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教案》高中历史华东师大版高三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1341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7课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教案》高中历史华东师大版高三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27课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教案》高中历史华东师大版高三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27课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教案》高中历史华东师大版高三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27课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教案》高中历史华东师大版高三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27课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教案》高中历史华东师大版高三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7课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教案》高中历史华东师大版高三上册教案.docx

《《第27课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教案》高中历史华东师大版高三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7课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教案》高中历史华东师大版高三上册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7课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教案》高中历史华东师大版高三上册教案.docx

《第27课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教案》高中历史华东师大版高三上册教案

第27课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教案

教学目标第27课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的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文字、图表、图片、影像等史料的展示,继续培养学生解读史实的能力;通过对一个历史时期不同侧面史料

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一个时代特征的方法,形成历史是多面的、立体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间保持平衡,社会和谐才能维持。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难点: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

第一: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教学过程2.1教学活动【导入】第27课 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导入:

进入2009年后,大家可能知道,国际上召开了一列重要经济会议,像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伦敦G20国峰会、博鳌亚洲年会等,他们讨论的一个共同话题,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吧?

对,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去年10月爆发到现在已经有半年多了,同学们看到了很多,听到了许多,

下面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金融危机:

(看到、听到的现象、信息)

学生列举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表现:

银行破产:

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

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

第五贝尔斯登先后被收购

富豪自杀:

德国:

默克勒

美国:

古德

爱尔兰:

罗卡

企业倒闭:

美国2008年42000家

中国:

广东7000多家企业倒闭

工人失业:

美国在2008年26000业

股市大跌:

美国道琼斯指数从14198——7000点左右,下跌近50%

欧洲股市暴跌,

中国4000多点——2000多点

今天这场金融危机,可谓百年一遇!

实际上,80年前(1929年)也曾经爆发了一场金融危机,由于那场的金融危机很快影响到了工业、农业、商业等实体经济,所以,最后演变成一场经济危机。

而我们今天的金融危机还主要是在金融领域,对实体经济有一点影响,但还不大。

所以,我们至今还称之为金融危机。

【讲授】第27课 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1929年发生的世界经济危机。

通过今天的学习对于我们认识今天这场金融危机会有一些帮助。

同学们把书翻到P.125页,看第一自然段(1分钟)

在阅读第一自然段之后,同学们会发现美国在发生危机前,曾经是一片什么样的景象?

对,曾经是一片繁荣的景象,这段繁荣历史称之为“柯立芝繁荣”。

为什么叫“柯立芝繁荣”,因为这段繁荣基本处于他执政期间。

这就是美国总统:

柯立芝,他执政期间(1923——1929)

美国在世界贸易额中,位居世界第一位:

意味着:

生产多,输出多,输入多

在资本输出额中,位居世界第二位,意味着:

海外投资多,贷款多

1920年——1929年,美国国民生产值从862亿美元增加到1044亿美元。

经济上可以说高速发展

我们来看一看当时繁荣的情景:

插入视频一

这就是繁荣时期的美国:

汽车、收音机进入普通百姓家庭,电影、舞会也成为百姓重要的娱乐方式。

然而,在高速发展、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种种危机,

给大家提供一些历史资料,请同学们帮助分析一下当时的哪些现象潜伏着危机:

幻灯片:

资料一:

1923年——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50%,企业利润增长62%。

美国工人工资涨了11%(学生前后桌讨论,1分钟左右)

从这段资料中同学们能看出什么问题?

工业生产的增长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供给,工人的工资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消费、需求

生产高速增长,工人收入缓慢,供与需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

供给大于需求,出现产品剩余,有些产品会卖不出去。

危机的苗头出现了!

我们来看第二则资料:

幻灯片:

资料二:

1929年,占全国总人口5%的富人,拥有全国财富的1/3,而全年收入低于2000美元家庭占家庭总数的60%。

从这段资料中同学们能看出什么问题?

(1分钟讨论)

贫富差距较大

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贫困,这种贫富差距对已经产生的供需矛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1分钟讨论)

60%的家庭贫困,意味着这些人群购买力低,社会生产的许多商品就会出现滞销,所以贫富差距造成有效消费不足(这些人群想消费,却没有能力消费),贫富差距扩大了供需之间的矛盾,使产品剩余的危机会更加严重。

那么,当时这种产品剩余的危机被什么掩盖了呢?

我们再看一则资料:

幻灯片:

资料三:

20年代的美国盛行分期付款消费和银行信贷:

(学生朗读)

汽车、收音机、电冰箱、洗衣机、钢琴、电唱机以至结婚戒指都可以按月分期付款。

当时美国人购买的收音机3/4是通过分期付款方式获得的,汽车和家具分期付款占60%。

有的家具店对年青的新婚夫妇说:

“分期付款,你负责打扮姑娘,我们来布置新房。

”殡仪馆也登起广告:

“分期付款,人死了,我们来负责料理后事。

”有的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已经用坏,还没付清赊购的钱。

1929年,分期付款总额达到70亿美元。

当时这种产品剩余的危机被什么掩盖了?

分期付款消费和银行信贷:

这种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对已经出现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1分钟讨论)

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使一部分滞销产品销售出去,企业看到积压产品卖出去了,就会再生产,信贷消费刺激了市场,造成了繁荣,但这是个短暂的繁荣、虚假的繁荣。

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是今天的人花明天的钱,提前消费,它不是社会消费能力的增长。

(贷款是借钱,不是工人工资的增长)时间一长,随之而来的必然还将是消费的疲软,(贷款,有一定限度的,贷多了,还不起,银行会出现坏账)而资本家为眼前利润驱使,进一步扩大再生产,使得生产和需求的矛盾会再次尖锐。

产品剩余的危机会更加严重。

所以信贷消费,短时间内掩盖了本来失衡的供需矛盾,导致生产进一步扩大,实际加剧了供与需之间矛盾。

我们看最后一则资料

幻灯片:

资料四:

(老师朗读)

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异常狂热,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投入了股票市场,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

有的甚至抵押房产去买股票。

进一步助长了股市的投机行为。

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美元上升到39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美元上升到258美元。

证券市场出现了畸形发展,市场泡沫越来越多。

(一夜暴富的梦想)

股票市场的这种投机活动对供给与需求又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讨论2分钟)

本来进入股市的资金的大部分应该进入到什么领域?

消费领域,

结果却流入到了?

股票市场,

这样一来,使消费领域的资金怎么样?

更加缺乏,导致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恶化,最后终于造成了股市的崩溃,经济危机爆发。

所以,股票投机活动,最后激化了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最后引发了1929年经济危机。

上面几个历史资料,基本反映了当时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因素,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

※一、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1、生产高速增长,工人收入缓慢产生了供与需的矛盾

2、贫富差距扩大,限制了消费能力,扩大了供需矛盾。

3、信贷消费过度,短时间内掩盖了失衡的供需矛盾,

导致生产进一步扩大,

加剧了供与需之间矛盾。

4、股票投机活动,激化了生产与需求的矛盾,

最后引发了1929年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实质:

刚才我们在分析经济危机原因的时候,会发现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产品过剩,很多东西卖不出去,那么这种过剩是不是产品的绝对过剩呢?

是不是产品的数量多得消费者不需要了呢?

显然不是!

危机爆发时,一方面资本家的货物堆积如山,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广大劳动群众却得不到必需的生活资料。

所以这种产品过剩是一种相对过剩,产品生产数量远远地超过了人们的实际购买力的“相对过剩”。

所以,经济危机的实质:

产品的相对过剩。

当今世界金融危机是由美国开始的,然后席卷整个世界。

而80年前(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也是从美国开始,然后蔓延到世界各地的。

下面我们看一段80年前,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插入视频二这就是

二、1929年的经济危机的爆发:

1、股价暴跌:

2、银行倒闭:

3、企业破产:

4、工人失业:

5、工业生产下降:

6、农产品价格暴跌:

当时纽约流行一首歌谣:

“梅隆(美国财政部长)拉响汽笛,胡佛(美国总统)敲起钟。

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这场危机使美国经济遭到重创!

给美国人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很快就像瘟疫一样,蔓延到了加拿大、日本、西欧、东欧,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三、1929年经济危机的蔓延:

1929年经济危机,为什么会从美国开始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呢?

(分组,讨论3分钟)

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两次工业革命,使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某一国一旦爆发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其他国家一定会受到影响。

二、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对世界市场影响巨大:

1894年,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

1914-1918年一战美国大发横财。

由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纽约也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美国工业在世界上处于垄断地位,强劲生产力生产了大量产品输往国外,同时它也输入大量国外产品,刚才我们讲到的“柯立芝繁荣”期间(1923——1929)美国在世界贸易额中,位居世界第一位,在资本输出额中,位居世界第二位。

因此,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及其世界市场影响巨大,一旦它出现危机,其他国家必然会受到影响。

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严重依赖美国:

我们来看一张漫画: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向美国借了大量的贷款,欠债还钱,战后,英、法必须向美国还钱,这样在经济上英法就会被美国所控制;战后,德国是战败国,必须给英法两国赔款,没有钱,怎么办,向美国借贷,一部分用来恢复经济,一部分作为赔款还给英法,而英法两国,用一部分赔款还给美国,余下部分发展自己的经济。

这样一来,英、法、德经济牢牢地依附于美国。

所以一旦美国发生危机,撤回贷款,德国经济就会陷入困境,既没有钱发展恢复经济,更没有钱付给英法;英法没有德国的赔款,经济也陷入困境,偿还美国的债务,更成了泡影;而美国收不回债务,危机更难缓解。

英、法、美等国的经济随之停滞,它们的殖民地因失去订单也被牵连其中。

(总结)因此,从当时情况可以看出

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二、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对世界市场影响巨大:

三、战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严重依赖美国:

从这几点原因看,我们就不难明白: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什么很快就从美国袭击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经济危机。

它,时间长、范围广、危害性大,

时间长(4年)、范围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危害性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世界贸易额下降:

2/3,大批过剩商品被销毁,全部经济损失:

2500亿美元)

这场经济危机对世界造成了深刻影响。

同学们看书说说有哪些?

四、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明显(10年)

2、失业率居高不下:

失业率30%-50%(失业;3000万,半失业;1500万左右,美国失业1700万)

3、民众生活水平大幅度降低:

大批工人流浪街头,靠救济为生。

4、右翼极端主义势力突起。

德国、日本法西斯势力夺取政权,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最后走上了战争道路。

5、动摇了一战后国际格局的经济基础,世界进入剧烈的危局之中。

这次危机还有一个重要影响,这就是美国实行了一场改革——“罗斯福新政”,不仅使美国摆脱了危机,并且为二战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如何才能避免类似危机再次出现呢?

(分组讨论3-4分钟)

第一:

要处理好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使生产与需求不能严重失衡。

第二:

保持社会和谐应该尽量降低社会的两极分化程度。

第三:

无序的市场经济体制必然导致社会的不和谐状态。

这就需要一只有形之手(政府)来及时弥补它的不足,加强监管、约束和规范市场;但政府不可能代替市场。

经济危机往往会造成社会的动荡,甚至导致战争,所以,当今世界各国政府要同心协力治理危机,这也是维护世界和平。

1929经济危机爆发后,在应该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却大幅地减少货币致使银行危机的急剧恶化,再加上各国高关税,保护自己国内市场,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结果使世界经济局势不断恶化

那么,当今各国政府在金融危机爆发后,表现的一种什么态度、有哪些举措,你认为今天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将会如何发展?

是会不断恶化呢,还是将很快好转呢?

大萧条时期的状况不太可能再度重演!

首先,对金融危机的处置对策不同。

大萧条时期,美联储在市场流动性极度匮乏的时候,错误地采取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导致了通货紧缩及银行危机的急剧恶化。

而从近来美国政府通过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救市行动,13个月,美联储共向市场注入了1.1万亿的流动性资金,以避免金融市场崩盘。

同时,还联手各大经济体,采取全球行动。

其政策效果将会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英国、德国、法国

其次,对世界经济的维护态度不同。

大萧条时期贸易保护主义使得国际贸易急剧萎缩,严重损害了各国实体经济,现在,大规模贸易保护主义目前还没有出现。

各大经济体首脑都在想方设法,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采取对经济增长的保护措施,力图使金融危机的冲击力降到最低限度。

此外,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不同。

大萧条时期,由于银行迅速大面积倒闭,企业难以获得贷款。

而在本次次贷危机爆发的一年多时间里,工商企业贷款余额并未下降,因此对投资、产出及就业市场的影响远小于大萧条时期。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2008年的经济危机形势,不会像1929年那样,恶化下去,我们应充满信心。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中国大国,也表现出负责任的态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哪位同学讲一讲。

与各国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政府积极应对措施:

中国4万亿投资,冰箱、彩电、洗衣机等电器下乡,补助低收入人群,刺激内需,在上海、香港、广州尝试用人民币结算等措施来看,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积极、主动,初步取得了成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从国内外各国的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措施看,战胜这场危机将是必然的!

【活动】第27课 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同学们把书翻到P.125页,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美国在发生危机前,曾经是一片什么样的景象?

资料一:

1923年——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50%,企业利润增长62%。

美国工人工资涨了11%

从这段资料中同学们能看出什么问题?

工业生产的增长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供给,工人的工资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消费、需求

生产高速增长,工人收入缓慢,供与需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

供给大于需求,出现产品剩余,有些产品会卖不出去。

危机的苗头出现了!

我们来看第二则资料:

幻灯片:

资料二:

1929年,占全国总人口5%的富人,拥有全国财富的1/3,而全年收入低于2000美元家庭占家庭总数的60%。

从这段资料中同学们能看出什么问题?

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贫困,这种贫富差距对已经产生的供需矛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那么,当时这种产品剩余的危机被什么掩盖了呢?

我们再看一则资料:

幻灯片:

资料三:

20年代的美国盛行分期付款消费和银行信贷:

(学生朗读)

汽车、收音机、电冰箱、洗衣机、钢琴、电唱机以至结婚戒指都可以按月分期付款。

当时美国人购买的收音机3/4是通过分期付款方式获得的,汽车和家具分期付款占60%。

有的家具店对年青的新婚夫妇说:

“分期付款,你负责打扮姑娘,我们来布置新房。

”殡仪馆也登起广告:

“分期付款,人死了,我们来负责料理后事。

”有的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已经用坏,还没付清赊购的钱。

1929年,分期付款总额达到70亿美元。

当时这种产品剩余的危机被什么掩盖了?

这种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对已经出现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我们看最后一则资料

幻灯片:

资料四:

(老师朗读)

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异常狂热,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投入了股票市场,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

有的甚至抵押房产去买股票。

进一步助长了股市的投机行为。

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美元上升到39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美元上升到258美元。

证券市场出现了畸形发展,市场泡沫越来越多。

(一夜暴富的梦想)

股票市场的这种投机活动对供给与需求又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1929年经济危机,为什么会从美国开始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呢?

(分组,讨论3分钟)

那么,当今各国政府在金融危机爆发后,表现的一种什么态度、有哪些举措,你认为今天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将会如何发展?

是会不断恶化呢,还是将很快好转呢?

(分组,讨论3分钟)

【练习】第27课 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训练设计]

1、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地特点是什么?

它为什么从金融业开始然后涉及商业、工业、农业等各行业?

为什么从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你认为这场席卷几乎整个世界的经济危机中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引以为戒的或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第27课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第27课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导入】第27课 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导入:

进入2009年后,大家可能知道,国际上召开了一列重要经济会议,像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伦敦G20国峰会、博鳌亚洲年会等,他们讨论的一个共同话题,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吧?

对,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去年10月爆发到现在已经有半年多了,同学们看到了很多,听到了许多,

下面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金融危机:

(看到、听到的现象、信息)

学生列举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表现:

银行破产:

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

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

第五贝尔斯登先后被收购

富豪自杀:

德国:

默克勒

美国:

古德

爱尔兰:

罗卡

企业倒闭:

美国2008年42000家

中国:

广东7000多家企业倒闭

工人失业:

美国在2008年26000业

股市大跌:

美国道琼斯指数从14198——7000点左右,下跌近50%

欧洲股市暴跌,

中国4000多点——2000多点

今天这场金融危机,可谓百年一遇!

实际上,80年前(1929年)也曾经爆发了一场金融危机,由于那场的金融危机很快影响到了工业、农业、商业等实体经济,所以,最后演变成一场经济危机。

而我们今天的金融危机还主要是在金融领域,对实体经济有一点影响,但还不大。

所以,我们至今还称之为金融危机。

【讲授】第27课 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1929年发生的世界经济危机。

通过今天的学习对于我们认识今天这场金融危机会有一些帮助。

同学们把书翻到P.125页,看第一自然段(1分钟)

在阅读第一自然段之后,同学们会发现美国在发生危机前,曾经是一片什么样的景象?

对,曾经是一片繁荣的景象,这段繁荣历史称之为“柯立芝繁荣”。

为什么叫“柯立芝繁荣”,因为这段繁荣基本处于他执政期间。

这就是美国总统:

柯立芝,他执政期间(1923——1929)

美国在世界贸易额中,位居世界第一位:

意味着:

生产多,输出多,输入多

在资本输出额中,位居世界第二位,意味着:

海外投资多,贷款多

1920年——1929年,美国国民生产值从862亿美元增加到1044亿美元。

经济上可以说高速发展

我们来看一看当时繁荣的情景:

插入视频一

这就是繁荣时期的美国:

汽车、收音机进入普通百姓家庭,电影、舞会也成为百姓重要的娱乐方式。

然而,在高速发展、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种种危机,

给大家提供一些历史资料,请同学们帮助分析一下当时的哪些现象潜伏着危机:

幻灯片:

资料一:

1923年——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50%,企业利润增长62%。

美国工人工资涨了11%(学生前后桌讨论,1分钟左右)

从这段资料中同学们能看出什么问题?

工业生产的增长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供给,工人的工资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消费、需求

生产高速增长,工人收入缓慢,供与需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

供给大于需求,出现产品剩余,有些产品会卖不出去。

危机的苗头出现了!

我们来看第二则资料:

幻灯片:

资料二:

1929年,占全国总人口5%的富人,拥有全国财富的1/3,而全年收入低于2000美元家庭占家庭总数的60%。

从这段资料中同学们能看出什么问题?

(1分钟讨论)

贫富差距较大

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贫困,这种贫富差距对已经产生的供需矛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1分钟讨论)

60%的家庭贫困,意味着这些人群购买力低,社会生产的许多商品就会出现滞销,所以贫富差距造成有效消费不足(这些人群想消费,却没有能力消费),贫富差距扩大了供需之间的矛盾,使产品剩余的危机会更加严重。

那么,当时这种产品剩余的危机被什么掩盖了呢?

我们再看一则资料:

幻灯片:

资料三:

20年代的美国盛行分期付款消费和银行信贷:

(学生朗读)

汽车、收音机、电冰箱、洗衣机、钢琴、电唱机以至结婚戒指都可以按月分期付款。

当时美国人购买的收音机3/4是通过分期付款方式获得的,汽车和家具分期付款占60%。

有的家具店对年青的新婚夫妇说:

“分期付款,你负责打扮姑娘,我们来布置新房。

”殡仪馆也登起广告:

“分期付款,人死了,我们来负责料理后事。

”有的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已经用坏,还没付清赊购的钱。

1929年,分期付款总额达到70亿美元。

当时这种产品剩余的危机被什么掩盖了?

分期付款消费和银行信贷:

这种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对已经出现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1分钟讨论)

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使一部分滞销产品销售出去,企业看到积压产品卖出去了,就会再生产,信贷消费刺激了市场,造成了繁荣,但这是个短暂的繁荣、虚假的繁荣。

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是今天的人花明天的钱,提前消费,它不是社会消费能力的增长。

(贷款是借钱,不是工人工资的增长)时间一长,随之而来的必然还将是消费的疲软,(贷款,有一定限度的,贷多了,还不起,银行会出现坏账)而资本家为眼前利润驱使,进一步扩大再生产,使得生产和需求的矛盾会再次尖锐。

产品剩余的危机会更加严重。

所以信贷消费,短时间内掩盖了本来失衡的供需矛盾,导致生产进一步扩大,实际加剧了供与需之间矛盾。

我们看最后一则资料

幻灯片:

资料四:

(老师朗读)

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异常狂热,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投入了股票市场,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

有的甚至抵押房产去买股票。

进一步助长了股市的投机行为。

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美元上升到39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美元上升到258美元。

证券市场出现了畸形发展,市场泡沫越来越多。

(一夜暴富的梦想)

股票市场的这种投机活动对供给与需求又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讨论2分钟)

本来进入股市的资金的大部分应该进入到什么领域?

消费领域,

结果却流入到了?

股票市场,

这样一来,使消费领域的资金怎么样?

更加缺乏,导致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恶化,最后终于造成了股市的崩溃,经济危机爆发。

所以,股票投机活动,最后激化了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最后引发了1929年经济危机。

上面几个历史资料,基本反映了当时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因素,下面我们来归纳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