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最新实用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1754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10 大小:26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最新实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最新实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最新实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最新实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最新实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最新实用教案.docx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最新实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最新实用教案.docx(1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最新实用教案.docx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最新实用教案

九年级人教版

(2016至2017学年度第~学期)

学校:

**中学

科目:

物理

班级:

**班

教师:

***

2016-2017学年度第~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进度表

科目

物理

教学班级

教科书名称及册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上课

日期

8月26日

每周节数

3

总授课节数

48

考试次数

6

时间

预定进度

1

8月26日

8月31日

13.1分子热运动13.2内能

2

9月2日

9月6日

13.3比热容复习

3

9月9日

9月13日

14.1热机14.2热机的效率

4

9月16日

9月20日

14.3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复习

5

9月23日

9月27日

15.1两种电荷15.2电流和电路15.3串联和并联

6

9月30日

10月7日

国庆放假

7

10月8日

10月11日

15.4电流的测量15.5串、并联电路中电路的规律 

8

10月14日

10月18日

16.1电压16.2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9

10月21日

10月25日

16.3电阻16.4变阻器 本章复习

10

10月28日

11月1日

期中考试       试卷分析、

11

11月4日

11月8日

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17.2欧姆定律

12

11月11日

11月15日

17.3电阻的测量17.4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电路的应用本章复习测试

13

11月18日

11月22日

18.1电能电功18.2电功率

14

11月25日

11月29日

1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18.4焦耳定律

15

12月2日

12月6日

19.1家庭电路19.2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16

12月9日

12月13日

19.3安全用电本章复习测试

17

12月16日

12月20日

20.1磁现象磁场20.2电生磁20.3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18

12月23日

12月27日

20.4电动机20.5磁生电 

19

12月30日

1月3日

期终复习

20

1月6日

1月10日

期终考试质量分析

第十三章内能

课题

13.1分子热运动

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扩散现象的实验说明一切分子都在不停作无规则运动,并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通过演示“铅块吸引和空气压缩”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扩散现象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2.渗透法制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当妈妈在厨房里炒菜的时候,我们离得很远但为什么会闻到菜的香味呢?

二、进行新课

1.扩散现象

由于分子太小,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1)演示实验:

气体扩散实验。

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

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

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

将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不会流进空气瓶内。

现在我抽掉隔板,此时空气瓶出现了红棕色,下面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瓶中颜色变淡

(2)演示实验:

液体扩散实验。

在等候期间,组织学生自己做墨水扩散实验:

同学们课桌上的烧杯里盛有清水,大家不要振动桌子,保持清水平静。

请大家向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的变化情况。

滴入的墨水将下沉,在清水中留下了清晰的墨迹,过一段时间墨迹的轮廓变模糊,墨迹变淡,周围的水色变黑。

结论得出:

像这样,不同的物体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大量事实说明了气体、液体、固体都有扩散现象。

对于同一个实验,影响扩散的快慢的因素与哪些有关呢?

学生思考,教师演示实验:

同时将两滴墨水滴入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让学生观察墨水扩散的速度。

得出结论:

影响扩散现象快慢的因素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

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扩散现象表明:

(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就越快,只有分子不停地运动才能相互进入对方。

(2)分子不是紧密地挤在一起,而是彼此间存有间隙。

3.分子间的作用力

同学们,在刚才的探究过程中,你们发现什么问题没有?

提示:

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又有间隙,为什么分子不会飞散开,反而聚合在一起呢?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这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如果分子相距很远,比如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

三、渗透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四十一条:

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当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当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内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

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很微小的,直径大约是10-10米。

2.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能够证明这个结论。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五、课后作业

1.找出生活中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斥力的现象。

2.完成课后的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题。

课后反思:

课题

13.2内能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分析归纳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2.通过观察与实验,关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感受比较、归类、综合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以及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分子动理论,包含了哪些内容啊?

【生】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师】根据我们前面所学的机械能的知识可以知道,物质内部也是具有能的。

引导学生分析: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具有动能;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具有势能。

今天我们就要研究物质内部具有的能量。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内能

教师讲解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具有动能;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具有势能。

因此物质内部存在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叫做内能。

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各种形式的能的单位都是焦耳(J)。

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哪些物体具有内能?

为什么?

(2)内能和机械能有什么区别?

(3)一个物体内能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

(1)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因为分子是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运动的。

(2)内能是物质内部所有分子的能的总和,跟物体的整体运动无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整体运动情况有关。

(比如加速的汽车内能变大?

这显然是不对)。

(3)一个物体内能的多少与温度有关,也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因为物质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即分子运动就越剧烈,分子动能也就越大,所以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他的内能就越大。

当一个物体的体积变化时,物体内分子间的距离就要发生变化,所以分子的势能也要变化,从而使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

2.物体内能的改变

教师拿出一根铁丝,提出思考问题。

(1)如何使手的内能增大?

(2)如何使一根铁丝烫手?

(3)如何点燃火柴头?

 (4)如何使一块冰熔化?

学生分小组思考、讨论,得出方案,小组代表发言并利用提供的器材进行演示。

(1)两手互搓或放在酒精灯旁。

(2)快速弯折铁丝或者放在酒精灯上烧。

(3)在火柴盒上擦燃或者放在酒精灯上烧。

(4)把冰放在太阳下晒或者把两块冰放在一起摩擦。

【师】同学们在思考一下,把我们刚才做的那么多实验方法归纳一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那些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增大内能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用力做功,一种是用温度比物体高的物体接触或者靠近。

【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就是两种,用温度高和温度低的物体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这个过程就叫做热传递。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

什么时候结束?

【生】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之间有温度差,当两物体温度相同时热传递结束。

【师】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热量这个词不能乱用,要记住一个口诀“热量不能含,温度不能传”。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压缩乙醚这个过程,

(1)研究对象是什么?

(是空气而不是棉花)

(2)为什么放入棉花?

(利用转换法显示空气温度升高)

(3)实验说明了什么?

(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的内能增大)

内能与我们的生活

【师】了解了那么多关于内能的知识,同学们知道了火箭为什么能把卫星送上天了吧,他就是利用内能对外做功,内能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有很多,煮饭、烧水、取暖等等,数不胜数,但是过多的内能有时也会带来灾难。

让学生阅读STS地球的温室效应,了解温室效应的危害。

三、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

1.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个物体内能的多少与温度和体积有关。

2.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四、课后作业

1.请学生上网站查一查:

什么是温室效应?

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

2.完成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2、3、4、5题。

五、板书设计

课题:

13.2内能

内能单位:

焦耳J

概念: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物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改变内能的方式:

热传递和做功。

课后反思:

课题

13.3比热容

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比热容的概念,让学生学会如何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使学生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和沙漠中的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热岛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的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比热容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规律,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比热容的概念,与热量有关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内能?

(2)内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内能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有没有关系呢?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探究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学生思考讨论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比较吸热能力,提出各自的猜想,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设计实验比较吸热能:

取相同质量、相同初温的油和水,用相同的酒精灯给他们加热,在相等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看谁升高的温度越高。

进行试验:

步骤如下:

(1)教师将装置安装好。

(2)让学生记录油和水的初温。

(3)点燃酒精灯,对水和油加热3-4分钟。

(4)停止加热,同时读出两只温度计的温度,记录下温度。

学生分析数据讨论得出结论:

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在吸收了相同热量后,升高的温度是不相同的,再进一步分析,要使他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必须给水吸收更多的热量。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结论: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2.比热容

【师】为了比较各种物质在这种性质上的不同,我们引入了比热容这个概念。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符号C

单位是:

J/(kg℃),(可以让学生从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推导比热容的单位,可类比密度、速度单位)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科学家通过精确的实验把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测量了出来,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表格数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从里面找到那些有用的信息?

学生观察、讨论得出一些规律比如水的比热最大;液体的比热容一般比固体大;冰的比热和水的比热不一样,说明同种物质的状态不同比热也不同;煤油和冰的比热相同,说明不同物质的比热一般不同也有例外。

3.热量的计算

让学生分析水的比热意义。

水的比热是4.2×103J/(kg·℃),它是指单位质量为1kg的水,每升高1℃时(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师】提问:

如果是2kg的水升高2℃,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呢?

教师在引导学生计算如果是2kg的水从20℃升高到30℃,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呢?

最后让学生自己得出热量计算公式:

Q吸=cm(t-t0)

教师再顺势引导得出温度降低,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Q放=cm(t0-t)

巩固练习:

一个重为0.5kg的铝制水壶,装有5kg的水,他们的初温都是20℃,若要把水烧开,壶和水一共要吸收多少热量?

(不计热量损失)。

4.比热的应用

【师】由于不同物质的比热不同,造成了我们自然界一些不寻常的现象,比如说在沙漠:

其中有一句很奇怪的谚语是这样形容沙漠中的怪现象“早穿棉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说的就是沙漠地区昼夜温差极,你能用学过的比热知识来解释一下吗?

学生通过查表、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砂石的比热小的缘故。

在受太阳照射时,沙石吸热升温快,在太阳落坡后,沙石放热降温也快。

教师再趁机让学生想一下海边的天气情况应该是怎样的,并问同学们能用所学知识你能解释吗这种情况。

同样的道理,由于水的比热大,所以海边的昼夜温差小。

【师】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学生阅读STS“气候与热污染”,了解热的优点和危害,解释城市的“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是由于城市中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他们的比热都比较小,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上升很快,因此夏天城市的气温比郊区的气温要高许多。

三、课堂小结

1.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物理学上用比热容来表示这种不同。

2.比热容的定义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

3.计算热量的公式是Q吸=cm(t-t0)或者Q放=cm(t0-t)

4.沙漠和沿海地区昼夜气温变化差异大的主要是由于物质的比热容不同造成的。

四、巩固练习

通过下列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热的概念。

(1)在做课本探究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液体改换成蓖麻油和煤油,那么煤油和蓖麻油哪一个升温快?

为什么?

(2)把质量相同的铝块、铜块、铅块放到沸水中加热,当沸水再次沸腾后,取出金属块,并把它们放到石蜡块上。

它们都能使石蜡熔化,那么哪个金属块熔化的石蜡多呢?

答案:

(1)蓖麻油升温快,因为蓖麻油的比热小些,吸收相同的热量升温快些。

(2)铝熔化的石蜡多,因为他的比热容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更多些。

五、课后作业

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5题。

六、板书设计

课题:

16.3比热容

一、比热容:

简称比热,符号c。

定义: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

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二、热量的计算

Q吸=cm(t-t0)

Q放=cm(t0-t)

14.1热机

教学目标:

 

(1)知道热机中能量的转化

 

(2)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3)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要区别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构造个工作过程的异同,学习分析和比较的研究方法.

情感目标:

  了解这些内燃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技术进步在工业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渗透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教学重点:

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器材:

汽油机和柴油机模型及挂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引入新课

1、分子运动论有关知识。

2、比热容的概念及水的比热容是多少?

3、热量的计算公式。

实验导入:

如图在试管中装些水,用橡胶塞塞住试管口,加热使水沸腾,观察现象。

问题:

实验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分析并总结得出:

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叫热机,热机种类很多,有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火箭等,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内燃机

二、讲授新课

1、热机:

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叫热机。

热机种类很多,有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火箭等,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内燃机。

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

2、汽油机

①构造(用多媒体出示图。

边指示边讲解)。

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

冲程:

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②工作原理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

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均关闭。

工作时,活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

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

这是第一个冲程。

活塞运动到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上运动。

这时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混合气体被强行压缩,使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这是第二个冲程。

压缩结束时虽然温度较高,但未能达到燃料的燃点。

在压缩冲程结束的瞬间,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由上向下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

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

这是第三个冲程。

做功冲程结束,活塞继续由下向上运动,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燃烧后的废气被活塞推出缸外。

这是最后一个冲程。

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运动,从此进入下一轮循环。

③能的转化。

教师:

汽车在开动前,是如何使内燃机起动的?

学生回答后总结:

通过外力先使飞轮和曲轴转动起来,由曲轴通过连杆带动活塞运动,消耗机械能来帮助内燃机完成吸气、压缩两个冲程内燃机一旦开始做功,内能就会转化成曲轴的机械能。

这时曲轴获得的机械能一部分通过做功,一部分通过飞轮(与曲轴相连的质量较大的轮子)保存起来。

然后依靠飞轮的惯性再反过来向外输出带动曲轴转动,靠消耗飞轮的机械能完成排气以及下一循环的吸气、压缩。

这样内燃机就可连续工作下去了。

3.柴油机

柴油机与汽油机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

①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

都是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历四个冲程

②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

构造方面:

柴油机没有火花塞,而在相应位置上安装的是喷油嘴;

工作过程上:

吸入的气体不同(汽油机吸入的是什么?

柴油机吸入的只是空气);

压缩情况不同(问:

汽油机压缩冲程末温度、压强多大?

柴油机压缩冲程末,气体体积要小得多。

所以压强更大,温度更高,这个温度早已超过了柴油的燃点);

点火方式不同(汽油机靠火花塞点火。

柴油机由于压缩气体温度已超过柴油燃点,从喷油嘴喷入雾状柴油便可立即燃烧。

这种方式称为压燃式);

用途方面:

柴油机比汽油机便宜,但汽油机一般比柴油机轻巧,所以汽油机通常用在飞机、小汽车、摩托车及一些小型农用机械上。

而柴油机一般用在舰船、载重汽车、拖拉机、坦克以及发电机等大型设备上。

三、渗透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三十四条国家鼓励生产和消费使用清洁能源的机动车船。

国家鼓励和支持生产、使用优质燃料油,采取措施减少燃料油中有害物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期限,停止生产、进口、销售含铅汽油。

四、课堂小结

1、讨论P19页“想想议议”。

2、讨论P21页1、2、3、4

五、布置作业

1.简述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2.回答下列问题:

①内燃机的四个冲程顺序能颠倒吗?

为什么?

②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运动几次?

曲轴转动几周?

 

14.2热机效率

教学目标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2.知道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常识性了解热机的效率及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4.培养学生重视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热机的效率

2.燃料的热值

教学难点

1.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教具:

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热机的种类?

2、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构造个工作过程及能的转化情况。

3、什么是机械效率?

二、新课引入: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P22“想想议议”中的问题由此引入热值的定义

三、新课内容。

1.燃料的热值

比:

联想密度、比热容定义的建立,得出热值的定义,并板书热值的定义。

燃料的热值:

我们把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讨论1:

由密度、比热容定义及公式,你能否得出热值的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

总结:

热值公式:

q=

,单位是焦每千克(J/kg),物理意义是完全燃烧1kg的某种燃料放出

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讨论2:

定义中没有“完全”两字行不行?

为什么?

分析得出:

不行,因为

只有在完全燃烧的

情况下才比较不同物质放出热量的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