节的目的、要求、各项实验的记录格式都进行了详细的叙述,目的在于让学生有所收获,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

第一章概述钻石品质的评定方法,即常言的4C分级,也是对钻石所具有的宝石属性的全面评价。

重量的大小,即意味着尺寸的大小。

只有具有相当尺寸的钻石,才能展现出钻石的强烈的亮光和火彩。

另一方面,自然界产出的大钻石远比小钻石少得多。

因而大又意味着稀少。

所以,重量既是展现美质的基础,又是钻石稀有程度的标志。

钻石的重量单位克拉(ct),1ct仅为0.2g。

颜色的好坏,对钻石来说有两个含义。

钻石常见的颜色有黄色、褐色和灰色等。

在4C分级中,好的颜色指无色,即不带任何色调的无色透明的钻石。

另一方面,如果钻石的颜色非常浓郁鲜明,便成为惹人喜爱的彩色钻石。

天然产出的彩色钻石、除褐色和黄色外,至少与无色的钻石一样稀有。

切工的好坏,直接影响钻石的美观。

切工评价涉及钻石的琢型,刻面的分布、刻面大小及相对比例、角度、对称程度、抛光等众多方面,是4C分级中最为繁杂的部分。

净度及其级别用来描述钻石内部及外部所具有的瑕疵程度。

对净度级别高的,例如VS以上的钻石,所含有的微小的内含物或表面上的疵点,并不影响钻石的美观和耐久性。

所以,净度评价不仅含有对钻石美观程度的评价,而且更重要的是包含着稀有程度的比较意义。

概括地说,4C分级反映钻石的品质和外观,反映钻石的稀有性

和价值,是对钻石宝石价值的全面描述,4C分级还在钻石的商贸中起着重要作用。

圆钻即圆明亮形钻石是成品钻石的主流,是钻石分级最重要的对象,非圆钻的成品钻石通称为异型钻或花式钻石。

圆钻琢型是一种标准的形式,由冠部、腰棱和亭部三部分组成(如图所示)。

图一圆明亮形钻石的组成钻石分级目前主要还是靠人的观察、比较、判断来实施分级标准。

由于天然产出的钻石千差万别,变化万千,钻石分级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偏差和错误。

因此,各个分级标准对环境、设备、方法都有统一的要求,人员必须受过专门的训练。

钻石分级是一种技能,光靠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必须经过反复实践,积累必要的经验,才能做出客观、准确、合理的评定。

第二章钻石的颜色分级1.颜色分级的条件

(1)黄色系列或略带其它色调的钻石,按其所带色调的深浅进行分级。

(2)颜色分级的依据是比色石。

把待测样品和比色石进行比较,确定所属的色级。

(3)分级必须在合适的光源下进行。

钻石比色灯(色温6500K或5500K,无紫外光的荧光灯)。

(4)分级必须在中性的颜色环境中进行(除了白色、黑色或灰色外,不可带有其它的颜色)。

(5)人员必须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同一样品由2-3人独立完成,并取得统一结果。

2.钻石的色级国际上有许多不同的钻石分级体系,各体系之间有所差别,但是在颜色分级的标准中,都逐渐地认同于美国宝石学院GIA所提出的色级标准。

我国也颁布有国家标准,现使用用2003版。

GIA的色级用英文字母,最高色级由D开始,最低色级为Z,共有23级。

国内外常用色级的定义、说明及各分级体系间的比较,如表1所示。

表一常用钻石颜色分级体系比较)*该国家标准GB/T16554-2003为2003-11-01实施的标准3.颜色分级中常见的问题

(1)两钻石色级非常接近的情况

(2)眼睛疲劳问题,比色时间不宜超过一小时(3)异型钻石的比色CIBJOGLAIDC国家标准*中国(香港Exceptionalwhite+特白+DExceptionalwhite+特白+D100100Exceptionalwhite+特白+EExceptionalwhite+特白+E9999Rarewhite+上白+FRarewhite+上白+F9898Rarewhite+上白+GRarewhite+上白+G9797White白HWhite白H9696SlightlyTintedWhite较白IJSlightlyTintedWhite较白IJ95949594Tintedwhite次白KLTintedwhite次白KL93929392TintedColour带色调MNTintedColour1带色调1MN91909190OPTintedColour2带色调2<N<908988SZTintedColour3带色调38786TintedColour4带色调4

(4)样品与比色石大小不一的情况(5)样品带有其它的色调4.钻石的荧光

(1)钻石的荧光强弱在长波紫外光下检查。

根据荧光的强弱分成:

无弱中强(特强)四级或五级,并有标准样品进行比较和定级,我国采用四级标准。

注意:

钻石的荧光会影响钻石的颜色。

(2)荧光强度级别划分规则①、待分级钻石的荧光强度与荧光强度比对样品中的某一粒相同,则该样品的荧光强度级别为待分级钻石的荧光强度级别。

②、待分级钻石的荧光强度介于相邻的两粒比对样品之间,则以较低级别代表该钻石的荧光强度级别。

③、待分级钻石的荧光强度高于比对样品中的强,仍用强代表该钻石的荧光强度级别。

④、待分级钻石的荧光强度低于比对样品中的弱,则用无代表该钻石的荧光强度级别。

实验一颜色分级一、实验目的:

1.熟悉标准比色石的颜色。

比色石要达到下列要求:

(1)比色石不得带有除黄色以外的色调

(2)比色石不得带有颜色的及肉眼可见的内合物,其净度级别应在SI1以上。

(3)比色石琢型必须切工好的标准圆钻型。

(4)比色石要大小均一,同一套比色石的重量差异不得大于0.10ct,比色石重量不应小于0.30ct。

(5)比色石不得有荧光反应。

(6)比色石必须进行严格的色度标定,并位于所需求的色级界限上或某种统一的位置上。

2.掌握利用比色石、目测无色到黄色系列(capeYellow系列)钻石颜色级别。

3.学会在没有比色石的对比情况下,目测cape-Yellow系列钻石的大致色级。

二、实验工具及环境1.须有标准比色分级灯源:

钻石比色灯(色温6500或5500K,且无紫外光)。

2.一套标准比色石。

3.托盘、镊子、折叠白色比色槽,比色板、钻石布、酒精。

4.中性颜色环境,白灰黑中性色5.实验标本。

三、实验前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1.不可用手直接持拿钻石或比色石,在移动或摆放钻石和比色石时,须用镊子,同时也要保持镊子的请洁。

2.待比色的钻石,在比色前要清洗,比色石也须定期清洗,并注意腰棱的清洗。

3.待比色钻石,在比色之前要进行观察和记录,测量出钻石的大小、重量、描述内含物和其它净度特征。

比色完毕后,再加以检查,以证实其为原来的样品,以免与比色石弄混。

四、实验指导及实验步骤1.熟悉标准比色石

(1)在拿到比色石之后,首先要知道此套为上限比色石,还是下限比色石,一般来说,GIA体系的比色石采用上限。

GIBJ0体系采用下限。

GIA钻石分级体系要求比色石为每一色级的上限,比色石从E开始。

GIBJO规则规定比色石为每一色级的下限,比色石从EW+(D)开始。

(2)将比色石清洗干净后,将分级用白纸折成V形槽或用比色板把比色石按色级从高到低(从无色到带色)的顺序,从左到右,台面朝下,依次排列在V形槽内。

比色石之间相隔12cm放。

(3)把排列好的比色石放到比色灯下,与比色灯管距离1020cm,视线平行比色石的腰棱,观察比色石,识别颜色由浅到深的变化,同时注意比色石颜色集中部位。

(底尖,腰棱的两侧)。

(4)把待分级的钻石放在两颗比色石之间,如E和G并与左右两边比色石进行比较。

若待测钻石的颜色比左边比色石深,且也比右边比色石深。

则把钻石向右移动一格放到F和G之间进行比较,直到待测钻石的颜色比左边的比色石深,又比右边比色石浅为止。

(5)在白纸比色槽中观察钻石颜色时,如反光太强,可对钻石进行呵气,以消除反射光。

(6)比色时间不宜过长。

(7)对花式切工钻石应多比较几个方向,一般以斜对角方向比色较准确。

2.无比色石时,待确定钻石级的估测。

(1)将清洗好的钻石放入比色槽内。

(2)色级的大致估测表二钻石色级的大致估测D、E色级无论从任何角度观察都没有颜色,(即不带任何色调,特别白)F、G色级从腰棱观察,对钻石进行呵气测试可感觉到钻石带色调,其余角度无色H、I、J色级从台面观察无色,腰棱观察略带黄色,呵气测试黄色调明显。

K、L色级从台面观察略带黄色,腰棱明显黄色M、N色级从台面观察明显黄色第三章钻石的净度分级一、钻石的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钻石的净度级别是根据其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的大小与明显性来确定的,也统称净度特征。

1、内部特征

(1)术语:

又称内含物或包裹体:

指包含在钻石内部,或从内部延伸到了表面的固态包裹体。

液态包裹体、气态包裹体,裂隙,双晶面(线)以及人工处理的痕迹等,统称内部特征。

(2)内部特征的主要类型a.各种晶体包裹体。

b.解理c.各种裂隙(羽状体)d.腰棱胡须e.生长纹,双晶面(线)f.云雾状包裹体g.深入到内部的凹坑,破损,原始晶面和激光钻孔等。

2、外部特征

(1)术语:

抛光钻石表面上的划痕、微缺口,损伤,纹理,原晶面,额外刻面等现象统称外部特征,外部特征也是钻石净度级别评定的影响因素,但其重要性小于内部特征。

主要影响高净度级别的评价。

(2)外部特征的主要类型a.原晶面b.多余刻面c.表面上的生长纹,双晶纹d.粗糙或破损的面棱,底尖,腰棱e.微小的划痕,抛光痕,烧痕二、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的符号和标记

(1)钻石内部特征及外部特征标记符号表(见表3,4)

(2)标记的方法①、钻石的琢型按冠部和亭部作两个平面投影图如图2所示。

②、钻石样品和琢型投影图都按时钟的表盘划分十二部分,分别称为1点钟位置,2点钟位置等。

③、冠部图和亭部图当并排列时,是以612轴转1800,当为上下排列时是以39轴转1800。

④、用红色笔标记内部特征,绿色笔标记外部特征,根据上表符号按比例标记在琢形投影图的相应位置上。

图2标记钻石净度投影图三、净度级别及定义净度分级各国分级规则大同小异,我国将钻石分为LC、VVS、VS、SI、P五个大级别,又细分为LC、VVS1、VVS2、VS1、VS2、SI1、SI2、P1、P2、P3十个小级,对于质量低于(不含)0.47ct的钻石,可

划分为五个大级别。

净度级别的具体判别,可参照表3-4。

表5国际上两种常用的钻石净度分级规则及说明CIBJOGIA绝对透明,无内部特征loupeclean放大镜下洁净Flawless无瑕10镜下无缺陷或包裹体(见注释2)Internallyflawness内部无瑕无包裹体,但有细小的通过重新抛光可去除的缺陷非常、非常小的包裹体。

10镜下很难发现VV1、VVS2一级极微瑕,二级极微瑕(见注释1)VVS1、VVS2一级极微瑕,二级极微瑕微小或很不明显的包裹体,10镜下难发现非常小的包裹体10镜下难发现VS1、VS2一级微瑕,二级小瑕(见注释1)VS1、VS2一级微瑕二级微瑕小包裹体,10镜下其大小、数量和位置介于难确定和某种程度上易确定之间小包裹体,10镜下易见SI1、SI2一级小瑕二级小瑕(见注释1)SI1、S12一级小瑕二级小瑕显著的包裹体,10镜下易见。

SI2的钻石从亭部一侧观察时,肉眼可见包裹体10镜下立即可见,肉眼通过冠部一侧难于发现的包裹体,不影响亮度Piqu1一级不洁11一级瑕10镜下明显,肉眼通过冠部一侧可以见到的包裹体,级别从肉眼难于看到包裹体的钻石,直到有解理严重影响到耐久性的钻石。

肉眼通过冠部一侧容易看到的大的和(或)大量的包裹体,对钻石的亮度有稍许影响Piqu1I二级不洁12二级瑕肉眼通过冠部一侧很容易看到的大的和(或)大量的包裹体,降低了钻石的亮度Piqu1II三级不洁13三级瑕注释:

1、CIBJO将级别VVS、VS和SI又分成两个亚级,但这只是针对0.47和更大的钻石。

2.根据CIA的规则,无瑕的钻石可以有:

(a)位于亭部但通过冠部观察不到的多余小面(b)不超过腰棱最大宽度或不影响腰棱轮廓对称性,而且从冠部,侧观察不到的原品面。

(c)既不反光,不带白色调或别的色调,又不严重影响透明度的内部纹理。

表6净度判别参考净度级别说明及判别参考Lc10倍放大镜下,看不见任何内外部特征,但允许:

额外刻面位于亭部,冠部不可见;原始晶面和多余刻面位于腰围内,不影响圆度;内部生长线无反射现象,不影响透明度。

VVS(VVS1VVS2)极微小的内含物和微小的外部特征,10X下极难发现。

根据内部特征的数量、位置、颜色和外部特征确定亚级,VVS1不允许台面中央可见内含物。

典型的内含物是:

浅色的针尖、极微小的发丝、胡须、生长线

和双晶面。

VS(VS1VS2)微小内含物和小的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困难发现。

根据内含物的大小与外部特征的大小确定亚级,典型的内含物是:

一组针尖,云雾体、细小但比针尖的略大的包裹体,腰棱上微小羽状体。

SI(SI1SI2)小的内含物和较明显的外部特征。

10倍放大镜下易见,但冠部一侧肉眼不可见,SI2从亭部一侧肉眼可见内含物。

P(P1P2P3)许多内含物,较大的或带有颜色的包裹体。

四、影响净度的因素

(1)内含物大小和数量:

内含物越大,数量越多,使钻石的级别降低。

(2)内含物颜色和突起:

内含物带有颜色及突起明显,使钻石的净度级别降低。

(3)内含物位置:

内含物靠近台面或在台面中央附近,明显的位置,使其净度级别降低。

(4)内含物的性质是否影响耐久性:

对耐用性有影响的内含物是裂隙。

(5)对钻石的亮度是否有影响:

内含物越暗对钻石的亮度影响越大。

(6)外部特征是否明显:

外部特征越明显使钻石的净度级别降低。

五、激光处理钻石及充填处理钻石净度分级

(1)净度要与处理前的净度相当。

(2)激光孔要作为内含物参加净度分级。

(3)激光处理必须说明并寻找特征(如激光孔口、孔道)(4)充填处理钻石必须注明其证据(如裂隙中的闪光效应),覆膜、裂隙充填等优化处理钻石不参加分级。

六、注意事项:

(1)区别灰尘和内含物(如针点)。

透射光下观察如是包裹体,在相邻刻面上有影像;而灰尘没有影像。

反射光下观察包裹体消失,而灰尘呈色。

(2)镊子影像,看起来象羽状裂隙。

须变换一个观察角度,镊子影像就会发生变化甚至消失,如果是羽状体则不会发生如此明显的变化。

(3)如何清洗钻石。

(4)钻石刻面的反射对观察的影响和对净度级别的影响。

(5)异型钻石观察,要从更多角度进行观察。

(6)净度级别判断的主观性和HRD的5mm规则。

(7)观察时,从冠部到亭部,再到腰棱。

从台面到主刻面到腰部小面按序进行。

(8)夹持钻石时,镊子用力要均匀习适中,不能用力。

七,净度级别图版

腰棱上稍大的羽状体决定了净度台面内的一组针尖和冠部上明显的额外刻面决定了净度台面内一组浅色的比针尖稍大的包裹体决定了净度台面边缘的一组浅色的徽小包裹体决定了净度

腹棱上的小凹角和腰棱胡须决定了净度腰棱上稍大的羽裂和内凹的原晶面决定了净度台面内的一组针尖和稍大的浅色包体决定了净度腰棱附近的微小羽状体和台面内的云雾决定了净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