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生物人教版江苏专用精练检测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2150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生物人教版江苏专用精练检测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生物人教版江苏专用精练检测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生物人教版江苏专用精练检测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生物人教版江苏专用精练检测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生物人教版江苏专用精练检测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生物人教版江苏专用精练检测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docx

《《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生物人教版江苏专用精练检测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生物人教版江苏专用精练检测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生物人教版江苏专用精练检测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docx

《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生物人教版江苏专用精练检测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单元滚动检测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2.5分,共40分)

1.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有利的变异对生物是有利的而且是定向的变异

B.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C.如果显性基因A发生突变,只能产生其等位隐性基因a

D.通过人工诱变的方法,人们能培育出生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

2.对一株玉米白化苗研究发现,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碱基序列,导致该基因不能正常表达,无法合成叶绿素,该白化苗发生的变异类型属于(  )

A.染色体数目变异B.基因突变

C.染色体结构变异D.基因重组

3.(2016·张家港月考)下列有关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均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B.所引起的变异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C.均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在光学显微镜下均不可见

4.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后,若碱基对增添或缺失则基因数也增加或减少

C.三倍体无子西瓜无法产生后代,这种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可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生物不会发生基因突变

B.基因型为DdTt的一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可能产生4种配子

C.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

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增多时并不一定是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6.下图中a、b、c、d表示人的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d不能发生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主要是通过c和d来实现的

C.b和a的主要差异之一是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D.d和b的主要差异之一是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7.(2017·启东第一次调研)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E2发生了基因突变,形成了它的等位基因E1,导致所编码的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E2形成E1时,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其上的遗传信息会发生改变

B.基因E2突变形成E1,该变化是由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导致的

C.基因E2形成E1时,定会使代谢加快,细胞中含糖量增加,采摘的果实更加香甜

D.在自然选择作用下,该种群基因库中基因E2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

8.某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其原因一定不是(  )

A.发生基因突变B.发生过交叉互换

C.染色体结构变异D.发生了自由组合

9.用亚硝基化合物处理萌发的种子,发现某基因上一个腺嘌呤(A)经脱氨基变成了次黄嘌呤(I),I不能再与T配对,但能与C配对。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这种基因突变属于人工诱变,碱基对被替换

B.连续复制两次后,含原基因的DNA分子占1/4

C.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与原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D.突变性状对该生物的生存是否有害,取决于能否适应环境

10.(2016·盐城月考)下列与染色体变异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B.两条染色体相互交换片段都属于染色体变异

C.猫叫综合征的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

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11.一只突变型的雌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度可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

A.该突变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雌性配子致死

B.该突变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

C.该突变为X染色体隐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

D.X染色体片段发生缺失可导致突变型,且缺失会导致雌配子致死

12.普通果蝇的第3号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按猩红眼—桃色眼—三角翅脉的顺序排列(St—P—DI);同时,这三个基因在另一种果蝇中的顺序是St—DI—P,我们把这种染色体结构变异方式称为倒位。

仅这一倒位的差异便构成了两个物种之间的差别。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倒位和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一样,属于基因重组

B.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完全不能发生联会

C.自然情况下,这两种果蝇之间不能产生可育子代

D.由于倒位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所以发生染色体倒位的果蝇的性状不变

13.人类目前所食用的香蕉均来自三倍体香蕉植株,如图所示的是三倍体香蕉的培育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无子香蕉的培育过程主要运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

B.图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主要原因是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不能形成

C.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能产生三倍体,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D.若图中无子香蕉的基因型均为Aaa,则有子香蕉的基因型可以是AAaa

14.小麦品种中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基因型为AaBb的小麦来培育能够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培育方法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生物兴趣小组培育小麦新品种的方法为诱变育种

B.图中①过程一定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内部的交叉互换现象

C.图中②过程的主要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图中③过程需用秋水仙素处理刚萌发的种子

15.(2016·泰州一模)黑龙江省农科院研究人员欲通过如图所示的育种过程培育出高品质的糯玉米。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B.a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C.利用c过程定能更快获得高品质的糯玉米

D.b过程需要通过逐代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16.对某区域一个种群的某一性状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假设该种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该性状没有作用,也不存在突变。

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有若干只,理论上Aa的基因型频率N的取值范围为(  )

A.0≤N≤100%B.0<N≤50%

C.0≤N<50%D.50%<N<100%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7.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植株也有矮茎植株,此为基因重组的结果

B.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D.肠道病毒EV71是一种RNA病毒,可引起幼儿手足口病,其易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变异

18.(2016·高邮二模)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变异通常都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或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改变

D.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不一定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19.(2017·扬州监测)达尔文发现,某种兰花长着细长的花矩,某种蛾类生有同样细长的口器,可从花矩中吸到花蜜,并为兰花传粉。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兰花可在没有这种蛾类的区域正常繁衍

B.该兰花与这种蛾类的相互选择中共同进化

C.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这种兰花的进化方向

D.蛾类的细长口器是为适应环境而出现的变异

20.某地区男性中的红绿色盲占8%,若此地红绿色盲的遗传符合遗传平衡。

下列有关该病在此地发病情况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

A.女性色盲的概率为0.36%

B.女性携带者的概率为14.72%

C.男性携带者的概率比女性的高

D.男性中正常的概率为92%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8分)

21.(8分)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①指________,②是导致①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的突变和________,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

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类型,让其自交,则子一代所有个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__________,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________,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2分)(2016·南通模拟)图1为某基因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示意图,①②③为该基因三种变异类型。

图2为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

图3为在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发现的一个细胞(图中Ⅰ、Ⅱ表示该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其他染色体均正常)。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图1中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则编码的蛋白质第100位赖氨酸变为__________。

若③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则生物的性状未改变,由于密码子编码氨基酸具有________性。

若①处插入碱基对G-C,②处缺失碱基对A-T,③处碱基对G-C被替换,其中对生物性状影响最小的是__________处。

(2)若以图2所示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应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的。

(3)图3中该细胞一定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没有发生__________。

23.(8分)如图甲是某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模式图,A~F是细胞发生变异后的染色体组成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中A~F显示发生染色体变异的是____________,其中能引起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_。

(2)B、C显示的变异方式分别叫______________。

(3)A显示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发生在________过程中。

(4)甲产生E的过程可通过__________来实现。

24.(10分)(2016·金坛一模)如图表示培育小麦的几种育种方式,纯种高秆抗锈病植株基因型为DDRR,纯种矮秆不抗锈病植株基因型为ddrr,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植株A培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亲本杂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株B的培育运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植株C需要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株E培育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育种方法和基因工程育种一样,都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0分)如图是以二倍体水稻(2n=24)为亲本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回答问题。

(1)A→D表示的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

A→B育种途径中,常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幼苗。

(2)如果要培育一个能够稳定遗传的隐性性状个体,则最简便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3)图中所示育种途径中,最不易获得所需品种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4)若亲本的基因型有以下四种类型(两对基因控制不同性状,且A对a、B对b完全显性)。

请回答:

①两亲本相互杂交,后代表现型为3∶1的杂交组合是________。

②选乙、丁为亲本,经A、B、C途径可培育出________种纯合植株。

 

答案精析

1.B [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B正确;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显性基因A发生突变,可能产生多种等位基因,C错误;人工培育生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利用的是转基因技术,D错误。

]

2.B [基因缺失了一段碱基序列,基因结构改变,为基因突变。

]

3.D [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其中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D错误。

]

4.D [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才属于基因重组,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错误;基因突变的结果是形成等位基因,基因数目不变,B错误;三倍体无子西瓜形成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为可遗传的变异,C错误。

]

5.D [无外界影响生物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一个卵原细胞只能形成一个卵子,故只可产生1种配子,B错误;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的基因,C错误。

]

6.C [过程a表示有丝分裂,过程b表示减数分裂,过程c表示受精作用,过程d表示个体发育过程(细胞分裂和分化)。

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但主要集中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主要差异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等;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均有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

7.D [基因E2突变形成E1时,其上的遗传信息会发生改变,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变,A错误;蛋白质中只有一个氨基酸被替换,这说明该突变是由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造成的,碱基对的增添和缺失会造成氨基酸数目和种类的改变,B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基因E2突变形成E1后,植株代谢不一定加快,含糖量不一定增加,C错误。

]

8.D [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的原因有三种可能:

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四分体时期发生过交叉互换或发生过染色体结构变异。

自由组合只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D项符合题意。

]

9.B [基因突变包括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用亚硝基化合物处理属于人工诱变。

A变为Ⅰ后,Ⅰ不能与T配对,故突变后的DNA分子中A-T碱基对被替换,A正确;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一条链上一个碱基发生改变,突变后的DNA分子连续两次复制得到的4个DNA分子中,有1/2的DNA分子仍含原基因,B错误;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突变性状有害还是有利是相对的,取决于环境条件,C、D正确。

]

10.B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相互交换片段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第5号染色体缺失一部分所致,C正确;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正确。

]

11.B [突变型雌果蝇的后代中雄性有1/2死亡,说明该雌性果蝇为杂合子,该突变可能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若含突变基因的雌配子致死,则子代中会出现一种表现型,且不会引起雌雄个体数量的差异;如果该突变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相关基因用D、d表示,则子代为1XDXd(突变型♀)∶1XdXd(野生型♀)∶1XDY(死亡)∶1XdY(野生型♂),B项符合题意。

若X染色体片段发生缺失可导致突变型,且缺失会导致雌配子致死,则子代中会出现一种表现型,且不会引起雌雄个体数量的差异。

]

12.C [倒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在大部分的相应部位还存在同源区段,依然可以发生联会;两个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产生后代或产生的后代不可育;染色体结构变异会改变生物的性状。

]

13.B [培育无子香蕉的方法是多倍体育种,其运用的原理主要是染色体变异,A错误;图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受阻,B正确;由于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所得的是三倍体,三倍体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此二倍体和四倍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若有子香蕉的基因型为AAaa,则相应的野生芭蕉的基因型为Aa,则四倍体的AAaa与二倍体的Aa杂交,后代基因型有AAA、AAa、Aaa、aaa四种情况,D错误。

]

14.C [题中生物兴趣小组用到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A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不是一定会发生的,B错误;单倍体植株一般高度不育,不会产生种子,因此③过程不能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而应处理萌发的幼苗,D错误。

]

15.D [a过程是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B错误;c过程是诱变育种,其缺点是无法控制基因突变的方向,不一定能得到所需要的变异类型,C错误;b过程是杂交育种,此过程需要通过逐代自交来提高纯合率,D正确。

]

16.B [设A的基因频率为m,a的基因频率为n,则m+n=1。

根据遗传平衡,AA、Aa、aa的基因型频率依次是m2、2mn、n2。

m>0,n>0,故N=2mn>0,又因为(m+n)2=1=m2+n2+2mn≥4mn,故N≤50%。

]

17.BC [选项A,基因重组至少在两对等位基因间发生。

选项B,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二者只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选项D,EV71是一种RN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不存在染色体,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

]

18.ABD [染色体变异通常都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A正确;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会使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正确;染色体片段的缺失或重复会导致基因数目发生改变,但不一定会改变基因的种类,C错误;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片段属于基因重组,D正确。

]

19.ACD [根据题意可知,某种兰花的花矩和某种蛾的口器相互匹配,此种蛾能为该兰花传粉,由此推测没有此种蛾类的区域该兰花可能会因传粉障碍而无法繁衍;此种兰花和这种蛾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互相选择而共同进化;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只是对变异起选择作用。

]

20.AC [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对男性(XY)而言,每个男性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含有致病基因就为患者,不含则为正常个体,无携带者。

若男性中色盲基因B、b的频率分别为p1、q1,则p1+q1=1。

据题意可知:

q1=0.08,可求得p1=0.92。

男性的X染色体来源于母亲,因此,在女性中B的基因频率p2和b的基因频率q2分别为0.92和0.08。

故女性色盲(XbXb)的基因型频率q

=0.082=0.0064,即0.64%,女性携带者(XBXb)的基因型频率2p2q2=2×0.92×0.08=0.1472,即14.72%。

]

21.

(1)基因频率改变 基因重组 

(2)55% 15% 70% 是

解析 

(1)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②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则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类型,则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0%,让其自交,则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0%+60%×(1/4)=55%,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0%×(1/4)=15%,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5%+(1/2)×60%×(1/2)=70%。

人工选择之前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20%+(1/2)×30%=35%,所以该种群发生了进化,因为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22.

(1)谷氨酸 简并 ③ 

(2)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3)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解析 

(1)图1考查对基因突变概念的理解,基因发生突变,生物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

(2)由题干信息知,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该植株只能产生含白色隐性基因b的配子,测交后代不能出现红色性状。

如果出现基因突变b→B,则后代会出现红色性状,但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频率很低,因而出现的数量极少,而达不到题干信息中要求的“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的要求。

根据基因重组——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可知,染色单体3或4上的红色显性基因B和染色单体1或2上的白色隐性基因b发生交换,因而能够产生含有红色显性基因B的配子,则部分后代会出现红色性状。

(3)Ⅱ号染色体有3条,说明细胞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题述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而图中细胞含有基因a,所以该细胞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而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所以此细胞一定没有发生基因重组。

23.

(1)B、C、D、F B、C 

(2)易位、倒位 (3)基因重组 减数第一次分裂 (4)自交或花药离体培养后再加倍

解析 图中A~F显示的变异形式分别是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基因重组)、易位、倒位、染色体个别数目的增加、基因重组、染色体成倍增加。

其中,A、E不属于染色体变异,B、C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F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能引起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变化的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甲产生E的过程可通过甲的自交或甲的花药离体培养后再加倍来实现。

24.

(1)杂交育种 将位于两个亲本中的矮秆基因和抗病基因集中到F1上 通过基因重组使F2中出现矮秆抗病植株 

(2)基因突变 (3)植株C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不可育) 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C (4)染色体数目变异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解析 

(1)植株A的培育方法是杂交育种,第一步需要杂交,将相关的基因集中到F1上,但F1未表现出所需性状,自交的目的就是使F1发生基因重组,在F2中出现所需性状(矮秆抗病)植株。

(2)植株B的培育方法是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

(3)植株C是单倍体,由于细胞中的染色体组为一个,所以不能正常进行减数分裂,个体不可育,为了使单倍体获得可育性,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4)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植株E的培育方法是利用了细胞工程中的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该育种方法和基因工程育种一样,都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25.

(1)杂交育种 花药离体培养 

(2)A→D (3)E

(4)①甲、乙 ②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