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提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1322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史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党史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党史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党史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党史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党史提纲.docx

《党史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史提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党史提纲.docx

党史提纲

三、两会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将分别于2011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

请了解两会期间的相关热点,并形成一定的认识。

“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

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

“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

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地方每年召开的人大和政协也称为两会,通常召开的时间比全国“两会”时间要早。

四、建党九十周年

1、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党早期组织的主要活动;中共一大;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建立的。

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组织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书记。

它起到了在全国范围内建党的发起组和联络中心的作用。

10月,北京共产党组织成立,李大利为书记。

1920年秋至1921年春,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先后建立起共产党的地方组织。

在欧洲和日本,中国留学生和侨民中的先进分子也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主要开展了几个方面的活动:

一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进步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

二是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展开论战,帮助一批进步分子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其他社会主义派别的界限,最终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三是通过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会的工作,使工人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阶级觉悟有所提高。

四是建立青年团组织,组织团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参加实际斗争,为党培养后备力量。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所进行的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条件基本上具备了。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是:

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旅日)。

包惠僧受在广州的陈独秀派遣,也参加了会议。

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会议。

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出席大会的代表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

大会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样,二大就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二大通过的决议案提出把党建设成一个革命的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的忠实代表,旗帜鲜明地展示了党的先进性。

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章程。

  二大还通过决议案,确认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这在当时是必要的选择,对后来的中国革命产生过积极作用,但也带来过消极方面的影响。

  二大选出由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邓中夏五名委员和三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

中央执行委员会推选陈独秀为委员长。

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1、时间:

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上海)

2、纲领内容:

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是: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党的最高纲领是:

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3、意义: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从而找到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钥匙。

2、大革命时期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1924年至1927年,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似滚滚洪流席卷中国大地,人们通常把它称为"大革命"或"国民革命"。

这时的各种革命力量,远不如统治着中国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

党认识到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采取积极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党员420人。

大会正确地估计了孙中山和国民党的革命立场,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三大还明确规定,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三大以后,国共合作的步伐大大加快。

1923年10月初,应孙中山的邀请,苏联代表鲍罗廷到达广州,不久被聘为政治顾问。

国民党的改组很快进入实行阶段。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

出席开幕式的代表165人中,有共产党员20多人。

李大钊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大会通过的宣言,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

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强调民主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则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

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民党一大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

大会选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共产党员李找钊、谭平山、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等十人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或候补委员,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

虽然国民党内部情况相当复杂,但它已开始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这次合作实现后,以广州为中心,汇集全国的革命力量,很快开创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

  

  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

1924年7月,在广州沙面租界爆发数千名工人参加的政治大罢工。

1925年5月在广州举行的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

1924年7月起,在广州开办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先后由共产党人彭湃、阮啸仙、毛泽东等主持,培养了一批农民运动的骨干。

3、国共内战时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标志;八七会议;莫斯科召开的六大会议;土地革命路线;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井冈山时期红军游击作战的“十六字决”;党发展的转折点遵义会议;长征的起止时间及标志;西安事变的时间、原因及历史意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标志

土地革命战争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革命战争,从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开始,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结束。

标志:

八一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和任务,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号(现为鄱阳街139号)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因出席的中央委员不到半数,既不是中央全会,也不是中央政治局会议,故称为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有:

李维汉、瞿秋白、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苏兆征、顾顺章、罗亦农、陈乔年、蔡和森,候补中央委员有:

李震瀛、陆沉、毛泽东,中央监察委员有:

杨匏安、王荷波,共青团代表有:

李子芬、杨善南、陆定一,湖南省委代表彭公达,湖北省委代表郑超麟,中央军委代表王一飞,中央秘书邓小平等22人。

 

莫斯科召开的六大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苏联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的塞列布若耶乡间别墅召开。

出席这次大会的各地代表142人(其中有表决权者84人),代表全国党员4万多人。

共产国际负责人布哈林和国际东方部负责人米夫也参加了大会。

此外,参加开幕大会的还有少共国际、赤色职工国际的代表以及意大利、苏联等国共产党的代表。

  

这次大会主要是为了系统地总结第一次国内革命的经验教训,批判右倾投降主义和“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明确新时期革命的性质和任务而召开的。

1927年,正当第一次国共合作下,革命形势发展迅猛的关键时刻,由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和帝国主义勾结起来,叛变革命;而中国共产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放弃了无产阶级领导权,致使同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

大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直接支持下的蒋介石,在全国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反革命政权。

为了挽救革命,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等人的领导下举行了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

8月7日,党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选举了临时中央局,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

9月初,毛泽东领导了湖南秋收起义,随后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创建红军、进行土地革命战争的新时期。

正是在这样的革命转变关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由于当时严重的白色恐怖,在国内召开这样的大会是有困难的。

因此,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大会在莫斯科秘密召开。

  

大会的中心任务是:

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分析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制定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统一全党思想,发展革命力量。

土地革命路线

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消灭封建和半封建性的土地占有制度的革命。

土地革命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方针政策。

意义:

这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发动农民自己动手解决土地问题,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满足无地少地的农民的土地要求。

在这条土地革命路线的指导下,各个革命根据地完成了土地制度的深刻变革。

土地革命推动了根据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为红军战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井冈山时期红军游击作战的“十六字决”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党发展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而这些成果,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取得的。

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从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地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背景: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意义: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长征的起止时间及标志;西安事变的时间、原因及历史意义

通常所说的长征指中央红军{既红一方面军}的长征,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长征从在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时期开始到1936年10三军会师标志长征的结束。

1934年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1936年甘肃会宁会师;意义:

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的事件。

又称双十二事变。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不久“一二·九”运动爆发,全国人民的抗日运动进入新的高潮,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意义:

西安事变后停止了内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获得了休整的机会。

西安事变后,日本军加速了其侵略中国的计划,并在西安事变后之七个月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的十年,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党曾两次经受严峻的考验:

一次是大革命的失败,一次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这十年中,党在指导思想上虽然几度犯过"左"的错误,但终于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错误,汲取教训,实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实现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把中国革命推向了新的阶段。

三、重难点解析:

1如何认识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其“新”主要体现在:

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新型的革命政党;⑵他的出现了使中国人民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⑶他以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⑷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广大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斗争,使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2.为什么说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⑴遵议会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⑵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思想路线问题,妥善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问题,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⑶这次会议在及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3.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⑴推动了中国全国各阶层的抗日运动的发展;⑵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

4.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主要原因:

日本侵华的扩大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5.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思考:

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胜利;⑵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⑶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6.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实质。

我们可以通过“重庆谈判”这一历史事件来理解这一问题:

⑴从重庆谈判的原因和目的看:

蒋介石提出要谈判的原因是为了争取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国内外舆论;中共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顺应全国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努力寻求和平、民主和团结的道路,同时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⑵从重庆谈判的经过看:

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却始终不肯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毛泽东冒着生命的危险前往重庆谈判,在不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主动表示让出广东等八个解放区。

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得到了全国人们的高度赞扬。

⑶从结果看:

在中共的努力下,国民党被迫同中共签署了有利于和平的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但不久蒋介石就撕毁了协定,发动了内战,彻底暴露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实质。

8.分析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主要原因:

党的正确领导(正确的战略战术;及时抓住战机;及时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解决党的重大问题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解放军指战员的英勇作战;根本原因是中共要建立独立、和平、民主、富强的新中国,顺应了民心。

4、抗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七七事变;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内容;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论持久战》中的关于抗日战争三个阶段论;百团大战;抗战胜利的意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其中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七七事变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北平西南卢沟桥,标志着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内容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省洛川县城北10公里处的红军指挥部驻地冯家村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

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并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通过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内容:

(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三)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四)改革政治机构;(五)抗日的外交政策;(六)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七)改良人民生活;(八)抗日的教育政策;(九)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十)抗日的民族团结。

 

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论持久战》中的关于抗日战争三个阶段论

"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

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历史意义: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

抗战胜利的意义:

(1)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2)抗战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了一个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侵略的经验和范例,也促进了民族觉醒和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采用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同时,使党和人民得到巨大发展。

这一切都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大部分军队,使其不能北攻苏联,又大大减轻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对美英的压力,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5、解放战争时期

重庆谈判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全国土地会议和中国土地法大纲;《五四指示》及没收地主土地;中共十二月会议;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及“两个务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民主革命胜利的意义及其历史经验。

重庆谈判: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囯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

整个事件过程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第二,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发展各种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合作社经济;第三,保护民族工商业。

 

全国土地会议和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7月17日-9月13日,中共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村召开党的全国土地会议,刘少奇主持会议并作了报告和总结。

会议总结了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发布以来土地改革的情况,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是在全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纲领。

 

《五四指示》及没收地主土地

《五四指示》是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五四指示》。

该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五四指示》揭开了解放区土地立法的序幕。

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指明了方向。

中共十二月会议

1947年夏秋,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并将战争推向国民党统治区,这标志着中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

为了全面制定党的行动纲领,准备夺取全国胜利,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扩大会议,即十二月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

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彭德怀、贺龙、林伯渠、张宗逊、习仲勋、马明方、张德生、甘泗淇、王维舟、李井泉、赵林、王明、谢觉哉、李维汉、李涛,共19人。

十二月会议是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

会议所制定的政治、经济纲领,比《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中提出的纲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的战役。

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辽沈战役的具体领导人:

林彪、罗荣桓、刘亚楼。

淮海战役的具体领导人: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平津战役具体领导人: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及“两个务必”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1949年3月5~13日在中国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行。

两个务必: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成立。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这三个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性文件。

会议还通过了关于国旗、国歌、国都、纪年等项决议,会议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当时还不具备召开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下,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民主革命胜利的意义及其历史经验

意义:

1、建立人民民族政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