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庭事迹材料6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2226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6篇.docx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美家庭事迹材料6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6篇.docx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6篇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6篇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6篇

【篇一】

xx是永发镇永丰村委会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47年来,他风雨无阻,一直坚守在村里,用自己的技术和热情帮村民解除病痛。

一、坚守岗位,治病救人。

在上个世纪的岁月里,由于村里卫生医疗条件落后,村子离镇墟较远,xx背着药箱不管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还是白天黑夜,只要有人需要看病,他都会主动上门及时为病人诊治。

几十年来,他几乎走遍了村委会的每家每户,在村民最需要的时候,他总是施以援手,送之温暖。

特别是每逢遇到危重病人,需要转院就诊时,他都第一时间联系上级卫生院,亲自护送转诊。

现在近古稀之年的他本可以在家安享晚年,可他还是每天都坚持去村里的卫生室上班,直到要找到合适的接班人才可以放下心中这一份神圣的事业。

他说只要患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恢复健康,自己个人的这一点点的付出便显得微不足道,毕竟一个人的生命与健康是多么的重要。

二、家庭和睦,邻里互助。

xx的妻子苏金菊几十年来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丈夫,在他出诊的时间里,妻子则是承担起了家里的农活和家人的衣食起居,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现在儿子和女儿都各自有了他们自己的小家庭,但他们始终“以和为贵、以礼待人”的持家理念,一家人相亲相敬,儿孙孝敬父母,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德,得到亲朋好友同事,邻里的广泛赞誉。

他们一家把病人当朋友、当亲人,关爱邻里,和睦友善,是邻里互助的“最美家庭”。

【篇二】

xx,郎溪县飞里镇新法村人,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十几年来,对患有精神病的养母、哮喘病的养父、“光棍”二伯奉真情尽孝心,用一颗金子般的心温暖、滋润着老人们的心田,奏响了家庭和谐的乐章。

一个特殊的家

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锄头、铁锹、机耕农具一应俱全。

院子里除了整整齐齐堆放着的柴禾,几乎没有一根杂草。

家中洁净朴实,各类摆设错落有致。

说起这些,xx的养父柏春宝就感慨地说:

“我姑娘太能干了。

在我家,她受了不少罪哦。

xx的养母潘腊梅原是江苏溧阳人,10岁时父亲、哥哥就先后去世,只留下她和母亲相依为命。

为了生存,母亲带着年幼的潘腊梅四处讨饭。

然而,在13岁那年,潘腊梅唯一的亲人也去世了。

成了孤儿的潘腊梅睡街头,吃剩饭,四处流浪。

流浪到幸福乡时,骨瘦如柴的潘腊梅被好心人潘清东“拣”回了家。

潘腊梅长大成人后,潘清东像亲生女儿一样将她嫁给了同村青年柏春宝。

潘腊梅结婚后一直没有生育,农村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深深地压着她。

在丈夫的劝说下,他们抱养了4岁的小绪红。

柏春宝的二哥今年65岁了,没结过婚,独身生活。

xx烧好了饭他就来吃,衣服脏了xx洗。

邻居潘爱英羡慕地说:

“柏老二真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不结婚,也不能让这个家散”

俗话说:

有苗不愁长。

转眼间,xx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上门说亲的媒婆接连不断。

望着这个家,情窦初开的xx犹豫着。

1996年,本就一身病的潘腊梅得了精神病。

突如其来的重病,对xx一家来说,无异雪上加霜。

为了给母亲治病,xx小学刚读完就回家当起了父亲的小帮手。

她和父亲带着妈妈四处求医,只要听说哪儿有治妈妈病的“偏方”,她都要千方百计搞到。

她把鸡蛋攒起来,拎到街上卖钱给母亲买药。

偶尔父亲买回猪肉给xx开开荤,xx也舍不得吃一口,都让给妈妈吃。

她说:

“妈妈比我更需要营养。

”由于劳累,父亲柏春宝得了严重的哮喘病,常常喘得缓不过气来。

父母双双患病,xx一下子成了家中的顶梁柱。

看着这个家,柏春宝不忍心连累女儿。

一天晚上,他拉着女儿的手,说:

“儿啊,你为这个家付出的太多,也对老人尽了孝心。

不要再管我们了,找个好婆家嫁出去吧。

”xx大哭着说道:

“爸爸,你和妈妈养了我二十多年,对我像亲生女儿一样。

如果我嫁出去了这个家也就散了。

我就是不结婚,也不能让这个家散。

我要一个人照顾你们一辈子。

”听着女儿的一番话,柏春宝不禁潸然泪下,紧紧地抱着女儿。

和丈夫共同撑起穷家

xx为了养母不愿出嫁的事传遍了四邻八乡,也感动了邻村青年李高堂。

李高堂说服了家人,找到xx,告诉她愿意“倒插门”。

xx说:

“我妈妈有精神病,父亲也有哮喘病,还有个二伯要照顾,家里条件不好负担很重。

”李高堂说:

“就冲着你这个人,我不会后悔的。

你放心,我会和你一样对待父母的。

”经过几个月的接触、了解,xx觉得李高堂勤劳、人品好,是个可以和她一起照顾父母、挑起家庭重担的人。

1998年12月,李高堂带着一床被子来到了xx家,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结婚后,xx和丈夫起早摸晚地干活,挣了钱就给母亲买药。

家里离不开xx,她就服侍好母亲、干好家务活后,到外面帮人采茶叶、做小工。

为了多挣钱给岳父母治病,李高堂拣起了木工手艺,背起斧头、锯子到常州、南京等地打工。

他是哪儿有活就在哪儿干,脏活累活都干,挣了钱就送回家。

xx心疼地说:

“你累了就少干活。

”李高堂说:

“我说过,要和你撑起这个家。

2009年,xx承租了村里的20多亩荒滩田。

这些荒滩田涨水就淹,没人愿意承租。

然而xx却从这些田里看到了希望。

春种秋收时,她每天做好饭给母亲、孩子吃了后,就走二里多路给丈夫送饭,帮丈夫搭把帮手。

丈夫外出打工,xx就给秧苗打农药、给田灌溉水。

去年,因为田底子薄、遭水淹,收成不好。

但是xx说,这些田会越种越好的,有了钱,妈妈的病就会好起来。

“再苦再累,我也要照顾好母亲”

“妈妈小时候在外讨饭遭了不少罪,吃了不少苦,落下了许多病根。

小时候,妈妈特别疼爱我,别人家的孩子穿什么好看的衣服,妈妈总要省出钱给我买一件。

在我十五岁那年,妈妈看见别的孩子骑着自行车上学,就要给我买。

她把帮人摘茶叶的钱攒起来,又把卖山芋的钱凑起来,给我买了一辆‘永久’牌女式自行车。

”妈妈对她的爱,xx点点滴滴都记在心上。

照顾母亲几乎成了xx的全部。

早晨,她帮母亲穿衣服、洗脸、梳头;深夜,她为母亲盖被子,搀扶母亲上厕所,十五年来xx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

外出办事或在外打零工,xx总是及时赶回来,喂药给妈妈吃。

潘腊梅今年59岁了,随着年龄增大,吃饭穿衣、洗衣洗澡、上厕所越来越难服侍了。

她还经常发“脾气”、耍“性子”,离家出走,害得全家不得安宁。

妈妈经常拿菜刀追砍xx,她总是躲在没人的地方哭一场完事。

怕妈妈走丢失了,xx就把妈妈的身份证装在她里衣口袋里。

2000年的一天,潘腊梅突然不见了,急得全家出动,还请了亲朋好友帮忙四处寻找。

幸亏南丰镇派出所的民警根据潘腊梅的身份证与幸福乡派出所联系,把她送了回来。

为了妈妈,xx受了很多委屈。

潘腊梅经常不问青红皂白地打xx。

有一次,xx正在吃饭,潘腊梅突然从后面揪住她的头发狠命地撕扯,幼小的儿子在旁边吓得哇哇大哭。

“我真想推她一把,但转念一想,疼爱我的妈妈是因为犯病才扯我的头发,就忍着泪水让她撕扯。

”xx噙着眼泪说。

去年春耕,xx请了十几个人栽秧。

她回来烧午饭,潘腊梅把灶屋门死死地拦着,任凭她好说歹说,就是不让。

十几个人要吃饭呀,xx只好骑着车到街上买了一个电饭锅回来煮饭。

潘腊梅时常到村邻的菜地里搞“破坏”,xx就上门赔钱道歉。

好在村邻都知道情况,不计较。

又要操持家务,又要照顾母亲,xx忙得歇不下脚来。

天长日久,积劳成疾,年轻的xx患上了胃病等多种疾病。

丈夫多次劝她到县医院住下,好好地检查一下。

xx总是说,我哪有工夫去,我去了娘怎么办呢?

“再苦再累,我也要照顾好母亲和这个家。

我是母亲养大的,照顾好她是我的责任。

知恩图报,是一个人最起码的良心。

”xx道出了肺腑之言。

【篇三】

幸福的婚姻不需要海誓山盟,这是一对普通的夫妻,他们患难与共惺惺相惜,各自创业相互扶持;美丽的家庭不需要惊天动地,这是一个和谐的家庭,他们握着爱心接力棒,用热情影响着身边人。

凭着一腔热情,依靠家庭力量创办老年公寓的xx说:

“就像婴儿需要母亲,母亲‘被需要’着充满爱心。

而我,能在不惑之年被如此多的老人需要,这种感觉比获得金钱与财富更让人有冲劲,有力量。

夫唱妇随,无论遇到疾病还是失业

1965年10月,xx出生在xx市大通区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

高考失利后,因家境困难,xx没有复读,进了水泥厂的商店上班,后又考进xx天一袜厂做检验员,同时报名参加成人自学考试。

一次,在小姐妹的婚礼上,xx认识了大她2岁的xx。

xx原在一家矿厂当老师,后来调到xx市物资局当秘书。

他对爱笑的xx一见钟情,托新娘帮忙牵红线。

刚开始,xx没有看中相貌平平的xx,对他说:

“我白天要上班,晚上参加自学考试培训,没多少时间谈恋爱。

”xx没有放弃,经常晚上去接她放学。

相处久了,xx发现xx对人细心,知识面广,渐渐地被他吸引。

1990年4月,xx通过成人自学考试12门课程,拿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文凭。

1991年3月,她和xx结婚,次年2月,儿子出生。

儿子小时候身体弱,夫妻俩工作忙,无奈只有请人照顾。

虽然生活过得艰苦,但家始终洋溢着欢笑与温馨。

休产假期间,xx在商场租了一个柜台,雇了一个服务员卖鞋。

产假结束后,白天她在袜厂上班,下班就去商场卖鞋。

1993年6月的一个周末,xx休班在家带孩子,突然下起暴雨,她赶忙去收衣服。

因为慌乱,她一不小心从2楼的阳台重重地摔到1楼的水泥地上,全身疼痛爬不起来。

接到邻居通知的xx匆匆赶回来,将xx送到医院。

由于是双手着地,xx的双手手腕摔成了粉碎性骨折,大腿骨也受了伤,医生诊断后担心会落下残疾,决定采用推拿治疗。

xx很害怕,xx安慰她:

“你安心养病,别多想,有我在呢!

”住院的三个月里,xx每天一下班就去医院照顾xx,xx心情不好时就读书给她听。

出院后,xx两只手都打着绷带,什么事都不能做,xx包揽了所有家务。

过了一段时间,绷带拆除了,但xx的两只胳膊却始终是V形,直不起来。

xx每天陪着她做康复训练,还自制沙袋,睡觉时拴在xx的两只手腕上,借着沙袋的重力,使胳膊一点点地恢复收缩……

又过了半年,xx的手终于痊愈,xx总算放心了。

可命运却接连要给这对夫妻出难题,没多久,由于体制改革,xx下岗了……

少了一份收入,这个家迅速陷入困境。

xx身体瘦弱,xx不忍心让他去做体力活,其他工作也不好找,他只好待业在家。

那段时间,xx到处做兼职。

她卖过保险,还兼职帮私人袜厂检验袜子,周末到菜场摆摊卖袜子。

xx摆摊到中午,xx就把饭送去,换她回家休息一会。

屋漏偏逢连阴雨,1996年,xx所在的袜厂也破产了。

仅靠兼职收入养活全家,压力像山一样压得xx喘不过气来。

xx找工作无果,看到妻子每天为生计奔波,他很郁闷,脾气也大了起来。

有时候实在苦恼,他就到巷子里和人打牌。

xx看在眼里十分着急,对xx说:

“你别打牌了,咱们想办法找点事情做吧。

”xx很沮丧:

“男人三十而立,我还一事无成,能做什么呢?

”xx考虑了几天,想到丈夫以前工作时接触过钢材,能不能学着做钢材生意呢?

xx听了很振奋,觉得可以试试。

xx开始协助丈夫启动钢材生意。

资金不够,他们就找亲戚朋友借钱,然后挂靠在朋友的公司下做生意。

xx初涉商场,刚开始生意做得不顺利,xx不停地鼓励他。

客户喜欢在酒桌上谈生意,每当要拍板时,xx就借口出来躲到卫生间给xx打电话,聪明的xx就给丈夫支招;丈夫面子薄,不好意思去要欠款,xx就陪他去……夫唱妇随,xx渐渐摸到了门道,生意也做得越来越顺当。

1996年7月的一天,xx偶然得知新开的华联商厦在招聘。

她一直很喜欢商贸工作,于是顺利应聘到商厦企管科,并自学考了全国商业管理经济师中级职称。

2002年,因和挂靠的公司有了资金纠纷,两口子意识到得注册自己的公司。

xx的妹妹有些担心,对xx说:

“开公司风险太大了,我哥能行吗?

”xx回答:

“这个公司就是一个让你哥施展的舞台,舞台不搭起来怎知道演唱能否成功呢?

首要的难题就是注册资金30万,从哪儿来?

xx在袜厂工作时乐于助人,有一对当年得到过xx帮助的年轻夫妇,如今做生意赚了钱,听说xx有了难处,毫不犹豫地借给她30万。

2003年1月16日,xx市博阳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了。

xx和丈夫感慨万千: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人,要乐善好施,你昨天的付出,也许就会在明天给你善良的回应。

我支持你,无论困难怎样超过想象

公司成立后,xx把当年参加自考的那股劲头又使了出来,三个多月的时间拿到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利用晚上和假期帮助丈夫管理公司财务。

因忙于事业,xx和xx都无暇照顾孩子。

儿子很懂事,上小学开始就自己上下学,自己淘米煮饭。

虽然忙,夫妻俩从不忽视对孩子的品格教育,好品格是无价的财富。

勤劳致富后,他们想着要回报社会,于是经常带儿子去敬老院、孤儿院献爱心。

一次,在一所农村敬老院,当xx把一份糕点送到一位老奶奶手上时,老奶奶流泪了。

这一幕深深触动了xx的心,她突然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帮助更多老人。

怎么帮呢?

捐助固然可以,但心灵上的关爱才是老人迫切需要的。

xx突然有了想法:

开一家老年公寓,让更多孤独的老人老有所居,老有所依。

xx考察了几家敬老院,发现有些地方环境简陋,老人们生活得不够舒适,按照高标准建一所老年公寓的设想在她的脑海中慢慢立体起来……

xx把这个想法说给xx听,xx有些犹豫:

“你上班很辛苦,孩子即将高考,我生意又忙,现在开老年公寓,合适吗?

”xx觉得丈夫说得在理,可她总放不下这件事。

一天,xx借口要选择一家敬老院作为捐助对象,带xx去几个条件差的敬老院考察。

xx看到xx欲言又止的样子,立刻明白了,对xx说:

“你大胆地把老年公寓办起来吧,我支持你!

得到家人的理解,xx干劲十足。

当时,丈夫的公司运作顺利,资金不是大问题。

xx和姊妹在xx倪圩村有一处宅基地,2007年一家人盖了两幢四层楼的房子,一直闲置没用。

xx于是劝说家人支持xx创业,家人答应将房子提供给她做老年公寓。

2010年10月,首次投资150万元进行装修、注册的xx桃园居老年公寓成立了。

xx辞去了华联商厦的工作,专心经营桃园居。

桃园居刚开业时,只招聘了4名员工。

很多用品需要一点点地添置,每次,xx都从丈夫那里拿钱。

xx开玩笑说:

“我投资到老年公寓的钱,如果放在钢材生意里,赚一倍了。

”xx笑笑:

“那能一样吗?

我办老年公寓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

”xx建议xx去大城市的老年公寓考察、取经,避免走弯路。

xx相继去了北京、南京等地,收获了很多有用的经验。

2011年,儿子高考失利了。

可能是父母创业不言败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倔强的他决定独自去xx市毛坦厂中学复读。

有几次,xx与公寓内老人的子女沟通时,得知他们有的是为了陪将要高考的孩子学习才把老人送来,xx感慨万千,对儿子心有愧疚。

一次,xx的房东打电话来,说孩子发烧了,一天滴水未进,夫妻俩连夜赶过去,才知道儿子是因为疲劳过度病倒了。

xx抱着儿子痛哭,她真想留下来照顾儿子,可桃园居刚开业离不开xx。

夫妻俩商量后决定,丈夫暂时中断收入颇丰的钢材生意,留在儿子身边陪读。

在陪读的2个月里,儿子听到父亲响个不停的生意来电和父亲的推脱,心里很感动。

一天,懂事的他对xx说:

“爸爸,你回去做生意吧,你在这里我反而心理压力更大。

”xx打电话和xx商量,xx了解儿子的倔脾气,只好让丈夫回家

2012年,儿子顺利考上南京财经大学,夫妻俩这才松了口气。

在这一年中,xx全身心投入到桃园居的事业中。

对xx来说,创办桃园居是她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

刚开始她想得比较简单:

房子是自家的不要租金;护理工作可以聘人来做;经营遇到困难,钢材公司可以提供资金……可是真正做起来,她才发现,困难远比设想的要多得多。

每次,xx出差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不能自理的老人房间看望老人。

五六十位老人,谈完一圈下来,需要三天时间。

有时候,xx正在和这位老人说话,看见旁边躺着的老人满眼期待,等着她过去。

这种被信任、被挂念的感觉让xx心头暖暖的,越发觉着肩上的责任重大。

自己辛苦点都无所谓,心思细腻的xx最见不得子女对老人不孝。

有的老人每天眼巴巴地望着门外,孩子偶尔来了还说老人无理取闹;更有甚者,老人生病了也不来看。

遇到老人伤心了,xx就轻抚老人的手安慰:

“在桃园居,我们就是您的子女,您就放宽心吧。

”xx经常会买来老人爱吃的各种糕点,老人们一见到他就笑。

那年春节前,xx的父亲因病去世了。

xx无比悲伤,但她只能关上自己的办公室的房门大哭一场。

走出办公室,依旧笑着面对每一位老人。

在她眼里心里,这些老人,早就已经是她的亲人了。

爱心分享,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跟随

在xx的苦心经营下,公寓慢慢走上正轨,70多个床位很快就住满了老人。

xx既是院长,又是护理员,除了管理老年公寓,她还亲自照顾老人,经常值夜班。

刚开始老人尿了吐了,她因为缺少经验还会本能地犯呕,但她逼着自己多学多做,渐渐地越做越熟练。

为了美化桃园居的环境,让老人们住得更舒适,xx主动请愿,放下手中的生意,规划、张罗,请人用沙石将门前的路多次维修,并将原本脏乱的水塘改造成荷塘。

xx又投资40多万元,为桃园居修建了一个近60米的T型竹艺长廊——颐寿廊。

老人们可以在这里锻炼身体,也可以三五围在一起喝茶下棋。

每天下班后,xx都喜欢将桃园居里发生的事情说给xx听,讲到自己被一些老人的子女误解,她忍不住落泪。

xx总是安慰、开导她。

虽然很担心,但他总是表现出乐观的样子。

他说生意场上的趣事,逗妻子开心。

夫妻俩一聊就是很久,xx说:

“我们之间压根没有吵架赌气的时间,因为共同话题太多了,时间都用来分享了。

桃园居里琐事多,高强度的精神压力让xx身体出现了状况,她患上高血压和轻度抑郁症。

一次,xx带xx来到泉山湖风景区散心,微风拂面,满眼生机盎然,xx的心情舒缓了许多。

这时,xx指着路边依山傍水的别墅说:

“咱们二十年来一直住在70平米的旧楼房里,买一套新房吧,也算是犒劳自己。

”xx很高兴,两人当时就去看房。

就在他们选好房准备签合同那天,桃园居来了一位78岁的老教师韩奶奶。

她的老伴瘫痪在床,子女都在广州,为了不影响孩子工作,老人想住进桃园居。

当时,公寓里已经没有床位了,老人失望的眼神深深触动了xx。

于是,xx决定暂时不买别墅,将资金投入到公寓扩建中。

xx动情地对丈夫说:

“这些老人年轻时为社会做贡献不求回报,一朵大红花、一张奖状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奖励。

如今,他们老了,有了困难,我们应该帮助他们。

”xx知道妻子脾气倔,决定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这一次,他依旧选择支持xx,将准备买别墅的260万元全拿了出来,投资到公寓扩建中,并跑前跑后选材料、监督装修,尽量不让xx操心。

2012年,两幢新公寓楼建起来了,新增床位80多个。

现在的桃园居,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管理及服务人员29人,已经入住一百多位老人。

为了更好地服务老人,xx去北京参加培训,获得国家民政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中级和高级职称,随后又多次派员工到北京学习,还买回护理教学示范片对护理员进行培训。

桃园居渐渐做大了,被中国社会福利协会评为“会员单位”,还获得“xx市创业实训基地”、“巾帼创业示范基地”、“敬老文明号”等荣誉。

渐渐地,有不少人从外地赶来,向xx取经。

xx真诚地说:

“如果你们办老年公寓是为了赚钱,我劝你们不要做,这就不是一份赚钱的事业。

但如果你们是想服务老人,我会把所有的经验无偿地教授给你们。

夫妻俩各自创业,事业越做越大,仍然没有忘记做公益。

xx经常带着员工帮助困难群众,xx总是陪着她一起去。

他们参加xx市慈善协会“一千元帮助一个贫困母亲”的活动,一次就拿出1万元帮助10位贫困母亲;2013年“六一”前夕,他们帮助3名残疾留守儿童圆梦……给上大学的儿子打电话,xx总是叮嘱他在校要与人为善。

受其影响,儿子经常参加公益活动,每次在电话里向父母讲述心得,xx都很欣慰,xx鼓励儿子:

“好样的,是个男子汉!

在他们的带动下,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献爱心的行动中。

有一次,xx回华联商厦看老同事,商厦的领导高兴地告诉她:

“我们也经常带领员工去敬老院、孤儿院献爱心。

有的同事有事没去成,很遗憾,表示下次一定要参加。

”xx很感动。

不以善小而不为,她相信,爱心的接力才刚刚开始,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小小的爱心能汇聚成强大的精神力量,让这个社会变得更纯净,更美丽。

如今,xx将母亲和公公也接到桃园居来生活,桃园居不知不觉中还成了xx的“根据地”。

因为生意的随机性,不用坐班,他很少去办公室,经常待在桃园居,陪老人下棋、聊天,哪里设备坏了他就联系检修;有生意要做,他就出去忙,丝毫不耽误。

桃园居对xx夫妻来说更像是一个大家庭,这里有他们爱着的亲人,有他们帮助着的老人,温情满溢

xx说:

“我能在不惑之年被如此多的老人需要,这种感觉比获得金钱与财富更让人有冲劲,有力量。

”她经常和丈夫规划未来,希望将来有能力了,能把桃园居办成一个集活动中心、医院、食堂为一体,医养结合的现代化老年公寓。

xx说:

“只要我们夫妻协力,梦想会实现的。

你要记着,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有我在,为你遮风挡雨。

【篇四】

这是xx省xx市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却有着非凡的公益历程:

父亲xx倾心公益16年,先后参与组建了多个志愿者团队,带动越来越多的公民参与公益事业;母亲xx一手建起xx省第一支中学生心理志愿者队伍,走进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把公益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间;女儿傅雨辰从3岁起就跟随父母参与公益活动,至今已无偿志愿服务社会380小时。

16年的公益之路,一家三口相互鼓励,携手同行,帮助他人,提升自我,在无怨无悔的付出背后,他们收获了生命的丰盈与富足。

人必自立,方能助人

xx第一次献血纯属偶然。

1998年6月的一天,xx陪着当时还是未婚妻的xx上街采购结婚用品,看见马路上停了一辆采血车。

“献血要检查,我当时就是想证明自己是一个健康的人。

”经过检查后,xx献血200毫升

这个“偶然事件”却引发了xx的“献血强迫症”,此后他坚持定期献血。

在xx留存的近60本献血证里,遍布着深圳、浙江、贵州等地名,几乎每到一处他都会去献血。

2001年至今,他连续11年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

xx中心血站的一份电子档案显示,xx仅在xx的献血量就达到了6万多毫升,这相当于十二个成年人血液的总和,如果用500毫升的矿泉水瓶装得话,可以装120多瓶。

这16年的执着,其实根源于xx念念不忘的一段往事。

1990年,考虑到父母年迈,xx放弃在部队的大好前途,退役到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成为一名工业自动化的技术维护工。

xx的父亲是一位画家,老人家一直教育儿子“做人要正直,待人要平等,要尽可能帮助别人”。

这几句话不仅铭刻在xx的血液里,也成了xx家的独特家风。

xx是个热心人,同事们有什么困难,他都积极出钱出力。

听说一位素不相识的同事女儿得了先天性心脏病,他马上捐出50元钱,当时他的月工资只有69元。

“有人觉得我捐得太多了,我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这孩子需要帮助。

一年后,一场灾难从天而降。

1991年6月11日凌晨,xx在夜间抢修工作中,横穿十几道铁轨时,被倒溜的大平板火车撞飞出去9米!

当他从昏迷中醒过来时,发现自己头部被缝合13针,而胸椎第10、11两节椎骨骨折,胸部以下没有知觉。

医生断定,他恐怕要终身瘫痪。

xx听到这个消息,一言不发,把头扭向窗子。

那几天,江淮地区正普降暴雨,一阵紧似一阵的大雨泼打着玻璃窗,犹似浇在他的心上。

在xx最无助的时刻,同事来了,战友来了……每天来看他的人络绎不绝。

“现在想想,要不是家人和战友同事的关心,我肯定站不起来了。

有个同事为了来看我,在路上掉进窨井,腿都摔骨折了……”

这些事深深震撼了xx,他觉得自己太受命运眷顾了,只做了那么一点“随手”的好事,居然得到这么温暖的回报!

公益的梦想,由此在他心中萌发。

好在xx是军人出身,身体底子好,靠药物和辅助锻炼,一年后他竟奇迹般地康复了。

又过了6年,在看到街头献血车的那一刹那,xx意识到,自己的公益梦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载体。

xx一直认为献血只不过是自己公益之路的一个切入点,之所以从这里开始,是因为自己有过死里逃生的经历,知道血液对于拯救患者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有一腔热血,能在不损伤自己利益的情况下帮助别人,何乐而不为?

《诗经》有言: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意思是说做人做事,善始容易善终难。

这个世界上,最艰难的从来不是开始,而是“坚持”二字。

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