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必修四 课时作业36.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18397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说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必修四 课时作业3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师说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必修四 课时作业3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师说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必修四 课时作业3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师说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必修四 课时作业3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师说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必修四 课时作业3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师说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必修四 课时作业36.docx

《师说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必修四 课时作业3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说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必修四 课时作业36.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师说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必修四 课时作业36.docx

师说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必修四课时作业36

课时作业(三十六)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6·东北三省四市模考)3.0版“高铁动力”——高速列车永磁同步牵引系统成功通过国家铁道检测试验中心的地面试验考核,这标志着我国继德、日、法等国之后,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高铁永磁牵引系统技术的国家之一。

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④科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A.①②        B.③④

C.②④D.①③

答案:

D

解析:

在继德、日、法等国之后我国也掌握了高铁永磁牵引系统技术,说明了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①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认识的多次反复,②排除;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④错误。

2.用鼠标一点,屏幕上就出现一个人的性格、健康状况、婚姻、事业等结论性语言,这就是电脑算命。

有人认为这是科技提高了算命的科学性,就是“发展”。

该观点(  )

A.错误,因为它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B.正确,因为它正确理解了发展的实质

C.错误,它否定了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内在联系

D.正确,因为它肯定了技术在人的命运中的作用

答案:

A

解析:

“电脑算命”是披着“科学”外衣的落后文化,把它视为发展,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A符合题意,C排除;B、D判断错误,排除。

3.(2016·海淀期末)“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我们从自己的后代那儿借来的。

”这句话警示我们(  )

A.要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和处理问题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C.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矛盾的多样性决定事物的复杂性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的话警示我们在利用地球资源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当前的活动对未来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这样就把现在与未来联系起来,强调了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问题,故A正确;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4.(2016·北京丰台区期末)20世纪,收看电视节目是人们最喜欢的娱乐方式之一,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极高。

到了21世纪,从数字机顶盒到IPTV,再到智能电视,尽管相关部门努力做好服务,但收视率还是越来越低。

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多地把时间留给了手机、平板电脑。

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D.事物运动的方向一定是上升的

答案:

C

解析:

“总处在”说法过于绝对,质变就是一种飞跃的、显著的变化,A错误;材料中没有强调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B不选;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但不表示所有运动的方向都是上升的,D说法错误;材料中强调手机、平板电脑取代了电视,体现了新事物的优越性。

5.书法是中国艺术的奇葩。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曾把学书法的过程分为了三个阶段:

初学分布,务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这一过程体现了(  )

①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②事物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③事物发展的方向是曲折的、迂回的 ④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

题中材料强调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发展不是事物的循环往复,①错误;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③错误;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6.在经历了换风扇、空气净化器、中央空调等换气产品之后,中央新风系统开始备受消费者青睐,并得到了广泛使用和认可。

随着科技的进步,换气能力更强的产品还将不断出现。

这说明(  )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

A错误,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其中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而质变则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随着科技的进步,换气能力更强的产品还将不断出现”等信息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C入选;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都不选。

7.(2016·绵阳中学月考)“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宋朝诗人杨万里的这首诗反映的哲理是(  )

A.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新陈代谢是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原因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答案:

C

解析: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体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符合题意,排除A、D。

新陈代谢是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规律,B错误。

8.从唐代诗人杜荀鹤的诗《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中我们可以领悟到的哲理是(  )

①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新事物的成长要经历一个过程 ③要满腔热情地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④新事物是在批判继承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

C

解析:

诗句启示我们新事物的成长要经历一个过程,应支持新事物的成长,②③符合题意。

①④与材料主旨不符。

9.世界上不存在更好的那条路,但存在最好的路——那就是你自己所选择的并且坚定地走下去的,即便你自己也会怀疑,但你一直在往前走的那条路。

这启示人们(  )

①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积极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②面对各种选择时,要善于抓住机遇,赢得人生的主动 ③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要承认矛盾,遵从矛盾 ④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

D

解析:

坚定地走自己选择的道路,所以,①应选。

②排除,材料未涉及抓住机遇。

③错在“遵从矛盾”上。

④应选,坚定走下去,也体现了重视量的积累。

答案为D项。

10.不断地尝试失败,于是你积累了经验;不断地尝试成功,于是你积累了信心。

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最终实现完美的自我。

这两句话说明了(  )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只要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 ④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①③

答案:

D

解析:

人生就是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最终实现完美自我的过程,这一方面说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另一方面也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①③正确。

实现事物的质变需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②说法错误。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不能用质变的重要性否认量变的重要性,④错误。

11.(2016·北师大附中测试)“幻想一步成功的人,必然会输在起跑线上。

”这句话启示我们,办事情应当(  )

A.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

B.把握时机,促成质的飞跃

C.另辟蹊径,力求开拓创新

D.立足全局,坚持统筹兼顾

答案:

A

解析: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步成功是不可能的,启示我们要一步一步地走,脚踏实地,重视量的积累,A入选。

B、C、D都不符合题意。

12.(2016·西城期末)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它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

我国与中亚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应该(  )

①利用条件,改变规律 ②把握时机,促成飞跃 ③固守经验,加强合作 ④着眼整体,优化结构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D

解析: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中国与中亚国家来说均是发展的机遇,应主动积极参与其中,把握时机,促成飞跃,②正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处理好不同国家之间、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关系,所以要从整体着眼,优化结构,④正确;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规律”,①错误;世界是变化发展的,“固守经验”违背了发展的观点,③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是唯一延续至今的象形文字。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从繁到简、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识读和书写也越来越方便。

几千年来,汉字从来没有被淘汰,相反,传播到周边许多国家,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20世纪以来,汉字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20世纪初,一些学者主张“废除汉字”“汉字拼音化”;20世纪50年代,国家推行简化汉字引发了汉字繁简之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许多中国人正遭遇“提笔忘字”的尴尬。

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全社会掀起了一场“汉字风暴”,人们重新检视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欣赏汉字之美,体味汉字之韵。

有关专家表示,电脑时代更要重视汉字书写,发扬和传承汉字文化。

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分析汉字的发展过程。

答案:

①发展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汉字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汉字发展经历了从繁到简、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识读和书写越来越方便。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面对键盘输入的挑战,汉字应不断被完善,不断克服危机。

解析:

本题依据设问限定的知识范围,结合材料信息,用发展的普遍性、客观性,发展的实质及事物发展的趋势等知识组织答案即可。

答题时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切忌出现“两张皮”现象。

14.(2016·上海闸北二模)国际阅读学会在总结阅读对于人类最大的益处时,曾经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但要提高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和文明素质,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自2014年起,李克强总理已连续两年把“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他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无处不在的氛围,希望我国全民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以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

结合材料,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角度概括李克强总理做法的可借鉴价值,并简要分析说明。

答案:

不仅要重视全民阅读量的积累,也要重视全民阅读质的飞跃,注重量变和质变的有机统一。

事物的发展首先是从量的变化开始的,为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李克强总理连续两年把“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促进全民阅读量的增加,这是重视量的积累的重要体现;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通过对全民阅读的持续推进,促进社会不断进步、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实现民族素质的提升。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我们应重视量的积累,持续推动全民阅读的深入开展,使全民阅读量持续增加,并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质的变化,促进民族素质不断提升。

解析:

本题属于小切口式问答题,限定了理论,即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考生把该知识拆分成几个小要点后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